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拍卖中一平尺是指多大?

李冀1234


“尺”是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在历来的书画交易中,谈价就是“多少钱一尺?”。就是现在拍卖行里上拍的中国字画,精确标注厘米后基本都会加上约“XX平尺”。

尺量:

1尺=33.3333333厘米(cm)

一平尺就是33.3cm×33.3cm

当你知道画的长和宽各多少厘米,换算成平尺的计算方法是:

长cm×宽cm×0.0009=平尺

中国自古的书画都以平尺论价,平尺的计量是从古至今一直被沿用,这与字画所用的宣纸尺寸有关,当你去买宣纸,宣纸的成品规格有:八尺、六尺、五尺、四尺、三尺,超过尺的叫一丈二尺、一丈六尺、一丈八尺。画作时还会因为创作的需要,把各成品的宣纸裁开,就有了条、批、联、斗方等。

三尺:100cm x 55 cm

三尺单条:100 cm x 27 cm

三尺横批:100 cm x 55 cm

三尺对联:100 cm x 27 cm

三尺斗方:55 cm x 50 cm

四尺:138 cm x 69 cm

四尺单条:138 cm x 34 cm

四尺横批:138 cm x 69 cm

四尺对联:138 cm x 34 cm

四尺斗方:69 cm x 68 cm

四尺三开:69 cm x 46 cm

四尺四开:69 cm x 34 cm

四尺六开:46 cm x 34 cm

四尺八开:35 cm x 34 cm

五尺:153 cm x 84 cm

五尺单条:153 cm x 42 cm

五尺横批:153 cm x 84 cm

五尺对联:153 cm x 42 cm

五尺斗方:84 cm x 77 cm

六尺:180 cm x 97 cm

六尺三开:97 cm x 60 cm

六尺对联:180 cm x 49 cm

六尺斗方:97 cm x 90 cm

七尺:238 cm x 129 cm

八尺:248 cm x 129 cm

八尺屏:234 cm x 53 cm

一丈二尺:367 cm x 144 cm

一丈六尺:503 cm x 193 cm

作品中扇面的尺寸一般按一平尺半计算,成扇以两平尺计算,团扇按直径大小计算。

停不下的我😄还有分割线————-要说👇

看看当年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这些大咖们亲笔自定润格

“润格”的定义,是指中国文人为人作诗、作画等所定的报酬标准。作诗的润格就是指稿费,作画的润格通常是按每平尺的价格来计算。润格又称润例、润约和笔单。制订润格的好处在于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也可以使得一些“小气鬼”望而却步,省却很多精力。

唐朝时,画家、理论家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说:“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法、孙尚子、阎立本、吴道子,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其杨契丹、田僧亮、郑法轮、二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且举俗谙悉者。”

可见唐朝时的字画就已有定价,不过那时的字画价格也是非百姓家所能及啊。

清代中期,有个大家都熟知的清官县令,郑板桥,他辞职后去了扬州,专门从事“诗书画”职业,他在扬州西方寺前,大方地公布了自己字画的收费标准: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也。”

郑板桥的公开宣布画价在扬州城内引起了轰动,有唾弃他的人,认为文者不沾铜臭,有赞扬他的人,说他就是那么坦白真实,渐渐的更多的人接受了这样明码标价的书画市场。

吴昌硕

清末一代宗师吴昌硕,鲁迅先生曾有文“假使吴昌硕翁的刻印章也算雕刻家,加以作画的润格如是之贵,则在中国确是一位艺术家了,但他的照相我们看不见。” 吴大师有多贵看看他的润格:

“堂匾三十两、斋匾二十两、楹联三尺六两、四尺八两、五尺十两、六尺十四两。横直整幅三尺十八两、四尺三十两、五尺四十两、山水视花卉例加三倍,刻印每字四两,题诗跋每件三十两,每一两银子作银圆一元四角。” 感叹不无道理 报纸都登出来啦

那时候鲁迅先生的月薪是220银圆,一块银圆等于一两银子,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8斤猪肉,10尺棉布。

真的贵,即便如此也是很畅销。

齐白石

近现代的齐白石先生,白石先生,最坦率,他直接说了有字据为证“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落款“直白”。

齐白石的早年的书画“润格”,“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册页摺扇每件6元。” 后来他定居北京就自定了一篇润格:“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庚申正月除十日。”

这样额外的润例也是有之,人们也欣然接受。


齐白石卖画从来不讲价,不论是谁,都要照规矩付钱概不赊账,还有个流传已久“半虾”的故事,话说当年有个人去齐白石家买画,看了稿费标准明细表,发现买一幅虾,还缺些钱,于是希望齐白石打个折,齐白石说:“我一生受苦,从童年至今,所以没钱,我怎么生活呢?”然后接过钱说:“放心,一定让你满意。”随后,提笔作画,先画了足够的虾,又画了半只虾,另一半游出画外,惟妙惟肖,半只虾刚好足够现钱,来客非常欢喜。齐白石还是机智严格的遵守了画价标准。

像齐白石这样聪明的论价,并非人人都可以,所以以平尺为准,依旧算是基本公平合理的计价方式了。

下图收据:画三十方尺收钱三百元整。齐白石。

优雅滴分割线—————————————

各位看官若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感兴趣的话

请关注 松香子

松香子会时常发些与艺术有关的文图与大家分享交流哦 😊


松香子


近年来书画收藏拍卖日涨船高,很多书画拍卖中的标准语也被拿出来探讨。

题主你问一平尺是多大,按照拍卖行的规定,一平尺其实是一平方尺,实际上就是33.3cm×33.3cm。



这个数据是有根据的,首先我们来说说宣纸最常见的规格,一般的宣纸是四尺整张。

四尺整张如果换算成厘米,一般就是138厘米×69厘米,长宽比为2:1。


换句话说,这个四尺整张,也就是相当于两个正方形的纸张(69×69CM)拼接到一起。如果将这两个正方形分开,那每个正方形就是所谓的“四尺对开斗方”。这是一种裁法。另一种常见的裁法呢,就是将四尺整张裁成两个长条型。


横着写就叫横幅,竖着写一般就叫作条幅。四个条幅放在一起呢,就叫作“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十条屏。

有的厂家在纸张出厂时,就直接提供了四尺对开条幅的样式,这又叫作“四尺半切”,其实说白了就是将这个四尺整张宣纸一分为二的意思。


那如果我们继续把这个四尺四开的宣纸一分为二呢,就得到一个跟瓷砖面积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尺寸,而这个正方形尺寸就是“1平尺”啦!





东家APP


平尺计价是中国书法和国画交易市场历史沿革下来的,一个是中国古来计量单位是按尺寸丈量物体的宽高,二是书画主要是在宣纸上书写作画,宣纸生产制造规格也是平方尺来计算价格的,宣纸一般分为四尺、五尺、六尺、丈二等数种,这样书画价格就很自然用平方尺来计量书画作品的价格,比如一平尺多少钱就是一平方尺多少钱,就是高一尺宽一尺,但是现在大家更加熟悉流行的是按西方丈量单位米,尺对现代人来说就越来越陌生,因此,很多人对书画市场计量尺很不了解。其实很简单就可以了解,只要把尺和米转换就明白了,1尺=33.3厘米,那33.3厘米X33.3厘米。一平尺就是33.3厘米X33.3厘米。这个和卖房子一样,房子是按平方米面积,书画是按平方尺多少钱。

那现在如果知道作品厘米如何算出按平方尺计量价格,下面是个公式:

平尺数=长(cm) × 宽(cm) × 0.0009

如四尺整纸计算方法:137×68×0.0009=8.3844(约8平方尺)

现在列出书画通常的尺寸规格和对应厘米规格:

(01) 小品 33×33cm 1平方尺

(02) 小品 45×33cm 1.4平方尺

(03) 四尺三开 68×45cm 2.8平方尺

(04) 四尺四开 34×68cm 2平方尺

(05) 四尺对开斗方 68×68cm 4平方尺

(06) 四尺对开长条 34×136cm 4平方尺

(07) 四尺整纸 68×136cm 8平方尺

(08) 五尺整纸153 x 84cm 11.5平方尺

(09) 六尺整纸 96×178cm 15.6平方尺

(10) 八尺整纸 122×244cm 27平方尺

(11) 丈二整纸 144×366cm 48平方尺

(12) 丈六整纸 200×498cm 92平方尺

由于宣纸一般是比较固定的方正尺寸规格比如四尺、五尺、六尺、丈二、丈六,创作书画的时候需要对宣纸进行剪裁,通常剪裁方式是

对折、三折、四折就是对开、三开、四开等。

虽然列出这些,但是对当代普通人来说还是感觉很繁琐复杂,特别是书画大众化,世俗化,装饰画趋势下,大众装饰画市场越来越抛弃平尺计价方式,比如一副作品,同时标上是宽多少厘米,长多少厘米,一副价格多少。因为我们生活中都用米和厘米来丈量物体高和宽。比如我们丈量一个需要悬挂前面的面积,是按厘米算,然后购买作品按厘米就很好挑选了。平尺计价方式更多是限于书画作者体现书画家等级和界定书画作品的层次。比如询问某某画家作品价位是一平尺多少钱。


三典轩书法字帖


我是宇航,关于尺寸问题,记数字实在挺乱,不是装裱拍卖或者常卖作品的人,一般是没人记正经尺寸的。

平尺在今天来说,多用于润格和拍卖。

比如某书法家润格300块一平尺,某画家作品200万一平尺。

拍卖的时候,都会带尺寸的,比如14.7平尺(画作,不规则),15.6平尺(六尺)等等

什么是平尺呢?

不好解释

那你知道什么是平米吗?

一米的平方叫平米

故,一尺的平方叫平尺。

那一尺是多长呢?

33.3333333333···厘米

所以一平尺就是33*33


一张小品就是一平尺大小。

一张四尺对折成斗方,再把斗方横竖对折,分成四份就是一平尺大小。

四尺的纸是8平尺。

四尺对开条是4平尺

四尺对开斗方是8平尺

四尺说的是长度,一尺是33.33

六尺,八尺也是长度,一尺的33.33

但是为何四尺就八平尺

六尺是15.6平尺8尺是27平尺呢?

关键在宽度

这个有必要就可以多了解一下,一般人用不到。

另注

一丈是十尺

就是三米三三


梁宇航


平尺就是平方尺,即横竖一尺,面积单位,书画交易常以平尺为单位。

以一张四尺宣纸为例,其尺寸一般是137CMX68CM,相当于8平尺,四尺对外即为4平尺。

书法作品价格不是简单以平尺定价,一般会复杂一点,比如会这样:1000元一平尺,小楷1500元,指定内容翻倍。还有书家会在谈好的价格上,另外奉送1平尺或1件小品。

看看下面这件扇面,该如何计算面积?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书画中一平尺是33.3cmx33.3cm,书画为什么以平尺为单位呢?



因为宣纸制造工艺是历史延续下来的,古代中国长度计量单位是寸尺丈计算,宣纸是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制造工艺还是以古工艺计量。书画是用宣纸书写做画,宣纸从古代也是以中国计量单位的尺丈计算价格。书画用

平尺计价是中国书画历史交易的延续,比如一平尺多少钱就是一平方尺多少钱,用平尺计算价格是历史沿用下来的,所以书画用平尺是中国人独有的历史习俗。


潍小市民


  自古以来在中国书画的市场交易中,一般都是按书画的大小尺寸来谈论价格的,即通常是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的.而由于中国书画在形制上的纷呈多样,“形制”与“平方尺”之间又有着某种行内约定俗成的换算关系,而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换算,对投资购买名家书画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具体到生宣和熟宣,不同纸厂的各档次纸规格有点出入 ,以下数据仅供参考.   厘米 与 平方尺 的换算公式:(长cm × 宽cm)× 0.0009 = 平方尺   --------------------------------------------------------------------------------   三尺全开:100 x 55   三尺单条: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   三尺对联: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开:138 x 69   四尺单条: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   四尺对联: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开:69 x 46   四尺四开:69 x 34   四尺六开:46 x 34   四尺八开:35 x 34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开:238 x 129   八尺全开:248 x 129   八尺 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单位:cm)


醉墨轩主人李文龙


通常我们计算面积的单位用平方米或平方厘米.,平方千米主要用于计算土地面积。比如我国国土总面积是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千米。一般楼房室内居住面积用平方米,如我刚买了三层六十平方米的房子。平方厘米用小一点物体,如桌子面一百二十厘米长五十厘米宽共六千平方厘米。平尺是古玩家专用术语,实际上就是平方厘米。一平方尺等于三十三点三厘米乘以三十三点三厘米等于1108.89平方厘米。那些艺术大咖的大作是按平方厘米算钱的,可谓寸纸寸金也!


关东侠客


呵呵,去年刚好接触到这个问题。

当时我去网站上买了一幅画,没想到收到只有一尺左右。当时网站上标的是:一平尺。

后来,我自己画画,也卖画,明白了所谓的平尺小品,就是四尺整纸的的宣纸,裁成八份,每一份在34*34左右,这就是平尺小品。

平尺小品,别看它小,非常符合装裱挂在客厅或书房。画虽不大,雅趣十足。一花一世界,一画一世界,一平尺一世界,信然。


世新大视界


书画平方尺的计算公式:公尺长X公尺宽X9=平方尺。譬如:四尺宣纸画心长68公分,宽135公分,是多少平方尺呢?计算方法:0.68米X1.35米X9=8.626平方尺,要求一平尺有多大,用除法验算的方法就可得到。你算算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