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艺术和东方艺术你更欣赏哪个?

勇往直前26059012879


东西方艺术尽管表现手法、呈现方式不同,但这种差别只是术之不同而非道之有别,一如华山派的剑宗气宗两脉,终究还是万法归宗,在内在本质上并非势同水火,而是有着先天的一致性。


何家英作品↑

艺术的好坏尽管难以用绝对的标准来评判,但套用一句莎士比亚的名言来说:好的艺术都是相似的,不好的艺术各有各的不好。由此可见真正的好艺术还是存在着相同的共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超越了写实写意之别,跨越了抽象具象之分,逾越了现代古典之异。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而人性是相通的,任何优秀的艺术无论是赞美还是批判,其本质都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追寻对假恶丑的鞭笞,也许外在表现大相径庭各奔东西,但其内在本质大同小异殊途同归。


布格罗作品↑

雷诺阿作品↑

由于所处的文化氛围不同而导致的思维方式和欣赏眼光不同,一般而言,绝大多数人更热爱本土艺术,这点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好的艺术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互学互鉴,无论是雕塑、绘画、音乐、文学等各种艺术门类,东西方艺术之间的天然鸿沟渐渐呈现弥合的趋势,比如在绘画上油画国画之间表达手法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西方现代油画在古典主义登峰造极之后的绝处逢生,而国画也在借鉴西方油画的表达手法中实现了新的突破。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因人而异,没必要强求一致。艺术没有国界,也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其实很有道理。所以,这个问题就我来说,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是好的艺术我都喜欢都欣赏,既不是“只爱陌生人”,也不是爱屋及乌的更欣赏地理属性上的东方艺术。


吃素的穿山甲


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都有各自的好处,优点和魅力,人们在欣赏它们两者时,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发现它们的独特之美,任何带有主观情绪的欣赏都是不够客观公平的。因为西方艺术的独特美东方艺术不具备,东方艺术的艺术魅力西方艺术也可能不够明显。

青绿山水

整体来讲,西方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具象、张扬,对细节处理很突出,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并注重对逻辑性和故事性的展现,尤其在绘画和雕塑上表现得很明显。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雕塑开始,西方艺术家就以再现自然的原始美为艺术追求,把雕塑雕琢得形神兼备是他们的统一思想。

乔尔乔内《田园合奏》

在绘画方面,西方画家延续着雕塑写实的艺术理念,从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古典主义绘画,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流行了数百年,都是写实艺术的代表,诞生了许多美轮美奂的作品。从达芬奇、拉斐尔、提香、鲁本斯、库尔贝、安格尔、布格罗、卡巴内尔等油画大师,把油画的写实性发挥到了极致,让各国欣赏者对西方写实艺术有了直观了解。

鲁本斯《维纳斯和丘比特》

在诗歌上,西方历代艺术家同样遵循写实原则,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德的《浮士德》等等,都是以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作为原型,而创造出来的记录欧洲历史进程和人文思想的史诗。

威廉透纳《阿波罗与女先知》

在音乐上,西方音乐家很喜欢创作交响乐,给音乐中灌注叙事性,像什么田园交响曲,进行曲,小夜曲等,都是用音符和声音模仿田园生活,以及个人喜怒哀乐的场景,具有鲜明的故事性,在整体上,还是属于写实。

吴昌硕作品

整体来讲,东方艺术是感性的,对逻辑性和故事性不够重视,常常喜欢表现某一瞬间的情感,因此,东方艺术在情感力度和烈度上,要强于西方艺术。像我国诗歌基本以抒情为主,很少有篇幅较长的叙事诗出现,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绘画上,我国画家通常追求主观情绪和客观物象达到高度统一,对逻辑性的延展同样不太重视,注重表现画家瞬间的感受,像什么“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以物观心”、“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成语,就是对主观情绪和客观物象合二为一的最好见证。

齐白石作品

综合比较起来,西方艺术重视理性和逻辑,欣赏一件西方艺术可以让观者看到相对比较完整的故事,是一个事件经过的全面展开。东方艺术情感饱满,把艺术性定格到了某一瞬间,是点和线的呈现。

对我个人来讲,既喜欢西方艺术的直观、具象和理性,也喜欢东方艺术的含蓄和纯粹,它们各有让人喜欢的优势。


鸿鹄迎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总体上讲,我更喜欢中国艺术。虽然不能笼统地说中国艺术就是东方艺术,但一定可以说中国艺术可以代表东方艺术。因为我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是在中国艺术浸润熏陶中生活长大的,早已习惯适应了中国艺术,尤其喜欢中国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年轻时,背唐诗宋词,听流行音乐,看民族舞蹈是我的最爱。常常感慨于中国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绵醇的民族风情,醉人的风采韵味。一曲《梨花落》听过有成百上千遍却永远也听不烦,一段《千手观音》每每看后都觉得美不胜言,唐诗宋词更是随手翻看的读品,而那组《万山红遍》的系列画卷更能激起我豪情无限。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我也了解了一些西方艺术,也开始喜欢上西方的一些艺术,西方影视,西方音乐,西方美术。《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意大利世界杯的主题曲,钢琴协奏曲《蓝色的多瑙河》等等都是我耳熟能祥为之沉醉的西方歌乐。而最令我喜欢的还是西方的绘画,更确切地说是西方古典主义写实油画。




拉斐尔、提香、雷诺阿、安格尔、格维德、布格罗等等,一个个如雷灌耳的画家的名字。他们画笔下的人物,不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且形态各异,美仑美奂,真心令人不忍移目流连忘返。把画画到这般境界,又有谁会不喜欢呢?又有谁还会去理论东方艺术西方艺术呢?



艺术无国界。中外众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是对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解。


谁怜一灯影


艺术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对生活的反映。有的是正确的反映有的是错误的反映,有的是优秀的有的是糟粕。优秀的艺术能给受众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所以我觉得只要是优秀的艺术,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可以喜欢、欣赏,对属于糟粕的东西,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应该抛弃。











哲学美学艺术


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全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和文化。

在西方,关于艺术表现心灵的话题讨论中,克莱尔说出“美”基于数与量的比例之后,苏格拉底便道出那句名言:“艺术的任务恐怕还是表现心灵吧!”他诠释了西洋艺术以纯客观,技术性为主要表现形式。直到后期印象主义时期,人们追求个性,张扬和自我表现主观主义的绘画才露出面孔,塞尚、梵•高、莫地里安尼等。

西洋文化没有东方文化的士与仕、文人与士大夫这个十分明晰的社会阶层。另一方面与工具有关。在西方,自从作画与写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具,相互性能迥异,绘画与写作无关。能文善画者廖如寒星。

在东方,作画与写作用的是同一种工具,都是纸笔墨砚,文人对工具性能十分熟悉,他们用毛笔和宣纸写文章,也写书法又作画,不分彼此,诗文书画很容易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所以既有:“诗画一体”之说,也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古来文人就讲究琴棋书画,触类旁通。中国绘画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不仅其历史深厚久远,大师巨匠其众如林,传世名作浩似烟海,更重要的是它异常独特,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东方艺术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艺术观、审美观,顽强的表现其间;把其他任何民族的绘画与其放在一起,都迥然殊别,立时可鉴。中国绘画自诞生之日始,就不以追慕自然形态为能事,而把表象的精神,作为目的。画家的注意力始终投射在事物内在的,深层次的,本质的层面上,捕捉物象精神作为绘画的最高追求。同时一些修养渊深的文人介入绘画,他们强调情感抒发与个性张扬,绘画的精神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开拓。他们主张“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提倡“书画同源”,这就是把诗的深刻境界与书法的审美品格带入绘画,促使形成独居魅力的东方艺术。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的审美必然不断变化。再美的风景看的久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人类的艺术不会总在一种观念与形态下原封不动。艺术之间无法超越,只能区别。








王兴华花鸟画写生创作


凭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欣赏西洋艺术和欣赏东方艺术都能从中有所收获,艺术无国界,艺术的欣赏是自由的,如果你懂的那么一点西方文化,那么欣赏西方艺术,就会体会到其中的“艺术味道”,当然了,可以通过西方艺术更进一步的了解西方文化,

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其目的只是为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为平时的生活工作增添一些乐趣,若要真正欣赏懂“东西方艺术”那几乎不大可能,毕竟

艺术太奥妙了,不管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无非就是“抽象和具象”,这是很笼统的概括,艺术的内涵需要靠自己去领悟

真正意义上讲,“艺术”只是艺术家将自己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看见的或自以为看到的事物,统统付诸笔端形象的表现出来,正如我们自己所感受的那样,所以说你若要体会西方的民俗风情,那么可以去欣赏西方艺术;若是要更深刻的了解认识

东方文化,那么就有必要多欣赏东方艺术,

然而我是这么认为的,若是要追求纯粹的、没有任何杂念的意境感,欣赏东方艺术是最理想的事,当然了,我说的是东方的中国艺术,比如,国画,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也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在东方的中国”,我会中国艺术而感到骄傲,



因为人对艺术审美的“口味”总不可能“一尘不变”,就像吃饭一样,荤菜素菜才能营养均衡,所以偶尔欣赏西方艺术会有强烈的新鲜感,毕竟西方艺术史充满了诸多的神秘色彩,比如,古希腊文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诗夜城主


西洋艺术基本是写实体系,我们从小学习美术基本都是西方的教学体系,素描、水彩、水粉,速写。就连画的石膏像都是罗马青年、阿库利巴、大卫、美第奇等等!

所以中西方好的美术作品都喜欢!











画家教育家


这个艺术包括了绘画、音乐、雕塑、文学等各个方面,就拿我们熟悉的绘画来说。在大家的一般印象中:油画重形,画面的每一部分的塑造都追求完美,但缺少意境;而国画重意,画的不是那么逼真也无所谓,重点是表现出意境来。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一幅画作是否拥有意境并不是由它使用了哪种画法而决定的。中国画不是只重意而忽视形,油画也不是只有外表没有灵魂。小编认为,形神兼备这个词适用于所有优秀的绘画作品,无论什么题材,也无论西方还是东方。

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是因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思想体系、崇拜体系而产生的两种个各具特色。它们之间既有很多的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二者都有自己需要发扬的优点,也都有需要进步的地方。

小编真心觉得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虽然有很多的不同,但是没办法比较出孰高孰低,更何况评价体系都不一样,很可能就是一个“矛与盾”的故事了。由于大家的经历不同、喜好不同,而更偏向于哪一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由于欣赏一个而去故意贬低另一个的行为,就十分不可取甚至很可笑了。

以上就是中艺汇小编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观点,大家如果有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中理性讨论。


中艺汇商城


东、西艺术各有优点与所长,只要是美好的,优秀的,让你有心灵感动的都可以接受。抛开国界、认知、主张,种族,愿好的艺术带给你快乐与力量,美好与信任。(前段时间看头条,看到朝鲜画家画的水墨花鸟画,流畅潇洒,布局合理,色彩鲜艳,心平气和!)








海一画


中国画还有个和西方绘画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中国画很难修改,一笔就是一笔,由于中国画在纸张上的留下的痕迹很难修改,这就对画家的功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一笔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一笔画错,整个画面就毁于一旦,这也妨碍中国画表现复杂的场景,所以慢慢的中国画发展成了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的画家们已经把线条艺术发挥到一个至高的境界,每一笔都似乎有生命,每一笔都那么的耐人寻味,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画在线条艺术上无疑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实际上中国水墨画是一种独特的水彩素描。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还没有被以西方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世界完全理解和接受,西方人知道中国有一个齐白石,也许还有张大千,但可能并不知道我们有那么多杰出古代艺术家,他们的名字应该和达芬奇、毕加索和梵高一样闪耀。这不能说是个非常大的遗憾。在我看过的西方人写得艺术史中,中国艺术只被寥寥带过,甚至还没有日本艺术谈的多,我操。毕加索就曾经说过:中国艺术是那么的高深莫测,可惜我接触的太迟了,我已经经不起艺术上的大地震了。那时毕加索已经是78十岁的老人。他还说过,比西方人懂艺术的是非洲人,而世界上最懂艺术的是中国人。毕加索曾经深受非洲艺术的影响,他的立体主义绘画就是受到其深深的启发。可惜这位天才没能早早的知道中国的艺术,否则不知道又有什么样的精彩作品和创造出怎样的艺术流派,的确遗憾。

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日益强大,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多,还有我们的艺术家们不断的努力,我相信中国的独特艺术形式和高深的艺术成就一定会和西方的艺术一起并肩站在史册上。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世界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