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改名後的效果如何?

用戶5722600648


襄陽改名的效果如何?

個人覺得真沒多大效果,但是重在體現厚重的文化底蘊,讓更多人從書本中瞭解到的襄陽提升至真實觸感。嚴格意義上來說,襄陽並不完全屬於改名,因襄陽一名在襄陽地區並未中斷。

自襄陽地區初設襄樊市以來,幾十年的時間裡仍有襄陽之地名,比如襄陽縣、襄陽區。即使在襄樊市由湖北省省轄市升格為地級市之後,襄樊市不僅繼承了原襄陽地區的本體,還保留了襄陽縣這一建制,意味著襄陽之地名從未離開過襄陽地區。


襄陽縣撤縣建襄陽區後,仍然可以作為地理標誌,直到後續襄樊市迴歸為襄陽後,原襄陽區才撤銷,說明當地人非常重視文化、重視傳承,不管是因為什麼都不會忘卻根本。

在我看來,襄陽算不上改名;查詢區劃史得知,地級襄樊市將襄陽地區併入的時間也不過三十年,而且襄樊這個名稱本來就是時代產物,在國家加大重視文化傳承的前提下,襄樊迴歸襄陽正是順應新時代的號召,屬於一種正能量的行為!


民間查訪專員


襄樊改名襄陽——湖北襄陽政府在“糾正”搶諸葛亮躬耕地而犯的錯誤

1、從名字上來看,襄樊由襄陽和樊城組成。而襄陽則有襄陽組成。

2、從歷史上看,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前,樊城屬南陽郡,襄陽屬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後,樊城、襄陽皆屬襄陽郡。

蜀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做《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次年(228年)做《後出師表》有“曹操……困於南陽”。《前表》“南陽”有爭議,《後表》“南陽”毫無爭議,指南陽城(即宛,南陽郡郡治,今河南南陽市區,東漢南都帝鄉)。

也就是說,諸葛亮做《出師表》時,南陽郡和“隆中”之間隔著襄陽郡的樊城、鄧城、山都、漢江,你讓“南陽”如何管轄“隆中”??

此時,諸葛亮會把【襄陽郡之鄧縣】、【襄陽郡之樊城】、【襄陽郡之鄧城】、【襄陽郡之隆中】寫成【南陽】嗎?

3、因此,“襄樊”則可以靠著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前的南陽郡樊城去碰瓷諸葛亮說的“南陽”。而“襄陽”只能靠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前的南郡襄陽和之後的襄陽郡之襄陽縣去碰瓷諸葛亮說的“南陽”。

問題是,諸葛亮會把【南郡襄陽】和【襄陽郡】、【襄陽郡襄陽縣】寫成【南陽】嗎??

我想諸葛亮不會!

4、因此,“襄樊”改名“襄陽”則標誌著湖北襄陽政府正在“淡化”偽隆中“躬耕地”意識。


斷鷹攀崖


改名的原因有很多,我來一一回答


歷史

襄陽有2800年的建制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三國演義中有28回在襄陽發生。襄陽與樊城歷史上都是軍事和商業重鎮,兩城隔江相望,在1949年合併為襄樊市(兩城各取一字),1983年襄陽地區併入地級市襄陽,2010年襄樊改名襄陽。一方面襄陽市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改名為襄樊市後文化就斷層了,外地人以為襄陽只是一個傳說。另一方面是襄陽對於文化旅遊的重視和保護(比如韓國有一個山寨的襄陽叫襄陽郡,和河南南陽)


改名效果

襄陽改名後,有助於旅遊業發展提高了襄陽的知名度。襄陽改名為襄樊我個人覺得是失敗的既沒提升知名度反而還讓外地人以為襄陽只是小說中的傳說而已。特別像當年的荊州和荊門改名為荊沙市,後來又改回荊州市。說與其說是改名不如是襄陽迴歸,尊重歷史傳承而已。

最後

我是支持襄陽改名的,而且改名後也確實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也符合四個襄陽的定位(文化襄陽,產業襄陽,都市襄陽,綠色襄陽)。



科技零食工


在襄樊待過一段時間,不長。感覺和不改名的差別並不是很大。可能大家已經習慣了襄樊這個稱呼了。

除了大家習慣了襄樊這個稱呼,還因為襄樊其實是有兩個大區合成的,襄城區和樊城區,分別在河兩邊。兩邊的人文環境也有很大的差別。叫襄樊其實是名符其實。因此當地人也並不會把這個事當做一件要命的事對待。

舉個例子吧!一個朋友那邊的,跟我說這裡叫襄樊,最近改了襄陽。因為大家(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都知道襄樊而不知道襄陽,而襄陽這個名字卻是在金庸書裡的,和襄樊所在的這個現實的地方對不上號。

這要有個過程。可能過個幾十年大家可能就只記住襄陽了。

忘了回覆描述了。果然還是發不出來?


昨天有暴雨


1983年地市合併時,由於缺乏文化傳承理念,“為了照顧襄陽和樊城兩地幹部的情緒”,讓建市僅35年的小襄樊市“吞掉”了襄陽地區,僅保留以環城四郊為管轄地帶的襄陽縣。1995年10月,國務院批覆調整襄樊市城區區劃,駐地設在樊城的襄陽縣不再管轄襄陽城以南的幾個鄉鎮,此時的“襄陽”已與“襄陽城”沒有任何地域關聯。到了2001年,駐地移至東郊張灣的襄陽縣改為“襄陽區”,“襄陽”離襄陽城越來越遠,名實分離得徹徹底底。外地遊客對襄樊地理概念的認識越來越混亂。從這個意義上說,襄樊政區名稱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01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與幾十年前才出現的新地名“襄樊”相比,“襄陽”這個地名實在是歷史太悠久、名氣太大、文化底蘊太深,可以說它早已融進中國人的記憶。據瞭解,更名為襄陽之後,襄陽每年都會舉辦諸葛亮文化節,借歷史人物的名聲來擴大地方影響,吸引八方來客。這種活動的舉辦,將會快速有效的傳播襄陽城市品牌。

綜述,襄陽的複名肯定是成功的,相較襄樊知名度更高,逼格也有了。


襄陽同城會


只為平息爭辯,我只講事實,因事實勝於任何雄辯、任何胡鬧、瞎說。襄陽名是迴歸中國歷史上叫了幾千年的城市名字(原來史料、詩詞太多),提問者顯然是胡鬧。 河南方主要依據諸葛亮寫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認定南陽可笑至極,無知至極(多個史學專家早詳細論述過“南陽”,可查詢到的,二貨才問我要)。 國家於1996.5.28早定論(網上有)並由中央廣播臺公佈(我親耳聽到該定論並同時聽到對以諸葛亮說的以上解釋——三國的郡縣地域與北宋劃分不同,自此我這個廣東人關注此事)躬耕地在今襄陽隆中了(古南陽郡鄧縣隆中,襄陽城西20裡處;湖北人都認諸葛亮講“躬耕於南陽”們)。 現南陽失利方人黔驢技窮近20餘年都還不服、一直胡鬧 —— 胡說什麼古、今造假(改史)之類、賄賂之類,這樣說的可信依據呢? 偏偏一些“南陽說”骨灰者愛這樣胡鬧,這些倒很讓人唏噓、鄙視! 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服不服以上定論也得服的。 諸葛亮後代(浙江、廣西據說都有分佈)最近於2018年9月9日去(此前也多次去過)襄陽隆中紀拜祖先,但絕不去南陽臥龍崗偽躬耕地也是有力的證明,諸葛的現代後代人(主要在以上2省部分地方)比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傻嗎?2018年10月7日南陽人自己也搞個諸葛武侯的忌辰祭日活動。事實勝於雄辯、任何詭辯的,我可不是豫、鄂人,也不是那方水軍、槍手持中立、公正的態度寫此文,我只宣傳事實(包括詳細論述)達到平息這固疾式的爭論。 個人估計河南省外的人大都認可這20多年前的國家定論的,要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也認可還要幾十年的,因為他們有“集體諸葛情節”太久,一時難轉變、接受。你知道這些事實後有轉變嗎?


精侃妙評


襄陽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城市,襄陽城市的名字已經延續2000多年,她的行政框架,有時為縣,有時為郡,治所 ,道,府 ,地區,區等。但襄陽倆字一直緊附其前。

1949年7月前,中國沒有襄樊這個名詞。1949年7月,劉鄧大軍的桐柏軍區要解放襄陽,那時樊城鎮,襄陽鎮都屬於襄陽縣,襄陽縣又屬於湖北省襄陽公署管。就地形來說,倆鎮相隔很近,不到2公里,隔江而望。那時沒有橋,這個仗怎麼打?劉鄧大軍就把解放襄陽鎮,樊城鎮合為一個戰役計劃。再襄樊市沒有出現以前,在作戰地圖上就出現了《襄樊戰役地圖》,此就是襄樊市的由來。



1949年7月解放襄陽以後,襄陽縣的軍事任務非常重,一是剿匪,鞏固政權。一是利用襄陽的地理優勢,支持解放軍,解放全中國。劉鄧大軍把襄陽,樊城倆鎮從襄陽縣內劃出來,在1950年正式取名襄樊市,而外圍襄陽縣仍然是襄陽縣。

襄樊市,襄陽縣都是縣級政權,歸襄陽行政公署管理。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襄樊市發展非常快,1979年6月,襄樊市提格為地級市。與襄陽地區平級。提格以後,因為地域面積以及條快限制,地區與市出現重複建設,不利於經濟發展,在此情況下,經過湖北省委統籌考慮,決定1983年9月兩個地級政權襄樊市,襄陽地區合併,合併後實行帶縣體制,襄陽縣仍然存在。合併時,因為地區機關龐大,合併以襄陽地區為主。合併後名稱為襄樊市。兩地合併後,對新的襄樊市的生產力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2000年,人民日報一名資深記者在人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題目是《襄樊何不稱襄陽》?其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襄樊艦》(053h型)出訪新加坡,對以後襄樊市更名襄陽市,起到積極作用。襄樊艦那時在中國算大艦,在包括美國,日本等22個國家參加的軍事比賽中,襄樊艦主炮發發命中,新加坡華人高興之際,卻不知道襄樊在中國什麼地方,後來知道襄樊就是襄陽時,新加坡華人鞭炮齊鳴,徹夜不眠。說明襄陽這個歷史名稱在世界的影響力。從招商引資的角度看,恢復襄陽城名非常有必要。把襄樊市變更為襄陽市理所應該。2010年12月9日,經過國務院批准,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現在的襄陽市下轄國家級高新區2個,還有樊城區,襄城區,襄陽縣改為更古老名字襄州區,襄陽市還有東津區,魚梁洲區。三市:河口市,棗陽市,宜城市。三縣:南漳縣,谷城縣,保康縣。新的政權結構,名稱將伴隨襄陽走向更加輝煌。


峴山石頭


襄樊改襄陽是我認為目前中國改名最成功的一例,這是歷史的迴歸、文化的迴歸,是人心所向。

在中國,甚至國外,“襄陽”這個地名實在是歷史太悠久、名氣太大、文化底蘊太深了,可以說它早已溶進了中國文化的血液,溶進了中國人的記憶。一提起襄陽,很少有不知道的,甚至韓國還有個襄陽郡!

襄陽市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更名實為大打文化牌,文化意圖十分明顯。更名為襄陽市,將會擴大襄陽 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推動城市旅遊業的發展。雖然更名成本超過一億元,但是產生的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要遠遠超出更名成本。

事實也證明襄樊改襄陽市明智之舉,畢竟古襄陽城太出名了,反正原來我說我是襄樊人,同事們都表示沒聽過,現在我說我是襄陽人,他們都說好出名......


魅力襄陽



改得效果特好,名氣也大。


視頻天下事


看到這個標題,許多閱讀者都會猜到:一定會有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說)的鐵桿噴子出來嘲諷襄陽一番,果不其然,呵呵。大家靜下心來想一下從宋朝爭論至今,尚無定論,爭它何用?不爭也罷。改回襄陽市,是多種因素造成的,諸葛亮,郭靖黃蓉的名人效應因素肯定有,但不是主要的,襄陽建城己近三千年,其中發生的故事肯定不會少,正史,野史,碑刻,民間傳說這些都需傳承,上過小學的人都知道,作文的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地點人物不論,主談地點,襄樊,襄樊在哪兒?許多人只記得襄陽,襄樊稱渭不到四十年,像嬰兒般,怎可與襄陽老人可比?所以當時襄樊的父母官們,考慮再三,花了不少銀子,又改回原來襄陽的名字,為了襄陽的經濟更好的發展嗎!改回叫襄陽市,襄陽市的人民也慢慢習慣了這個名稱,提襄樊反而陌生了。襄陽成為湖北第二大經濟市,與改名字決對有一定的關糸,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