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作死:在股市里如何快速亏成穷光蛋

01

如何花式作死

初入股市,我也有过一些蠢萌的想法,股市的涨跌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像掷硬币一样。后来自己亲身经历了一些事情,也听了一些身边人的故事,这些经历让我隐隐约约感受到,股市也没能摆脱那种冥冥之力,他也不是对称的,作死比赚钱容易多了。

为了深切地感受这种不对称性,我想了一个办法:弄一个虚拟账户,然后,通过买卖股票,快速地把里面的钱亏光。

乍一听,在掷硬币的世界里,这个任务很难,但在实际世界里并不是。感谢乐视网和长生生物,我只要在一字跌停板的时候买入,开板的时候卖出,想怎么亏,就怎么亏。于是,我们找到了一种筛选策略:找一字跌停板的票买入,然后,等开板的时候卖出。唉,作死还是容易啊。

这个办法有点太蠢了,像自杀一样,于是,我想找一个看起来“道德高尚”的亏钱策略。我还真找到了一个,就是去买业绩不达预期,戴维斯双杀的票,坏消息到来之后,一般会有一次大跌,就在那次大跌中买入,然后,等开始大涨的时候卖出。感谢老板电器,感谢东阿阿胶,感谢万华化学和歌尔股份,我又快速地把钱亏了出去,但节操妥妥地保住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

那么,还有没有更“聪明”一点的亏钱办法呢?有的,今年是熊市,作死更容易一些。譬如,在指数大涨期间,买入不怎么涨甚至有些跌的票,只要这个票跌就别卖,涨得时候卖掉。尽管这个办法较前面那两个办法有点墨迹,但是,亏钱的速度绝对超过大家的想象。

这样子玩爆了几个虚拟账户之后,我突然发现,大家的路子都走岔了——从开始炒股,脑子里装的都是赚大钱,没有拿几个虚拟账户花式作死一下,把脑子当中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排除掉。

花式作死:在股市里如何快速亏成穷光蛋


02

不对称的根源

那么,真的不存在稳定的赚钱的方法么?存在,但要花代价,一种代价就是时间,买一年期的理财,等一年稳稳的正收益。

其实还有一种代价,就是交易成本极高,高到买不着。买不着又是什么意思?我找到了一个永远上涨的指数——打板指数(不同软件叫法不同)。这个指数很奇葩,它是以前一天涨停的股票为样板,拿他们的自由流通市值为权重,计算他们当日价格的加权平均涨幅。这个指数的总体趋势就是永远上涨。

但是,这个指数看得见摸不着,因为这个指数的成分股前一天都封涨停了,涨停板的票很难买到。

于是,我们找到了两个有意思的极端:涨跌和跌停。它们背后的逻辑更加耐人寻味——买东西的行为把价格太高使它更难买到,卖东西的行为把价格砸低使它更难卖出。

如果我们认为能赚钱的唯一筛选策略就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那么,这种策略是一定无法奏效的。在好消息确认之后,有无数的人买入,根本买不到;反之,有无数的人卖出,根本卖不掉。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了一种根源上的不对称:赚钱策略需要仰仗比别人领先一步的信息,但作死策略不必,涨停卖出很容易,跌停买入也很容易。

03

人性:我们内心中的骗子

即便人们能够找到一个赚钱的筛选策略,也未必能判断清楚这个策略是坑自己的还是帮助自己的,更无法很好地执行这个策略。因为我们太执着于某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太宠溺自己的人性,以致于我们经常来调整自己的筛选方法,削足适履。

其实,我们内心都住着一个小骗子,它的名字叫人性,他想让你追一只票的时候就告诉你:趋势投资,顺势而为;他不想让你卖一只票的时候就告诉你:价值投资,长期持有。

他说的都对,就像一个油腻腻的老男人,需要你来的时候,跟你谈爱情;不让你来的时候,跟你谈他的家庭责任——切换得极其顺畅。

所以,对人类而言,理性和感性的界限极其模糊,因为大家玩惯了猜瓜子的把戏,既喜欢拿他来愚弄别人,更喜欢那他来安慰自己。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自己道德上毫无瑕疵——都是圣人,只要身段足够灵活,

利己主义和完美主义一起,把我们逼成了两面派。或许,这种墙头草的做事风格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无论理性也好,感性也罢,背后都是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