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孟買,印度最大海港,人口2100萬,是印度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孟買1534年為葡萄牙所佔,1661年

轉屬英國,為亞洲重要的貿易中心。

印度人常說:孟買再不努力,二十年後就會被上海超越。真的是這樣嗎?我要從我的腳步中尋找答案。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先說說印度的交通。和印度孟買的交通相比,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的交通都可以說是“秩序井然”了。印度有反光鏡的車都是新的日本車和韓國車,有點年頭的車要麼反光鏡被拆了,要麼好像從來就沒裝過,反光鏡在孟買的道路上是毫無用處的,印度人開車想變道就變,後面有人按喇叭就變回來,沒人按就變過去。停車和變道時的車距極其小,都是車門貼車門,保險槓貼保險槓。

就這樣的路況,印度人能把兩車道開出6車道,大家同時以6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限速40公里的路上飛奔。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孟買交通最糟糕的環節是在城郊結合部,大卡車拉著警報一樣的汽笛呼嘯而過。郊區公路上的“殺手”不是車,而是各種橫穿公路的動物,常見的有牛羊,有猴子,有狗,還有馬,偶爾還有大群的烏鴉或者鴿子突然群降在路中間。印度這點很有趣,不管是城裡還是郊區,走著走著很容易碰見動物。這些動物見到你手上有吃的它們就湊過來,不然就各走各路互不干擾。

第一站我打算去洗衣廠,因為孟買的交通過於擁堵,同時也想體驗一番孟買的地鐵,所以就沒騎摩托車出門。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確切來說這不是地鐵,這應該是城市小火車,有自動售票機,但是售票機旁卻坐著一個工作人員給人們買票,由此可以看出印度大多數人應該不會用這種機器,同時也可以看出印度勞動力的廉價。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地鐵(小火車)的空間比一般城際火車要寬,這樣可以運送更多的人。同時小火車是沒有門的,據說是為了方便乘客上下,南亞的火車和大巴基本都沒有門,或門常開著。

突然發現這輛火車在經過臨近洗衣廠那個站的時候並沒有停車,一問才知道這條線路不在那個站停車。原來這條直線鐵軌上竟然分佈著多條線路,沒想到孟買的地鐵竟然是這樣的,這已經不是印度人第一次顛覆我的世界觀……

既然坐過站了,我們就決定先去貧民窟,一出火車,密密麻麻的違章建築出現在我眼前,眼前的這一切告訴我貧民窟已經到了。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火車站附近的貧民窟的房子就是用鐵皮和木頭搭建而成,雜亂無章,孟買人應該慶幸孟買沒有颱風。垃圾堆積如山,這裡就是達哈維貧民窟,是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貧民窟。這個孟買規模最大的貧民窟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卻達百萬。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這裡就是《貧民窟裡的百萬富翁》的原型。走進達哈維的街道,可能會被街上敞開式的下水道絆倒。這裡房子的間距只有15釐米,有些房子裡甚至居住著一家四代。貧民窟內的房屋多數分為上下兩層,中間用粗糙的木板隔開,無論是底層還是閣樓層高都不到1.5米。這裡的小巷錯綜複雜,往往一轉身就迷了路。

巷子裡堆放著回收來的廢品和生活垃圾,散發著濃烈的腐臭味。貧民窟內幾乎沒什麼公共衛生設施,平均每15個家庭共用一根水管;大部分居民家裡沒有排水系統,每1440個人共用一個廁所;沒有人清運垃圾……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一進貧民窟,街道上的孩子們就開始圍了過來,也許是因為好奇,也許是想問我要錢。他們一直跟著我走,一直喊著我,扯著我的衣服向我打招呼。我是男的還好,不過這個地方真的不適合沒有男性陪同的女性前往。

穿過一條很窄的巷子,一條被垃圾鋪滿的河流出現在我面前,水已經黑得不能再黑。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穿過馬路,又是一排排貧民窟出現在我面前,街上的人好奇地望著我們,在這個地方出現外國人確實很稀奇。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通常,人們會認為貧民窟充滿了負面的景象:居民很窮,犯罪率高,毒品氾濫……但是,達哈維不是這樣的,這裡的犯罪率並沒有巴西里約貧民窟的犯罪率高。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正逢孩子們放學。不得不說,印度的校服款式多樣,而且還挺好看,不像中國那般千篇一律。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路過一個巷子,又被一群孩子圍住,他們戴上我的帽子和墨鏡,讓我給他們拍照。有幾個孩子有點害怕鏡頭,其他幾個大膽的孩子紛紛擺好造型讓我照相。他們不停地問著我的名字,從哪裡來,我指著旗子上的名字教他們用中文發聲,念出中國和我的名字。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這些貧民窟的民眾大都從事著社會底層的工作。在這裡也說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印度一件簡單的事也分很多步驟,需要很多人來完成,而且其中還必須有一個像大堂領班那樣發令起頭的,否則大家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在中國一個員工可以搞定的,比如端茶送水擦桌子,印度要由三到五個人來做,他們一個只負責端茶,一個只負責倒水,一個只擦桌子,還要算上邊上一個發號施令的小領班。開始我揣測這是為了保證就業,或者夥計確實文化水平太差,後來我漸漸覺察到這是因為一個很隱晦的概念:階級……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印度的服務生不是在服務你,是在伺候你……真的,因為出身於低種姓,他們似乎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貧民窟的大街上熙熙攘攘,我們從貧民窟出來,坐上小火車來到了孟買的洗衣廠。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印度孟買的千人洗衣場有15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全球最大人肉洗衣機。因為印度人力比洗衣機還廉價,又不用電費,所以手工洗衣的行業才能在現代社會保留下來。

進入洗衣廠,一個管事的印度人找我要門票,開價200盧比,印度人以為外國人都有錢,所以見到外國人常常漫天要價,我最後砍價砍到50盧比成交。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進入洗衣廠,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不乾淨,用過的洗衣水已經發黑髮藍。洗衣廠由一個個洗衣池組成,洗衣原料就這樣隨意擺放。這裡的洗衣工每天可以掙到7美元,他們每天要洗數噸衣物,整個孟買城內的酒店和醫院的髒衣服都會集聚於此由這個洗衣廠清洗。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就像繼承家業一樣,將來洗衣工的孩子們就會子承父業繼續洗著衣服,並且會一直這麼延續下去。印度的很多行業幾乎都是世襲,他們的父親幹什麼,孩子們將來長大就幹什麼。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我不由得再一次想到“階級”這個詞。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我懷著沉重的心情走出洗衣廠,坐上小火車,來到沙灘邊。和我想象的一樣,沙灘上也是鋪著各種各樣的垃圾,到處是叫賣的小販。

遠處是孟買的高樓區,是孟買的經濟心臟,同時也是印度最發達的地區。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印度人常說:孟買再不努力,二十年後就會被上海超過。然而,孟買GDP兩千億美元,上海GDP4千億美元。我想問的是,孟買真的能夠超越上海嗎?

印度人一直堅持,他們在1990年以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這很有意思,也很難理解。就像西方人很困惑中國到底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如果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什麼姓共?如果是社會主義國家,它的市場為什麼又姓資?

印度的情況也類似。不過和我們正相反,它在政治上實行的是議會民主制,但在經濟上採用的是當時蘇聯的計劃經濟制度,是姓社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建國初始,印度和中國這種沒有治國經驗的國家,肯定是採取拿來主義。在當時,二戰後的蘇聯在亞洲的影響力如日中天,計劃經濟的制度也確實證明了其在推進落後國家振興上強大的爆發力。要想在一窮二白、啥基礎都沒有的國度建立起工業體系,就要集中資源,重點突破,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去討論好不好、富不富。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50年代的印度,那就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明燈,發展中國家的驕傲,不結盟運動的領頭羊,方方面面看印度都當之無愧是所有後進國家中的老大。即使是在朝鮮戰場上震驚世界的新中國,也對印度畢恭畢敬,兩國一度以兄弟相稱,尼赫魯和毛主席互相誇耀對方是一代英豪。

經濟上看,印度有著英國人留下的完整鐵路系統和部分工業,底子最好;政治上看,英國人也給印度留下了議會民主制度豐富的執政經驗。能把千百年來一直四分五裂的印度結合在一起,不管手段和結果如何,尼赫魯憑此就是大功一件。全印度人民在尼赫魯的帶領和鼓舞下,大幹快上,修水壩,興學校,鋪公路,建三軍,好像強大富裕的明天指日可待。尼赫魯評價“水電站就是印度新時代的神廟”,這話體現出了他本人的自豪,也體現出了當時印度全國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不過到現在,印度對自己的發展認識好像有點後知後覺。不過對於孟買和上海的差距,多說無益,只希望他們能親自去感受一下。

今天是冬至,我打算好好過個節,找了家中餐廳吃餃子。不過雖然是中餐廳,但是餐廳裡並沒有中國廚師與中國客人,除了我們。


三十歲前環遊世界之印度篇(六)|走進真實的孟買


吃完飯,就來到匯豐銀行ATM機取錢,這是印度唯一一家可以用銀聯卡取現的銀行。大晚上,將近12點了,ATM竟然還有一個工作人員在值班。按理說ATM應該是全自助不需要人工,但是印度卻例外,印度的ATM24小時一般都有工作人員,這也可以看出印度有很多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是不會用ATM的,同時也反映出印度勞動力的廉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