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高的人適合喝什麼茶?

堂前潘平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綜合症。如果在安靜休息時,血壓為190/120毫米汞柱即可診斷為血壓增高。目前對於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由於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另一種則認為由於受腎素和血管緊張素類和質的控制所引起的。

實驗證明,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特別是ECG和EGCG)和茶黃素,對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活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前蘇聯也已通過臨床實驗證明,用高濃度的茶葉中的兒茶素可以降低血壓。並且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使血管壁鬆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徑,通過血管舒張而使血壓降壓。此外,茶葉中的芳香甙(蘆丁)也具有維持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和增強血管壁韌性的功效。

當然,茶的品種有很多。從抑菌、抗輻射、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升白細胞角度而言,綠茶療效高。同時多喝綠茶對易致中風和血管淤塞的人是有益的,因為它可以使血管保持彈性,消除脈管痙攣,具有防止血管破裂的功能。綠茶能阻斷人體內硝胺的形成,抗癌作用優於紅茶。但紅茶的健胃、利尿、抗衰老作用優於綠茶。花茶具有理氣解鬱作用。烏龍茶、普洱茶有較好的消脂作用。因此,高血壓人群在傳統茶類的選擇上可以更偏向於綠茶。

雖然傳統茶類可以對高血壓進行防治,但在飲用的過程中仍然有些禁忌需要注意:

茶宜清淡,禁忌濃釅;

睡前不宜飲茶;

飯後不宜立即飲茶;

忌飲隔夜茶;

忌服藥時飲茶。

如果高血壓患者有以下情況,還是以不飲茶為宜。

合併貧血者;

合併有尿路結石者;

合併潰瘍病及習慣性便秘者;

合併肝臟疾病患者;

有營養不良及神經衰弱者。

除了傳統茶類之外,藥茶作為防治高血壓的輔助自然療法,因其經濟實惠、操作容易、副作用小,已經越來越受到高血壓患者的重視與喜愛。

下面介紹一些效果較好的茶療驗方,高血壓患者可結合自身症狀選取試用。

1、白菊降壓茶

白菊花60克,放入杯內,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具有清熱祛風、明目解毒之功效。適宜於肝鬱化火、風陽上擾型高血壓,症見頭痛眩暈、面赤目紅、煩躁易怒、口苦咽乾、小便黃少者飲用。

2、枯草苦丁茶

夏枯草30克,苦丁茶15克,菊花15克,草決明12克。將上四味研磨成粗末,一同放入杯內,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具有清熱開鬱、散風化結之功效。適宜於肝鬱化火、風陽上擾型高血壓患者飲用。

3、生地蒺藜茶

生地15克,白蒺藜15克,牛膝10克。將上述三味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飲用。每日1劑。具有清熱補陰,平肝散風之功效。適宜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症見眩暈耳鳴,失眠多夢、煩躁易怒、尿赤不暢、腰痛膝酸、遺精、甚則四肢麻木者飲用。

4、生地山楂茶

鮮生地20克,山楂50克,白糖15克。將生地洗淨切片,山楂洗淨去核切片,一同放入砂鍋內,水煎2次,取汁混勻,調入白糖,代茶飲用。每日l~2劑。具有養陰涼血之功效。適宜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飲用。

5、加味熟地茶

熟地25克,肉蓯蓉18克,桑椹、牛膝各10克。將上四味研磨成粗末,一同放入茶杯內,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具有滋補腎陰、溫腎助陽之功效。適宜於陰陽俱虛、虛陽上擾型高血壓,症見頭痛眩暈、目糊耳鳴、面微紅、口乾、自汗、失眠多夢、肢冷腰痠腿軟、夜尿頻多、氣急者飲用。

6、山楂荷葉茶

山楂15克,荷葉20克。將兩味研磨成末,放入杯內,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具有活血化瘀,消導通滯,擴張血管之功效。適宜於高血壓頭痛、眩暈者飲用。

7、山楂冰糖茶

山楂50克,冰糖30克。將山楂洗淨,去核,冰糖搗碎,一同放入砂鍋內,水煎,代茶飲用。每日1劑。具有擴張血管、降壓降脂的作用。適宜於高血壓早期體型較胖者飲用。

8、決明羅布麻茶

炒決明子12克,羅布麻10克。將兩味放入杯內,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每日1劑。具有清熱平肝之功效。適宜於高血壓之頭暈目眩、煩躁不安患者飲用。

當然,藥茶療法只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手段。高血壓患者還是應當按照醫囑服藥,切不可用藥茶替代藥物。否則,只會讓病情進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小昕有話說: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小昕點個贊哦~關注小昕,私信互動,就能獲得慢病患者重返美好生活的個性化方案喲!


盛世天昕慢病研究中心


高血壓患者只要血壓控制的好,喝什麼茶都可以。但是特別指出的是,高血壓病患者忌飲濃茶,尤其是高濃度紅茶。因為紅茶中所含的茶鹼最高,可以引起大腦興奮、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適,從而升高血壓。注意我這裡說的是喝濃茶,並不是說高血壓患者不能喝茶。

茶葉中的咖啡鹼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 高血壓患者飲用濃茶後,尤其是下午和晚上臨近睡覺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失眠,反過來失眠會引起人體疲勞,又能夠加重高血壓病情。

特別指出的是,對於一些嚴重高血壓患者飲茶的同時還要注意避開人體的兩個血壓生理高峰,尤其是下午的那一個血壓高峰。為什麼這麼說呢?

千百年人類的進化造成我們的機體有兩個血壓高峰。正常人動態血壓波動曲線呈雙峰一谷的長柄杓形,血壓在2:00~3:00時處於最低谷,自凌晨覺醒後血壓急劇上升並於6:00-10:00達到峰值,白晝基本上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多數人有雙峰(06:00~10:00和16:00~18:00),18:00以後血壓呈緩慢下降趨勢,入睡後更低。如果您在血壓波峰時候喝濃茶可能引起血壓加重升高。對於第一個血壓高峰我們稱之為“晨峰高血壓”。一般人應該不會在第一個血壓升高時間段喝茶,當然不除外個例。但是第二個血壓升高的時間段,也就是16:00~18:00這個時間段會有很多人喝茶,所以只要你能夠知道這些基本知識就可以有效避免因為喝茶造成的加重血壓升高。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張之瀛大夫頭條號。


張之瀛大夫


 高血壓是人類常見的疾病,控制血壓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即改善生活方式(減少攝鹽、戒菸戒酒、減肥、運動、作息規律、情緒平和等),而喝茶對高血壓治療也有一定幫助作用,特別是普洱茶,不僅香醇可口,對心腦血管也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長期喝普洱茶的作用

  普洱茶中的多種物質可以作用於血管血壓:普洱茶中的茶多酚能夠利於人體的血壓穩定;咖啡鹼和兒茶素具有血管鬆弛作用;普洱茶中的兒茶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速度;另外,普洱茶中的芳香甙能維持毛細血管的正常抵抗力,也相當於增強了血管壁的韌性。

普洱茶怎麼喝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主要在於發酵是否充分:生茶未經渥堆發酵,而熟茶則由人工發酵加工而成,兩者喝法和飲茶時間也有不同,比如上午應喝生普洱,因為上午振奮精神,普洱生茶熟化和氧化程度不高,滋味濃郁,提神效果好,但要注意生普洱不宜空腹喝,腸胃不好人不宜喝生茶。晚上應喝熟普洱,晚上吃了大魚大肉,而熟普洱經過發酵,溫柔醇和,不但有利於調理腸胃,少量飲用也不會影響睡眠。

值得注意的是:酒後不要飲茶,否則會使心臟受到雙重刺激,加重心臟負擔,另外,便秘患者、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胃病患者和發燒的患者不宜飲茶。


高血壓管家


茶葉的熱量幾乎為0,其中富含對人體有效的多種功效,對於高血壓的朋友來說,喝茶能夠輔助平穩血糖血壓,但高血壓患者應適當喝茶,避免喝濃茶。因為濃茶中的咖啡鹼興奮中樞神經,使人興奮失眠,心率加快、心臟負擔加重,不利於休息,對高血壓病人不利。最近研究發現,喝茶可以減少高血壓發生的機會。每天喝綠茶或烏龍茶120毫升以上,持續超過1年,發生高血壓的幾率就比不喝茶的人減少四成以上。對於心動過速的病患者以及心、腎功能減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濃茶,只能飲用些淡茶,一次飲用的茶水量也不宜過多,以免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對於心動過緩的心臟病患者和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初起的病人,可以經常飲用些高檔綠茶,這對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增加毛細血管彈性,增強血液抗凝性都有一定好處的。

大量液體進入血管,本身就會加重心臟負擔,再加上茶中的咖啡鹼、茶鹼都是興奮劑,會使人體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老人心臟功能較差,特別是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的老年人,喝茶多,會產生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另外,大量飲用濃茶會稀釋胃液,降低胃液的濃度,從而產生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胃不好的老人尤其要注意。茶葉中的鞣質、茶鹼,這些物質能夠抑制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因此,對於血脂、血糖的控制很有效果,但同時它們可以和某些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特別是老年朋友在服用催眠、鎮靜等藥物以及和含鐵補血藥、酶製劑藥、含蛋白質等藥物時,不宜用茶水送藥,以免影響藥效。而中藥人參、黨參、元胡、曼陀羅、川牛膝、麻黃、鉤藤、黃連等也不宜與茶水混飲。


只有營養師知道


要想講明白高血壓患者,喝什麼茶的問題,我覺得大家更應該知道的是飲茶的益處和風險,而不是一味的強調茶的好處。

甲基黃嘌呤衍生物咖啡因(1,3,7-三甲黃嘌呤),以植物鹼形式廣泛分佈於自然界中。從茶中就可以攝取咖啡因,它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藥理活性物質,而對其的使用可從古追溯至今。

人們對咖啡因的暴露通常是長期的,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幾乎終其一生。

咖啡因經口服、直腸或腸外給予後被吸收,並在1小時的時候達到最高濃度。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幾乎達到100%;食物會減慢咖啡因的吸收速率但不限制其吸收程度。由於咖啡因的半衰期為2-12小時,故咖啡因對心血管系統的任何影響應在大約10-60小時後恢復至基線水平。

咖啡因的表觀分佈容積介於0.4-0.6L/kg,不到40%的咖啡因與血漿蛋白相結合。咖啡因可分佈至全身所有隔室中,它可穿過胎盤及進入母乳。

咖啡因主要在肝臟中通過脫甲基作用和氧化作用代謝,不到5%的咖啡因以原型經尿液排洩。咖啡因在人體內的主要代謝途徑是通過形成副黃嘌呤(1,7-二甲基黃嘌呤)產生主要的尿代謝物1-甲基黃嘌呤、1-甲基尿酸和一種乙酰化尿嘧啶衍生物。咖啡因的次要代謝途徑涉及茶鹼和可可鹼的形成,以及它們隨後的代謝。

咖啡因能影響心血管血流動力學以及心臟的電生理學特性。

對於不常暴露於咖啡因的患者,咖啡因能使其血壓(blood pressure, BP)急性升高多達10mmHg。

咖啡因還能加強(增幅約5-10mmHg)由應激引起的血壓上升,與這些變化相關的血管阻力增加也會累及腦循環和冠脈循環。

咖啡因引起的血壓急性升高在高血壓患者中更加顯著;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升高是理想血壓受試者血壓改變的1.5倍以上。這種高血壓效應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可能更加突出。

對長期攝入咖啡因的效應還不甚明瞭。幾項研究表明,攝入咖啡與血壓升高或高血壓發病率升高並不相關。例如,對來自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NHS)的數據進行檢驗證明,每日攝入多達6杯咖啡或紅茶與高血壓風險增加不相關。


陳舟醫生


適合血壓高的人喝的茶挺多的,比如:



綠茶

綠茶裡富含茶多酚,富含鈣、磷、鉀,鎂,鉀通過直接擴血管來達到降血壓。鎂和血壓成負相關。但是長期喝綠茶可抑制鐵的吸收,對於女性或缺鐵性貧血患者不宜長期飲用。



菊花茶

菊花富含揮發油、黃酮類成分,據現代醫學研究,黃酮類能擴張冠狀動脈,起到降血壓的作用。菊花的品種很多,只要是菊花類的都有助於降血壓,比如杭白菊、昆龍雪菊、野菊花、胎菊、洋甘菊、貢菊等等,只是含量有差別,可根據自身情況,在搭配上要合理。比如,杭菊,性相對於溫和一點,可以和枸杞搭配起到清肝降血壓明目的效果;野菊花清熱效果強,味苦,有小毒,不宜長期飲用。貢菊可與梔子相配,降血壓效果很好等等。但要記住過夜最好不要在喝了。每天的每天喝的沒味即可。



梔子花茶

梔子花裡含黃酮類梔子素、鞣質、果膠等,有鎮靜、降血壓、利尿的效果。



羅布麻茶

羅布麻含有槲皮素,槲皮素即為黃酮類,還含有芸香甙、強心甙以及礦物質鈣、鉀、鎂等,具有清除血管壁垃圾和穩定血壓的作用。



桑葉茶

現代研究發現,桑葉中所含的萜類化合物,比如芸香苷、槲皮苷等,具有增加心臟的收縮力而起到降血壓的作用。



石榴花茶

石榴花茶富含維生素A、胡蘿蔔素、鈣、磷、鉀、鎂,另外還含鞣質,兒茶素,從而有利於高血壓患者。



杜仲茶

杜仲茶為藥材杜仲的葉,曬乾後為茶,主要含松脂醇雙糖苷、綠葉酸、桃葉珊瑚甙、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脂降壓利尿的作用

當然了,這些茶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如果得了高血壓還是要從合理膳食(比如高鉀低鈉、補充優質蛋白質,減少脂肪、限制飲酒等)、藥物、增加體力活動、食茶療來綜合管理。還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減輕精神壓力等。

今天就先介紹幾種,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喜歡的話就關注愛琴營養師,為您解答靠譜的營養健康知識。


李愛琴營養師


對於血壓高的人,這裡推薦飲用黑茶。

因為黑茶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血凝、促進纖維蛋白原溶解、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功效;此外,黑茶還有助於降血糖,調節脂肪代謝,具有助消化、補充維生素、消炎殺菌等功效。

對於血壓偏高的人來說,多喝黑茶對於控制血壓有一定的作用。


何為黑茶?

按照發酵程度來分,茶葉可以分為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以及黑茶六大類。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此名。黑茶的基本特點是“紅湯褐葉,陳香醇厚”。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最後壓制成磚,以便於保存。在古代,黑茶主要銷往邊疆地區,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也是茶馬古道流通的重要商品。

黑茶的主產區有陝西、四川、雲南、湖南、湖北、廣西等地。黑茶的品種主要有咸陽茯苓磚茶、四川藏茶、雲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磚、廣西六堡茶等。

*最後,強調一點,茶終究不是藥,茶只能作為輔助性食療。所以,血壓偏高者除了要注意飲食外,還是要依照醫生囑咐吃藥治療。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看到最後請給我點個贊,支持一下。謝謝哈~

如果大家對茶感興趣,歡迎關注茶香莊CEOTEA,我們可以多多交流~~


茶香莊


高血壓已經成為現在疾病的一個元兇。

高血壓的病根主要原因是:血液、血管、人體基因受損,對於受損的器官來說,需要的是,活血化瘀、調節血脂,軟化血管,恢復調控血壓的機制,修復人體基因缺陷。

而高血壓的降壓西藥呢?就是擴張血管,利尿,血管緊張轉化,強制刺激受損器官帶病工作,血管擴張、擴張、再擴張,利尿、利尿、再利尿,效果不佳,繼續加大服藥劑量,直到吃什麼藥都不起作用,血管破裂,血管阻塞,器官徹底喪失功能。

實驗室數據證實,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茶多酚具有較強的抑制轉換酶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茶多酚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的活性,使血管緊張素I難以轉化為具有升壓作用的血管緊張素II,進而降低血壓。

而高血壓又不是獨立的一種病,人體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內壁脂肪沉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後形成動脈粥樣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都會引起血壓增高。

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等,有助於使這種斑狀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強的纖維蛋白原降低,凝血變清,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茶葉茶多酚具有抗凝、促溶、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及改善血液中膽固醇與磷脂的比例等作用,可防止膽固醇等脂類團塊在血管壁上沉積,從而防冠狀動脈變窄,特別是茶葉中含有兒茶素,它可使人體中的膽固醇含量降低,血脂亦隨之降低,從而使血壓下降。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

一是茶多酚單體或聚合體(茶色素如茶黃素等)具有顯著降血脂作用,茶多酚類物質降血脂的機理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抑制腸管組織對膽固醇的攝取和吸收;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降低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抑制脂蛋白合成,加速脂質分解,促進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降低膽固醇含量。

二是茶多酚類能溶解脂肪:對脂肪代謝起重要作用,不僅明顯抑制血漿和肝臟膽固醇的上升,還能促進脂類化合物從糞便中排出。

除了茶多酚,茶多糖對高血脂也有顯著療效。茶多糖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還能與脂蛋白酯酶結合,促進動脈壁脂蛋白酯酶進入血液。

同時茶葉中咖啡鹼含量過高,會引起興奮、失眠、心悸,防礙休息;同時可使心率增快,心臟輸出量增加,導致升壓效果。

所以高血壓病人宜選茶多酚含量高,而咖啡因含量低的茶葉。

從懂茶帝這張表上我們可以看出,普洱生茶,綠茶,鐵觀音,安化黑茶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啟發,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參看相關的茶文化主題!


煮茶聞書香


茶,從狹義上講,就是六大茶類,外加茉莉花茶等以茶為基礎的後加工茶類。

我想題主之所以問喝什麼茶,想必應該也是愛茶之人,因此我想就從俠義的茶來說。因為如果泛指各種飲品的話,那可以擴展的面太大了。



我個人也是輕型原發性血壓高患者,吃藥前維持在145-95,藥後在125-85,算是比較平穩了。

高血壓一定要避免血流太快,因此劇烈運動、喝濃茶、濃咖啡要儘量避免。



一般來說,所有的六大茶類包括加工茶,只要堅持每日適量飲用,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降壓。但是要避免喝濃茶。

另外據相關研究表明,芽尖的咖啡因含量高於葉子,而加工工藝對咖啡因含量影響不大。因此越嫩的茶越是少喝一些。



最後我想說,飲茶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但是對緩解高血壓只是一個輔助。健康飲食,堅持運動,定期用藥,這些都更加關鍵。

祝大家身體健康!


北大愛茶人之琳


高血壓非常多見於中老年人中,患上了高血壓,多數人都是服藥治療,不過除了吃藥,其實食療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喝茶也是食療的一種,高血壓患者堅持喝茶也具有很好的降血壓功效。那麼適合喝什麼茶呢?又有哪種茶不能喝?

一、血壓高的人適合喝什麼茶

對於高血壓患者,適合喝的茶主要有以下幾種:

1、山楂茶

主要是由於山楂含有的一些營養成分,具有提高消化、擴張血管、降血壓的功效。因此,常喝山楂茶對高血壓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2、荷葉茶

中醫從實踐中可得知,用荷葉泡水或是加水煎煮,都有著擴張血管、清熱、降血壓的作用。

3、槐花茶

主要就是把槐樹的花蕾曬乾製成花茶,然後用開水泡茶喝,每日可以喝多幾次,它對高血壓患者的輔助治療,有一定的療效。此外,它還有收縮血管與止血的作用。

4、葛根茶

堅持喝葛根茶,對高血壓患者有著明顯的降壓功效,除此之外,葛根還有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如果是因為高血壓導致的頭痛、耳鳴等表現,喝葛根茶還有緩解症狀的效果。

5、桑寄生茶

其實,有中醫臨床發現,如果用桑寄加水煎煮當茶喝,對高血壓的輔助治療效果確實不錯。主要方法就是,每次拿大概15克的幹桑寄生,加水煮15分鐘左右就可以喝了。

6、玉米鬚茶

其實,玉米鬚可以泡茶喝,它具有非常好的降低血壓作用,同時還有止血、治療腹瀉、利尿等功效。玉米鬚泡茶喝的方法就是,每次泡茶拿25到30克的量泡,一天可以泡幾次。並且玉米鬚在臨床上也有發現,對於治療高血壓的效果的確很好。

二、高血壓患者不能喝什麼茶

其實,對於患者來說,主要血壓平衡控制得當,什麼茶都能喝。不過有一個特別的,就是濃茶不能喝,特別是濃度很高的紅茶,主要是由於紅茶包含的茶鹼最多,它能夠導致大腦興奮、失眠、心悸,使得患者不能好好的休息,最終可能會提高血壓。

對於高血壓喝茶的情況,有研究發現其實喝茶,原來能夠降低高血壓發作的可能性。主要就是喝綠茶、烏龍茶,每天超過120毫升,堅持一年以上,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會比其他人下降40%。

因此,有效的喝茶對於身體有很大的好處,這裡特別注意,高血壓患者千萬注意不要喝濃茶。

溼氣重、腎虛、減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膚病等等,怎麼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趣味的健康知識,幫您識破健康謠言,走出用藥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