为何王羲之书法享有很高的地位?

忘忧清乐阁主


王羲之书法享有很高的地位不单是行书《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他的真书与草书也能代表东晋时期的最高水平。王羲之书法“取法乎上”,“师古而不泥古”,在博采众长的基础的上,独具匠心,自成风格,又符合时代特征(“晋尚韵”),对后世影响重大!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了!他出生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七岁开始学书,先受教于他叔叔,再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十二岁时经父亲教授笔法论,“语以大钢,即有所悟”。后来、北游名川,博采众长。他草书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不停地观摩学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有所继承,有所创新,楷、行、草书皆精,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为人正派、性情豁达坦淡、多才多艺,书法技艺精深与为人处事都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作《兰亭序》时,此情此景,是醉非醉、或喜或忧,文笔风流,成就神来之作书稿,过后复制不出当时的效果,成为王羲之的神品佳作!虽然原墨迹遗失,留传下来的几种摹本也足以证明王书行书的艺术造诣,后人无能可及,不愧为书圣!










使志安宁之秋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从当时要求的简略出发,博采众长,精研体势,增损古法,一变汉魏朴质书风,损益变化了原来真、草的隶意而完成了流美静逸的今体——行草书。对于他的行草书,后人评价说:“遒媚劲健,千变万化,纯出自然。”

3、倡导“书意”说。王羲之在《自论书》中说:“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这里,王羲之第一次提出了“书意”这个概念。所谓“书意”即书法的精神意蕴。王羲之认为,书法可以用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王羲之“写意书法”说的提出,将书法推向了精神境界的层面,书法从此由实用走向艺术。王羲之是“晋尚韵”书风的重要发挥者。

4、将中庸之道融合到书法当中。王羲之是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自然清净”的践行者。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将“中庸”和“自然”之道融合、渗透到书法当中。将书法又一次推向哲学的层面。他的书法“不激不利,而风规自远。”“思虑通审,志气和平”,就是明证。

5、对后世影响。王羲之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孙过庭说:“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羊欣说:“博精群法,古今莫二。”张怀瓘说:“在千百年间得其妙者,不越此数十人。各能声飞万里,荣耀百代,惟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李世民更给予很高的评价:“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等等。由此可见,王羲之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可以想见的。从千百年来人们竞相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状况看,如果没有相当大的影响,王体是不可能一统整个书坛的,更不可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主流书法。

综上所述,王羲之是一个真正德艺双馨的人,是个真正受万世敬仰的人。在道德沦丧、价值观念扭曲的当下,倡导全面、深层次学习王羲之,尤显意义重大。我们不光要学王羲之的书法,更要学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质、博学深厚的学养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把“作书先做人”当做座右铭。惟有此,才无愧于“书法家”这个称号。

下面是我临写的颜真卿多宝塔!欢迎指正!



13352866117


王羲之字逸少,今天山东临沂人,楷书大师颜真卿和他一样,也是临沂人。他7岁的时候便开始练习书法,先是跟着他的叔叔学习书法,后来拜师于卫夫人,博取众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唐太宗李世民评价他的书法“详察古今,尽善尽美”。

王羲之之所以被称为“书圣”,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在于他在书法上的创新,他自创新体,楷书、行书、草书在王羲之手上完全成熟,达到了新的境界。尤其是在行书上面的贡献。

他的行书代表作品《兰亭序》笔法结字精到,是传世王羲之最秀美的一幅书法作品,他的用笔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书法的隶书的古拙之意,已经完全形成王羲之自己的书法风格,同时也标志着行书书体的成熟。

王羲之早年书法作品《姨母帖》

而在王羲之之前,无论是当时的楷书、行书和草书,都受隶书的影响比较大,还没有完全摆脱隶书的影响,这一点从王羲之早年的行书《姨母帖》中就可以看出来,写的非常的古拙。

而王羲之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三种书体推向完全成熟,退去隶书的影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楷书、行书和草书。

从王羲之早年的古拙到王羲之晚年的妍美,王羲之用一生的时间推动了书法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文字字体演变的完成,这正是他在书法史上的意义所在,他和他的儿子王羲之开创的帖学书法,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书法发展,一直到现在。后来的书法,基本上成了二王父子书法的风格演变史,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书圣”。


不二斋


首先,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书法非常发达的时期,处于中国书法史发展的高峰时期。而王羲之,在同时代书法家中又是佼佼者,正处于行书逐步走向成熟时期,这样看来,书法历史的发展选择了王羲之。

其次,王羲之为士大夫贵族,官居右将军。“书”以“位”贵也有助力。

第三,王羲之师承,当时一流的书法大家。俗话说:“取法乎上,得和其中”。

第四,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勤奋、天赋和创造性,使王羲之在书法上“取蓝而胜于蓝。”开创中国书法史“秀美”一路,楷、行、草皆精,又以行书独步天下,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作者,被誉为“书圣”。后人见之,无不顶礼膜拜。

第五,“超级粉丝”唐太宗的推波助澜。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帝王如此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并借国家的力量。把王羲之由一位书法大家,推到“书圣”至高无上的地位。

历史上,可能有的书家在某方面超过了王羲之,但就从总体而言,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方面的地位,是至高无上,无可撼动的。





文山书画院









灵虚子道人






读书耕田人王七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创作出留芳千古的《兰亭序》被称做天下第一行书,文章点画秀美,行气流畅,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1、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八分、飞白、章草皆入神妙之境,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治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开创了书法新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2、他的书法被历代许多的书法和鉴赏大家品评过,可以说古今无双。他的书法被历代人当作最佳临摹范本,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几乎都受惠于他的书法,并以他的书论作为主要教材进行学习和创作。

3、不但他的书法被人尊崇,其人品和绘画也非常优秀,且为世人敬仰。

4、被写进“二十四史"的《晋书》是他所著。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只有二十四个字,却被清朝皇帝乾隆列为《三希帖》之首,可见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之高。

他还有很多著作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想看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无悔青春6566


王羲之之所以成为书圣的原因:

一丶王羲之站在书法创新变化时代的风口,当时东晋由隶书嬗变为行楷,王羲之在前人(钟繇、魏夫人)的基础上脱尽隶书的气息,完成一种全新的书体,呈现出一种新的气象,"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所谓时也势也,王羲之在这个风口上就飞起来了,所以毫无疑问,时势造就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二、是王羲之在东晋那样一个尚韵的时代,风流高标,文采出众,"东床佳婿″的典故就足以表现其恬淡萧散的名士风流。加之出身于瑯琊王家,在东晋影响力本就不一般。

三、当然,最重要还在王羲之,耽溺书艺,醉心翰墨。他师从名师(卫夫人),又对书写艺术矻矻以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范式,颠覆性地创造了书法的新篇章。

四、受其影响,形成了王氏书法一脉,代有传承,又有发展,最有名是他的儿子王献之。还有七世孙智永。

五、王義之书圣的地位的巩固,不能不提他在后世拥有一个超级粉丝一一唐太宗。他对王羲之的超级崇拜,使书圣地位无法撼动。他疯狂地搜罗王羲之的真迹,甚至用上下三滥的手段也不顾惜(萧瑀智赚兰亭)。《兰亭序》到手之后,只有哪些有相当造诣的大臣奉当临摹才有缘一观。

六、唐代在王義之的影响下,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欧阳询等唐楷大家。后世代有传承,影响更是无人能及了。





彼山苍苍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明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以汉字为载体,寄寓着创作者的修养学识、精神气度,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瑰宝。在中国书法史上,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书圣”,其作品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和境界,尤其是其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更是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

王羲之画像


在历史上,早于王羲之的大书法家有很多,在书法成就上登峰造极的大书法家也不乏其人,如曹魏的钟繇、唐代的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李邕、宋代的苏轼、米芾、元代的赵孟頫等人,皆有极高造诣。而“书圣”这个称号,最早也不是用来称赞王羲之的,那么为何王羲之的书法享有那么崇高的地位呢?


决定王羲之书法崇高地位的除了王羲之本人的书法成就以外,还有两个时代因素,共同把王羲之推上了神坛。第一个原因是,王羲之本人处在汉字和中国书法演变的最关键的转折时期。汉字有众多字体,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到西周时期的籀文到秦国统一的小篆和隶书。在魏晋之际,汉字完成了最后的蜕变,从隶书逐渐转变为楷书。楷书以方折笔画取代了隶书的圆转,在提高书写速度的同时,也丰富了汉字的笔画,扩大了书法创作的空间。

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唐代摹本

王羲之本人就处在这个从隶书转变为楷书的关键时刻,他个人也促成了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给以往圆转质朴、雄浑苍劲的汉字赋予了清新飘逸、遒媚洒脱的全新形象。从隶书转变为楷书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大运动,北方以魏碑为代表,南方以王羲之为代表。但是魏碑创作者大多无名,王羲之也就成为了整个运动的象征。

唐代集王羲之字而成的《圣教序》碑刻,是后世学习王字的基本模板


真正把王羲之捧上神坛的则是唐太宗。唐朝初年,天下归于一统,分流已久的南北文化逐渐合流,唐太宗格外重视整理南北文化,服务于大唐盛世。在文化大整理的过程中,唐太宗特别重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加以收集、编辑、整理、著录和收藏,甚至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写论赞褒扬王羲之的杰出成就,称“旷观古今,堪称尽善尽美者,岂惟王逸少乎!”为后世皇家尊崇王羲之奠定了基调,也掀起了长久的学王风潮。


参考文献

《晋书·王羲之传》


历史研习社


个人认为从研究的角度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开创时代

①书法艺术是一门古老艺术,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顺序为:史前至夏、商至西汉(混沌入序),秦统一后为小篆(继承创新),汉朝建立(汉字隶变)、魏晋南北朝(书法顶峰)、隋唐(书法极盛)、宋代(行书宋四家)、元代(楷体)、明清(书法家多小发展)。所以,他发扬和创新了行书。

②从生平时间来看,在王羲之前面未见特别注明的书法家(抑或作品流失),在他之后有王献之、张旭、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朱耷等。所以,他有一个开创时代的运气。

(2)作品造诣

古代文人多皆有工匠精神,刻苦实践,融合人文思想,王羲之也不例外。他酷爱书法,受父亲和叔父启蒙,生平又转益多师,不断开拓视野、探源明理、广采众长,最终达到很深层次的造诣境界。他笔法精妙、行笔潇洒、笔局势含蓄,骨格清秀,极尽用笔使锋之妙,作品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成果创新

王羲之的作品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遒美健秀,具创造力。他是半部书法史,不为过。可以说,王羲之是推陈出新、创新研究,这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人才。

(4)历史局势

所谓时势造英雄,更重要的是历史背景的时势。时局动乱,人民灾荒,又玄学兴起、佛教东渐,生命意识的觉醒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生活的重要特点。王羲之为东晋时期书法家,他就生活在这样矛盾和激情的时代,感触陈杂。另一方面,在中国文艺思想史上,这时期为以后的中国文人指出一条寄托心灵的道路和人生境界:文学上表现为陶渊明的诗,书法上表现为王羲之的字。所以,历史局势不免就成为了王羲之书法成就的文化背景和心理背景。

(5)人为推崇

他活了58年,叹人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他有高雅情趣和人生品质。受到皇帝、朝廷官员、历代书法名家等的喜欢与推崇,自然就名气大振,影响深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