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誰對閩南地區貢獻最大?

陳小峰841


閩南的人和物,是從無到有還是從小到大,對於今天的我們已經很難想象和還原。

當一切還是空白時,吃穿是生存的重中之重;當吃飽喝暖時,精神的需求便水漲船高;因此,講貢獻,總是籠統和主觀的,對於閩南,本不在中國歷史的主線之上,對他的貢獻,自然也不會在中國典型的史籍中找尋,而僅僅只在口耳相傳之中。


閩南的每一處鄉間,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不在祠堂之中便在廟堂之上,是的,對於閩南人來說,祖先和神靈才是生存之所的至上,既是精神寄託,又是生存保障,論今日的得與失,都要歸功或歸咎於此,而對閩南最大貢獻者,便在這其中。

人丁興旺,論源頭,便是固始“二王”

閩南人,向來自稱唐人,或河洛人,究其緣由,無外乎閩南人的先祖十有八九來自唐代,從河南光州出發,輾轉入閩,而其最大的遷徙事件便是開漳和開閩。

開漳,指的是武則天時代,奉命入閩平蠻的陳政、陳元光父子,他們帶著中原58姓紮根閩南,並倡建閩南二府之一的漳州,從而使大量河洛人遍佈漳泉潮三地,而陳姓也順理成章地成為閩南第一姓。


開閩,指的是唐末黃巢起義時,源自光州的一支起義軍無意間入閩後,在泉州百姓的夾道歡迎之下誤入泉州,最終在王潮三兄弟的努力下建立了閩國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其實是王審知,他帶來的光州士兵們有的在閩南落腳,從而豐富了閩南固始籍的人口。

故而,固始縣也有閩臺祖地之稱,而閩南人的祖先也大多來自固始,故說到人口貢獻,開漳聖王陳元光和開閩王王審知必然要提及的。

文化仕進,首開先河,在泉歐陽詹,在漳周匡物

物質滿足之時,便是精神面的講究,在古代,精神面的最大安慰非科舉莫屬,而一個地方是否開化,是否融入帝國文明圈,也基本以進士為指標。

福建從宋代開始,在科舉方面獨領風騷,故而世人對首開進士先河者也頗為青睞,以便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有個奮進目標。

故而792年進士第二名的歐陽詹,816年進士第四名的周匡物分別成為泉州和漳州建州後的首進士,開始由平民百姓升級為朝拜供奉的神奇人物。



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活生生的學子,而是千百年來,閩南讀書人們對自己期望和鞭笞的寄託。

如此,從生養,物質與精神面來說,閩南的最大貢獻者便是此四人,在漳為陳元光和周匡物,在泉為王審知和歐陽詹。


圭海四記


留從效,陳洪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