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一個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熊家長這個說法,你怎麼看?

星座半分鐘


是的,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教育不好,父母必須反思。

大道理我不想說,就拿身邊一個真人真事的例子來分析吧:

老公的一個兒時玩伴,他們夫妻育有一子,每次兩家人相聚,我都非常抗拒,因為他們兒子實在非常惹人討厭。

他會無端的過來翻我兒子的書包、會在我兒子專心玩每一件玩具時過來搶奪或搗亂、會在夾菜時把自己不喜歡的菜夾過來又放回去、會把自己吃過一口不喜歡的東西隨便塞到我兒子手上、會整天動手動腳挑畔我兒子打架、會隨便翻我家櫃子裡的東西、會粗暴的對待我家裡的擺設……

種種行為我無法一一列出,總的來說就是一個沒家教的孩子,難得的是,他的父母竟然對他的行為毫無責備之意,還認為他只是孩子,還不懂事。

事實上,這孩子身上的很多事情,都有著他父母的影子。

1、吃飯時的無禮。這孩子吃飯時總是目中無人,一坐上桌就開吃,每盤菜都夾個遍,把不喜歡的又放回去,喜歡的整盤夾光卻不吃光,一開始我還指望他父母對他管教一下,誰知道他媽媽坐上桌來,也是毫不客氣地開吃,行為神態竟與孩子如出一轍,甚至還一邊吃一邊點評飯菜不夠可口。

2、孩子對人有攻擊性。這孩子似乎不會好好的跟人玩點遊戲,總是想來找事動手動腳的,小時候孩子都要追追跑跑的沒覺得什麼,長大後我兒子開始不愛跟他玩,因為我兒子平常在學校跟同學都是好好的玩一個遊戲,扮演什麼角色,或者完成什麼任務之類的,而跟這個孩子似乎只有動手動腳的,完全沒意思。孩子的媽媽呢,看到兒子對別人動手,她只說是正當防衛,兒子打到別人了,她說小孩子不懂事,感覺在她眼中,兒子這行為是對的,因為這也是她自己和處事方式吧。

3、孩子特別小心眼易怒。別看這孩子挺霸道,但有一點點不如意的就開始小心眼,有時會因為不夠我兒子高,拿不到一件東西而發怒,有時會因為分蛋糕沒給他最大的一塊而生氣。孩子的媽媽也是那種很小心眼的人,總愛拿自己跟別人做比較,你開的車比她好,你住的房子比她大,你收入比她高,你的衣服比她高檔,都會是惹她生氣的事情,她表面笑呵呵,背後可是指手劃腳的。

4、孩子學習特別差。這孩子的學習成績從一年級開始就特別差,他的父母嘴上說讓他努力點學習,實際實動卻一點也沒有,晚上孩子做作業時,他們電視開得聲音大大的,孩子作業完成了,看都不看一眼就與孩子一起玩電動遊戲,孩子成績差,自己沒有一點去深究與輔導的意思,也沒送孩子去任何一間輔導機構,只是每次見面,都會把我兒子的成績與他孩子的對比。

5、孩子到別人家中隨意翻東西。這一點我非常討厭,但實在不好開口,這孩子只要到別人家中,就會隨意打開別人的櫃子,進入人家的房間什麼的,這已經是一種沒教養的體現了。而他媽媽的,每次去別人家中也是沒什麼教養,去吃飯,別人家開飯了她才姍姍來遲,主人還沒動筷她就開吃,吃完飯主人在忙碌著時,她在客廳拼命吃水果玩手機,主人家剛忙完出來,她拍拍屁股就說走。

我覺得這熊孩子的問題,都是他父母的問題,或者說是他媽媽的問題,他爸還是挺正常的,可有時候他爸想開口管教一下,他媽立馬拉下臉,只要他爸罵一句,他媽馬上還他爸幾句,根本不讓人管教。

所以說如果孩子有問題,其實就是家長的問題,父母必須反省了。


大小淘娃俏媽媽


我認為孩子教育不好父母是存在一定原因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教育不同。我們沒有專門有像課程類的方式去教育著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大部分都在父母的言行舉止之中

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這種愛的表達方式不同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同。孩子從小就會通過感知父母的情緒變化來判斷做事情的對和錯。通過哭鬧等方式和父母博弈,從而來試探父母的底線。比如孩子摔倒父母表現出無所謂,這很平常,孩子就不會太哭鬧,除非特別疼,一般都立刻站起來。如果父母表現出埋怨桌椅、地面等東西,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自己做不好是別人的原因,不會從自身找原因,有的日積月累嚴重了孩子就有可能成為“熊孩子”。


前一陣新聞報道,一長沙男子,竟欲請求法律援助將父母告上法庭,“父母不養我,我要告他們。”讓他理直氣壯告父母的理由是:我沒能力,父母有能力,何樂而不為呢?這樣的新聞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有些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當然誰都不捨得孩子受到傷害,溺子如殺子。過度的寵溺最後的結果是孩子的言行都會回饋到父母身上。

像問題中這樣的父母現在新聞總有類似報道,現在有很多有關“熊孩子”、“啃老族”的報道。這兩種報道正是我們現在教育子女方式和這樣的子女長大後的對我們回饋的一個真實反應。


對這個事情我覺得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對孩子的家育不要指望他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們不要作孩子背後的“熊家長。

如果您有好的例子和看法,歡迎留言和關注,我們一起學習和討論身邊的教育問題~


教育手札


我覺得這句話還是挺在理的,但是除了每一個熊孩子身後一定有一個熊家長,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熊孩子背後還有熊奶奶爺爺,熊外公外婆,真的,我身邊有很多隔代教育出來的熊孩子,但是說到底,孩子因為父母的責任。


子不教,父之過。父母孕育出孩子,當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雖然帶著罪性,但他就是一張白紙,越小的孩子越討人喜歡,沒有哪個孩子剛出生就不講禮貌、不守規矩,甚至做出傷害到別人的事情。


他們在成長,從“可愛的孩子”變成“熊孩子”的過程 ,都是因為跟著“熊父母”的身影走過來的。


為人父母,你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那都是孩子的模板。當孩子有錯誤的時候,該有的管教要有,就

要做好引導,告訴他們,什麼事該做的,什麼事是不該做的。不捨得管教自己孩子,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不然以後社會替你管教的時候,就會追悔莫及。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教育好自家的孩子,不做熊家長!


三寶的快樂成長號


現在的熊孩子越來越多,已經引起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這不只是孩子的成長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

老頑童認為,這個問題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如果家長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沒有盡到做家長的義務。將給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在學前階段基本形成,這些熊孩子表現為性情頑劣,以自我為中心,這都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

第一。有些父母本身素質很低,不會教育孩子。孩子犯了錯誤,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踢兩腳,罵幾句完事。不能正確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從錯誤中接受教訓。

第二。有些家長放縱孩子的過失。錯把孩子的惡劣行為當作孩子的天性,認為孩子本該如此,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結果孩子養成了很多壞習慣。


第三。有些家長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往幼兒班一送,萬事大吉。到了入學的年齡把孩子送到學校,認為教育孩子的是老師的事。結果孩子有很多壞習慣家長都不知道,結果孩子變成了熊孩子,後悔也晚了。

第四。有些家長袒護孩子的過失。不怕孩子犯錯誤,就怕孩子不改正錯誤。家長對孩子的過失進行袒護,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長此下去,就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熊孩子。


家庭教育不是小事,關係到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天下父母一定要盡到責任,記住 "養不教,父之過 "。

(請您關注老頑童,謝謝)


老頑童有話說


作為一個熊家長,我還能說什麼呢?

不過我理解和我說的熊都是褒義詞,顯然這個問題時說,家長沒有盡到教育孩子的義務。

其實我覺得偏激了,雖說“看他家孩子啥樣就知道家長啥樣”,我覺得以偏蓋正了,就好像有的人說“某某地方的人,最爛,或者說最敞亮”,那個地方的人都是複製粘貼的?一個模樣?偏激了吧?

迴歸到問題的本質上來,孩子教育跟家長,看起來密不可分的,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每個人都是有獨立思想的,小朋友也一樣,沒有哪個小朋友是聽家長的話,從來是指哪打哪,說一不二吧?也許小時候略微有些聽話,三四歲就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了,所以,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

再說說家長,在當今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想要做個好爸爸好媽媽,或者看起來的慈祥的家長,畢竟,沒有誰願意表露出讓人厭惡的行為,但是家長就算再自律,也僅僅是給孩子做個榜樣,至於孩子會領悟多少,其實完全看孩子個人,好的榜樣能讓人膜拜進取,但是肯定不會完全複製過來,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反過來說,家長有壞習慣孩子也不一定就有壞行為,對吧?

最後說說教育,生活在這個快速發展的大社會里,每天充斥在孩子耳畔,每天孩子看到的,來自四面八方,孩子隨時都會接觸到他感興趣的事物或者人,也會見到自己內心並不是很喜歡的一些現象。並且會在內心慢慢分類,逐漸知道對錯好壞。孟母三遷的故事,真的適用於現在的社會嗎?其實值得我們思考。

說下我自己家孩子的例子給大家聽一下吧,因為我是在家工作的全職寶媽,從大寶小時候開始,他每天看到最多的就是我的後背,因為我始終在電腦上忙碌,有時候我們可能一天都沒有幾句對話,我停下來的時候他已經睡了,我在忙的時候,他要麼在玩手機(是的,小時候我總是丟個手機給他,我知道我不對,勿噴。)要麼在發呆。平時話很少,但是很暖心,經常會把手裡的食物遞給我吃,到現在,3歲多了,每天嘰嘰咋咋,話多的不得了,老師超級喜歡他,而且是幼兒園公認的小暖男,經常幫老師收拾餐椅,掃地,或者給小朋友蓋被子。他老師有時候跟我聊天會說,你要跟你兒子學習下,你太悶了,你兒子一點也不像你們兩口子(寶爸也是個悶葫蘆)孩子成長到現在,其中也許有我們作為家長的功勞,但是我覺得真的不多。真的。

你喜歡我的帶娃經驗嗎?記得留下你的評論哦!喜歡就關注我吧,我是 IF枕邊育兒 關注我,輕鬆做快樂寶媽,育兒知識早知道!


IF枕邊育兒


孩子教育不好,父母是有一部分因素存在的。

在孩子該被教育、指導的時候,父母可能忽略了。

對於"每一個熊孩子背後一定有個熊家長"這句話我是認同的。

我前幾天看到有網友自曝自己對付熊孩子的這樣一段經歷:

親戚家6歲的小孩來我家玩,把礦泉水擰開直接倒在了鋼琴上。我看到之後很生氣,找孩子父母理論。結果孩子父母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大事,還替孩子開脫。於是我誇那個孩子:"用水幫姐姐的鋼琴洗澡呀?你真懂事。"然後給了孩子一顆糖。幾個月後,聽說這個孩子去商場的時候,也拿一瓶礦泉水去澆了一架六七十萬的鋼琴……

網友們對此一片叫好,可見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多不招人待見。而例子中的父母,在孩子可以被糾正的情況下,放棄了這個機會,算是失職了。


情關鄉土


孩子教育不好,不是父母的責任難道是人民警察的嗎?



孩子都是自己的

沒有父母說自己的孩子自己不關心不愛吧,那為什麼有這麼多熊孩子,那原因肯定是父母自己的認識不夠。首先他自己就不懂得應該怎麼樣做事情,所以他根本看不到孩子做的事情到底對不對,加上對孩子的溺愛,孩子成為熊孩子也是必然的。



還有些長輩也是導致孩子熊的原因

不少人應該都經歷過,自己教育孩子時,被長輩干涉的情況。只要有長輩在,孩子就會變的比較為所欲為一些,因為他們很聰明,知道爸爸媽媽的長輩會護著自己,自己也就可以做許多胡鬧的事情。長輩在,父母的嚴厲教育就會被阻擋。



當然孩子自己也有原因

不是說孩子小就可以熊了,熊不熊完全和年齡沒有關係,而是父母的教育。他本身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還是要這樣做。這樣的孩子才叫熊。這難道不是教育出現的失敗嗎?

家長還在溺愛,還在縱容孩子,只會毀掉他的一生。


啟畫教育


你好,作為一個一線教師,我對這句話神遊感觸。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熊家長,這話說的有點嚴重。但是在真正的一線教育中,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長這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共識。

首先,我不是在為誰發聲,更不是為教師辯解。站在一個實事求是的立場上去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現在社會上對老師的抨擊非常多,當然我也承認,教師隊伍中確實存在著極少數一部分人,侮辱了教師行業。

但是作為一個教師,我時常在想,這個問題,我們大部分教師也很無奈,那麼極少數一部分人的存在,讓我們全體教師也極感憤怒,但這個問題不是我們造成的,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門檻太低,很多根本不是師範院校的都可以考教師資格證去當教師,不是科班出身就意味著它們根本就沒接受過正規的師範教育,甚至在很多私立學校,由於師資力量不足,很多老師連教師資格證也沒有,就這麼去代課,還有跨科代課,在我看來簡直就是胡鬧。

為什麼大篇幅的去敘述這個問題,就是因為,現在很多問題學生的出現,客觀來說,教師師資良莠不齊也有一定的關係。

回到本文正題,我覺得一個問題學生的出現,不能說家長要付全部責任吧,但家長一定是負有極大的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試想一下,現在學校的教師能做些什麼,批評不敢批評、責罰不敢責罰,教育哪還有力度。家長支持還好,現在社會上,很多家長根本就不尊重教師,甚至私底下非常看不起教師,經常當著學生的面辱罵、詆譭教師,你想這樣家長的孩子還能在學校裡面尊師重道嗎?

信其師,聽其道。現在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不由自主的站在了學校和教師的對立面,還怎麼指望孩子能聽其道?

再有就是很多家長總是覺得我花錢把孩子送到學校了,教育孩子就應該是學校老師的事,我覺得有這種思想的家長非常可悲。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現在自己養個寵物還知道自己去悉心照料一下,但是許多家長竟然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推給別人去教育。太可怕了,我覺得自己的孩子,教育永遠是自己的事情,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也有一些家長說,自己不知道怎麼教育,只能交給老師,作為一個教師,每每聽到這樣的言論,我不僅為這個孩子感到可憐,更加的會對這個家長感到憤怒。

教育孩子這個事情從來都跟學歷沒有關係,而跟自己的見識有關!很多貧困人家的孩子,父母雙方都沒有文化,依然把自己的孩子教育的很好,現在反而家境不錯的家庭對孩子束手無策。在西方,一對夫婦在當準爸爸、準媽媽之前都要接受培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跟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這些都需要學習。為什麼,這是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必須學會的責任,對自己的孩子應盡的義務。生而不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負責任!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更加不能接受這樣的言論,我特別忙,沒時間去管自己的孩子,沒時間去教育。這樣的言論簡直要讓我忍不住要爆粗口,這話的意思我覺得就是,對我而言,孩子沒有的我的事業重要,所以只能交給其他人了,對於這樣的父母,又有什麼資格評論孩子的優秀與否呢。

希望我們國家也能學習西方,強制加入對準爸爸、準媽媽的教育,這才是對每一個未出生和即將出生的孩子最大的負責。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言辭不當之處,敬請諒解。這是我作為一個一線教師看到每一個問題學生而又無能無力後的極大憤怒。


劉鵬聊物理


每個人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做點熊事,如果以孩子幹了點熊事來認定熊家長有點不客觀。更多的應該以面對幹了熊事的孩子怎麼處理為標準。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舉個例子,比如孩子在路邊劃車。第一種家長髮現後嚴厲的教育孩子,並尋找車主進行賠償,這種算是文藝家長。第二種帶孩子逃離現場並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教育,這是普通家長。第三種帶孩子去劃下一輛車,這是2B家長。本人正常情況下只能做個普通家長。所以比較客觀的說法是熊孩子和熊家長之間是相互培養的。


tianjiang25


看到這個題目,小編哭笑不得,因為小編也是一個孩子的父母,不過孩子倒不是熊孩子,還是比較挺話的,從這一點上來講,小編還是比較欣慰的,至少不會不會像這個題目中的所講的那樣熊家長。對於這種說法小編堅決不認可,家長或許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不能苛全責,熊孩子肯定有熊的原因,但是不一定是背後有熊家長,小編從以下幾方面給你論述一番。

1,咱們從遺傳學的角度講,父母雙方都不是熊家長,那麼他一定生不出熊孩子?不還是有基因突變麼?或許這樣的概率有點低,但還是有一定的發生幾率的,還有根據遺傳學的規律來說還有隔代遺傳的現象,因此來說,上述問題顯然是不能夠成立的,這完全沒有道理麼。

2.咱們從孩子的角度講,千人千面,性格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活波開朗好動,有的性格比較內向喜靜,好動調皮的孩子往往就被稱為熊孩子,這明顯是講不通的麼?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調皮是孩子的本能,如果就因為這樣被稱為熊孩子,還順帶著家長被稱為熊家長,這完全沒有道理的,這個理論依據根本就站不住腳。

3.從孩子的成長髮展來講,孩子成長是無限的可能,先天遺傳的可能性是有可能的,可是後天環境也是很重要的,本來一個很安靜的孩子,因為結識了狐朋狗友,變得好動調皮起來,這完全有可能的事,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孩子的家長肯定有一定的責任,只能算是監管不到位,但是和父母熊不熊有什麼關係?

4.咱們從生存的角度來講,現今社會所有東西都上漲,就是工資不漲,掙錢多麼不容易,更有甚者,夫妻雙雙把孩子都留給爺爺奶奶照顧,生活都如此艱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並接受教育這已經委實不易。再說自古就是隔代親,在爺奶的照顧下,孩子性格可能會灑脫些,可能調皮些,但是這些和家長有一定的關係,更多的是社會的原因,雖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是也不能出了問題都往家長身上扣吧?還有句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那,為啥不說每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熊老師呢?

綜上所述,這熊孩子的養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父母的原因,也可能是別的原因,不能以偏概全,這樣的說法是完全不負責人的,是我們應該堅決抵制的,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