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不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和佛教有关系么?

道教文化传播i


①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是依据中国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创立的宗教。

儒、释、道,三个都算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孔子、老子,是中国出生的圣人。释迦牟尼虽然出生在尼泊尔,但他传教在尼泊尔、古印度以及中国的藏南地区,而且佛教是在中国发扬光大并走向全世界的,所以佛教也算是中国本土宗教。

道家不等于道教。但道教肯定是本图唯一宗教!

②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1、教义不同。佛教就是教人悟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色亦空,无色亦空;“凡物之过程,成住环空,终归于空”,有亦是空,无亦是空;禅宗顿悟,只有悟空。道教则是教人存有:天地有道,由无生有,“道生一”,即有一;“一生二”,即有二,“二生三”,即有三;“三生万物”,即有万物。万物有生,自然因动而生变化,长生长化,而无止境;有则恒有,不会再返于无;天地有灵,灵亦永有;道为有根,则有道。因此,佛门不言空而悟空,道门不悟有而言有。

2、修炼不同。道教相信感应,主张修心炼性;佛教主张慈悲,修心明心见性;道教徒希望得道成仙,神仙是道教的最高人格表现;佛教徒希望涅盘成佛,极乐世界是佛教徒向往所在。

3、祭祀对象不同。道教以宫、观、庙、府、殿、坛为道士、女冠祀神阐教之所,乾神称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坤神则称元君、母、后、妃、夫人;护法神称灵官、天君或元帅;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称大王、千岁或王爷。佛教以寺、庵、精舍、兰若为僧尼礼佛修持之所,礼拜对象为佛、菩萨、罗汉,护法为韦陀或伽蓝。

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看更多精彩回答请关注小编,谢谢!

用户79959138410


道教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但是最初本身并没有复杂的教义和完整的逻辑系统,后开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为了跟佛教争地盘,仿照佛教对形式和内容都做了大量改造,模仿佛教进行了一些列改革,这些改革之后中国才慢慢有了现在意义上的道教。

儒释道在中国各自有自己的地盘,基本上能相安无事,儒家是正统,道家和佛家是补充,让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寄托都有归宿。

现在我们意义上色道教,大部分都是由民间信仰发展而来,基本上算是结合了民间什么神都拜一拜的传统,什么神都往里塞,基本上越是往后,道家供奉的神仙就越多,而且什么四大天王之类,原本都是佛教的护法,也被道教拿来供奉。

总之道教的确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但是本身吸收了大量佛教的东西。


昭烈名臣


在中国,佛教与道教逐渐被本土化,流传上千年。可是,在历史上佛教的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利,曾经经历过四次屠杀,差一点就灭教。可是道教却相对很顺利,为什么?

1、 佛教中藏污纳垢。佛家经常劝告世人,放下手里的刀,就能成佛。因此,当一些人无恶不作之后没有了去路,机会到佛家寻求庇护,律法也没有办法治罪。到了南北朝唐朝时期,寺庙竟然成为了妓院,为一些达官显贵大开方便之门,令当时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差。

2、 佛教要遵循清规戒律,尤其不能犯淫欲。做了和尚,就要戒色。可是七情六欲,是人体的需要。戒色了,就没有办法繁衍下一代,国家将没有新生力量,怎能有长期的发展呢?没有办法,一国之君只能施加压力,令民间多多生孩子。如果佛教将国家的劳动力断绝了,统治者怎么可能会同意呢?

3、 青壮年劳动力都被寺庙抢走。不管在什么时候,青壮年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慢慢地会变成中坚力量。可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导致大量的青年放弃原有的生活遁入空门。从此只知道念经,什么都不做。这就直接导致国家的劳动力减少,没人种地,没人修缮城墙,更没有人参军提升军力,令国家发展的根基不稳定,有何谈发展呢?

4、 寺庙不必交税。在古代,以农业发展为主。所以国家的税收大多来自农业,因为寺庙不种地不生产粮食,只靠着香客们的捐赠,是可以不交税的。其实,这些都是表面情况,事实上很多寺庙都利用各种手段侵占了大批的土地。他们自己种不过来,就会雇佣附近的农民来种地,直接对国家税收有很大影响。如果国家不管理,寺庙就会成为地主,久而久之,国家也就没有了税收。

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和平盛世,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可是,一旦发生在乱世,佛教侵占太多的社会资源,等着被灭吧。道教就好了很多,不会大肆的侵占社会资源,只是一种思想而已。再加上,道教秉承着"与世无争"的思想,不给统治者惹麻烦,自然也不会遭到多次的屠杀,这一点也是佛教一直无法做到的。


零零七说历史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和佛教也没有关系。但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慢慢的融合了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吸纳了一些道教文化。

比如现在的佛教除了念经以外有的还看相、算命、看风水,甚至还画符等等。(至于佛教的符灵不灵嘛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佛教本身是不重“孝”的,传入中国以后受本土“百善孝为先”的影响,中国的佛教才将“孝道”纳入修行的。

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在很难考定。但是根据记载资料来看,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汉明帝时期(约在公元纪67年左右),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浮屠教。

最初传入时,不过在少数人中奉行,未必为上层官府和史官之流所注意。西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我国甘肃的一个强盛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到了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魏晋以前为输入时期,东晋南北朝为传播时期,隋唐为兴盛时期。

而道教,是以黄(黄帝)、老(老子)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在创教前就有不少术士、方士,分符箓派和丹鼎派,两大流派。

东汉末年的时候开始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中国正统宗教。

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

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

明代道教开始衰落。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落。此时的道教活动主要在民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亦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道教进一步衰败,在中国五大宗教中降为教团势力和政治影响最弱的一个。由于政治环境、教育资源等原因许多道士文化素质低下,宗教知识缺乏,道教组织松散,各地联系和团结不够紧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使道教法脉得以延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道教界配合上地改革,开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

经过民主改革,中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道长的倡仪和政府的支持之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由岳崇岱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道教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有感兴趣可以去查阅一下《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和《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两本书。



猫灵0


这篇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导读:就佛道来说,道教是华夏文明的亲儿子,佛教是上门女婿,没有上门女婿,并不耽误老丈人自己生娃。对于其他外来宗教来说,如果要做上门女婿,佛教应该是其他外来宗教的好老师(注:本文绝不歧视上门女婿)

问:若东汉佛教未入中国,尚武的华夏人,是否会依然衍生出道教?

答: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吧,或许经历苦难能够让人成长,但人的成长,没必要必须经历苦难。

就如同华夏文明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五胡乱华,但是,五胡乱华并不是华夏文明成长的原因,没有五胡乱华,华夏文明照样有忧患意识,照样能够足够精彩;五胡乱华只是华夏文明的负资产,而不是华夏文明延续至今的原因。

佛教进入中国,或许开始是一种外来文化,会对华夏文明产生了冲击,只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佛教不断修正自己,不断中国化,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佛教。

严格意义上的印度佛教在中国已经不存在了,连释迦牟尼都过农历生日了,包括上元节、中元节、腊八节这种华夏民族传统的节日,都被佛教继承下来了。

贫道敢百分百保证,乔达摩悉达多到死为止,都不知道腊八是啥玩意,更不知道若干年后,自己会过中国的农历生日。


相杀相爱一辈子

回过头来说道教,道教信仰最早溯源到黄帝问道广成子,是在我们文明的开端,随同文明发展的本土信仰,道教的核心理念包括敬天法祖、天人合一、国泰民安、山河永固等等,这些实际上是把华夏文明的优秀文化,通过宗教形式来传递下来,进一步规范化,宗教化。

当然,学术界还有关于道教不是道家,道家不是道教的争论,其实无论道家也罢,道教也罢,春秋战国延续到秦汉,从诸子百家、黄老道、神仙信仰慢慢衍化,道教的产生或许缺少一个变成宗教组织的契机。

道教信仰的发展就是从少到多、从无到有慢慢发展的过程,从官方到民间的发展轨迹,就如同在文明的初期,神与人之间的区别并没有那么明显,黄帝作为人文始祖,带有更多的神性,一直延续到大禹治水,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都添了个六岁的娃。姜子牙都能封神的年代,后期周穆王西巡都能遇到西王母,现在西方只能看到特朗普了。

我特朗普就是这么飘逸的特朗普,绝对不是西王母

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民族对大自然不断的探索与认识,对人性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追寻,神与人的区别越来越大,帝王作为神性的一面逐渐失去,作为人性的一面逐步在增加,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期,华夏文明的大爆发,更让神性彻底沦落。

既然神性从天子的权杖中沦落,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了解宇宙的奥秘、大道的真谛,在人类可以期望的未来,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宇宙,那么失落的神性就要有相应的承接,来对应文明发展中我们遇到的神秘和未知,来慰藉我们的心灵。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道家学说集哲学关键之大成,掺杂方士学说、神仙信仰、阴阳五行、迷信崇拜等等,具备了形成宗教组织的理论基础,又有了失落的神性,在春秋战国时期,道教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积累,随时可以完成自己的升华;只不过适逢其会,佛教进入了中国,随之道教的组织形式也形成了。

在道教产生之前,本土信仰中的神仙多是对神权与政权合一的部落首领、帝王以及对统治阶级的神化,比如伏羲、黄帝、炎帝、尧、舜、禹、后羿、周文王、周穆王、祝融、共工、姜子牙等等;道教形成阶段及形成之后,神性失落到民间,才有了老子、庄子、孙思邈、吕洞宾、蓝采和、王重阳这样的非统治阶级或者掌权者成仙,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

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潜规则,春秋之后,帝王不封神,因为既然已经享受了人间的权贵和帝王的香火,就不能再享受神仙的香火,连秦始皇都没有成仙哦。

哪怕祭祀帝王,也是因为帝王而祭祀,不是将帝王封为神灵,就如同关羽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而刘备,只是汉昭烈皇帝而已。

本帝就笑笑,不说话。

正因为这种对失落神性的系统整理具有必然性,所以绝不是为了抵挡佛教的外来宗教,我们从无到有建立了道教,没有佛教进入中国或者哪怕没有释迦牟尼,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肯定还会存在,或许形式上会有不同,传承大道、追寻真理的最本质诉求仍然会保存下来。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佛教进入中国,并没有把中国变成一个佛教国家,反而更加丰富了华夏文明,你们想一想,没有佛教的道教,该是多么寂寞,人生该是多么无聊多么单调啊,连与你相杀相爱的人都没有。

华夏文明延续到今天,正是因为兼容并包、丰富多彩的思想和文化交织在一起,儒释道之间相杀相爱,有冲突更有融合,进而形成了我们璀璨的文明,让我们文明传承几千年,以后秉承儒释道的相处经验,华夏文明必然将持续更长的时间。

如同

今天,也有其他外来宗教进入中国,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说,与佛教进入中国的初期没有太大区别,毕竟,佛教的中国化就经历了几百上千年的融合,所以我们也要有自信心,佛教没有改变中国,其他宗教也不会改变中国。

当然,有融合,必然也有入侵,并不是所有的外来宗教都是善良的,并不是所有外来宗教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普世价值来拯救中国的活雷锋,他们可能只是看上了种花家美丽的女子,妄图凌辱、入侵或者谋夺种花家的家产而已。

就如同日本侵华时期,有日本僧侣充当文化殖民颠覆的急先锋,首先要颠覆的就是对中国人身份的不认同,如今的甚至可能有某些宗教企图异化中国或者让教法凌驾在国法之上、甚至分裂中国建立宗教国家,当他们披上了和平与普世价值或者民族团结的外衣,这种入侵更具有隐蔽性斗争。

宗教没有小白羊!

当然,这些入侵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入侵和融合之间的较量是长期的,也需要更多智慧,甚至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努力。

最后举个例子,就如同佛道教来说,道教是华夏文明的亲儿子,佛教是上门女婿。没有上门女婿,并不耽误老丈人自己生娃,因为道教这个孩子,已经怀了两千多年,马上就要出生了。佛教进入中国初期是入赘,自然会有冲突,经历入赘前期的磨合,佛道相处还算融洽。

其他外来宗教也不是华夏文明的亲儿子,如果要做上门女婿,就应该向佛教学习,应该为老丈人家出力,而不是一味想谋夺老丈人的财产和土地。

上门女婿生下娃,要跟老丈人姓的,宗教是要中国化的,佛教应该是其他外来宗教的好老师。

没有佛教进入中国,中国照样是个精彩的中国,道教照样是个精彩的道教;只不过我们庆幸有不同的文化认知与我们相伴,有佛教与我们相杀相爱一辈子。

(特别声明,此处没有歧视上门女婿的意思,而是举一个相对应的例子而已,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意见)

我与你,佛与道,携手一起。


全真道士梁兴扬


先说我的观点。第一,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第二,道教是受到佛教传入的刺激和影响而迅速走向系统化的。

接下来我会从佛教进入中国前的中国信仰和佛教进入中国后的中国宗教两个方面来加以介绍。

首先,佛教进入中国之前,中国有信仰,没有成体系的宗教。

这种信仰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自然力量的神化,所谓山神,河神,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是人们对于大自然威力的敬畏的体现。它们虽然是神,但是是没有情感,没有性格的。

第二类,是对祖先的崇拜与敬畏。

对先祖的敬畏与崇拜,是一种慎终追远的朴素情感,也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珍惜已经对亲人的思念种种复杂的感情在内。

第三类,是对天命的敬畏。

天命成为朝代更迭,王朝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解释根据。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含义。

刚才所说的三类信仰,都没有固定的教义,没有对人性人类的终极关怀,甚至没有成体系的仪式仪轨。所以说,它们只是信仰,不能称其为宗教。

其次,佛教进入中国后,中国产生了两个宗教,一个是佛教,一个是本土宗教,道教。

道教是受到佛教形式的启示,把中国本土固有的神灵信仰整合,把方术,巫术,神仙,自然神等等融合而成的宗教体系。在道教诞生之前,已经有了天师道和太平道在民间的传播,汉朝末年许多农民起义,已经和当初装神弄鬼的宣传套路不同,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组织性。这都为后来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吸取佛教经验后,道教在礼仪方面出现了清规戒律,焚香礼拜,甚至手诀咒语。这些都和佛教的东西异曲同工。而静坐修炼和佛家的参禅打坐和儒家的半日读书半日静坐,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最为关键的是,道教像佛教一样,发展了自己的教义体系。汉朝的谶纬预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等内容,先后被道教吸纳其中,包括长生久视,吐纳导引,修仙之道慢慢发展起来,成为了如今我们看见的道教的模样。

总结一下:道教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成型的本土宗教。从汉朝之后,中国的文化才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共同发展,相互影响,千年不绝的文化气象。


铁锤历史


道教毫无疑问是本土宗教,建立道教理论的是老子,但是修道的人却绝不起始于老子,在老子之前,甚至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修道之人。

道教和佛教在中国的关系应该说是竞争关系,因为宗教性质不同理念不同,有着共性也有冲突的地方。

道家信仰三清等一些神灵,而佛教主要供奉佛菩萨,道家修仙修长生,主要练内丹,佛家修的是功德,主要诵经持咒,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在民间信仰的远胜过道教,因为佛教倡导的理念主要是因果轮回,去恶行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家都能接受,有利于社会稳定,并被后来的统治者大力宣扬,尤其是唐朝之后。

而道教讲清净无为,修长生不老,在汉朝时可以说被统治者奉为国教,但是说实话古往今来能够得道成仙的例子屈指可数,所以感觉更加虚无缥缈,但是道家也有其长处,比如算命,占卜,风水,驱邪,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市场。

个人觉得佛道是殊途同归,修到最后都是为了不生不灭或者说究竟涅槃,所以信仰哪个都可以,都要看缘分。




紫玄修行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道教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大家可以看下下面的图片,道教与佛教经过历史长时间的磨合,在现在的社会中好像已经融为一体了。就像我们过年的时候要参拜神灵的时候玉帝和佛祖是一起受到我们祭拜的。喜欢我的文章请大家关注下我的头条号


用户50745024711


我看过元朝初佛道辩论,道士说老子除了道德经并没有作其他经文。不说佛道的经文,文殊菩萨,燃灯佛,普贤菩萨都在佛经中有记载。道教这里可有供奉文殊广法天尊,燃灯道人,普贤真人的殿和经文? 其次,佛讲法四十九年,经文多。没有融合只有翻译,其意不变。不能说道德经翻译成多种版本,或融合基督教或融合伊斯兰教?这是幼稚的宗教徒的说法。没有看到佛道的精髓或入门 自性觉悟没有国籍,佛=觉。人人都有心 心皆可觉。佛法是心的彻底觉悟。不可以虚妄生灭的意识心随意评判佛道高低。


天地卍正气


仁清法师:道教和佛教有关系吗?



  在历史上的佛教寺院,有被道家和佛家穿插住过的这种现象。由于政治的原因和战争的原因等。

  道家和佛家可以说在某些地方是相似的,但有很多东西是不一致的。

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道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吐纳、练丹、修仙、羽化。

佛家是人与心灵的关系,认识、外境等,最后达到圆满佛性。这是不一样的。

  道家研究的是事相的发展规律。道家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旺、相、休、囚、死、废、没,春夏秋冬各有所属,这一切对应点,它的发展规律,就是道家修行的法则。

包括我们的气功界、中医界,包括周易等等都是运用了道家的这套原理。这套原理佛法不否认,是非常正确的。

  佛法两大段,一段世间法,一段出世间法。

世间法就是讲的事相的发展规律。

出世间法、佛性,那就叫了脱,了脱唯有佛法才有,这就是佛教的最伟大的地方。

这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是能够让我们了脱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以三宝为皈依处,不以其他外道为皈依处,正是因为佛法能够让我们了脱。

所以,道家和佛家在根本的认识上,是不完全一样的。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