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兵谏,十三爷为什么能接管兵权?

夜和雨


电视剧《雍正王朝》确实很经典,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雍正夺嫡继位和八爷党联合关外王爷逼宫两段戏更是扣人心弦,都是在雍正紧要关头,十三爷总能力挽狂澜、化险为夷。

八爷党联合关外旗主企图恢复八王议政从而架空雍正,他们策反隆科多假传圣旨调走御林军,并让关外的将领接管丰台大营,按照老八的话说扳倒雍正已有九成的胜算,剩下一成就看天意了。


然而天意不可违,不管多完美的谋划,最终都会败给天意。他们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十三爷胤祥。

面对八爷党和关外王爷的步步紧逼,加上隆科多的倒戈叛变,无助的雍正只能隐忍再隐忍,毫无招架之力,他最信任的胤祥又不在场,眼看招架不住就要败下阵来,恰在这时胤祥来了,当十三爷胤祥被抬进来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时,雍正就心领神会,心里有了底,语气也就硬了起来,就开始了真正的反击。八爷党彻底的失败。 十三爷从小就带兵打仗,在军队里威望极高,手下有大量信任的将领,西山大营和京畿戌卫部队的军官大多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都是可以把命交给十三爷的,康熙朝就掌管兵部,到了雍正朝,雍正将京畿的防务全交给胤祥,不管是步军统领衙门,还是丰台大营甚至内务府管理的大内侍卫都可以调动,可见雍正对胤祥的绝对信任。


隆科多能调动和指挥的也只有他掌管的九门提督的人马,那些御林军听不听他指挥就不清楚,这些将领也不傻,起兵造反是株连九族的,谁敢?十三爷是皇帝的宠臣,雍正的亲弟弟,跟着他平叛立功轻而易举,就连九门提督的人马也不敢违抗十三爷的命令,而隆科多只不过是雍正和十三爷的奴才,孰重孰轻,该听谁和不该听谁的他们都清楚。


十三爷可谓是拼命十三郎,虽然成天病恹恹的但关键时候果断决事,敢于担当,他到军营决事王牌,决事圣旨,从丰台大营的强势夺权到协助雍正果断处理关外王爷,都可以看出十三爷的侠义忠心。


历史上雍正年间也没有什么八王议政,西山健锐营在乾隆朝才设立,在这里属于早产儿;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皇帝本身就拥有上三旗,早在康熙朝就规定下五旗的统领越过旗主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旗主就是个虚职,光杆司令。


十三爷在雍正七年被封为铁帽子王,是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


遗产君


十三爷才是真正的管兵大臣!隆科多只是有军队调拨权没有治军权!在整个兵谏过程中,隆科多的职权只限于往哪个地方派多少人,哪个地方不派兵而已!在兵谏事件中,隆科多利用职权,把御林军调走了!但不代表这些御林军就敢拿捉拿雍正。真正有机会施行兵谏的其实是那五个旗主王爷!由于这些人都是世袭铁帽子王,他们的军队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这是八爷调五个铁帽子王进京的主因!

在兵谏过程中,八爷让隆科多调走了御林军,又让五位旗主王爷派兵看住了丰台大营,等于限制住了雍正调动军队的能力。但是十三爷来了这一切就都变了。十三爷是钦封兵部尚书,军营里的军官又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五位旗主王爷只有几千部队,丰台大营却有几万部队,十三爷一到就可以命令丰台大营的其他军官拿下几个旗主王爷派来的关外铁骑!而后,十三爷进宫,把那些被调往他处的御林军又调了回来!这时候隆科多假传圣旨的事暴露,想跑便被抓回来!


优己


十三爷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隶属满洲正蓝旗,生母是喀尔喀蒙古部落公主宝日龙梅,雍正帝的死忠粉。


胤祥年少时就精于骑射,也喜欢呆在军中。康熙皇帝的儿子中只有十三子和十四子喜欢武备,常年在军中行走。十四子胤禵立足于西北军营,十三子胤祥则混在京郊护卫京城城防的丰台大营。雍正继位后,隆科多掌管九门提督府,和丰台大营里应外合护卫京城的城防治安。隆科多和八爷胤禩勾结打算利用推行“八王议政"制度逼雍正退位失败后,雍正帝收回了隆科多手上掌管的九门提督府大权,一并交给胤祥管理。这样做除了胤祥从来对雍正帝忠心耿耿没有二心外更重要的是胤祥在京中京效的军中有很高的威信。早在康熙年间胤祥带兵丰台大营时就长期和营中将士同吃同住,奖惩分明,很得人心。因此由他掌管兵权能够达到高效的政令合一,对于雍正决心改革朝政拖蹋有利无害。


陈晨孕育育儿专栏


题主是依据的《雍正王朝》,所以,我就先《雍正王朝》来说。然后再从历史说!

一、从雍正王朝说

1、级别不对等

隆科多提督九门,相当于京城卫戍区卫戍司令,能调动也就九门步兵巡捕营。虽然还有其他职务,位列中堂大人,但是顶多也就是一品大员。

十三爷,康熙帝十三子,属于嫡系皇亲。又封和硕怡亲王,是王爵人物。同时又兼管部分六部部门。属于超品!

2、影响力不同

隆科多也是行伍出身,曾在十三爷麾下效力,军中影响力,肯定与十三爷相比差远了!而且还曾长期无官无职,闲居市井,后来是康熙帝需要他对四爷继位要有拥立之功,所以又才发迹。这一点其实很多人是看不起的……

而十三爷以皇子身份长期在边关和军中效力,带出了大批中层将佐,所以在军中威信影响巨大!就连康熙信任的侍卫头头图里琛都曾在十三爷麾下效力!

3、天意如此

在剧中,皇五子弘昼在路上遇到十三爷,说了去丰台大营的一五一十,十三爷作为老资格,立马发现了问题,所以立即奔赴丰台大营!控制了京城的主要军队!这就是天意,命中注定隆科多之辈的举动不能够成功!

二、从历史来说

1、八旗兵制

八旗兵归旗主统领,九门提督无法影响,所以隆科多无法调动八旗兵。同时,关外王爷也不可能调动和指挥丰台大营八旗兵,因为八旗旗主不可能都居关外!

再说,隆科多纵然是一品大员,只要不是旗主,就无法形成军中势力!

2、胳膊拧不过大腿

隆科多虽然贵为中堂大人,位列一品,但是在十三爷这位大清第九位铁帽子王-和硕怡亲王面前,那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3、八王议政就是个辣鸡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康熙朝的时候,已经分量不足了,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不副实,乾隆朝,取消……


志军翔宇



1 康熙在众皇子夺嫡中有了很深刻的教训,因此布局就十分重要和优先的了!

2 在太子第二次被废后,为了皇权的稳定和延续,不立太子,为保护胤禛,把十三爷关押十年,防止陷入争权漩涡 ,磨砺心性,以免保剑锋利被折断!

3 隆科多没有根基,跟八爷党篡权夺位,在当时是非正义的,有一句话邪不压正!

4 康熙布局把十三爷的浩然正气和光明磊落,保存给雍正,是为稳定江山之用意!

5 十三爷代表忠和勇大家都知道,跟着正确的方向,跟着十三爷走肯定没错!

6 张廷玉讲道理讲的是正统法理!十三爷控制军权!可谓一文一武十分正统!

7 纠正一下提问者 不是隆科多兵变而是八爷兵变,隆科多只是棋子!


逆鳞217602735


丰台大营是小说杜撰的,《清史稿》没有提到过“丰台大营”的说法,清初多尔衮曾一万清兵驻扎在京城与卢沟桥之间,在今天的六里桥以南的大片地方卫戌京城。后来这里驻军撤掉,成为军马操练的场所。清朝前期京师驻军:大内侍卫有600人,亲军营1770人,前锋营1770人,护军营1.5万人,圆明园护军营6000人,前面都是守卫宫廷宿卫皇帝的。除此之外步军营巡防五营(九门提督)2.1万人,西山键锐营3000人,虎枪营600人,火器营8000人。《清史稿·职官志》:“乾隆十四年设健锐营。”“直隶省驻防都统二人,张家口都统、热河都统(原副都统)”,“直隶驻防副都统二人。密云副都统、山海关副都统(原山海关总管)。”“直隶提督一人。顺治十八年置驻大名,康熙二十七年省,三十年徙古北口。” 直隶八旗驻防军、绿营军,均无丰台大营。健锐营设于乾隆十四年,雍正夺位时还没有健锐营。 清朝前期还没有“丰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属于宛平县,丰台是“金中都丰宜门外拜郊台”的简称,清中期才设丰台镇。


输入密码有误



仅仅就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的情节来分析,十三爷从小带兵打仗,原本在军中长大,在军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老十四也曾经带过兵,但是资历比老十三浅的多,而且雍正继位后,他就被解除兵权,被隔离政治,彻底软禁起来了,“八王议政”风波时他根本就没有在朝廷中枢。


八爷党收买了隆科多,把丰台大营也换成了关外来的番外王爷们的人控制,原本以为万无一失,按老八的话说是九成把握,剩下的一成就看天意了。这说明毕竟是谋逆篡政的阴谋,无论多么稳当内心总还是会有不安。

老十三虽然身子骨变弱,成天看似病歪歪的,可毕竟是曾经任事果决、敢于担当、叱咤风云的侠王、拼命十三郎,又是满朝尽知的雍正王朝唯一出来做事,深得雍正信任的王爷,以他的身份,根本不需要任何令、旨,只要现身就是最大的权威和号令。而且人虽病着,他可也没有闲着,从雍正眼见要出事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十三在哪里,就可以看出来,雍正对于国家安全这等大事还是一直倚重老十三的。



再加上他拼命十三郎的性格和担当,在丰台大营强势夺权,番外王爷们都是从关外来的,本来就不得拱卫京师的皇家嫡系部队的待见,只是碍于弘时假传的圣旨而已。在老领导老十三法驾亲临,并杀伐决断的处理了番外王爷们的人之后,这些旧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起兵造反可是株连九族的事,有机会跟着十三爷平叛立功,自然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劳!高兴还来不及。十三爷带领丰台大营的军队换防隆科多的九门提督警卫部队,谁敢不从?第一,九门提督的部队曾经也是老十三的旧部;第二,警卫部队要跟野战军打,结果可想而知;第三,老十三是皇帝宠信的王爷,皇帝的亲兄弟,隆科多不过是皇帝和老十三的奴才,该听谁的不言自明了。

就算是错了,最后都可以推到十三爷身上。所以老十三能够轻松夺权,既跟雍正平时对他的信任、他的地位有关,也与他从小知兵,善于杀伐决断有关。


谢金澎


关于“八王逼宫”这一段,小说和电视剧是不一样的。艺术创作和真实历史又不一样,所以我分三部分说。

先说小说。原著小说中,隆科多没有参加“八王议政”!

原著中的八王议政比电视剧要简单,

雍正召旗主进京是为了整顿旗务,但是弘时和胤禩却骗十六阿哥,让他假传圣旨告诉旗主王爷,议政会上要讨论恢复八王议政的制度。小说中,旗主王爷并没有控制丰台大营,隆科多也没有让九门官兵接管御林军。

所以,八王会议其实就是八爷党突然向雍正发难,十三阿哥发现苗头不对,就让所有大臣都退出乾清宫,他在外面调兵遣将,直接武力接管了旗主王爷和八爷党。小说原文是这样的:

正好图里琛得到消息,正向这边跑来,他急急地问:“十三爷,听说里头闹起来了?”

“你火速给我调来一棚御林军来!”

“扎!”

“慢!”允祥眼里闪着凶光,狠狠地,也是一字一板地说:“听我的号令,我叫你拿谁,你就给我马上抓起他来,不要犯嘀咕!”

“扎!奴才明白了。”

等允祥回到殿里时,这里早就乱成了一团,允禩也已经撕下面具亲自出马了。

所以,小说中的八王议政,八爷党是没有兵权的。直接被雍正武力镇压!



再说电视剧

电视剧的剧本改编是作者二月河亲自操刀的,他把隆科多谋反和八王议政的剧情合并。这么改有个好处,就是剧情的张力十足,同时也突出了十三阿哥的重要性!

我简单的讲一下剧情。

弘时骗弘昼,让他假传圣旨,让旗主王爷的参将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再让隆科多控制九门大军,接管紫禁城的御林军防务。所以八爷党大殿逼宫时,雍正让图里琛带御林军进来,收拾八爷党。

然后图里琛告诉雍正,御林军的防务被隆科多接管了。

雍正大怒,斥问隆科多为何如此大胆!城外还有丰台大营,你一个区区九门提督,管着两万人就敢如此放肆?




弘昼告诉雍正,丰台大营被旗主王爷的参将控制了。雍正瘫倒在地上,被迫和八爷党和旗主王爷展开了一场论战。这一段论战的戏份我就不多说了,直接跳过。

当论战陷入僵持时,大救星十三阿哥来了!不仅他来了,还绑了四个旗主王爷的参将。这说明,十三阿哥已经完全掌控了西山锐建营和丰台大营的防务。



电视剧中,这段演技非常重要。十三阿哥朝雍正使了一个眼神,雍正用信任的眼光点了一点头。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搞定了。不管是西山锐建营还是丰台大营,还是九门官兵,他都搞定了!

为什么十三阿哥能搞定一切呢?因为当时胤祥是总览京畿防务,不论是步军统领衙门,还是丰台大营、密云古北口大营、西山锐健营还是善扑营,包括紫禁城中由内务府和领侍卫大臣管理的大内侍卫。胤祥都可以调动。雍正把防务全交给胤祥了,绝对的信任。

八爷党控制丰台大营,是靠“骗”,而不是朝廷的正式文书。胤祥身为军机大臣,可以直接将旗主王爷的参将拿下,控制丰台大营。

再一个就是步军统领衙门,上面也强调过了,隆科多让步军接管了御林军。也就是说隆科多封锁了紫禁城,外人是进不去的!

十三阿哥能进去,说明他已经搞定了步军统领衙门。至于怎么搞定的,电视剧中没说。可能是武力接管,也可能是直接凭自己的威信让步军听他号令。毕竟隆科多调步军衙门的兵,是去护驾的,不是谋反。如果十三阿哥把详情说出来,步军衙门就会临阵倒戈了。



最后说真实历史

先说一个电视剧的Bug,西山锐健营是乾隆十四年创立,雍正时期还没有这个部队。电视剧在创作剧本时显然是没有查阅相关资料。(小说中没有提到西山锐健营)

再说说八王议政,其实早在顺治时,皇帝就亲领三旗的旗主,康熙和雍正都是如此。雍正不仅自己亲领三旗旗主,弘昼也领一旗。第二代裕亲王在雍正二年革爵,第三代裕亲王在雍正四年革爵。等于说镶白旗在雍正朝没有旗主。

这样算下来,有旗主名号的王爷只有三个人,三个人怎么八王仪政?

而且雍正继位后,明确指示,下五旗的统领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旗主效忠。旗主在雍正朝,都是光杆司令,空桶子王爷,什么权利都没有。逼宫,是不可能的!


Mer86


再清楚不过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里面的参将士兵都是十三爷的人,而且都很服十三爷,为什么说十三爷是侠王呢。而且雍正登基之后有过明昭,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只听命皇上和十三爷。当时因为八爷忽悠弘时和弘昼去丰台大营曲解皇上的圣意,丰台大营的将领也持疑议,但看到两位皇子也不好说什么。虽有疑义也就只能这么办了。 隆科多是个猪脑袋,有点飘了,八爷跟他说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被他和几位旗主接管了,你再控制着九门。里外都是咱的人,咱推弘时上去,咱们都是功臣,以后日子美的很,隆科多脑袋一热就把十三爷忘了。八爷和隆科多正在逼宫呢。十三爷因为弘昼告诉说丰台大营被八爷和几位旗主接管了,扭头就去了丰台大营。虽然电视没演十三爷接管丰台大营的场景。咱们可以想象一下。


豫猫看北京


题主问的是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事,老八联合四位铁帽子王,要搞八王议政,架空雍正皇帝!

老八等人为了能够成功逼迫雍正,提前误传雍正五子弘昼的话,让四位铁帽子王带来的参将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同时,收买隆科多,让隆科多用步军统领衙门的人换防了紫禁城的御林军!这样,京城防务都被八爷的人控制了,八爷要武力夺权了!

可惜,他忽略了重病之中的胤祥!胤祥侠肝义胆,在军中素有威信!



"侠王"胤祥虽然不拉帮结派,但是,在军中素有威望!他树立威望,不靠利诱,全靠人品攒出来的。胤禛在"夺位前",拿出一份军中将领名单,让老十三看看那些人能用。老十三准剔除那些见利忘义的人,只用“忠义”之人。


而且,雍正继位前夕让苏培盛放出圈禁多年老十三,接管丰台大营兵权。当时,老八的党羽成文运仗着他掌管丰台大营多年,不服从老十三命令。老十三直接让人砍了成文运,底下的参将副将没有一个人支持成文运,反对老十三。可见,老十三在中层将领中,威信很高。而且,他知人善用,能把控大局!

再者,胤祥在雍正继位以后就负责总览京畿防务。京城附近所有兵马,他都有权过问。

当时,不论是步军统领衙门,还是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都由他负责。而且,他还兼着领侍卫内大臣!也就是说,大内侍卫也归他管。

胤祥是名副其实的"京畿所有武装力量一把手"!再加上,他还是铁帽子王。这等权利和威望,老八他们无人可及!


胤祥听弘昼说了旗主用自己参将接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以后,马上以“看病”为由,扭头去了这两个军营。几个空降来参将,"名不正言不顺",肯定斗不过老十三,都被老十三绑了。

之后的步军统领衙门更好说了,本来就是城内卫戍部队。被隆科多假传圣旨忽悠了,才去换防御林军。现在,顶头大领导,总览京畿防务的十三爷带着人来了,肯定听十三爷的。

雍正见老十三终于来了,两人眼神一对,就知道事情摆平了。老八搞的“八王议政”夭折了。

这件事,是电视剧编出来的。原著小说和历史上,都没有武力夺权这回事。

调两个参将过去,就能掌管丰台大营?开玩笑呢,没有中下层将领支持,这些人就是光杆司令。这些杀人的主,怎会听命于这些空降领导?电视导演脑洞大啊,怪不得二月河跟导演闹矛盾。军队将领调动,都要经过兵部。还有,那时候,还没有西山锐健营。

老八他们肯定不敢,也没能力这么明目张胆谋反。所以,这件事不是历史,也不是二月河原著中的故事。而是电视剧编剧自己加的戏。

不过,老十三以这种方式结尾,也算是“战死沙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