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胖点好,还是瘦点好?​?

老许


老年人胖点好,还是瘦点好?有句话讲,有钱难买老来瘦!我认为老年人的瘦不是骨瘦如柴的瘦,而是身体上必须有一定的体脂,这样的廋才会长寿。

下面我举两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先说,我父亲在八十岁左右,就是瘦,这种瘦不是没有肉的瘦,在这段时间里身体很不错,吃的好,也睡的好,在家里每天做老俩口的饭吃,每天会有两到三个小时的低耗能的煅烁。

可是,他们最大的错误,不喜吃肉。在家父八十六岁时,身体,体脂降底到骨瘦甜柴的壮况,随之,身体的抵抗力下降。经过几个月的调养又恢复了起来。

我父亲的俩个老战友,他们的体重都很胖,在进入七十岁时,都应心脏病,过世!

至于为什么胖的老人就易病亡,我不太了解医学的知识,不能用医学的术语来讲解。

我只能以我知道的案例来回答,希望能给你有所邦助。


声声不止


老年人应该胖一点好,还是瘦一点好呢,这是一个很难辩证的问题。有的人说年纪大了应该胖一点,胖一点的老人脸色红润,精神好的,抵抗力就会好,一点小毛病都可以扛得住。也有些人说瘦点好,因为瘦的人身体灵活,膝盖没什么负担,身子骨硬朗。那么,哪种情况会更好一些呢?


首先,老年人太瘦了抵抗力就会低下,身体虚弱,战病能力也会低。特别是天气冷时,天气变化受寒很容易使细菌、病毒入侵而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而且容易导致出现营养不良,对健康不利。其次,太胖的老人都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机率,还会加重心脏、胰岛、肾脏等器官的负担。众所周知,大多数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胆结石、胆囊炎和糖尿病的老人大多是肥胖者。肥胖老人由于脂肪沉积,造成新陈代谢困难,促使血管壁硬化和心脏缺血缺氧,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


年纪大的人身体抵抗力和身体素质都会大不如前,太胖或太瘦对身体都不好,所以老年人不要太胖,也不要太瘦,微胖是最好的。微胖可以有足够的皮下脂肪御寒,还可以保护骨络关节,这样的身材才是最健康的。


总之,老年人胖点好,还是瘦点好都是要看实际情况的,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也没有办法说明哪种身材最好。老年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要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糖份的摄入,还要适量的运动以增强体质。肥胖的老年人要减少肥胖,以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比较瘦的则要多吃一些优质蛋白以改善消瘦,更有助于健康。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作为专业的营养师,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要胖、不要瘦,适宜体重和体脂肪才能真正延年益寿!

这里就不得不引入一个概念:BMI(体质指数)。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对老年人的适宜体重有更好的了解。

对于成年人来说,BMI≤18.5kg/㎡就可以判定营养不良。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建议BMI最好不低于20kg/㎡,不超过26.9kg/㎡。通俗点说,老年人的体重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宜的稳定水平。

老年人更应该关注肌肉衰减

人体的骨骼上覆盖着骨骼肌,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肌会随之减少并伴有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减退。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老年人应该:

1, 多吃牛羊肉、注意饮奶、常吃大豆制品。

2, 多吃海鱼海藻等海产品

3, 保持适度的身体运动,多晒太阳

4, 少吃多餐

5, 保证充足睡眠

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很多老年人因为牙齿的原因、肠道的原因,选择清粥小咸菜作为日常饮食。虽然消化负担小了,但是营养摄入也会造成不足。尤其会造成钙质摄入不足。老年人要注意喝奶,晒太阳,多吃豆制品。如果喝鲜奶有肠胃上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选择酸奶或者舒化奶来进行替代。

每天保证吃一点豆制品也会达到补钙、补充优质蛋白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老年人的体重就有点超重或者肥胖了,千万不可以过度过快的追求减肥效果。以免造成身体负担,引起其他副作用。

总而言之,老年人要时常监测体重变化,胖瘦适当,才能身体健康!

【田晶】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王兴国营养特训班第五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年纪大了,究竟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呢?其实,仅仅以体重因素评判一个人的身体好坏,是很片面的。

要想评估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几个因素:

1、 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MI)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的参考。

BMI的计算公式: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kg/m²)

建议中老年人把自己的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或不超过正常范围上下限的10%

2、 腰 围

腹部脂肪厚度能反映内脏脂肪的多少,所以可以通过测量腰围来大致估计自己的内脏脂肪含量。

在我国,安全腰围为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一旦超过这个标准,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度的关系详见上图表1。)

3、脂肪分布与体型

如果脂肪主要分布在

腹部,称为内脏型肥胖或“苹果型肥胖”。这种肥胖容易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发症。

如果脂肪主要分布在臀部,称为皮下型肥胖或“梨子型肥胖”。这种肥胖对关节的损伤特别大。

4、血压、血脂、血糖

人们习惯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和胖人划等号。其实,很多瘦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也可能超标,他们患这些疾病的风险并不小。因此建议上了年纪的人都要定期测血压、血脂、血糖等。

另外,有条件的老人还可对自己的肌肉含量、心肺耐力和心脑血管风险等进行评估。

老年人要想身体健康,除了时常关注以上几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饭菜太素很危险,要重视蛋白质的摄入

大多数老年人都知道,日常饮食要“少盐少油少糖、多吃粗粮和绿色蔬菜”。还有一些老人追求“老来瘦”,长期坚持吃素。

他们都过分追求了饮食的素淡,忽视了优质蛋白的摄入

,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就有可能导致老年人肌肉萎缩、机体无力、疲倦、抵抗力减弱、患上某些消化方面的疾病因此,老年人必须重视蛋白质的摄入。

老年人补充蛋白质应注意:

  1. 食用优质蛋白如鱼肉、牛奶、鸡蛋等,尿酸不高的老人还可以吃大豆。

    注意:胆固醇高的老人不宜吃鸡蛋,可以多吃鱼肉。鱼肉除了富含蛋白质,还含有能够降低胆固醇的不饱和脂肪酸。

  2. 蛋白质的摄入,最好均衡分配在三餐中,不要集中在一餐。

  3. 最好在适当运动后摄入蛋白质

  4. 身患疾病的老年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蛋白质

(2)适当运动以预防肌肉衰减

很多老年人身体没劲、步伐缓慢、容易跌倒、骨质疏松加重等,都与肌肉衰减有关因此,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当的力所能及的运动来预防肌肉衰减。

建议:

  1. 老年人可以做一些抗阻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等)来增加肌肉力量。

  2. 还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如中等速度的步行、打太极拳、跳舒缓的广场舞等。

  3. 每周运动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4. 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跳轻度加快、不会气短、口唇不发紫、少量出汗、心情愉悦为度。

平时吃饭注意调整,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再加上适当锻炼,体重自然维持的比较好,“老来瘦”、“老来胖”都不应该过度瘦和过度胖。

提醒:不明原因的突然消瘦,要小心!

在没有减肥的情况下,机体在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且通过饮食调节和充分休息后依然不能恢复时,就应该高度警惕病理性消瘦的可能性。

例如,癌症、糖尿病、甲亢以及一些慢性消化道疾病等

,都有消瘦的症状。

总的来说,大家不必纠结年纪大了“胖点好”还是“瘦点好”,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整体的身体状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上。(67)


家庭医生杂志


“千金难买老来瘦”,这样一句民间谚语,向我们传递的,是让我们觉得老年人还是瘦一些好。毕竟胖人容易得高血压高血脂之类。

好几年以前,我们这里有一位主任,他也和我们讨论过这个话题。他认为老年人胖点好,原因是病了以后能耐得住“消耗”:如果患者瘦,病一段时间,卧床的话,那他很快就会更瘦下去,甚至瘦成皮包骨。而如果胖一些,似乎能“坚持”的时间要长些。临床上,我们确实也常见这样的病人,刚住院时还“啤酒肚”,结果卧床一年,就变成了“舟状腹”,意思就是说非常瘦了,肚子的外形像小船一样,能装得下东西了。

我曾经也同意过这样的理论,但后来一想,他为什么患病?还不是因为与他的啤酒肚有关系!肥胖、三高,最后发生了脑血管疾病,然后卧床,然后肺部感染、压疮,一系列的并发症。根源,不就是他的肥胖吗?

老年人胖点好,还是瘦点好?当然上面两个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的。我觉得,还是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更好吧。

所以,这里涉及到一个体重指数的问题。

体重指数(BMI),即身体质量指数,是反应体内脂肪总量的一个指标,判断其是否肥胖或超重。它在评估机体是否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时,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

体重指数BMI=体重(kg)/ 身高(m2)

有专家建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的为肥胖。

您可以比照上面的公式算算自己的体重,其实,老年人胖瘦适当最好!


殷殷期盼话健康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有钱难买老来瘦,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太瘦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某些慢性病(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还会更加骨质疏松、贫血、免疫力低下等风险。实际生活中老年人的体重还是稍微胖一点的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指出65岁以上的老人体重和BMI应该比我们正常人应该略高,除老年人外还有运动员这种肌肉比例比较高的人他的BMI应该也稍微高些。正常人的正常体重是18.5kg/㎡≤BMI<24kg/㎡,老年人的标准体重(正常体重)20kg/㎡≤BMI<26.9kg/㎡。通俗点说,老年人的体重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宜的稳定水平。

老年人的体重相对于年轻人可以稍微胖一点,但还是要控制在合适的体重范围内。现在很多的老人她的饮食吃的非常不好,而是迷恋营养补充剂。老年人应该更加重视饮食质量,提高生活品质。老年人的饮食推荐每天吃主食(谷类)225克,大豆制品30克,奶类300克,蛋类25克(每周3-4个或是每天半个)蔬菜350克、水果200克、肉类50克、鱼虾50克,烹调油20克、食盐5克。 老年人推荐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加餐1~2次,即“3+1”或是“3+2”每一餐吃的都要多样化,每一餐都要有主食、有高蛋白质的食物、有蔬菜。三大类食物缺一不可。加餐最好选择水果、牛奶、酸奶、豆浆、坚果、鸡蛋、水饺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尽量不选择方便面、面包、饼干、点心、桃酥、葱油饼、油炸零食等这些高能量低营养的食物。吃零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选择好零食就特别关键。


热爱生活、挚爱营养、擅长烹饪、喜欢运动、80后双子座,我是营养师史晓毅!


营养师史晓毅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很少看见长寿的胖子,然后在想哪些人老年是体重大的,真的很少。能看见在户外活动的老年人,更多的是身体偏瘦的。


原因还是肥胖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体重大的人,寿命长的概率会低很多。前几年在日本看到很多80,90岁的老人在街上。很吃惊,因为在国内的大城市很少看到这么大岁数老年人独自行动。在餐厅还看到80,90岁的这些阿姨打扮的很漂亮在一起聚餐。这些头发花白的阿姨有说有笑。



因为行动不便,走路速度慢,有的还有扶着小推车才能走。但是生活的很精致,也很有意思,并且不靠其他人的帮助。身材也都是偏瘦的,看不到偏胖的。所以身体瘦一些,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的几率就特别重要了。


还有就是要保持些锻炼,保持肌肉。这样到了老年生活质量还会高,想去哪就能去哪。如果肌肉退化,比如小腿前侧的肌肉变少,抬脚尖就会困难。走路时脚尖抬不起来,特别容易绊倒。如果平时钙缺失,有骨质疏松。可能一下就骨盆、腿部骨折。然后卧床。好多老年人一长时间卧床,身体状态就很快虚弱,几年后就离世了。所以偏瘦也要有锻炼。还有保证钙的摄入,避免骨质疏松。



张展晖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体脂百分比正常人的体脂百分比男性15±5%,女性20±5%,超过上限就属于超重,男性超过25%属于肥胖,女性超过30%属于肥胖,医生建议无论是男女,都不要超过上限。


所以,老年人也一样,体重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过重,加重了身体负担,尤其是老年人,血管硬化的情况下,很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而如果体重过轻,身单体薄,容易营养不良,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情况下,很容易骨折。其实逐渐衰老的过程,要注意肌肉的萎缩,要注意体重的过轻,预防骨质疏松。


首先,防止体重过轻的措施,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类、大豆,牛奶等,多吃海鲜类食品,有助于补充充足的钙;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消化不好的老人注意少量多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其次,防止骨质疏松,强化补钙的同时,注意多参加户外运动,一方面有助于皮肤吸收紫外线,促进钙的吸收。


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运动要循序渐进,运动前做好体格检查,运动后做好相应的医务监督;最后,老年人体重过重的情况下,切勿快速减重,对于体质较差的老年人,根本承受不了体质快速下降而带来的危害。


指导专家:李淑琴,副主任医师,河北省永年区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

擅长疾病 : 内科常见病诊断及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脑梗塞,糖尿病等。


医联媒体


BMI指数,有一个很简单的计算公式。BMI=体重(公斤)/升高(米)2 ,比如天天博士体重75kg,升高1.75米,BMI=75/1.75乘1.75=24.5。

那老年人的BMI值在多少合适呢,有很多研究都表明,老年人的BMI在20-25,预期寿命最长,也就是活得最久。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公式计算一下,在这个范围内的最好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运动员因为长期锻炼、有些老人因为长期坐着,就不太适合用这个公式评估了。

除了体重,还有什么需要注意呢?

1、健康的心态

很多文章报道,一个人能否长寿和他的心态也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积极乐观,宽容体贴,与世无争。

2、适当的运动

老年人,也是需要适量的运动,能够保持骨骼健康,循环通常,但是主语运动需要循序渐进,需要选择一些缓和的运动,比如快走,广场舞,太极等等。

3、充足的睡眠

好的睡眠,是一切的根本,人体在睡觉的时候,是清除体内“垃圾”最好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础。

4、均衡的饮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健康的根本,可以摄入薯类、蔬菜类、豆制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但是需要的是注意结构合理,拒绝暴饮暴食,7分饱,就是最好的状态。

最后,希望每位老人家,都健康快乐长寿。


天天博士讲风湿


众所周知,肥胖是众多老年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事实上偏瘦也会因免疫力低下而引发一系列疾病。营养过剩或不及均会造成营养不良,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体重的胖瘦受很多因素影响,诸如遗传因素、体力劳动多少、饮食结构、习惯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等。

体重指数是目前公认的判定老年人适宜体重的测量标准,它的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m2)。老年人控制在18.5-25为宜。老年人由于年龄因素,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处于逐渐下降趋势,那么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呢?

1、建议老年人每日三餐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也有利于肠道通畅;每餐不宜过饱,七分饱即可;进食速度不宜过快,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定期检测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调整。

2、鼓励老年人在身体耐受条件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既能有效减低心脑血管和感染性疾病患病风险,又能丰富业余生活,保持心情愉快。

在这里提醒大家,无论是青少年人还是中老年人,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即可。偏胖的老年人,一方面要慢慢控制体重,切勿图快。另一方面,只要身体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不要盲目追求“老来瘦”。最后祝愿每一位老年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本期答主:张惠宇 医学硕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