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級了,如何提高孩子審題及對題的理解能力?

飄雪的夏天4799734


我家孩子上一年級,所以,對這個問題我有感觸,我認為提高孩子審題和對題目的理解能力,關鍵在於孩子多讀書,書讀得多了,審題能力和對題目得理解能力自然會提高。

我家孩子讀書比較多,做作業不需要我們給他讀題,他能夠自己完成,理解能力也不錯。不過,我聽他們老師說,有些孩子連題目都搞不懂,所以,經常把題目做錯。

比如,有這樣一道題目,小紅排第三,小麗排第八,問小紅與小麗之間有幾個人?這道題配了一張圖,圖的內容是一群孩子在排隊,然後在小紅與小麗之間只畫出了一個人,其他的就是省略號代替,結果很多孩子就答只有一個人。

這說明孩子根本就沒有搞明白這道題什麼意思。我認為孩子數學成績不好,不一定是數學學得不好,而可能是語文學得不好,理解不了題目什麼意思,怎麼能做題呢?

所以,我認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真的很重要。


沛澤媽讀心理


我是翼翔老師,教育是我的主業。下面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很多家長都在思考如何提高孩子的做題態度以及理解力。其實,孩子的理解力,在平時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能感受得到。同樣的,我們也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鍛鍊他們的理解力。

1、在生活中儘量用豐富的語言跟孩子交流

比如:幫我把那個杯子拿來。VS 幫我把桌面上紅色的杯子拿來。

顯然,後面的句子信息量更豐富。

平時你跟孩子運用越多表達方式,孩子的理解力就更強,大腦也會得到更多的刺激,自然也越聰明。

注意在生活中多用一些新的詞彙刺激孩子,不要一直用一種方式說話。孩子的大腦處於一個發展期,越多新的有益的刺激,越容易形成強勁的大腦。

2、初學數學的孩子,要多借助實物和畫圖來理解

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就是給孩子用各種名詞來解釋,結果發現孩子越來越蒙圈。

最好的方式是用實物或者畫圖,給孩子體會後,自行感受出加減關係。很多學數學困難的同學,一般都是死記:多和少,一共,原來等關鍵詞。這種方式非常危險,一旦稍微變換一下題型,就做錯了。

3、讓孩子多接觸一些題型,獨立去嘗試

如果我們大人沒有接觸過的題型,你也不一定能準確做出來。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沒有理解的題型是做不出來的,或者是靠蒙的。那麼,多讓孩子平時接觸一些題型,自然對於理解力也是有幫助的。

這裡特別提醒一下,很多孩子剛開始覺得困難的時候,如果接收了太多的批評,很容易出現畏難情緒,以後更加無法獨立完成挑戰。

所以,父母一定要記住,一開始,要鼓勵孩子勇敢的想。如果沒有做對,你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的嘗試,然後引導他再去思考。

只有通過自己的嘗試克服過陌生題目的孩子,才有持續的挑戰的信心和興趣。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親愛的,針對一年級的孩子,最好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平時讀書的時候,讓孩子用手指點著字讀,特別是對於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

2⃣️平時做練習或者做試卷的時候,讓孩子把每道題的要求讀給大人聽,然後再問孩子:題目要求的是什麼?

3⃣️每天晚上固定時間段,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共讀,時間不易過長,十分鐘即可。簡單段落,可以讓孩子讀給大人聽。

4⃣️特別是對於數學,要教會孩子怎麼樣審題才能不漏題。

5⃣️關於理解能力的培養,就要多閱讀。



總之,孩子認真審題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培養,就是一個可以練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量變才能到質變的,孩子通過家長正確的方法的引導,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全職寶媽育兒歷險


自我介紹一下,小學數學老師一枚。常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和小學科學教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如何提高審題和對題的理解能力?第二問,對題的理解能力應當換成對題目要求的理解能力。



一年級上學期,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都需要給孩子讀題,讀題的要求,基本上只讀大題,不讀小題。數學的話是需要所有的題都進行閱讀,一年級下學期,大多數學校已經不再給學生讀題,即使讀題的話也僅僅停留在題號的讀上。同時,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有老師引導著做,不存在讓學生自由的做這種情形,通常狀況下,老師會根據大多數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相互推導。但基本上是保證最後一個孩子完成題,再向下一題做。家長朋友在輔導一年級學生上學期學習的時候,也要注意讀題。並且一遍不行讀兩遍,讓孩子儘量的理解。



所以說學生審題主要發生在一年級下學期開始之後。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自己學會自己審題,然後做題。在這一個過程中,就發生了題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如何讓孩子自己學會審題?這裡面涉及到了記憶的問題和知識儲備的問題。你的孩子理解上面的字,但是不能夠串聯起來理解。

舉個例子來講。把數學中第五個圓圈畫上紅色。有的孩子在閱讀題之後,他能夠理解第五,它就會從左向右數。有時候他數到的第五個是三角形,但是他已經讀過了,他仍然畫上紅色,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簡單的講,信息太多,孩子一時理會不了。所以會在第五個三角形上畫上了紅色,這就造成了一種錯誤,有的家長感覺這是什麼原因粗心還是其他都不是,這是孩子理解力跟不上的表現。突然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其實稍微慢一些思考,慢一些做題,基本上都能夠解決。

所以說審題有時候是孩子的理解力有問題。並不見的他不理解或者說不認真。這些錯誤主要是來源於家長急於求成,或老師急於求成,一下發布過多的信息造成的,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讓孩子放慢做題速度。慢慢養成分析問題,要組合分析。

最後要總結的是如何理解題目的要求,其實很簡單。語文知識好,那麼對於數學的理解是有幫助的,多讀書理解生活中的名詞形容詞,多交流,理解語言的連貫性,許多孩子在做題的時候,經常做錯,讓家長進行講解或讀題的時候,就能做對。這樣的主要原因就源於自己知識層次或知識儲備比較少的原因。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有過多的知識儲備,但是我們可以根據他年級的要求,選擇適合的閱讀物,用來增強自己的相對應年級的知識量。



總之,要說的就是,傳統所認為的多練習,多書寫,重複作業,對於孩子真正的理解題是沒有幫助的。一定要知道,有效學習,有效練習才是最重要的。


甜心的教育哪些事


審題與孩子的識字量及閱讀能力有關係。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識字與數學是同時開始學習法的,如果識字量不夠,不僅語文習題有困難,數學讀題也會有困難。我曾經碰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況。

一年級的孩子,數學成績上不去,結果發現考卷上的題目看不懂,根本不知道要他幹啥。後來隨著後期識字量的加大,這個問題就消失了。

所以,我覺得孩子在學齡前就要儲備一定量的漢字認讀能力。如果確實沒學,也問題不大,很快就可以補上來。

其次,如果不是識字量的問題,字全認識,但是題目還是容易誤解,那就需要訓練孩子學會從關鍵字中找尋語言邏輯的方法。基本適應一段,就會跟上了。


凱瑟琳老師對你說


我家孩子,一年級的時候還是一個差生。他會把小兔子寫成小免子,12+5會算成19。班上的小女生,一堆人考試成績都是99,100的,他這裡被扣一分,哪裡被扣兩分。

所以一年級家長會,我一般都是各路熱心家長教育的對象,同志們給我支了很多招。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三年級。到了四年級,情況才好轉。四年級老師寫評語,說他經過了兩年的努力,終於跨入了尖子生的行列。

後來有人問我,孩子一年級就做了差生,你為啥這麼淡定?我苦笑,因為不管好壞,他都是我兒子,我都必須愛他,還必須用他舒服的方式去愛他。

兒子讀了很多年書之後,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講個故事吧。

孫悟空去蟠桃園,蟠桃園土地給他介紹蟠桃,有些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有一些呢,是一萬年才開花結果的。當然功效是一萬年開花結果的,比三千年開花結果的好。

有些花早開,有些花晚開,有些果早熟,有些果晚熟。早熟的花開花結果,晚熟的還沒動靜。

說這些,我覺得嘛,一年級根本就不需要去理會審題和題目的理解能力,因為絕大部分的一年級學生,成績都是99,100分,平均分都是97,98,這說明審題和題目理解能力,不是這個年級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真成績不理想,真可能是俺們家的花就是晚熟,就耐心一些,靜待花開吧。


春暖花開003


我剛教了一年級語文。由於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平時做作業、測驗、考試都是老師讀題的,所以有些孩子養成了依賴的心理,不主動去審題,久而久之就不會審題,而且因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聽過太多次同類型的題目了,沒聽仔細就做了,根本就不理解題目。

我建議家長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首先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讀題的習慣,剛開始可以和孩子一起讀,然後根據題目給孩子提問,讓孩子學會提問,學會理解。隨著識字量大之後,再進一步就讓孩子自己讀題,讓孩子自己提問,還讓孩子自己劃出題目的關鍵詞,例如“加一筆,加兩筆”這樣的,讓孩子學會抓住關鍵詞理解題目。

第二做錯題本,讓自己明白孩子主要對哪些題目不理解,然後進行有針對性地輔導。同時也讓孩子懂得自己錯在哪兒,以後會注意這樣的題型。這需要堅持。久了孩子會自己做的。

第三,引導孩子多讀書,多看報。一個家長每天有個親子讀書時間,二個根據孩子喜好多引導。讀書多了理解能力就強了。


人生之何


小學階段1――3年級都屬於低年級,所學知識都沒有什麼智力問題,都屬於機械記憶的,所以孩子在這一階段如果學習不好,不是孩子的智力問題,其實並沒有什麼聰明與不聰明之說,就是孩子認真不認真,仔細不仔細的問題,只要孩子細心不馬虎,題孩子都能作對,而且對分數每課都要96分以上才算優秀。



對一年級孩子,因為認識的字有限,對於一些題目的解讀和理解上可能有些吃力,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儘量把題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解說,這樣孩子更容易明白接受,平時讓孩子多鍛鍊計算能力,熟能生巧嘛,還有就是多閱讀,這是一生的要求。


威巖媽咪家


我家孩子也正好 剛上一年級,讀題目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需要訓練的技能,我是這樣一步一步教她讀題的。

首先,教他認識不同層級的題號。因為有很多題目,他是一個大的題號下面分有幾個小的題號,如果孩子看不懂題號,就很有可能會漏題。所以首先要告訴孩子,大寫的漢字一、二、三是大題號,如果這個題號下面出現了數字 123 後面還帶一個點,那說明這是下面的小題號,也就是說一個大題目分成了幾個小問題 來問你,每個小題目都必須回答。

其次,一年級的題目裡面,漢字的重複率是比較高的,所以我首先把重複率比較高,對理解題目的要求又比較關鍵的的漢字教孩子認識,這樣,即使一個題目 你 還有個別字 孩子不認識,但根據幾個關鍵的字詞,孩子基本上就能猜懂題目的意思。

第三,低年級的題目題型也是比較有限的,有很多題目其實並不需要讀題幹上的漢字,只看題型就能明白題目的要求。這樣的題目有很多,例如數學的計算題、看圖列算式題,語文 你的看拼音寫漢字、連線題,等等。對於這樣的題目,我就讓孩子 練習看題目本身,先不看題幹文字,看他能否猜出來題目的意思,其實只要做的多了,孩子自然就明白了。

一般來說,第一學期下來,大部分孩子都能夠學會如何讀題目,再往高年級學,可能會出現更多的題型,那時候就需要孩子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了,尤其是語文閱讀題目,這就需要通過長期的閱讀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了。


盛源媽媽


我家也有一年級的小學生,儘管考試的時候老師會讀題,不過孩子還是會因為沒聽清楚題意、粗心馬虎、理解不了題意等而做錯題。



那麼,平時要怎麼提高孩子審題及對題的理解能力呢?

首先,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讀題、審題

有些孩子識字不多,剛開始學習、寫作業的時候需要父母陪伴讀題、審題。自從學了拼音後,就可以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讀題、審題(題目都有注音)。

孩子不懂也可以讓他自己猜猜看,按他理解的意思答題,答錯也不要緊,關鍵在於培養孩子自己學會讀題、審題的習慣,而不是依賴父母和老師給讀題。

其次,對題意不理解可以多讀幾次題或看清楚示例題,注意題目重點

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無外乎那十幾種題型,這些題型在平時練習中基本上都有出現過。因此,當孩子不知道如何下筆做時,讓孩子多讀幾遍題,看清楚看懂示例再開始作答。比如語文中的仿造句組詞、詞語分類、閱讀理解題等,數學中左右方向題、反向思維類的題、看圖例式等。

再次,出現新題型、孩子不大懂的題型父母可以加以引導,鼓勵孩子大膽嘗試

我家孩子是碰到稍微困難點的題型就不願意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就想依靠父母幫助他審題,教會他怎麼去做。為了鍛鍊他獨立思考能力,平時都是不斷鼓勵他大膽嘗試,那怕做錯也沒有關係。

最後,歸納總結孩子易錯題,並進行同類題型強化練習

在學習中,總有一些知識點是孩子的短板,經常性出錯。比如我家孩子語文造句子,看圖說話等,數學是比多少、填大於、等於、小於總是傻傻分不清。那麼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用一個小本子記錄歸納孩子的易錯題,給孩子講懂講透後,適當對此類題型進行量化練習,效果還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