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旅行的时候,吃过什么让你难忘的食物?

小猪觅食记


鲜血味道的贝壳,永生难忘!

当时是去柬埔寨旅游,先去的吴哥窟,后来又去了金边。柬埔寨的食物大部分都很好吃,包括水果与主食,只要吃的惯泰国菜的人感觉吃柬埔寨菜也是可以的,所以一直到临走也没有吃坏肚子,也没有饿过肚子。

下面高潮来了,金边的晚上路边有很多大排档,我们一直在到处吃,直到临走都没有机会去尝尝。后来临走的时侯发现所住的酒店旁边的大排档竟然开始营业了,当时下午两点,我们立马就过去。去的时候老板还在布置,我们先点餐,基本上都是烧烤之类的,随便点了几样尝尝,最后看到有烤贝壳,也点了一份,记得点的时候,那个慈善的老板娘特意看了我们一眼,好像在问,你们确定吗?我们非常确定要尝尝,不过就是烤贝壳,有什么不敢吃的?

很快菜上来了,前面的烤鸡爪、猪排之类的都不错,桌上有很多调料,所以味道可以自己调。终于来贝壳了,壳很硬,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么硬的壳应该很难烤熟。终于剥开来,看上去鲜嫩可口,入口,一股血腥味充满了口腔,我几乎觉得自己在喝血,当时觉得自己非常残忍,把鲜嫩的贝壳咬的鲜血淋漓,我几乎都可以想象到自己满嘴红色鲜血的样子,后来一想不对,贝壳的血不是红色。我觉得刚吃的第一个可能是有问题的,毕竟一盆这么多,有几个有问题的也是很正常,又来了一个,又是被鲜血充满口腔的感觉,我几乎觉得我可能得了什么绝症,所以才会这样。看了一眼同去的朋友,我俩几乎同时确认大家都是一样的感受,立刻喊来老板再去烤一下,我俩一致觉得这个贝壳没有烤熟。老板人真的很好,又去重新烤了一遍,我又来了一个,还是献血淋淋的感觉,放了调料也掩盖不住,我放弃了,立刻就知道这种东西就是这个味道。

以前号称没有自己受不了的味道,现在知道是自己见识太少!吃的血味的贝壳叫做血螺,学名泥蚶,国内也有,只是我从来没有吃过而已。


边晃边吃西小西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吃一口就感觉像触电一样食物(没错就跟小当家里演的一样),这种感觉我至今有过三次。

顺德仁信双皮奶

仁信老铺被认为是双皮奶最早的发源地,虽然已不复往日的门庭若市,但是每逢节假日去吃也很难排到座位。红豆双皮奶上的红豆非一般红豆罐头可比,不烂不散却软糯晶莹,配上滑爽的双皮奶,醇厚香甜。另外他家的原味双皮奶、姜汁撞奶也是绝对值得一吃的!



汕头嘉臻食店

汕头人擅长烹饪海鲜,每种海鲜都有独特的处理方式,或炒或煎,或煮汤或白灼;潮汕人的牛肉火锅是一绝,从来没看哪个地区把牛肉的部位分得像潮汕人那样严谨——但是有一样食物是一定要混着吃的,那就是粿(guo)条。嘉臻食店的一碗粿条,码上潮汕扎肉、潮式香肠,还有卤豆腐干,最后淋上一勺卤汁,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也是视觉上的震撼。



贵阳鼎罐城酸汤鱼

我在重庆长大,那里的酸菜鱼这几年已经享誉全国,曾经也是重庆人引以为傲的江湖菜之一。但是尽管如此,当我第一次吃到鼎罐城的时候,还是为他家的味道所震撼。上一次去贵阳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之前老听父母说做番茄发酵的红酸酸汤鱼最有名的地方是凯里,但是他们不是为了“正宗”两个字能跑这么远的人,所以也就在贵阳市区解了馋瘾。酸辣鲜美的滋味让我从少年时期就记住了“鼎罐城”这三个字。


陈不诌


上次回答一个类似问题的时候,我的答案是西安的biangbiang面。

这次又看到这个题目,想了下,还有什么是让我难忘的食物呢?

答案是:重庆的火锅。

两年多前和同事去的重庆,去之前就想着去吃火锅啊,吃串串啊,吃到饱再回来。

去了重庆就怂了。第一顿火锅在胖子烂火锅,最经典的是辣锅锅底不要钱!!白汤锅底要收费!!

哎呦呵,和我们设想不太一样哇,哈哈,我们两个吃不了太辣的穷姑娘,怎么选呢,是选免费辣汤锅底,还是花几十块钱买过清汤呢?

权衡再三,我们两个决定上辣锅!然后再三叮嘱店家,微辣就好,微辣就好!

嗯,端上来的已久红油满满!毕竟用辣锅换了盘肉钱,所以点起菜来更加胸有成竹了,毛肚,羊肉,酥肉,牦牛肉!各种喜欢的蔬菜!

冰雪碧+辣火锅,两人吃完大呼过瘾啊!!

重庆的火锅是让你想到,就想买张飞机票飞过去吃的!尤其是冬天!

嗯,以上是我的记忆,关注我哦!


芥茉喵爱生活


2016年八月,我们一家三口从洛阳开车到敦煌旅游,第一站是兰州。

洛阳到兰州大约1000公里多一点,我们早上喝了汤,将近八点上了连霍高速,到达兰州在酒店登记入住已是晚上十点钟。

在来的路上,已经敲定了要在兰州品尝的特色美食:牛肉拉面、手抓羊肉。

我们第二天早上在大众巷享用了“马子禄牛肉面”。这碗面清汤、细面,味道寡淡,很普通的吃食。对于常喝牛肉汤的洛阳人来说,这碗面真的是一般般…



早上的面不当饥,中午带着早就咕咕叫的肚子到了“马中华手抓总店”,具体哪条街记不清了。上了二楼,从卖肉的窗口经过,看到大锅里羊肉在清汤中翻滚,一股羊肉香味扑面而来。五十块一斤,直接要了两斤。肉端上来就着蒜片、辣椒、椒盐,一口咬下去,东乡手抓果然名不虚传!肉软烂、不膻、肥不腻瘦不柴。吸溜一口,肉即脱骨且入口即化满嘴留香。二斤肉瞬间一扫而空,又要了半斤,虽然意犹未尽但怕孩子吃着就此作罢。


一路下来,感觉在甘肃给我留下难忘印象的当属这“东乡手抓羊肉”,至今想起还垂涎三尺……


梁无忌


旅行时候,最为难忘的食物,就让我想起八十年代初到云南昆明。那年代鄧小平刚提出开放改革不久,很多地方食饭还要粮票,但食品、食材已比较丰富了。

到云南昆明,一定要品嚐地道的美食。

过侨米线。

那年代的过侨米线较为纯樸,不像现在花巧,就只有一碗油油的热汤、一碗米线、一小碟的肉片,把那好像不太滚熨的热汤加进米线和肉上,肉就熟了,那鲜甜的味道、米线的香滑,是现在再吃过侨米线时找不到的感觉。这可能是现在的食材及饲养方法有所改变,味道跟过去已有不同之故吧!

第二道美食就是汽锅鸡。
我们几个小伙伴因知道天麻对头痛、眩晕等养生有功效,选择了天麻汽锅鸡。那清香鲜美、清沏的鸡汤、鸡肉的鲜嫩是难以词语去形容的。

第三道更让我们没法想到的。那年代没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就点了一道熊掌,现在不会有这一道菜。因我们认识到动物是要保护的,不然有很多物种就会在地球上消失,破坏生态平衡。


hon6282


这些年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处,都喜欢品尝当地的特色美味,吃过的太多了,翻翻照片,关于美食的足有上百张,选一些印象比较深的分享出来吧,贴合题目,难忘的食物。

这是新疆伊犁吃过的丁丁面,手机拍的,其实和拌面类似也是菜与面的混合,不同的是这个面比较醋,比较碎,还比较硬,同行的爱人吃了半碗就吃不下去了,剩下的半碗都被我消灭掉了,因为硬,所以成了难忘的记忆。

这是在伊犁草原上,当地哈萨克牧民家制作的一种油炸食品,名字叫不上来了,当时可能是饿了,吃得非常香,印象深刻。

烤大串不用说了,大家都喜欢,不同的是我们当时是现杀羊,切肉穿串,虽然之前也吃过烤羊肉串,但那次是最鲜美的一次,至今难忘。

新疆美食还有好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厦门这幅图是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在夫子庙乌衣巷附近,从这以后,开始喜欢鸭血粉丝汤了。


这是北京著名的早餐小吃:豆汁焦圈,豆汁的味道确实很特殊,需要适应,不过喝过半碗之后,觉得还真不错。

这是当时的另一份早餐,豆腐脑,粥,比较常见了。

接下来分享几个甘肃张掖的美食:首先是卤肉炒炮,著名的大店其实往往不如我们去的乡下小馆子更好吃。

这也是张掖乡村的美食,盘子够大吧,分量十足,吃着过瘾。

这是张掖尕周肉片,民族风味,主食是宽面条,拌在里面吃,很解馋。

以上是我分享的几个美食,这里只是冰山一角,更多饕餮,更多精彩,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行影


开封小笼包。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有次去河南,男盆友带我去吃了他家乡最有名的开封小笼包,真的强烈推荐哈。开封的历史悠久,小笼包同样历史悠久,据说早在北宋时期,已有售卖,当时就叫做称灌浆包。北宋之后,灌汤包子在开封流传下来。这样历史悠久的包子,果然是跟其它地方的包子不一样,小笼包带蒸笼一起上桌,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洁白光润,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现吃现蒸,保持了包子的完整性,与之相比上海的小笼包,皮薄,肉嫩,但是包子中的“汁”和油更多。相对而言我个人认为,开封的包子更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