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小的時候(十歲左右或以前)開始讀《紅樓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不如無情


我讀紅樓夢應該是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要說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覺得對我文學素養提高有很大幫助。



我上小學時,父母老師是不主張讀那麼多課外書的,所以看書都是偷著看。我家裡有個大書櫃,裡面全是父母的藏書,上了鎖的。後來被我們幾個孩子發現了秘密通道,書櫃中間抽屜拉開,可以伸進去夠到書本。然後,我們小學階段就把家裡藏書都看完了,後果是幾個孩子眼睛全部近視了,好在我們的語文成績在班上都是數一數二的。我大概是二三年級的時候摸到了紅樓夢,如獲至寶,偷偷看了好久才看完。



那時候看紅樓夢的體驗是故事情節很吸引人,文辭非常優美,至於怎麼個優美又說不清楚,畢竟很多看不懂的詩句。當然故事情節裡也有很多看不懂的。但主要故事脈絡和一些好玩或者細節之處記憶很深刻。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那一章就記得很清楚、黛玉葬花讀起來感覺很淒涼。後來恰逢紅樓夢電視劇開始播放,結合電視劇又把書本重新讀了一遍,幾乎大部分都看懂了。那些美麗的詩詞,在87版電視劇中很多被吟唱出來,當時感覺美不勝收,倒也不在乎有些語言不明白。



後來長大閒來無事時,又翻看了幾遍紅樓夢,每次翻看,都有不同的體會。紅樓夢的好處就是什麼年齡什麼階段你去讀,都有新的體驗新的感悟。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我是十歲左右看的《紅樓夢》。那時看,有很多不認識的字,也有好多地方都不懂。揹著母親看書,沒時間去查字典,也沒地方問,只能跳讀。跳讀的好處就是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是自己喜歡的。感覺書中都是美好的畫面。那麼多女孩在一起玩,鬥百草,盪鞦韆,放風箏,捉鴨子,捉迷藏,猜謎語,結詩社……都是好玩的,還有好多好吃的,還有好多漂亮的衣服。看到黛玉焚稿就不想看了。沒看完。

後來,大約十三歲再看《紅樓夢》,喜歡書中詩詞對聯,一一抄下來背。然後,可在同學中炫耀,想想也好笑。再後來,自己買了《紅樓夢》,沒事就翻翻,一直到現在。

現在想想,幸好我過早閱讀《紅樓夢》,第一印象都是美好的畫面,真好!


ld依荷聽雨


我是十歲左右看紅樓夢的,因為我家境不好,父母非常忙,所以他們沒空陪我,更沒錢送我去各種補習班,我就是那種放養的孩子。



既然不補習,自己也懶得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或者是作業之外再學習什麼。而且每到週末,父母要上班或者是下地,會把我鎖在家裡。那一年是因為電線電改,一個夏天都沒電,所以沒有電視看,又不能出去,我就在家玩的無聊,自己爬上閣樓,看到了父親的書箱,箱子沒上鎖,有非常多的書,因為《紅樓夢》比較靠上,所以就看它了。


畢竟書是半文言的,當時看也是當故事看的,有些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好在我唯一的毅力就是看完了它,雖然不大明白裡面的更多意義,但是總算是把它當個故事看完了。

到十五歲的時候,那時迷上了詩詞,所以又開始看第二遍,這時候才知道為寶黛鳴不平,為他們傷心傷神。再到失戀之後,我終於明白那個人是不會回來了,就才又打開了《紅樓夢》,重看的時候,不過是為了要告訴自己緣來緣去皆有命定。當然,現在無事,也就開始認真的品讀裡面的人生了。所以,太小看紅樓夢,只是鍛鍊了閱讀的耐力,當然,也許我可以說,因為看了它,後來學習文言文也是非常的簡單了,僅此而已。


荷唯洛之戀




上了初中高中以後功課很多,有很多必讀課外書,我對那些老師沒要求我們看的書沒啥感覺,後來我上了大學,才有時間再讀一次《紅樓夢》。大概是經過了青春的洗禮,有了些許社會閱歷,感情上也有了經歷,才開始慢慢讀懂這本著作,但也是似懂非懂。

個人覺得吧,《紅樓夢》沒必要太早讀,畢竟裡面的很多情節是要有了社會閱歷才能讀懂。


夜貓聊情感


我這個歲數,在十歲的時候沒讀過《紅樓夢》,農村孩子,接觸不到,就是接觸到了,估計也讀不了。在農村,十歲左右的孩子只知道搧piaji,彈玻璃球,打箭桿,和泥摔炮仗,下河洗澡釺蛤蟆,挖野菜,揀糞拾柴火,打鳥捉雀玩豆鼠子,讀什麼《紅樓夢》啊,根本不知道有《紅樓夢》。到十八、九歲時,趕上了提倡讀《紅樓夢》,這才找來讀,結果還真讀進去了。什麼《石頭記》啊,什麼“風月寶鑑”啊,什麼脂胭齋本啊,戚本啊,這個本,那個本啊,能找到的都找來讀了一遍,還讀了一些關於研究《紅樓夢》的著作和文章,如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李希凡等人研究《紅樓夢》的文章,這才又知道還有“紅學”一說。

讀《紅樓夢》的體驗是:一是此書比較磨嘰,得耐著性子讀。二是讀進去之後,發現,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此言不虛,極有警示作用。若大的賈府照祥逃脫不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喻示封建制度的“蒼天”已經殘破到無法補的地步了。《紅樓夢》說:“無才可去補蒼天”,事實上就是有“才”也補不了啦。三是賈母、王夫人對林黛玉的很毒,令人討厭;薛寶釵的裝腔作勢和冷酷,令人吃驚;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及晴雯之死,令人宛惜和同情;賈赦、賈璉、薛蕃、賈雨春、王熙鳳等人的無恥,令人憤怒、作嘔;四是除了李紈、史香雲外,其他人的結局都很悲慘,連賈寶玉也不例外,令人唏噓;五是一部《紅樓樓》寫盡了人間百態,確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最後,《紅樓夢》的語言文字及表現手法令人讚歎。

《紅樓夢》說“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晚了!


布衣閒人10


十歲時看紅樓夢只覺得好玩,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文辭優美。特別是描寫愛情的故事,為“黛玉葬花”“黛玉之死”看哭得稀里嘩啦。但不知道哪裡觸及了我的淚點,一句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鬧學堂”“寶玉捱打”都十分熱鬧、好玩,只是看熱鬧。隨著年齡增大,閱歷的進步。少年時代看熱鬧,年輕時,看愛情,中年人,看人生百態,逐漸看懂了賈雨村和小門子。晚年了,看懂了烏進孝、劉姥姥。貧富懸殊,生命無常。反正,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穫,看一遍有一遍對人性人生感悟和提高。像有癮一樣,達到愛不釋手,手不離紅樓。開口閉口說紅樓夢被人譏諷嘲笑,說我是個傻子。



王中明說紅樓


我十歲左右的時候,因為家裡窮,很多課外書,沒有渠道讀所以說不上來,,現在我的兒子十三歲,上初中,他知道紅樓夢是經典名著,我買了一套讓他讀,我說讀過了對你寫作文有幫助,他可能看了點,跟我說讀著比較吃力,有很多話,不懂,再有可能內容不懂,覺得枯燥無味,所以覺得他對讀紅樓感覺沒有什麼興趣!


墨家養生唐國強


紅樓夢是一部大書,是作者那個時代的歷史畫卷。其中的兒女情長最具魅力,因此有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之說。十歲左右情犢未開,也沒有社會閱歷,我感到不會有什麼體驗。


子善心理


了不起!

能讀完《紅樓夢》的人,我非常敬佩。

十歲左右的小孩子如果真能讀完《紅樓夢》,那麼,他或她應該是我的老師。

以我對《紅樓夢》和對小孩子的理解,這種情況應該不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