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为什么不敢签德国球员?

魔希锅激露卷


中超不敢签德国球员?不知题主从哪里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中超成立以来,一共出现过4位德国外援,分别是阿尔贝茨(上海申花)、卡斯滕·扬克尔(上海申花)、汉克(贵州人和)以及菲利克斯·巴斯蒂安斯(天津泰达)。只是除了阿尔贝茨之外,另外3人没有给外界留下太深的印象。

2003年,阿尔贝茨加盟上海申花,并帮助球队拿到末代甲A的冠军(冠军后来被剥夺)。2004年,中超横空出世,阿尔贝茨在20场联赛中打进7球,表现依旧稳定。可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他无法靠一己之力,去唤醒队友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一怒之下,他就选择了离开,在赛季末加盟了菲尔特俱乐部。

2006年5月,德国球星扬克尔随凯泽斯劳滕降级,随后,他就来到中国加盟上海申花。不曾想,在代表申花出战的7场联赛中,扬克尔1球未进,当年10月就惨遭解约。完全不符外界对他的期待和厚望。

2014年7月,德国前国脚汉克正式加盟贵州人和,可因为伤病以及状态等方面的原因,他并未在中超立足。仅仅半年后,他就带着12场1球的数据离开了中国,并最终无奈宣布退役。现效力于天津泰达的巴斯蒂安斯,在年初从波鸿登陆中超。作为施蒂利克钦点的主力中卫,巴斯蒂安斯表现稳健,整个赛季出战29场联赛,并有1球入账。在目前的中超联赛中,他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外援。

不难看出:在中超的历史上,并不缺乏德国球员的身影,只是人数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和中、德文化差距相差大,德国球员不适应中超对外援的要求有关(德国足球崇尚整体,而中超则普遍要求外援具备很强的个人实力)。


周佳骅


德国人严谨务实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大环境不一样。适应不了中国人这样的思维方式。德国教练就是例证。马加特🐴被下课,其实更多是因为他们太务实不会虚与委蛇。中国人骄傲自满夜郎自大的心里让他们看不起德国教练。因为,中国球员老是觉得自己很牛逼,一到国际赛场就被打回原形。基本功不行,战术素养差。李金羽为啥能成功,不仅因为脑子灵活,更多是因为基本功扎实。中国的球员夜郎自大,特别不服气教练,指手画脚。你们只是觉得那样。其实没有认真分析,只是想象中,没有数据分析。整个社会的浮躁,让所有的人静不心来思考该怎么办。中国小将吹的天花烂坠,在国外根本适应不了。技术差,执行力差!要想足球进步,更多的要从思维方式和基本功抓起。求真务实!既要脑子灵活用脑子去踢球,还要有扎实的战术素养,有过硬的基本功。这跟打仗一模一样。


半痴山人1



怎么能说不敢签德国球员?上海申花前几年就有二位德国国脚级球员效力,第一个是申花的德国外援阿尔贝茨外号”铁锤”,他生于1971年,为德国国家队出场16次。这位外貌酷似德国巨星克林斯曼的前德国国脚,2003年卸任汉堡队长职务加盟申花,在申花期间还是队长,2003年上海申花夺冠的中场灵魂和钢铁后腰,并且当选了2003年的中国足球先生。


他把德国队员的优秀职业素养和钢铁般意志带到了申花,还有一门绝活是左脚大力抽射使门将闻风丧胆,2004年申花的联赛积分是倒数第三,这个中超赛季结束后他返回了德国,他在返回德国前接受媒体采访说;中国足球联赛的场外因素(假球和黑哨)太多了。如果不是这个场外因素,他可能会留在申花更长时间。阿尔贝茨2017年8月获选进入德国足球名人堂,作为德甲形象大使负责中国市场,2017年国庆期间,他创立的阿尔贝茨足球训练营和中国前国脚谢辉合作在上海成立了培训班,他作为青训营的教练参与了培训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工作,也造访了申花和吴金贵。当年就是阿尔贝茨和吴金贵合作为上海夺取了2003年的甲A末代冠军,尽管申花的末代甲A冠军因假球在2013年被剥夺了。



第二个是德国和拜仁慕尼黑的双料前锋扬科尔,2006年效力申花。他虽然不像阿尔贝茨一样在申花取得成功,也在亚冠联赛上有进球。据他说是上海的高温天气影响了他发挥。





带刺的玫瑰爱排球868


天津泰达本赛季签下了德国中后卫巴斯蒂安斯,是目前中超联赛中唯一的德国外援。从整体表现来看,巴斯蒂安斯算是中规中矩,在防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旦球队面临落后的不利局面,施蒂利克很多时候也会将巴斯蒂安斯安排打高中锋。
众所周知,中超联赛目前非常依赖外援,十分看重外援的个人能力。不过德国足球一直以来都是踢整体的球队,球员的绝对爆发力与非洲球员有差距,球员个人的创造力与南美球员有差距。德国足球的团队踢法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成功,但可能个体球员加盟中超之后的效果不会太好,一个人也很难改变整个球队的战术打法。目前中超需要个人能力超强,前锋能够个人突破和进球,中场能梳理进攻和传威胁球,后防身体对抗强硬的球员。目前来看,德国球员的风格并不适合中超联赛。


申方剑


以前真看过这样的一个报道,早期的了,中超还真的很少找德国球员,南美的多一些,我记得那个时候报道是这样说的,不是德国球员不行,相反德国球员的职业素养可以说全球最好,但是因为中超普遍技术有点糙,基本功比较差,而南美球员呢,个人能力极强,比较适合中国足球的发挥,那个时候中国球员又喜欢传大脚,只要传到外援脚下他们就认为自己的工作结束了,而最后的进步进球就看外援的自己发挥了,而德国球员不一样,德国球员普遍基本功扎实,更多的时候靠团队协作进球,所以即使比较厉害的球员他也同样需要技术基础扎实的队友来合作,这样中国球员的高度就不足以去和他们做配合,如果大家看过J联赛,早期的J联赛是有很多球员的,而且很多日本球员也愿意去德甲,因为日本球员技术细腻一些,所以大部分德国球员并不能完全适应中超,这也是德国人来的少的原因,当然也跟教练员有关,因为要看他想要什么样的技战术打法。


班主任Seven


中超不敢签德国球员?这么说多少有些不太客观。在中超历史上,至少还有阿尔贝茨、杨克尔、汉克、巴斯蒂安斯4名德国外援,且当年的阿尔贝茨在申花征服了不少球迷,他还成为了末代甲A最佳球员,帮助申花拿到了联赛冠军(后被取消)。但总的来说,德国球员在中超确实很少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外援适合中超。

当年阿尔贝茨征服了上海滩

按照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最适合中超的外援是巴西人,在恒大两夺亚冠的过程中,巴西外援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恒大在外援选择上巴西路线的成功,引来了一些球队的效仿,上港这几年也在走巴西路线,鲁能虽然如今有个佩莱,但这些年大多数外援也是巴西的,这3支在外援选择上有明显巴西印迹的球队,正好是今年中超联赛的前三名。

而在足协杯冠军,联赛第四的国安阵中,巴西人奥古斯托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他球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特谢拉、埃德尔(巴西人,后加入意大利籍)、帕托、卡尔德克等等也是巴西人。

“宝塔”组合给恒大后半程带来的改变,再一次说明了巴西外援的即插即用

为何巴西人来到中超,有不少可以在各球队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跟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大多数巴西球员出生相对贫寒,有一些甚至是穷怕了;当中超球队给了他们一份大合同,他们渴望在中国多赚点钱,去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态,因此很多巴西外援,他们会主动融入中国。当然巴西球员在中超即插即用,也跟他们的技术特点有关。

很多巴西球员,他们除了拥有出色的技术功底,身体素质也很出色,当他们把技术和身体结合到一起去运用时,有不少巴西的进攻球员是可以自带体系的;当年的穆里奇,现在的胡尔克、帕托、特谢拉、小摩托都是这一类球员的代表。很多时候国内球员在进攻端,球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要能创造空间,那就把球传给巴西人在边路1打1或1打2,离创造出机会就不远了。正是因为巴西球员的个人能力非常突出,因此在当下中超很多球队对外援特别依赖的情况下,可以即插即用,扛着球队往前走的巴西人是比较适合中超球队的选择。除了巴西人以外,各队选择南美其他国家的外援以及非洲外援,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路子去找的,但德国球员明显不是这个路子的。

还是胡尔克这种推土机的类型,更适合中超

其实德国球员普遍都有着很强的职业素养,他们的技术功底、配合意识、球商普遍都不错。但是德国足球讲究的是团队协作,再厉害的德国球员,他们要发光发热,也需要有队友给予足够的支持才能发挥出来。很显然,这跟目前中超大多数球队围着外援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本赛季中超也有德国外援,那就是泰达的中后卫巴斯蒂安斯。在联赛前半程,泰达坚持防守反击,球队后防稳固的情况下,巴斯蒂安斯有着非常稳健的发挥。但是到了联赛下半程,当施蒂利克在有些场次选择攻出去,球队不断受到伤病困扰,缺少了多名主力的情况下,巴斯蒂安斯就没那么惊艳了。跟鲁能的吉尔和苏宁的帕莱塔这两位中超顶尖中后卫相比,巴斯蒂安斯的正面防守跟他们基本属于同一水平线;但是在向前出球,以及给队友的补防等环节上,巴斯蒂安斯并没有起到后防核心应有的作用,这也是泰达直到最后才艰难保级的原因之一。

巴斯蒂安斯下半程表现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而杨克尔以及汉克当年来中超,之所以发挥不佳除了跟他们年龄上去了,受到伤病影响,导致状态不好以外,也同样跟队友给他们的支持不够有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崇尚整体的德国球员,与对外援个人能力有着很高要求的中超有些不太兼容,这也是中超俱乐部很少在转会市场上把德国球员当成首选的主要原因。


央视刘思远


德国球员到中超,不好使!不是人家水平不行,而是咱们没法和德国球员配合!

德国球员在欧洲其他国家联赛成功的也寥寥无几!

主要原因是德国是讲究整体,讲究严谨的战术记录的球队,从德国国家队就可以看出,德国球队确实像战车。严谨,简单,高效,认真且德国球员基本都能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情绪。全身心的为这个整体服务!

但到了中超,就好比德国发动机配中国国产的变速箱,加合资底盘,根本不匹配!德国球员是严谨,可严谨也意味着某种程度的不会变通!所以适应能力不足!

巴西球员是个人能力出色,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出类拔萃,上场就能拿货!

所以中超赛场,渐渐被巴西为代表的南美球员占据!


趣舍隋


不是不敢签,而是签约以后效果确实一般。

从1994年中国联赛职业化以来,中国俱乐部签约的德国球员其实不少。

中超元年上海申花的中场铁腰阿尔贝茨算是最早进入中国顶级联赛,相对而言也是在中国联赛最成功的德国球员。这名球员的技术特点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中国球迷对德国球员的传统印象:身体素质出众、球风硬朗、长传精准、远射出众,尤其是意志顽强,在逆境中总能坚持作战。

阿尔贝茨在上海申花效力两年,一度戴上了申花队长袖标,可以说是为德国球员在中超赛场树立了标杆。

但从此之后,不论是扬克尔还是汉克,这些曾经的德国前国脚在中超赛场始终未能再达到阿尔贝茨的高度。

而随着中超各俱乐部引援工作的日益成熟和不断反思,西欧球员不论是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还是西班牙球员均被认为不是非常适合中超赛场。足球风格与中国联赛更为接近的前南斯拉夫国家的球员及保加利亚等东欧球员反而能够更加适应中超。

而最适合中超联赛的则无疑是南美球员和非洲球员,这些个人能力出色,单兵作战能力强的球员无疑要比讲求整体作战的德国球员更加适合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中超。

于是现在中超联赛里南美和非洲外援占据了绝对的主流,而其他国家的球员则只是零散分布。

不过最近天津泰达刚刚签约了德国球员巴斯蒂安。如果这名德国后卫能在新赛季中超有良好表现的话,则无疑为中超俱乐部引援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在现在亚洲外援普遍被放弃的大背景下,纪律严明、高空球出色的德国后卫其实是中超俱乐部想要巩固后防线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皮耶霍


不止德国球员,其实欧洲球员整体而言都不太适合现在的中超。中超需要的是一个人在前场就能解决问题,凭个人能力就能定胜负的球员。中超所有球队都是这样的踢法,尤其是在进攻端,踢着踢着,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交给外援,让他们去解决战斗。需要超强的个人能力,所以像胡尔克,塔利斯卡,奥古斯托是最适合目前的中超了。

德国球员,欧洲球员,他们更多踢的是整体足球,体系足球,大连的卡拉斯科,刚来时也照着欧洲的思路踢,但很快发现不行,队友根本就没有传接能力,球队需要的是他靠个人能力解决问题,想通了,就单干了,终于找到自身的价值了。像伊涅斯塔,去日本是对的,日本联赛更讲究传控,配合,整体。这种踢法更适合他,在整体配合中组织中场,穿针引线,他是一个体系球员,不是那种靠个人能力解决问题的球员。而且中超的球场草皮不好,不适合地面配合打传控,巴萨来了也会成巴傻。

最适合中超的是个人能力极强的巴西球员,或者是身体素质极好,冲击力极强的黑又硬的非洲球员。体系球员现在还不适合中超。等到哪天中超联赛中出现了很多的体系外援,我们的球员可以跟上外援的思路,和他们能打上配合了,那我们就真的进步了!


储云飞765


一个是德国球员属于整体,技术扎实,但单兵作战能力不强。中超喜欢个人单打独斗,南美外援和身体素质好的球员吃香。

第二个原因就是德国人严谨耿直,发现球队打假球,出工不出力会曝光,得罪更衣室,另外也让转会时的价格没有给中介人的利益寻租空间。

足球反应了小社会,中德国力,基础,产业,经济发展的差距细思极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