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學和初中語文教材刪除了一些魯迅的文章?

樂萬家股票實戰


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作家之一。他對於時代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我們也知道,是他寫下並發表了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作為毛澤東心裡“懂得中國的人”,也在很多中國人心中留下了重要地位。不過,最近幾年的小學初中語文課本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因是課本中的魯迅文章有一部分被刪除了。這就引發了大家的議論,不過,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這麼做呢?



第一,魯迅的文章不適合這個年齡段。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初中畢業了,也不過是一群十四五歲的孩子。這些孩子,和魯迅那個時代已經離得太遠,他們根本無法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痛苦,也無法體會那時中國所經歷的創傷。現在讓他們看魯迅,其實是很難理解魯迅先生內心的想法的。只有等到他們成長起來,真正地接觸到歷史,真正地感受到社會的殘酷,人情的冷暖,可能才會對魯迅的文章產生共鳴。

其次,不好教。魯迅先生不是一般般的作家。他的文章都帶有強烈的時代性,個人的感情也複雜而強烈。這是一位毛主席曾經十分期盼見到的文學大師。而這樣一個大師,普通的語文老師是不可能講解明白的。不僅講不明白,有時還會瞎講胡講,把一篇文章拆的支離破碎,分段講解。這種講法不僅老師費勁,學生更是不想聽。

網上曾經有個段子調侃:“魯迅寫個天亮了,其實只是想寫個天亮了,老師多心了。”受制於應試教育,老師的講解也只能圍繞教學大綱來,可是那些製作教學大綱的“專家”,就真的懂魯迅嗎?恐怕不一定。


還有,魯迅的思想其實不用刻意地傳授。魯迅是偉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思想仍是中國人的思想。他仍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所以,他的想法,與我們後代的思想,其實很多都是一脈相承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的成長,人生閱歷的豐富,我們會越來越能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所以,只要接受了合理的教育,那麼,魯迅先生的思想與我們的共通性終會體現出來。流淌在炎黃子孫血脈中的東西終會匯聚。

所以,魯迅的文章刪除一部分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孩子們的理解能力還不足。不過也應該留下一些,更早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曾經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作家。趁他們記得的全是遊戲與直播之前。


大三老學長


魯迅先生的文章並沒有被移出教科書。2017年全國開始統一使用的教育部編本語文課本依然有魯迅文章:7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下冊《阿長與山海經》;8年級上冊《藤野先生》,下冊《社戲》,9年級上冊《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9年級下冊《孔乙己》。而且,魯迅的《朝花夕拾》還是中考名著的備考篇目。



第一點,其實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於中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因為魯迅先生的思想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他受到了安德烈耶夫,尼采,叔本華,果戈裡,廚川白村等眾多學者的影響。在所以說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很多的思想意識。


第二點,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一些是用古語來寫作的,較為晦澀難懂,同今天的白話文有較大的差距。比如說他的《摩羅詩力說》《文化偏執論》就是純古文寫作。就是今天的大學生來讀也是比較艱難的,何況是中學生。

第三點,時代的原因。魯迅先生同我們現代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魯迅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是有著對當下時局的影射意義。如果我們不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就很難去理解魯迅先生文章背後的深意。



即使是他的《朝花夕拾》,一部簡單的童年回憶錄,也是有諸多深意在裡面的。這樣就使得中學生去理解魯迅先生的作品時要去查閱資料,去理解魯迅當時寫作的背景。尤其是魯迅的《野草》,被稱為心靈煉獄熔鑄的魯迅詩。這是更加的晦澀難懂。其中更多的是,這是魯迅寫給自己的詩。只有人到中年,或者是經歷風雨,很多的人才能夠理解背後的深意。


紅雨說歷史


先生死了

死了這麼多年

而先生筆下的人物卻活了

活了很多

有崇洋媚外的

精日哈韓的

少廉寡恥的

周先生的文章是匕首

是刀槍

這些人看到了

無異於如鯁在喉

魯迅的時代已經過了百年

也許他老人家

擋住了太多人的路

小孩子的課本里

應該有新的作品了

比如獲了諾獎的莫言

以及他的豐乳肥臀😄


雪夜de驚鴻


這個問題只有刪除者和相當級別的部門才有資格來回答吧。

一般人的回答,只能是一種臆測。

但既然問到,不妨想象一下。

魯迅小說,批判社會和民族的佔了極大的絕對的比重,歌頌的好像只有一篇。

這一篇是《一件小事》。歌頌一位車伕——勞動人民,但真是寫得有些概念化,是魯迅小說中,唯一比較生硬和概念的。可見魯迅最不擅長歌頌——當然,也是當年寫階級而不寫人的主張對魯迅所造成的影響。

結尾那主人公突然變得高大的感覺,有一段成為中學生作文的一種結尾公式。

魯迅雜文對於社會和民族的批判則更是直接和辛辣的。

魯迅散文有著童年少年天真爛漫的回憶,最適宜小學、初中學生,但這些回憶中,也是處處批判的鋒芒。什麼衍太太、沈四太太,僅僅給人物取的名字就在批判中國人、小市民。

魯迅的後現代小說集《故事新編》,很先鋒,很好玩,但對歷史的事實的真實不太負責任,並且高中生才能讀懂一點,有所領悟收穫。

魯迅的散文詩語言非常優美,但不知道為什麼也不入選,大概也是考慮到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吧?魯迅的優美也很深奧的。

魯迅是反中庸的,而又目光犀利,洞幽燭微,

學得不好,就會極端、偏執。

打住吧,只能談到這個程度。



大悔憶智冰


因為被和諧掉了。魯迅先生的雜文言辭犀利,針貶時弊。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政治和人性的陰暗醜陋的一面,發人深省。現在有些人開始對號入座,於是有些恐懼,害怕讀者借文看今,因此唯有刪之而後快。我只能說:還記得以銅為鏡,以人為鏡,以史為鏡嗎?還記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嗎?如果因為怕反照出自身的毛病,於是把鏡子全都摔破;如果不敢正視自身的問題,容不得別人指正自己的問題。那麼即使用最華麗的詞藻,把自己粉飾的最漂亮,那也只是曲高而和寡而已,最終也只會讓自己高處不勝寒。對於一個裝睡的人,別人的確叫不醒。只不過當洪水來臨之後,就真的再也醒不來了。


慕晨露


我認為: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方面研究的深入,中小學和大學課本幾年一修訂是很有必要的,是必須的。二是對英雄的界定也是必須的,課本上應以國家英雄為主,在國家英雄中挑選合適的進入課本,例如揚靖宇丶趙一曼丶戴安瀾丶張自忠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三是對魯迅文章進課本的安排問題,魯迅的文章比較高深,沒有一定的社會閱歷,是難以理解的,小學初中生太小,勢必象聽天書。二則我國文明史五千年,加上國際上的,文學大師千千萬,必須兼顧眾家。三則學生課本容量有限,篩選主要的,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就達到了目的。四是我認為我們的課本,要從過去的重視知識,向高層延伸,即創造創新影響,眼界拓寬影響,文明素質影響等等。五是高考及中考就是一個權威巨大的指揮棒,出題和編課本的責任重大,必須著眼於我們國家的未來,必須高水平的人統籌,任重而道遠。


魚磊衛靜


魯迅的文章大批地移出中小學課本實屬必然。其中的原因有兩個方面。魯迅的文章直抵人性中醜陋的一面,直抵社會的內核,通過文字理解先生的本意,需要讀者具有相當的閱歷,否則就會誤解了本意,造成消相的影響。另一方面,中小學生的閱歷不足,對社會缺乏足夠的知識,難以正確地理解先生的意思。就拿先生最直白的文章,如一件小事來說。大家都知道先生稱讚了勞動者,那個車伕。但是,有幾個人又能說清,先生稱讚車伕那一個方面呢?記得在文革中的老師是這樣說的,車伕憐憫老婦人,憐憫窮人。有愛心。現在,幾十年過去了,再讀一件小事,覺得當時我的老師的解釋是錯的。現在看來,先生稱讚車伕的擔當。而當時的人們,特別是大人物卻普遍缺少擔當。所以,先生一開頭就說,到京城裡五六年經歷的國家大事不少,都不上心,唯獨這件小事,卻總是時時想起。


田園護土伍先鋒


我很好奇,你們瞭解過所有版本的教科書嗎?沒有了解過,就說這種問題。

以前可是有一個家長搞過大新聞的。曾經一個家長看了孩子的教科書,然後就說魯迅某篇文章被刪了,最後上了新聞,其實呢?魯迅那篇文章放在了下一單元還是下一冊書。就這樣都上了新聞,恐怕很多人上學不認真看書,畢業了開始指點教材了,頗有“磚家”風範。

我的意見是刪除個別的魯迅的文章,也沒有問題。魯迅的文章在教科書裡的很尷尬,老師不好教,學生不好懂。要我說,從文學上理解魯迅相對容易,但是,理解魯迅文章背後的意義,則需要人生閱歷,這就不是老師能教的出來了。既然不好教,刪了也沒什麼。

有些人搞的就跟刪了魯迅個別的文章,魯迅的文學史地位就不保了一樣,一個二個去做衛道士。

說到底,很多人不理解教科書的性質,教科書是食堂大鍋飯,大家都要吃,但是課外書是偶爾或者經常的加餐。沒有人會吃大鍋飯時候還在談吃的營養、健康、美味。想吃的健康、營養、美味,出去加餐(也就是閱讀課外書)。覺得魯迅重要,完全可以讓自己孩子課外去看看魯迅的書嘛,我就買了套魯迅全集,以後給孩子看看。

很多人真的不懂語文是幹嘛的,比如說魯迅的文章吧,我們不是教背後的深刻的思想性的東西,而是教會你怎麼理解文章的含義,至於思想性的東西,靠的是你的閱歷,靠的是你廣泛閱讀魯迅文章以後的思考,靠的是這些。語文是一種工具,至於你利用這些工具能夠得到什麼那是你自己的努力了。這些別人教不了,只有靠自己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謝閱讀,謝謝關注。



半卷


刪除或減少都是專家和敎育領導的決定和作為。與你提問討論無關,這個問題的最好、最佳、最準確的答案在牠們手裡。你我的任何討論言說都無濟於事。都是圖託空言,說說而已。不起任何作用,弄不好還要定你“妄議”。此非實際的問題,不言為佳。順便建議那些該由領導專家回答的問題,莫問老百姓。弄不好很危險。

同時要明白,領導、專家的決定絕對是英明的也是偉大的。君不見,三峽大霸的修建,至今都很英明偉大。而專家們還一直續繼著證明它的英明偉大。而壽安更是又一個證明。而壽安領導不是一再證明麼?

因此,答案是不要問老百姓。


王老師188834282


原來我以為魯迅先生有些偏激固執,語言太過鋒利,現在再看魯迅文章,覺得魯迅眼光非常銳利,對人性和社會有非常準確的洞察力,直擊人性弱點和社會陰暗面,是一位非常了不得的文學大家!至於說現在魯迅作品在學生課本里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是他的作品批判性太強了,有些人不喜歡或不喜歡這種宣揚吧,大家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