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為什麼桂系始終以李為首領呢?

飛花不脫


的確如此,新桂系在整個民國期間,白崇禧從未當過首領,三巨頭時期他排名第三,黃紹竑出走後,他又排名第二,新桂系始終以李宗仁為首領。在很多人心目中,鋒芒畢露、軍事才華橫溢的白崇禧,難道不是更該當首領嗎?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相較綜合實力而言,李宗仁顯然比白崇禧更全面,水平更高。為什麼這麼說呢?

桂系三巨頭

第一,李宗仁素來以寬厚聞名,也因此在桂系中更能服眾,也更受敬重。被稱為“小諸葛”的白崇禧,其軍事才華毋庸置疑,但與此同時,白崇禧還以桀驁不馴著稱。哪怕是多次擊敗桂系的蔣介石,依然不被白崇禧看在眼裡。

那麼,為什麼素來驕傲不遜的白崇禧,卻始終對李宗仁服服帖帖,兩個人幾十年間的合作,也能一直親密無間呢?這當然不是因為白崇禧突然高風亮節,而是李宗仁的確有令白崇禧值得欽佩,心甘情願聽從的東西。

白崇禧

而這個東西,就是李宗仁的容人之量。人們誇耀一個人寬宏大量,會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將軍額頭能跑馬”,但是,要求別人寬容易,要求自己寬容卻極難,其實白崇禧對此也心知肚明,深知自己性格缺陷的白崇禧知道,單憑自己的軍事才華,並不能始終牢牢地將桂系團結在一起。而新桂系中,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李宗仁。

李宗仁

第二,對於一方勢力而言,李宗仁具備統帥之才,而白崇禧卻更像一名智囊。這個其實從白崇禧的外號也能夠看出來,白崇禧的外號是大名鼎鼎的“小諸葛”。將白崇禧比作民國時的諸葛亮,除了誇耀白崇禧的超凡軍事才華之外,這個外號其實也隱含了白崇禧只能作為智囊,而非主將的意思。

白崇禧

因為哪怕被稱為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在主公劉備死後,獨自帶兵的他也很少打勝仗了。而縱觀白崇禧的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從桂系三巨頭起家的定桂討賊聯軍,到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乃至解放戰爭,白崇禧從未擔任過主持一方的軍事主官,始終以參謀長的身份指揮作戰。

白崇禧

而相反,從起家之時起,李宗仁就一直作為一方首領,從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定桂軍總指揮、定桂討賊聯軍總指揮,再到新桂系軍閥首領,李宗仁始終是“老大”。最好的參謀和智囊,並不一定是優秀的軍事主官。顯然,對於“老大”這個職位而言,李宗仁無論是經驗、資歷還是表現,都遠比白崇禧更合適。

李宗仁夫婦

第三,哪怕是從軍事才華而言,雖然白崇禧軍事才華更為顯赫,但李宗仁的軍事才能其實並不弱。從李、白、黃三人未合作之前,李宗仁以少校營長的身份,爭取十多個連隊,獨立帶領隊伍不斷髮展壯大,佔據玉林地區七個縣的經歷也可看出,李宗仁的軍事才能其實並不弱。

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後,指揮以雜牌軍為主的中國軍隊60萬餘人,面對多路進攻的日軍,不但成功的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武漢會戰贏得時間,同時還取得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大捷

而且在臺兒莊大捷之後,面對實力全面佔優的日軍,李宗仁再次沉著冷靜的指揮數十萬大軍且戰且退,成功撤出戰場。這在很容易將撤退變成潰退的國民黨軍隊中,極為難得。這也充分地體現出李宗仁的軍事才華。

李宗仁

最後,李白二人的地位,從兩人最終分道揚鑣的原因也能看得出來。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之際,已經徹底輸光老本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面臨去往何方的選擇。李宗仁深知常凱申睚眥必報的秉性,他準備直接去美國,也力勸白崇禧不要前去臺灣,自投羅網。

李宗仁和白崇禧

但這次白崇禧卻相信了蔣介石拋來的“”橄欖枝,他拒絕了李宗仁的提議。白崇禧到達臺灣後,果如李宗仁所料,不但沒有絲毫權力,反而一直受到特務的嚴密監控,連最終死因都不明不白。


鳶飛九天2018


回答這個問題,得從新桂系的源頭說起。

新桂系是怎麼來的呢?

李宗仁的“討賊軍”(這裡的“賊”指舊桂系首領陸榮庭)和黃紹宏的定桂軍合併而成。黃為人寬厚,主動讓出老大的位置,李宗仁成了這支部隊的老大,黃位居第二。

當時白崇禧在幹啥呢?

只是一個下級軍官。



這就好比創業,李和黃是兩大股東,白只是打工的,無法和他們兩個相提並論。

隨著平定廣西,北伐中原,白崇禧的軍事才能開始展現,廣西從李、黃兩人,變成了李、黃、白三人,但依然是這個排名,分工明確。李作為廣西軍隊最高指揮官,始終率領軍隊,坐鎮前方。黃作為桂系二號首領,坐鎮後方,穩定軍心民心,並給前方提供後勤補給。白作為廣西的代表,到中樞出謀劃策,保障廣西的利益。從三人的位置,也看出三人在廣西的地位。

這個政治格局維持了很久,直到黃紹宏看透一切,主動要求去中央任職,不願再留在廣西,這個格局才被打破。李、黃、白三位一體的局面被打破,白晉升到第二位,廣西局面成了李、白二人的天下。

雖然黃旭初替代了黃紹宏的不少職能,但是此黃非彼黃,他和黃紹宏之間的差距太大,無法威脅到李白的地位。

拿今天的企業文化來說,白崇禧精明能幹,才華橫溢,他的位置大約就是桂系的CEO。李宗仁作為大股東,創業的元老,地位不可撼動,董事長的位置非常穩固,白崇禧這個高級打工者,動搖不了李的位置。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要從兩人的經歷說起了,實際上白崇禧後期軍事上已經架空李宗仁了,李宗仁也樂的抽身專心政治;而且倆人關係並不像印象中那麼鐵板一塊,且聽本人慢慢道來。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本為林虎部將,人稱李猛子,驍勇善戰。在林虎隊伍被打散後他集結餘部進入六萬大山打游擊,後來與黃紹竑部合作,在與陸榮廷,沈鴻英等勢力較量中笑到最後,統一廣西。而此時的白崇禧只是黃紹竑的副手。白崇禧字建生,本為桂軍馬曉軍模範營連附,此時的黃紹竑是與他平級的隊友,後來白崇禧因為受傷離隊,再歸隊時地位開始在黃紹竑之下。

1924年,黃紹竑與李宗仁的隊伍正式合併,改編為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此時的白崇禧地位一直在李宗仁和黃紹竑之下。直到桂系在蔣桂戰爭中失利,心灰意冷的黃紹竑退出桂系,白崇禧開始成為桂系第二號人物,後來李宗仁因為政治需要常駐廣東,白崇禧趁機打壓李宗仁六萬大山打游擊時期的嫡系將領,換上自己的心腹,徹底控制軍隊。

醉心政治的李宗仁也樂的清閒,全身心投入政治鬥爭,而白崇禧則率領桂系軍隊為老李做後盾,表面上看起來合作無間,在國民黨逐步敗退大陸時白崇禧一度暗地預謀撇開李宗仁,頻頻與老蔣眉來眼去,但是沒等付諸行動國民黨就嗝屁了。

總而言之,白崇禧和李宗仁一直維持李一白二的現狀是各取所需,李宗仁意欲與老蔣在政治上比高低,而白崇禧只想掌握軍權,就是如此。


林屋公子


軍中資歷和個人仕途運氣吧。

1916年,李宗仁官階排長,白崇禧為剛畢業的上士,這已經是差距。

1921年,二人雖然官階都差不多,營長身份,但李宗仁已經開始在培植自家勢力,建立定桂軍,白崇禧就倒黴運了,為了救馬曉軍團長摔斷腿,且全團都被繳械,幾乎成了光桿。

二人命運分野,但同在孫中山的號召還是纏繞在一起,只是李宗仁是有實力的軍閥,白崇禧身份是參謀,呵呵,有職無實,但他也不是孬貨,削尖腦袋往上爬,終於能在身份與李宗仁、黃紹竑成為桂系軍閥的巨頭,而後黃紹竑退出,便和李宗仁成為所謂的“李白”。

桂系的實權人物依然是李宗仁,因為軍隊是他的,白崇禧只能次之。

而後的李宗仁步入政壇,白崇禧自然替他接掌軍權,這是一個相關聯利害關係,直至時勢動盪,固定的關係才有了波折變動。


鴻哥iouyh福小鋪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只表現在行兵佈陣方面,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是國民政府最能打的將領,統一廣西打出名聲,從北伐戰爭再到抗戰,白崇禧都作為國民政府的總參謀長直接指揮作戰,戰績卓著。解放戰爭初期東北戰場上''血戰四平"及1949年的"血戰青樹坪",都讓我軍第一戰神林彪吃了大虧;中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又是白宗禧的圍追堵截使我軍傷亡慘重。但白的弱點是政治上不夠成熟,而李宗仁看起來忠厚老實,實則城府極深,政治手腕高明,善於籠絡人心,具備領袖氣質。從統一廣西直到成為國民政府的代總統,足以證明李宗仁能力超群,格局遠高於白崇禧。解放戰爭接近尾聲,白崇禧不聽李宗仁的苦勸,在蔣介石的引誘下執意去臺灣,導致晚年淒涼,備受責難,形同軟禁,也是他政治上短視的表現。所以李宗仁是帥而白崇禧只能做將。


原上牧馬



白崇禧無論哪個方面,政治,軍事,思想境界,都沒法和李宗仁比,所以始終認李宗仁為老大,也是心服口服!

政治上,李作為桂系領袖,起家最早,最有感召力,與閻錫山,馮玉祥,張作霖,蔣介石都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名義上蔣是國家領袖,在各自地盤都是自己說了算!


白根本沒有這樣的權威和地位,也就是根本沒有這樣的號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這就是個人的道德教化、思想影響和人格魅力,李如果是帥,白只能成為將。

軍事上,不少人說白強於李,可是白只是參謀為主,有幾次漂亮的大的勝仗是白親自指揮的?李在第五戰區,可是親自指揮了抗戰以來首次最輝煌戰績的臺兒莊戰役!無論大局觀軍事戰略思想,現場戰術指揮李應該不次於白。


民族大義上,李大局觀深遠明確,能屈能伸,看清世界發展潮流,以國家統一民族大義為重。白氣量狹小,失敗了跑去孤島割據,自己落得個淒涼晚景,還是沒有達到李的眼光境界。

所以,事實上也就是李從來都是桂溪名副其實的領袖,這是桂系李白黃實際水平的真實反應!


春風十八子


誰當首領,並不是由軍事水平決定的。決定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是政治手腕。這是首要因素。從歷史情況看,李的政治手腕顯然比白強。李一生未敗,而白晚年比較悽慘。再說,李的政治資源,社會資源也明顯比白要多得多。一支隊伍要打仗是由多種因素支撐的,比如後勤保障,就是你的軍費軍餉來源很重要,沒資源打個屁仗啊。而資源就得靠政治運作。

二是資歷威望。李在桂系的資歷肯定一比白深,威望也比白高。所謂威望,就是你得服眾,大多數人得支持你擁護你。相比之下,在桂系內部,李肯定更能服眾些。

三是歷史形成。桂系是李創建的,他當首領是歷史形成的。除非有人遠遠超過他,存心扳倒他,他的地位一般不會動搖。

所以,李是帥才,白是將才。李是政治人物,白是軍事人物。


熙熙天下


廣西有首很出名的民間謎語,說的是:是兩人,也是一人;是今人,也是古人。謎底便是李白。

李白除了唐朝大詩人李白以外,還有另一個指代,即民國年間桂系軍閥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自古歷史上有過兩人合稱的,包括毛澤東和朱德,張學良和楊虎城,孫中山和黃興等。以上無不是合作默契同時私交甚篤的親密關係。

▲ 左:李宗仁,右:白崇禧


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人不僅是同學,而且從一統廣西開始兩人就推心置腹,在一起共事的三十餘年裡,兩人始終精誠合作,配合默契,逐漸成長為桂系軍閥裡的核心人物。

其中以擅長謀略見長的白崇禧,外號“小諸葛”,是國民黨內的罕有的軍事奇才,可他對李宗仁一直很尊敬,始終奉李宗仁為桂系軍閥的一把手。

▲ “小諸葛” 白崇禧


說到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水平孰高孰低的問題,筆者覺得這裡有必要說一下,水平實無高下之分。能力是多方面的,有人擅長謀略,有人擅長統籌全局。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關係,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一樣。

你說是劉備的能力高,還是諸葛亮的能力高?

兩人都是有才之人,只不過白崇禧的“才”更加著眼於謀略之上,這點我們從白崇禧一直在參謀長的職位上供職上可見一斑。

而反觀李宗仁,青年時期便從軍,壯年時期便成為八桂之一,將廣西省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受百姓愛戴,這點倒和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類似。

▲ 左:白崇禧,右:李宗仁


這說明李宗仁同樣可以以才牧民,以德服人。這是一個領袖必不可缺的必要條件,因此李宗仁可以穩坐桂系的第一把交椅,實至名歸。

不僅如此,牧童出身的李宗仁,身上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渾厚和淳樸。這一點和民國時期其他的諸如“西北四馬”,晉系閻錫山等望風使舵,搖擺不定的軍閥是大相徑庭的。

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曾經這樣評價李宗仁:

得意而未忘形,當官而未流於無賴。……誅心以論之,則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也該算個德勝於才的君子。

這裡提到了一個詞叫“德勝於才”,我想可以概括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間為什麼桂系軍閥奉李宗仁為首領?

對於領導來說,才是無關緊要的,只要手下的人有才就行。德確實必不可少的,不然何以服人?

記得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治理國家,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因為他們甘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

這一點上,李宗仁和劉邦大有類似之處。

▲ 李宗仁


因此說,要論謀略,論詭計,白崇禧要略勝一籌;然而要說統御軍隊,將士歸心,則李宗仁要強一些了。

因此來說,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水平無所謂高下,但桂系軍閥奉李宗仁為領袖,只是說李宗仁在領導力方面要比白崇禧強得多。

除此之外,白崇禧的私生活混亂,也是造成白崇禧不會成為領袖的一個主要原因。


奇點歷史


白崇禧軍事才能卓越,但政治欠幼稚。李宗仁軍事不如白,但政治上非常高。

做老大需要的是多種才能,軍事不過是一種專業技能,政治則是多種綜合技能。

所以,桂系奉李而不奉白。

比較李白二人政治才能只要看二人結局可知。

49年,李去美國而白去臺灣。當時,在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李任代總統,白在華中擁兵自重不服蔣命令等事上,桂系已經深深得罪蔣介石,蔣有將大陸失敗之因歸於桂系之語。

所以,李看得明白,寧可到美國流亡也不去臺灣。白則不明大勢,孤身一人到臺灣,猶羊入虎群,任人擺佈。先坐冷板凳,後又死得不明不白。


故紙匯


說白崇禧的水平比李宗仁高,這不過是一個誤命題。

在民國軍界,白崇禧被美稱為“小諸葛”,形容其打仗熟悉兵法、能謀善變。但是,作為割據地方的軍政領袖,除了有軍事帥才,還要是地方勢力老大,在地盤內要有政治基礎和崇高威望,具備縱橫俾闔、能謀善斷的政治能力,這些,李宗仁都遠超白崇禧。

最能夠說明李宗仁的領袖能力,就是他乃唯一的國民政府副總統,在蔣介石下野後,被推到前臺當上代總統,可稱之為國民黨內的第二號人物。可見,白崇禧與其相差甚遠。

李與白之比是將帥之比,猶如漢初劉邦與韓信。我們能夠籠統地說,韓信的水平高過劉邦嗎?這當然是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