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上不上大學的區別在哪?

xm8023


因為家是農村的,小的時候老師常說的一句話你們是否也都記得“農村孩子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好好學習”。大學畢業這麼多年了,非常感謝老師的教導。現在我用我身邊的真事給你們區別在於哪裡



在公司沒有文憑想晉升都難——有一個發小,上到高中的時候不上學的吧。然後他就開始進廠打工,我繼續上學,當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有一次我回家休息,正巧他也在家。他說我上班的地方要人不,他不想幹工廠了,太累了,每天像機械一樣的運轉,在廠裡做了三四年因為自己沒有高學歷一直不能晉升,他看不到希望了。所以想換個工作,可我的公司都是要學歷的,他聽後什麼也不說了,雖然我們年紀差不多,感覺他比我老很多。再後來聽說他最後又去了別的廠乾的還是老本行。


沒文化找對象都難——現在在我們那也不曉得什麼時候興起的,相親的時候女方都要問問男方的文憑。還是一個村的,小夥人不錯,就是初中畢業就不上了。別人給他介紹了不少女孩子,都是談不久就黃了。回來要麼說人家沒有共同語言,要麼說對方嫌棄自己說話沒水平。種種原因吧。確實上學學的不單單是知識,也有自己的眼界個語言表達能力。

眼界和思想——上過大學和沒上過大學的,你讓他們坐在一起。除非他們有共同愛好,要不坐一會就不曉得說什麼了。這是因為彼此的對事物認知能力,對問題的表達能力不同吧。總之很難說到一起的。上大學可以豐富自己知識面,增強自己的事物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更好的把握住機遇。



總之吧,上過大學的往往比不上大學的更容易成功。不要說哪個哪個名人不上大學照樣可以成功的。或者說哪個哪個朋友也沒上大學也把自己公司都開了,像你說的那樣人真的很多嗎?他們吃的苦你能吃嗎?踏踏實實的讀完大學才是硬道理。老人的話不是不無道理。


年輕就是價值


農村家庭的學生上大學和不上大學,區別很大。

最大的區別就是圈子和見識上的區別。

我舉個例子。

前些天,我做社會調研。調研對象是一群出租車司機。

其中,有幾個司機,他們在2000年的時候,就在廣州等大城市開出租車。

那時候,廣州的房價是四千多元,現在不太好的地段都快4萬了。

這幾個司機,談起這事就後悔:老師,我們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沒有見識,2000年的時候,我們要是買了房子就好了。

我問他們:你們當時怎麼沒買呢?

他們說:我們都是農村出來的,我們那個圈子裡都沒人想過在廣州買房子。要是有人買了,我們也會跟著買的。這還是吃了沒文化,沒見識的虧。

農村沒上過學的人,認識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跟自己一樣的。

平時在一起做個小生意、到哪裡打個工,圈子裡的交流這類信息倒是沒有問題。

但是,一旦涉及到子女教育、醫療資源,本圈子裡的人就派不上用場了。

這就需要跨越自己的圈子,向更高層圈子需求幫助。

比方說,通過朋友、親戚、老鄉找到教師、分管教育的領導、醫生、醫院領導來幫助自己。

而這些能夠幫到自己的人,跟自己不是一個圈子的。

你用一次可以,如果你老讓別人幫忙,別人跟你非親非故為什麼又要一直幫你呢?

如果你也上了大學,跟這些老師、醫生都是同學,那你們就是一個圈子的人了,說話辦事就方便的多。

再就是有些人說,上了大學的農村學生,在大學裡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知道好好讀書。

這些人用他們看到的少數幾個不求上進的農村大學生來代表整個農村大學生群體。這就是以偏概全,以個體來代表整體。

多數農村大學生還是勤奮努力的。

農村的學生,如果不上大學,要麼早早地就去外面打工了,要麼,就在技校或者職業學校學習。

在職業學校、技校學習的學生,多數都是不好好學習的。這部分不好好學習的學生人數比例,是遠遠高於大學的。

過早外出打工,既沒有文化,又沒有技術,又能找到什麼好工作呢?不過是出賣勞動力罷了。

單純的出賣勞動力,是最沒有發展前途的。

沒有文化和見識的人,就算把機會擺在他們面前,也不會發現。

就像我剛才說的出租車司機,他們就不知道房價會有一飛沖天的時候,所以,他們沒有把握住機遇。

而上了大學,見到了更大的世界,思想跟上了這個社會發展的主流,接受和學習新東西更快,更容易把握機遇和機會。

即便他們暫時不清楚眼前擺的是機遇,但是,他們圈子裡的有些人卻是有慧眼的。

有慧眼的朋友做事情,是能夠引發其他人的模仿和學習的。

這樣一來,整個圈子的水平都提升了。

大家可以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那些沒有文化又掙了大錢的人,都是在早些年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期,或者趕上了某個新興行業的崛起,他們順勢而為,掙了大錢。

這是抓住了風口,抓住了社會大發展的機遇,才創造了那麼多富翁。

而到了今天,階層逐漸固化,傳統行業都已經優勝劣汰、穩定下來。而崛起的新興行業,都是需要知識和技能才能的。

比方說,近幾年興起的新興行業,比方說,做滴滴打車的、共享服務的,這些行業的老大、高管,都是有文化的,都是上過學的知識、技能精英。

以前,我們說知識改變命運。

到了今天,平民家庭的孩子、農村家庭的孩子還是需要知識改變命運。

除非有個實力雄厚的爹、或者運氣好到爆棚,天上掉餡餅非得掉你碗裡,否則,上學受教育依然是普通家庭、農村家庭跨越階層的最有效的道路。

越是窮,就越不能放棄學習。

歡迎您分享給朋友們,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請關注我,最新最熱點的教育、心理、職場知識將推送給您。


柳柳很忙


這個其實我是挺有發言權的。

以前一起讀小學的同學,初中的同學,十五六歲就已經出社會打拼了。等到二十多歲大學畢業出來。才發現農村母親日夜操勞供我讀到大學畢業,出來到廣州花都找的第一份工作竟然只有2200元,相對於十幾萬的四年大學費用,簡直就是一麻袋的人民幣讀書,出來工作買不起一個麻袋。

心灰意冷的我感覺到,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只不過是從貧窮改變到貧困。花了家裡所有積蓄讀的大學,竟然差點還養不活自己。除了對母親的愧疚之外,更是對自己的一無是處咬牙切齒和捶胸頓足。

但是,今年小學同學聚會。沒有讀大學的同學,都是開著雷克薩斯,奔馳寶馬那一類的車來聚會,最低的也有十幾萬的國產車。



在聚會上,他們都會親切的問候我們讀過大學的同學,說,真後悔沒有好好讀書,看到你們讀大學出來真的很羨慕。但是他們永遠也不知道,我們讀過大學的同學,是羨慕他們的生活品質。

後來得知,這些沒有讀大學的小學同學,其實都是靠著辛辛苦苦的汗水,比我們讀大學提前幾年去社會拼搏,並且積累了許多的人生經驗,才有今天的成就,高品質生活。

其實,讀大學與沒有讀大學的區別,就是在社會得到成就的早晚區別而已。其他閱歷其實都是通過後面的社會經歷,會積累起來的。


吧唧小兔



現在農村大學生隨便找一下,便是一大堆,讀不讀大學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差別。反而知識多了,人更懶了,令很好農村父母頭痛。辛辛苦苦借錢培養畢業,還不如人家沒念大學的職業生,掙錢來的快。


那麼農村孩子念不念大學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一是由於近幾年出現了大學畢業生“慢就業”的現象,一些畢業生走出校園並不是急著找工作,而是選擇享受生活,吃喝玩樂,在家裡陪伴父母,等待著吃國家飯的穩定工作,漫漫人生路,他們不著急!



二是農村孩子的父母只會打工掙錢,一點社會關係都沒有,跟自己打工又怕孩子累著,不打工卻又在家裡閒著,左右兩難。

三是沒念大學的初中生卻選擇了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學習和培訓很快掌握了一至二門的實用技術,就業容易,掙錢來的快,根本不需要父母整天愁沒門路、沒工作。



下面就說我們村的兩個初中同學吧。一個成績好一點的考上了三本,成績差的進了枝校。念大學三年學滿畢業,化了十多萬不說,畢業了還在家閒著。而念技校的第二年就不讀了,去溫州開了一家火鍋店,生意紅的發紫。第二年又開了十二家連鎖店,村裡有一百多人到他的火鍋店就業。村上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稱讚,不念大學照樣有出息,憑本事掙大錢。



今年正月回家,當他看到念大學的老同學還在家裡閒著,直勸橫勸叫他去他哪裡火鍋店做事,打打電腦管管帳務,月工資五千元。現在村上人都說,念大學沒什麼花頭,掙錢才是硬道理。


月季正紅


以前,農村哪一家出個大學生,都轟動整個村子。現在大學生多了,也不準宴請。較大的村,就不知哪一家孩子在上大學。表面看似沒什麼區別,但不上大學和上大學還是存在本質上的區別。

上大學和不上大學的區別:

一個是正在翱翔的雄鷹,一個是斷了線的風箏。

一個有前途,一個靠苦力。

一個有知識有文憑,一個沒文憑知識少。

一個能掙末來的錢,一個在掙眼前的錢。

總的來說,上大學的人前途無量,只要他努力,上完大學還可讀博土考研究生,成為國家需用之才。即使大學畢業就上班,學得的知識也很有用,使自己不斷從中獲利,還可參加一些考試,繼續升造。而不上大學,因為沒有文憑,再有本事,也只能靠能吃苦耐勞,敬業敬職博老闆的信任當領班或是師父。

農村人都常說:窮不了讀書人,餓不了手藝人。讀書是改變農村貧困面貌的出路。儘管大家都說讀書無用論,只是希望國家能更加大完善大學生就業。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學,沒有哪一家父母不讓子女讀大學。

現在是電子網絡時代,不知未來將會是機器人時代還是更高科技的時代。只有學有知識,才不被淘汰,才能發展。所以希望莘莘學子們,安安心心學習,踏踏實實讀書!


手機用戶真話裡說


現在農村家庭學生不上大學和上大學區別在哪?


大部分農村學生不上大學的經歷:初中或者高中畢業選擇讀中專技校、職校或者直接就出社會闖蕩!年輕、知識面狹窄、沒學歷、沒技能、沒資源、更沒有高的社會關係網,早早出社會只能進廠打工,隨波逐流,思維受到很大侷限。漸漸的自己的關係網也都是跟自己一樣的人,當你需要往上爬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沒有一個能幫助到你,除非你被人欺負了,作為“哥們”的他們可以為你打抱不平,但是卻很難能幫助到你。



大部分農村學生上大學的經歷:首先在還沒讀大學時期,這些學生大都特別愛學習,知識面較廣,上了大學,學習了自己喜歡的專業知識,思想也在大學各種各樣的人當中受到了碰撞和洗禮!出了社會,之前的大學朋友圈、高中(後來上了大學的)朋友圈就發揮作用了,彼此交流工作經驗,相互學習,不斷進步!朋友圈當中醫生、老師、公務員、國企員工、銀行職員等等比比皆是,整個圈子都是知識圈子,無論在交際還是知識學習積累上都佔據上風,對以後能力提升和發展都非常重要!



總結:這是很多農村學生讀不讀大學出來以後的明顯區別,這是個現實問題,我們不得不面對,不是沒讀大學的農村學生不努力,只是很多時候錯過了時機,特別是如今靠知識、交際、能力、關係、人才濟濟的現實社會,那麼自己往後就需要付出更大更多的努力,才能在社會中走出一片天!

【以上僅僅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想法,歡迎下方留言,喜歡就點贊、關注,謝謝大家!】


鄉村波比


這次國慶,分佈在全國各地的高中同學們都趕來參加了10年同學會。可想而知,這又是一場炫富比美大賽。有的同學現在已經是百萬富翁,有的靠自己已買房買車,有的有著穩定體面的高收入工作,但也有部分的同學混得不盡人意,有依舊在工廠流水線上渾渾噩噩地上著兩班倒的,有在服務行業做著最底層的服務員;有的女同學20歲就當了媽帶寶寶,而有的30歲了還是媽媽的寶寶。為什麼當初都差不多的同學,畢業後出現這麼大的差距?

歸根結底,在於他們有沒有接著上大學。雖說上大學不是改變生活質量、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但卻是最有效的途徑。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對於我們農村出身的學生來說,讀大學幾乎是改變生活的唯一途徑了。上大學和不上大學最大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學識圈子

婚戀對象對未來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的區別。

來說說的經歷吧,要說我平生最後悔的一件事,莫過於沒繼續讀大學了,但天底下沒有後悔藥可吃。因為個人問題,高考結束後沒再繼續往上唸了。當同學們都還在家等分數,而我卻已乘著火車趕往東莞打工的路上了。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超市當收銀員,達到了我的基本求職需求——管吃管住。一天13個小時,一直站著,無節假日,每日盤點金額時多了少了還得自己補差價。每天過得心驚膽戰同時也很壓抑。一直捱到過年義無反顧地辭職,休息了一個月,繼續外出打工。又去了深圳,換了一家電子廠,但這次只幹了兩個月,再換其他家工廠,越換越勤,越來越難以忍受當時的工作及生活狀態。

當時接觸到的同事,他們的休息娛樂活動不是抽菸喝酒吹牛打牌,就是逛街蹦迪上網。當時我就是感覺融不進去他們的圈子,而且非常反感。有種打心底瞧不起他們,認為自己跟他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但現實告訴我和他們本質上是一類人,幹著差不多的活,領著差不多的工資。我開始害怕起來幾年後同學從大學出來後看到我和我看待他們的感覺一樣,我開始懷疑不上大學是不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於是我開始遠離他們,下班後自學電腦、自費學習新技能,並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換了份工作一直堅持下來,周圍同事也都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圈子大了視野也開闊了。之後結婚生子,因為工作環境因素不得不放棄了這份工作。顯然在這次同學會上能看出大家這十年來的差距,那些沒上過大學的同學所付出的、所經歷的肯定比他們上過大學的同學更艱辛、更困難。

所以,作為一個沒上大學的人,我的建議是一定要上大學,大學的機會人生只有一次,錯過就補不回來了。真的不希望再有任何一個有條件的人不上大學。


叨叨小蔡君


現在的社會,很多人經常說讀書沒什麼用,下面這幾張圖就生動形象的說明了上大學和不上大學的區別,看了之後就知道該努力考大學了!

上大學前VS上大學後

是不是對比挺大的?這些照片真的是太勵志了,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上學,多學點知識!


春上春數


大學生也是要分檔次的,一般來說檔次為清北>其餘頂級985>普通985>政策985≥頂級211>普通211≥照顧性211及雙非一本>二本>三本≥專科。如果農村大學生在一本及其以上的檔次,還是相當不錯的,和不上大學差別很大,因為普通省份一本錄取率不超過10%,211不超過5%,985在2%以內,當然部分985根據省份差異,錄取率可能到5%或以上,這些人企業還是很認可的,只要拿到畢業證學位證工作不用愁。本人高考省排名3.7%左右,現在大四,還沒聽說過有哪個同學找不到工作,當然找到工作的人的工作也不差,大多都是世界500強的央企正式工管理崗,外校普通二本來我校參加宣講會連簡歷都投不了,而我們學校的只要想去就可以去,這是不上大學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當然因為農村平均教育水平不高,導致大部分農村大學生都在二本三本大專檔次,這些大學生如果四年能好好學習知識,專業素質過硬,找到工作是不難的,但是大多數因為學校學風不好,自己沒有目標,不懂事,導致學習不努力,啥都沒學到,家長花了大把的錢,最終啥都不會,空有大學生名頭,沒有大學生該有的本事,眼高手低,自然找不到工作,到頭來就會覺得讀書沒用,甚至比不過沒讀書早早去打拼的人。其實這些人沒搞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那些早早出校門的打工的是真的在打工賺錢,但是你們在學校上學的是真的在學習嗎?天天宿舍打遊戲,躺床上睡覺,玩幾年當然比不過那些實打實努力掙錢的。所以不學習的大學生當然不如努力打拼的沒上過大學的人。




無己無名


農村家庭,現在專科大二,說說我的初中同學和我現在吧。

小的時候有很多一起玩的小夥伴,但有很多讀完初中就去打工了。我是湖南的,他們大部分去了廣東打工。剛去的時候他們都還沒成年,很多大廠都不會要的,只有去小廠裡工作,而小廠裡工資待遇不好,工作環境還差。我高中畢業去打過一次暑假工,在電子廠裡,真的受不了,每天重複的三點一線,做重複的工作,像個機器人一樣,而且每天加班到很晚,沒有點充實自己的時間。



還有個初中同學一畢業就去工地了,那地方是真的累,而且還很危險。今年的時候他就出事了,不知道他怎麼搞的,但好像很嚴重,頭上做了手術,現在已經好了頭上還有點凹進去,看著有點瘮得慌。


我大一剛開始的時候也很廢,週末有時候一睡一個上午就過去了。說真的還得感謝某乎(好像在悟空問答是敏感詞?)增長了我的見識,並且讓我認識了很多很厲害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我真的彷彿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後來慢慢對互聯網有了些瞭解,對自媒體有了些瞭解,也參加了很多看上去很高級的會議什麼的,當然,主要是能認識很多的人。通過網上的一些社群和組織,認識了本地一些做新媒體的公司。由此有了機會去他們公司學習,週末有空就去學習下,感覺比在課堂上能學習更多有趣有用的東西。



總結一下呢,就是和初高中的相比,你比他們更有機會認識更厲害的人。在你們學校裡你可以認識一些比較好想法有能力的人,在讀書的時候也可以慢慢走進社會,感覺很有趣很有激情。因為朋友圈的不一樣,你又會比他們的眼界和見識會更加寬廣。大學就是個積累的過程,積累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人脈。

作為農村的孩子,我們更要努力啊,不然就離別人越來越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