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國人說正宗西餐不用味精,而中餐好吃是因為放了味精,你怎麼看?

彼德潘安


有外國人說正宗西餐不用味精,而中餐好吃是因為放了味精,你怎麼看?

而且關於這個所謂的“味精有害”論點,我們之前已經闢謠過了。就是因為在很早之前一個外國博士,自身對於味精有過敏反應,在進食之後產生了不適症狀,在沒有經過嚴格試驗、證實的情況下就發表了關於“吃味精有害”的觀點論文,結果在全世界影響廣遠,甚至直至今日。

並且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就跟網上有些人喜歡開“地圖炮”類似,都是以自己的一個狹窄的認知,然後給一個廣泛的事物或者人群下定義。用近百年發明的調料,去否認一個燦爛發展幾千年的美食體系,這肯定不是什麼瞭解中餐文化的人會有的行為啊,既然“不瞭解”,那麼觀點是偏頗的就也很正常了。雖然說評論一個冰箱,本人未必要會製冷,但是至少得知道啥是冰箱、得用過冰箱啊。

最後我想稍微瞭解下,大家自家廚房裡用味精、雞精之類的多嗎?是不是不用這些做菜就真的不好吃了?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誰說西餐不放味精,看過一個記錄片一個導演邀請了幾個絕對反對中餐的外國人,問他們為什麼反對,都一致的說放太多味精,然後導演拿了幾個他們喜歡吃的西餐和零食,他們說很好吃他們經常吃,最後導演問他們,你們知道你們吃喜歡吃的這些食物放的味精是普通中餐的幾倍嗎?結果個個都尷尬的啞口無言!


蔚藍高峰


有一定道理,西餐講究原汁原味。它的味道來之於食物的純天然,而中餐的味道確實來之於味精,因為現在的中餐原材料缺乏其原抖的本味,如:現在的雞、鴨、鵝、魚、和各式蔬菜,都是用飼料和複合肥料所飼養和灌溉。缺少了以前那種原生態的飼養和施肥。現在的食材缺少了生長週期,冬夏不分、所以也沒有自生的鮮味和香味,大多數都要靠味精雞精去提鮮,現在的原材料腥味特重,有的廚師都還不能把原材料的醒味給去掉,那就根本沒法把原材料的鮮味和香味提出。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本人認可這種說法。


老頑童157667062


我們的確不用味精,歐洲廚師不喜歡味精的人工味道,而且有些國家禁用味精,有科學研究表明味精有致癌的可能性。

個人覺得很多中餐非常美味,並不是因為放了味精才美味。在很多村子裡嚐了當地人做的菜餚,沒有用味精也很好吃。





奧地利的小胡


中餐大廚用高湯調味。乾粉料除十三香外,沙仁,百克,丁香,八角,桂皮,花椒,胡椒,陳皮,肉冠,蟹粉,蟹黃,魚露,姜,蒜,蔥……

講究色、香、味、氣、型。食味講究清、鮮、嫩、爽、滑、香。調味酸,甜,苦,辣,鹹,都要涉及。一般小店,攤上,會用雞精,味精。只要一盤菜,不超過4克,就沒什麼不妥。


南方大海630


不一定,中餐使用味精提味我不否定。但不是所有的中餐都以味精提味。我個人當過廚師和五個老師傅學過手藝,只有在一些常見菜中使用味精以提高鮮味,達到大眾顧容的須求。像一些拿手菜,看家菜,傳家菜,師傳菜,甚至宮庭菜。一個比一個講究,食材用料都以純天然為最。

現在為什麼大家都認為中餐都以味精提味我個人的認為講一下

1.中餐入門要求低,幾乎是箇中國人都會做。但不一定都精於此道。

2.入門要求低,導致於開餐館的門檻低。口味不一,技術不一,行業競爭壓力大。大家都過度依賴調味品

導致於大家都以為中餐離不開味精,雞精等調味品。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先祖們已經懂得餐飲之精要時,他們估計還在如毛飲血呢。味精是1908年左右才有的,難道能憑藉一個調味品。來否認1908年以前的飲食和1908年以後的全部飲食。西餐就真的好嗎?


我的快樂農村生活


正宗的中餐也是不用味精的,味精也不是中國人的發明,發明味精的是日本人。現代的很多國人由於生活節奏太快,沒有時間進行細緻的烹飪,而是大量使用調味料來入味,大多時候掩蓋了食材自身的味道,搞得很多菜式味道都差不多。其實如果自己燒菜的話,可以考慮減少一些調味料的使用,把食材的味道發揮出來,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韓兵17


正宗西餐不用味精,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值得當個大事,還隱隱約約的透露有“歧視中國”的意味?

味精是上世紀日本人發明的,後來中國人吳蘊初找到了用糧食製作味精的方法,中國人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味精。這就是到現在來看也是很勵志的——堅持自己開創,拒絕山寨。因此說,味精這個東西就是在中日土地上開發出來的,它適應的是中日人的口味。後來也有外國人用了,但是西餐的烹飪方法和中日是有明顯差異的。味精在他們那裡用武之地不多。外國人在口味上不適應。所以正宗西餐店不用味精是一點也不奇怪的。跟歧視挨不上。

“中餐好吃是因為放了味精”是根本不顧事實的胡編,其實是用不著駁的。因為事實上大量的中國菜是不加味精的。


ZBLiu


呵呵。

正宗的中餐也不用味精,大多用的是中國香料。很多廚師吊的高湯很好喝,不用任何調料,味道還是很鮮很好喝。只能說,普通人的烹飪技能達不到這個水平,所以就會用一些調料調味。

而有些餐廳則為了讓顧客認為菜好吃,所以才會添加味精之類的調料。只能說受飲食習慣影響。

再說味精只有100多年的歷史,那沒有味精之前,中餐就不好吃了?


杭州美味學院


中國飲食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比西方國家對烹飪的造詣要深厚。自從味精誕生的一百多年來,已經成為中餐的常見的調味品。

中餐好吃是放了味精?是這樣嗎?需要從2個方面說起:①食材的變化,②人們的需求。



1、首先,當今的食物以不像以前“純潔”了。近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得以提升,對食物的追求更高了。這些本來是好事,隨之而來導致對食物供求量大,傳統的模式已經行不通。於是各種工業化的食物接踵而至,例如“速成雞鴨鵝”,“飼料豬”,“養殖水產”,“農副產品”等等。哪有以前那樣天然啊,都是以“速成”為主,才能供應得了龐大的人口。

這些食物不像以前那樣“鮮”,給點油鹽醬醋就可以非常好吃。於是味精的作用就來了,能夠彌補食材本身的不足,增強其鮮美。在中餐裡,幾乎所有菜都要放味精,從事過廚師行業的都知道。小至路邊排檔、快餐店,大至酒樓飯店,廚師捫心自問沒放味精嗎?



2、現在多數人的味蕾以改變,潛移默化愛上食物中味精帶來的味覺,沒了味精反而不習慣。可能您沒發覺,想說:“我家炒菜不放味精啊,一樣很好吃”。其實呢,您平時吃的食物中很多都有味精成分,例如蠔油、雞精、雞粉、豆瓣醬……等等。不信您去看看配料表,雖然沒有直接寫味精兩字,但是都有標註著“穀氨酸鈉”,這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啊。

去外面吃飯,要是這道菜沒放味精,嚐起來是不同的,廚師們為了滿足客人的感官需求,基本上都要放味精,不放的話,您吃了會覺得不好吃。因為已經習慣了味精帶來的享受,於是雪球越滾越大,中餐使用味精越普遍。



最後味精是沒有副作用的,這個已經官方闢謠過了,它只是起到提鮮的作用,讓食物吃起來更美味而己,不必擔心。中餐放不放味精,也比國外的西餐好吃多倍。

佘小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