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公务员和研究生同时录用了,你会放弃哪个?

用户58591953107


这个问题本人曾经也遇到过,当时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家乡地级市的选调生,二是本校华师研究生,三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当时有些意气用事,力排众议,毫不犹豫地读本校。三年后,继续考本省公务员,虽然成绩和排名比以前高,面试很奇怪地被刷下来了。后来辞去广东高中教师岗位(签约后毁约)考去了西部一个城市。每每回想前事种种,还是很感慨!不是缺乏魄力和闯劲,不是缺乏知识和考试能力,很多时候是不想让正老去生活无依的双亲失望和担心。转眼八年过去了,年轮碾过,岁岁皆碎。有了嗷嗷待哺的孩子,希望他有个一个温馨家的港湾!只不过内心时常在人静时反复挣扎!人生的选择往往只能有一次,但是却很重要!


潇潇雨83809568


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三年前,我同时考上了上海的研究生和老家县级市的乡镇公务员,因为没办法弄停薪留职,必须舍弃其一,只能忍痛割爱。如果选择了公务员,是个乡镇的,工作肯定会辛苦点,升职也很困难,我又不喜欢乡下的环境,很不情愿去,所以选择了读研。我的理由是,读了研究生依然可以考公务员,而且在学校学习三年后,择业范围明显大多了,视野也开阔一下,在学校考公务员把握也更大,而且还可以以应届生身份报考老家选调生,据说录取了就是副科实职,或者考上海的定向选调,也可以参加国考和省考以及上海市考,相信自己,今天能考上的,将来肯定也能。而且有研究生的平台,读博也更容易,以后就是想进政府机关,也轻松了些


兔八哥的故事


14年大学毕业,本科中南大学,继续保送本校本专业,同时考上了家乡一个区的国税局。因为当时学校必须要我们放弃一个,经过考虑我选择了去工作。我周围的一个同学保送厦大,考上了老家的法院;一个考上本校同时考上了当地法院,他们两个也放弃了研究生选择了工作。事后我问了他们,得到的答案大都是因为想早点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反正工作后也能重新读研。其实我的理由也八九不离十,我们三都是农村出来的,读研经济压力大,工作了可以减轻家里负担是最主要原因。工作后自己靠自己的工资支持自己继续深造,这样更心安理得。当然研究生毕业再工作起点很高选择更多!所以还是要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对自己相对更有利的选择。


澧源小生


果断研究生,毫无犹豫。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加:加入博士和公务员入了,选择哪个?果断博士。

当年考上研,有个做村官的亲戚给我讲,你怎么不试试公务员?考上了就不去了,读研也没用。

我呵呵一笑。知道他说的很不合理,他读了三本、平时混迹于小县城,最多接触到一个地方院校的硕士,他的认知绝对超不出这里。

但当时的我,确实不知道读研有啥用,糊里糊涂的跟下去。到了今天我才发现:

单单就公务员而言:

中央部委选调、省选调、地方人才引进。机会太多了。

我就举几个例子吧:

1、中央部委选调:我混的比较惨,不够中央部委选调资格。但我的好多同学去报。通过那里考试前途无量。

2、省选调:陕西省来这里选调,有九十多个人报名,参加考试的有六十多个,最后录取了四十个。通过率高吧。

山西省选调,直接有各种省直单位。通过率四分之一左右。关键是其中有很多不去的,比如我知道一个朋友就拒绝了省办公厅。

河北面向清华北大有420个名额,肯定招不够。有朋友开玩笑说,招不够得问责。问在北大的朋友,他说,去了就要,去年没进去省委,只能去省团委,拒绝了。

3、地方人才引进:这基本是去了就要。福建龙岩硕士去就三十万安家费。

大致今年就经历了这些,觉得当公务员确实不算太难,硕士一般就是副科吧。博士去了起步正科、或者副处。

你说应该选择啥?

我是没混上博士,要混上果断读。读下去肯定不会差。

上面主要是从机会与选择角度来谈,要申明的是,去哪都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但去一个更能发挥能力、环境积极向上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毕竟确实有死气沉沉的单位,我们不应该不到三十就去混吃等死

好好读书,能读博后就博后,肯定不吃亏。世间只有知识最靠谱。读研带来的知识、习惯、视野的变化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读博更是。


一枚明粉


乱花渐欲迷人眼



人生几十年,要紧处就这么几步。走好了,步步高升,走岔了,满盘皆空。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除了要具备学习能力,还要有洞悉世事,关键时刻杀伐决断的魄力。作为一名局内人,我真诚地建议你:毫不犹豫地选择公务员。

选择研究生,毋庸置疑,你的专业能力会得到的提升。选择公务员,进入官场,你的人生会有N种可能。

首先,从基本规则看。本科考上公务员,第一年算见习期,一年之后定岗为科员,三年科员可以提职为副科级,副科级满二年有资格提职正科级。而如果你起点较高,已经读完研究生,再考入公务员,根据公务员法,可以直接定级为副科级。表面看差距不大,实际问题是,当你读完研究生,是不是有百分百的把握再次入围公务员?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其次,从年龄规划看。如果从职业规划来看,还是考公务员划算,

年龄在公务员队伍里是个宝,早一天入职,就多一份机会。如果,你追求的是做研究搞学问,又另当别论。那么还是坚持考研究生,毕竟本科生还只是基础教育,研究生的切口更小,领域更专。

最后,从职业规划看。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没有明确目标,只是抱着走着瞧,赶着看的态度。那我还是劝你,先进入公务员队伍,站稳脚跟,然后可以继续读在职研究生,统筹兼顾,两不耽误。但是,如果你先去了研究生,那么毕业后,政策多变,结局难料。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北大教授薛兆丰在讲经济学时强调,其实每个人做选择,背后都有一双看不见手在操控。一句话,你可能不懂经济学,但肯定会趋利避害,取最优解。

只要你看过人民的名义,就会慢慢体悟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济怎样发展,还是要以政治建设为核心,你要做的就是进入这个队伍,接近这个核心,登上这个舞台,施展你的才华。

公务员是职业,研究生是专业,你的终极目标是干一番事业。孰轻孰重,何去何从,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


阿成的冬天


在研究生与公务员都是同档的情况,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目标

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为了你的追求,你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

如果咱就是想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地享受小家的温馨幸福过一生,没有大的追求也不愿吃更大的苦(可能会长时间忍受一些小苦),那么可以选择公务员。

反之,如果你心怀天下目标远大,并且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面对未知的恐惧与苦难,那么就可以选择考研。

二、利弊

谈利弊就不得不说成本。挂一漏万,朋友们姑且听之。

  • 选公务员

需要付出(舍弃)的: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训练、更高的起点、更多的机会、更广的人脉。
可能获得的:比研究生多三年的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三年的先发优势去积累财富、构建人脉、当地社会资源的积累。
  • 选研究生

需要付出(舍弃)的:三年的青春、以及这三年可以获得的当地社会积累,包括财富、人脉、资源等等。
可能获得:更深厚的专业训练,更高的起点,更广的人脉、更多的机会。

为什么我在“获得”的前面加了一个“可能”,因为时境在变,且很多的收获不是说到了那个位置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都需要再经过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争取得到。

就像在哪都不缺平庸度日的人,在哪都有不甘落后的心。

三、可弥补性

可弥补性解释一下就是:万一将来后悔了还能不能补救

这个方面很多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单从考研与考公务员这两个选项来看,选读研究生具有更大的可弥补性。

读完研之后还能继续考公务员,虽然岗位未必是现在这个岗位,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

但是如果先做了公务员再想考研的话(在职研不讨论),所面临的压力就会更大。比如你结婚了怎么办。


所以,综上所述,在同档水平的研究生与公务员的选择下,985、211大学或一线城市二本档位以上建议选研究生,以下选公务员。

——END——

PS:对于这个话题,朋友们还有哪些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噢!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作为一个读过研究生的人,也曾经面临这样的纠结。回答只供参考。

第一,你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你对未来的前景比较迷茫,还确定不了将来立志从事一个什么样的行业的,去做公务员还是去读研究生,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这也是毕业生普遍面临的一个状态,或者心态就是未来的职业发展不是由自己确定的,而是不可选择性的能做。那做到哪,走一步算一步。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之路。

第二个方面就是评估你的性格和能力是否适合读研去做研究,或者立志长期从事研究工作。这样的话需要高学历,一定要去读研,甚至读博,读博之后做的实数上的拿不完。其实这也是一条很苦的路。并且半路上没有退路。否则的话,你的竞争优势还不如之前已经参加过的同学。

第三,如果现在公务员的选择是地市级以下的公务员或者乡镇的话,那么也是相当苦的,如果家里没有相当的政商资源,如果混出点名堂出来也是比较难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人非常突出的现象。有一个本科的同学,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回到家乡参加工作,做公务员。后从基层团县委起家,后转战乡镇当镇长,党委书记,由于年龄经历优势,破格所在市里担任副区长职务。这在基层从事公务员行列的同学中已经算是人中龙凤了。成长的非常之快。不是每个人都能赶上这么好的机遇,也不是每个人能够把握好这么好的机遇。其他一些从事公务员的同学大多在基层徘徊。

第四,如果你的家庭条件比较好,能够支撑你读研未来选择工作的话,也能够提交比较好的条件,我觉得可以读研。不然后实际来看,大部分同学就业的情况要比本科生好一些,我研究生同学去家乡的同学。也还发展的不错,最起码起点比较高,但是如果是考试的话也不一定比本科生考得好有时候竞争也是很残酷的。

至于如何选择,还是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如果说自己没有规划,公务员岗位层级较低,读研的学校也不错,我觉得也可以试着去读研。如果说读研的学校一般。而基层公务员的岗位在地市级以上的话,部门也不错的话,我建议可以先去公务员参加工作。


蜗居北京的中年男人


这个问题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在此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简要谈四点。

第一,学而优则仕,研究生是公务员的后备力量,且公务员、事业单位群体高学历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我在这里以选调生作为例子,选调生分为中央选调生与各省市自治区、机关单位以及其他形式的选调生。自2000年之后,中央组织部发布了《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对做好“选调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985、211以及各省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特别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其机会远远超过本科生。第二,个人选择的机会概率与放弃成本。有人就要问,放弃了公务员,会不会有点亏。假设你考上了省选调生,那么一般来说,硕士三年毕业,以后还想进入公务员,可能毁约再考原先的省市会有惩罚措施。假设本科就考上了中央选调生,不建议贸然就毁约。机会很难得,放弃的成本也比较高。假设要读研究生做学术,那么坚持自己也无妨。工作经验与机会,也是极大的资源与晋升条件。


第三,研究生教育的优势与弊端。平台很重要,研究生教育或许有弊端,但提高一个人的视野,加强人脉,学会处事,帮助很大。不仅如此,硕博士学历在整体人口中毕竟是少数,以后晋升优势与机会明显多于其他人。但是就是耗时间,硕士读完正常25-26岁,博士读完正常30岁左右,对一个人的耐心与经济都是大的考验。有恒产则有恒心,大家自己权衡。第四,超越于学历与筛选之外的其他因素。无论是搞学问,还是以后想进入体制内做公务员,其实都是为人民服务,实现自我价值。但是,现实是除了能力,学历还有各种硬性条件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这一点大家要清楚,也得接受,中国毕竟是一个人情与关系社会。寒门出身的学习,慎重选择,当以发展上选为要。

总之,多读书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学历是最大的硬性条件,知识是不可替代的软性资源,也是战线最长的财富获取方式,这一点亘古如此。


历史图文志


这倒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虽然我知道这个假如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还是点进来回答了。我会去做公务员,放弃读研。

原因很世俗,我考研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等,这些原因不能否认,但是不是最重要的,毫不客气的说,我考研就是为了想到一个好工作,或者说,让我在找工作的时候比本科生多一点尺码。然而,我被公务员录用了,这个工作确实已经不错了,我参加工作后,我还是可以继续读在职研究生的,这样我的学历还是有提高的机会的。

如果,我选择了去读研,放弃了公务员,我就等于失去了一个工作,研究生毕业后,不一定我能找到比这个好的工作。

所以,我不会拿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去和我已经稳定的工作去抗衡。


历史小说家


这个问题有太多可能性了,首先你是考取了哪一个层次的公务员,再看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还有就是你考取了哪一所学校的研究生?这三个问题组合,最多的情况可以排出好几种可能。

可能性一:专业是冷门,研究生毕业依旧是冷门,考取了公务员。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选择在未来也比较小,所以建议去上班,当公务员,如果是基层公务员,前几年会比较辛苦,满两年或者三年之后,再可以选择通过基层公务员遴选的方式,考试省市级别的公务员单位;

可能性二:专业还可以,未来就业路子比较宽,所考取的研究生院校比较有竞争力,对公务员就业热情没有那么高,可以选择去读研,然后毕业后再找其他工作;

可能性三:本科毕业一般多半是基层公务员,多数同学会觉得在最初的几年内熬不过去,毕竟工作任务重比较繁琐,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多数会不适应这样的节奏,问问你的内心,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还是真心喜欢,在做决定;

可能性四:有的公务员单位可以在工作满一年或者满两年后读在职研究生的,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还算满意,却还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那么可以慎重考虑一下,通过读在职研究生去提升自我;

可能性五:想想自己适不适合做学术,喜不喜欢做学术,如果奔着这个目标去,那么什么公务员,什么其他的选择,通通不是啥事儿,好好读书去吧;

可能性六:你考取的是学术硕士还是专硕,如果是专硕,还需要大量的学费,你的家庭能不能支撑,如果不能,啥都不提,工作吧;

可能性七:不想一辈子在体制内耗费年月,又不想读研了,那去找个别的工作吧。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