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最爱的蘸酱菜,为什么南方人不吃?

小甜猫喵喵喵


此题目出的真好!

我不知道南方人为什么不吃,可作为东北人我要说说家乡的蘸酱菜了!

这是家乡的一道名菜,也是一种风俗习惯。

记得小时候,在初夏时节,院子里的黄瓜,豆角和茄子还没长出来,可是小白菜,小萝卜和大葱却能吃了。每到吃饭时,妈妈会吩咐,“去上园子掐把葱叶,薅点小白菜,好吃饭!”于是我们分头行动,一会,一盆水灵灵的小白菜和绿油油的大葱端上来了,再舀一盘大酱,我们就有滋有味的吃起来,一会功夫,蘸酱菜没了,一盆小米饭也没了,至今我都不忘吃的那个香……

我想这就是蘸酱菜的来历吧,——因为苦春头子没有菜,暂且找点简单的下饭菜,当然可能从古代就有了……

后来,茄子豆角等主要的菜成熟可以吃了,我们却还总是不忘蘸酱菜!每顿照旧一盘酱,一盆生菜。只是更丰富了,又加上黄瓜,香菜,生菜,大白菜叶,要是打个饭包,没那么好吃了!

因为蘸酱菜人缘特好,以至于都落户到饭店了!往往客人都爱点这道菜,一盘鸡蛋酱,一大盘五颜六色,水灵鲜嫩的蘸酱菜,并起名曰“丰收菜”!非常受欢迎!

蘸酱菜不仅好吃,能下饭,还很有营养!记得我曾看过一则知识,说是蔬菜能生吃的就不煮熟吃,不破坏营养!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至少说明生吃菜有一定道理!

亲爱的朋友们,来东北尝尝我家乡的蘸酱菜吧,保您吃了这次还想下次……

我是常青树,东北长春人,同感的欢迎关注评论和点赞,不同观点欢迎阐述,谢谢!


常青树


我是湖北人,在吉林生活十年,我来作答。第一次刚到吉林,夏天,去一朋友家,他们正在吃午饭,特别奇怪的是,他们桌上有一个大容器,放满了各类生鲜蔬菜,是生的,仅仅是洗干净了的青菜,干豆腐(湖北叫千张)之类。然后手拿着,沾点酱(后来知道是黄豆发酵的黄豆酱,越是农家自己酿的臭酱越好)就喂到嘴里,吃得津津有味。像小兔子,小羊一样(不带任何地域黑)看的我瞠目结舌。内心窃以为,娶个东北媳妇多省心,我老家有菜园子,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饭时,摘点,洗一洗,东北酱没有,那就东北买,一块多一袋。一晃呆吉林十年了,看人吃蘸酱菜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即便是大美女,当地人即便是去饭店,也要点一大盘蘸酱菜。不过我觉得,只要蔬菜绿色无污染,吃生菜最有营养,东北酱比较咸,少吃一点。随着被入乡随俗的无数次劝导,我学会了生吃黄瓜条,萝卜条,仅仅就吃这两样,各类生菜,干豆腐还是不吃的,也从不蘸酱。湖北人喜欢老干妈那样的酱,东北大酱缸酿的农家酱实在吃不了。


闯关东的九头鸟


我是东北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在家里准备饭菜听到最多的就是炸个鸡蛋酱,洗几个黄瓜,小葱,萝卜,整个蘸酱菜,而不是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之类的,其实,在东北,最常见,最普遍的菜肴就是蘸酱菜了。

为什么东北人最爱蘸酱菜呢?我还比较年轻,只能揣摩其中一二,东北的气候,众所周知,冬天极寒,这边的蔬菜到了冬天就十分稀缺,酸菜,大白菜,土豆成为冬天主要的吃食,等到冰冻解开,蔬菜渐渐多了起来,大家迫不及待的想要尝鲜,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生吃,这才是最鲜的,再加上东北大酱独特的香味,单独吃蔬菜有些寡淡,配上东北大酱便有了些滋味,这是生活在东北的人们的饮食习惯。

而在南方,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酱料又不是十分盛行,所以生吃蔬菜,蘸酱并不被广泛接受,他们宁可蒸菜,煮菜,去吃蔬菜的鲜。

在东北,蘸酱菜的品类很多,萝卜,黄瓜,香菜,蒸的茄子,酸菜,白菜,野菜如婆婆丁,在我的印象里,凡是没毒的蔬菜大体都能蘸酱吧。





春城才子


我是个在东北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重庆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在没来东北之前,我在重庆也不吃生菜,原因就是大家知道的,没经高温杀灭虫菌不卫生,至于为什么不卫生,主要跟气候环境有关,大家都知道,不细说。

后来来到东北,刚开始几年也不吃生菜,怕吃了拉肚子,时间久了,看到当地人吃酱蘸生菜津津有味,好奇心让我开始尝试,只要洗净,绝不会拉肚子,这一尝不要紧,完全是欲罢不能。

那些吐槽北方尤其东北人吃生菜的南方朋友,当你在这里长期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北方人爱吃生菜了,一句话,环境改变人!


尘迹


在长春上学的时候,和室友在东北菜馆点了个老虎菜,感觉一定是很生猛美味的大菜,结果......



Chenqueen




我是唐山人,也比较喜欢吃蘸酱菜。

小的时候,每年一开春,我的家乡农户们,都会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上一畦小嫩葱,或是水萝卜。到了5月初,小葱长到大约20-30厘米高的时候,水萝卜也长到了一叉长,那真是又辣又甜。

这时,家里做的豆瓣酱也到了出缸的时候。讲究的人家,会用纱罩把酱缸罩起来,在春日的阳光下静静的晒。这时的豆瓣酱,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黄色,经过了充分的发酵,豆粕里边的油都能浸泡出来,懒洋洋的冒着密密的气泡,似乎有隐隐亮色。

忙活了一天的农家人,晚上就会从地里采回一捆小嫩葱或者拔上一盆鲜鲜嫩嫩的水萝卜,从酱缸里舀上一大碗新出的豆瓣酱。哪里还用炒什么菜,就这一口,能把新菜的鲜,大酱的醇,在你的味蕾中充分的激发出来。有好喝一口的,再美滋滋的“吱”一口酒,“咔嗤”一口蘸酱菜,啥叫快乐似神仙,这个味,这种感觉就是。

我最喜欢的吃法,就是用烙饼卷菜。刚出锅的烙饼,面皮焦黄,油汪汪的。把新出的豆瓣酱涂在饼上,再放上几棵嫩葱,一卷,一口咬下去,喷香。

老家的蘸酱菜,是随季节的不同,内容也随之变化的。春天小葱,水萝卜,夏天脆黄瓜,生菜叶。秋天红萝卜、心里美。最不济的冬天,拿出窖藏的大棵羊角葱,蘸一口,辣的眼泪都飚出来,也能满足一下蘸酱吃的欲望。

2010年夏天,东北的亲戚来唐山探望奶奶,发现他们蘸酱菜的吃法更是彪悍到了天际。

“嫂子,晌午吃又吃腻了。晚上的菜我们整吧!”

“咋整?那地里不是有马齿苋、荠菜苗子嘛,薅一捆子来!那个萝卜缨子扔了可惜了的,洗吧洗吧蘸酱吃哈!”

“刚摘的黄瓜好啊,不要切了,洗洗在井水里冰冰,蘸着吃正好!”

“大哥二哥,中午没喝好哈?接茬整啊!”

东北人为什么对蘸酱菜如此迷恋?我猜想的原因就是:北方人口味偏咸。这源于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家家人都会做大酱咸菜。到了漫长的冬季,他们就靠这玩意当菜吃。等冬天终于熬过去了,新鲜的蔬菜出来了,人们一看酱还剩下不少。咋办?蘸蘸吃吧。于是,你也蘸,我也蘸,慢慢的,这种口味习惯就养成了。

这是千百年来从骨子里养成的习惯。这和南方人不同。南方人做菜,偏重于发挥出菜的本味,养成了偏淡、偏甜的口味。而北方人,就如同豪爽泼辣的性格一样,喜欢那种刺激性的味道在味蕾中的冲撞,譬如齁咸的大酱与萝卜条,爆裂的烧刀子与肥肉膘——反正,我要的就是这样猛,这样的冲!

不服气?来试试!


柱子斯基讲故事


说这样一个事儿吧,那次去吃街头涮串,对面一对情侣,男生拿了一个菜卷,就是干豆腐卷香菜。店家提醒这个是刚放进去的,还没煮熟。男生说既然都拿了,吃就吃了吧,但是女生就认为,这是生的,不能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一开始是很鄙夷女生的话的,难道就没吃过蘸酱菜吗!后来想想应该是真的没吃过,听说好多南方人是拒绝生的菜的,大概这就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吧。



反正我是超级稀罕蘸酱菜的。


wusuo


其实今天南北方地区蘸酱吃的菜还是是不一样的,北方人吃的那么香,就会觉得北方的黑土地种的蔬菜也会好吃点,比如他们吃的小葱和大蒜可能没有我们南方的那么冲,后来有幸去北方出差吃了一次,菜还是那个菜,就是吃菜的人是分地域的。


北方人觉得好吃的南方可能没法接受,南方人喜欢的可能北方觉得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还是地里位置的不同,造成了南北口味的差异,一方水土一方人,北方是黑土地,土质肥沃,蔬菜生长环境好,滋液丰富,可以生吃的菜维生素含量高,菜烧熟了维生素破坏了一半以上。

所以,可以吃的蔬果原材料比熟食更营养丰富。像广东的生猛海鲜,东北也受不了,南方的甜腻,四川的麻辣等,到了东北都不受欢迎,但如今餐桌已经南北流通的相差不多。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我们都生活在大中国,就像一家人的兄弟姐妹,有必要互黑吗,就像一家人口味还不同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商丘身边事儿


我认识一广东老大爷,他是抗美援朝回来的,后来干部转业就留在东北,据说他们那小时候没有井,就饮用河里水,当然得烧开了喝,你想啊,一年四季都处在高温环境,河里的有害细菌应很多!用这样的水洗菜吃了能不坏肚子吗?能把烧开了的水凉凉了再用来洗菜吗?哈哈!一般家做不到,就只有炒熟了吃。按理说现在都有自来水了,用自来水洗菜,生吃也没事儿了,但长此以往有这个吃熟的习惯!也就延续下来了,而东北不同,四季分明,四季温差六十多度,经过寒冷冬天的沉淀,水质清澈,再说原先东北哪个屯子都有几口水井,夏天的井水都喝着拔牙(东北话,形容水凉之意),故祖祖辈辈养成了吃生菜的习惯!反正中国地域之广,温差之大,饮食文化也就不一,地域传承,也在情理之中!偶有拙见,勿喜勿喷!😀️


日月王朝1


蘸酱菜是东北传统美食。至于南方不吃,也仅仅是“酱料”的区别,不是东北的豆酱而已。原因如下:


第一,物产决定饮食。东北物产很丰富,只是天寒地冻,蔬菜生产季节短,就显得缺乏,成了时鲜。吃起来自然有了仪式感。再个有句业内名言:“烹饪是对食材的尊重”,不动刀火,囫囵个的原形原味吃就是尊重。可毕竟是蔬菜,没有味道也不是一道菜,蘸上酱再吃,完美了。

南方人不是不吃,而是吃法不一样,基本是生菜调,熟菜蘸,酱料还多样。


第二,蔬菜性质决定了生吃好吃。东北的大葱黄瓜白菜,所有的蔬菜,突出一个水多肥嫩,味道以甜为主调,很少辛辣冲味,即便大葱,也是微甜调性。蘸个酱,吃着实在美的不行。南方蔬菜完全不一样,品种多,生长快,各自特色味道浓郁,最是适合生调和熟制菜肴。蘸酱生吃,味道太冲。

第三,酱料决定怎么蘸着吃。东北盛产大豆,大豆的三个主流深加工产品,豆酱、豆腐、豆油并列第一,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特别是豆酱,无论怎么做料,鸡蛋酱,牛肉酱,豆腐姜,还是辣椒猪肉酱,豆酱是主调。所有酱料都透出浓浓的大豆酱香。这个味道,可搭配一切食材,蘸所有蔬菜,下全部的酒和饭,早已深入到东北人的灵魂里。


南方的酱料就多了去。从长江以南,直到粤地,云贵川还有着豆酱,老南边就不是仅仅大豆做酱,海里的鱼虾蟹蚌,海菜,蘑菇辣椒,很多食材都能做来,品种多到数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