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寶釵拿黛玉的茶水漱了口,黛玉為什麼把剩下的半杯喝了?

xiaozhangshijie


第六十二回、寶玉生日這天的生日宴會之後。

原文:黛玉和寶玉二人站在花下,遙遙盼望。黛玉便說道:………(寶黛二人話不投機)黛玉聽了,轉身就往廳上尋寶釵說穾去了。寶玉正欲走時,只見襲人走來,手內捧著一個小連環洋漆茶盤,裡面可式放著兩鍾新茶,因問:“他往那去了?我見你兩個半日沒吃茶,巴巴的倒了兩鍾來,他又走了。”寶玉道:“那不是他,你給他送去。”說著自拿了一鍾。

原文:襲人便送了那鍾去,偏和寶釵在一處,只得一鍾茶,便說:“哪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寶釵笑道:“我倒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夠了。”說著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內。襲人笑說:“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鍾儘夠了,難為你想得到。”說畢飲幹,將杯放下。

個人以為,這個情節是曹翁通過襲人看寶黛釵三人的關係發展過程:襲人捧著“一對兒”兩杯茶,為寶黛二人而來。寶玉與黛玉先見面在一塊兒,然後黛玉走開了,黛玉見到寶釵來了。

寶玉對寶釵黛玉的態度,就是黛玉所說的“知道你心裡有妹妹,可是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金玉初識”寶玉與寶釵的“金玉良緣”先開了場。寶玉先喝了一杯茶,另一杯寶釵拿起來喝了一口漱口。

然後黛玉在三年多之後,後來居上與寶玉“共讀西廂”初定情,接著寶玉送舊帕子、黛玉題帕“定情物”。黛玉接過寶釵手裡的半杯茶說“夠了”,然後飲幹。

寶釵才剛開始繡鴛鴦,就聽到寶玉夢囈“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寶釵把寶玉的肚兜放下了。寶釵將手中的半杯茶遞給黛玉,接過茶黛玉飲幹了。寶釵對“金玉良緣”放手,寶玉出家了為“木石前盟”而追夢一生。


阿丹151014015


送水的是襲人,本給寶玉黛玉送的,二人一起在樹下,送來時寶玉在樹下,黛玉不在此處。送完寶玉的,再尋黛玉,她與寶釵一處。襲人遂說你們誰渴誰喝了,我再去倒。寶釵說我不渴,漱漱口,喝了一口遂吐了。黛玉說我半杯夠了,接過半杯喝了。從對待這杯水的態度寶釵無理,對襲人無理,對黛玉也無理。襲人送水是給人喝的,問的是二人,她卻不問黛玉渴不渴。自先接過漱口,在黛玉渴的情況下,應以黛玉喝為先,畢竟水襲人送來是喝的,好心好意。寶釵糟蹋了襲人的好心,又不尊重黛玉,自先使用。而黛玉喝了剩下的半杯,其實黛玉也未必渴,但她有禮,人尊重我,我尊重人。假如這一杯水寶釵喝了漱口,黛玉喝了漱口,襲人怎麼想,拿著空杯往回走必有不必尊重的感覺。好心為人送水喝人家漱了口,全不當回事。從一杯水看出寶釵與黛玉的為人處事,寶釵是不拘小節嗎?不是。她一向與襲人好,從此看,她輕視襲人,不是真心好。而黛玉為人有禮,尊重人。寶釵可能是報復襲人,她去怡紅院告訴襲人當姨娘之事,而襲人走了,把她扔下對寶玉繡鴛鴦。襲人開始防備她,之前寶玉捱打也告訴王夫人,寶玉大了,不應與姐妹在一起。內定姨娘後,她內心傾向林黛玉,送水給寶玉黛玉,寶釵看出襲人心,藉此以漱口喝水又吐了唾棄襲人!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從這一杯水,見幾個女兒,也是各有不同,水質不一樣。


圃香


黛玉喝寶釵喝剩的水,還真是驚人之舉。那麼這個細節描寫的意義是什麼呢?

這件事發生在第六十二回,大人們都去參加老太妃的葬禮了,家裡的半大孩子們無人管束,恰逢寶玉生日,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唱茶事件就發生在玩樂的間隙。襲人送茶給寶玉黛玉,沒想到寶釵也在。

襲人便送了那鍾去,偏和寶釵在一處,只得一鍾茶,便說:“哪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寶釵笑道:“我倒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夠了。”說著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內。襲人笑說:“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鍾儘夠了,難為你想得到。”說畢飲幹,將杯放下。

黛玉接喝寶釵的茶很自然,沒有猶豫,也拒絕了襲人另倒一杯的要求。這做法,太不符合黛玉有潔癖且清高的個性。

那麼她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其實,此時的黛玉,早已不是那個清高自許動轍哭泣的小女孩了,她已經重建了安全感。幫助她建立安全感的,就是她曾經當成假想敵的寶釵。

經歷了蘭言解疑癖和互剖金蘭語,黛玉認識到了以前的所謂風刀霜劍,都來自自己的多心。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得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

“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這句剖心跡的話,不但表示她認可了寶釵的為人,更表示她認可寶釵的教導。



自此以後,她們成了心貼心的摯交,向釵黛合一邁進。

賈母等人離家去參加老太妃的葬禮,特別關照薛姨媽照顧黛玉,於是,薛姨媽搬進了瀟湘館,與黛玉同住。

這是黛玉自進賈府以來最快樂的時光,重溫了母愛,與寶釵寶琴等情同姐妹。她完全打開了自己,也完全告別了過去。



與寶釵同喝一杯茶,就是告別過去的一個隱形的儀式,也是釵黛正式合一的顯性儀式。

所以,這個細節很重要,對理解黛玉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連曾經千方百計防著的人,現在都可以共喝一杯水,在黛玉心裡,還能有什麼是不能釋懷的呢?


浮生漫讀


《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描寫的是一個榮盛的家族從盛到衰的過程。作者的一把辛酸淚,化作滿紙荒唐言,映證了人間世事變幻無定,因緣無常。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便是最好的註腳。

第六十二回 憨湘雲醉眠芍藥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中的這個小細節,是《紅樓夢》中無數個小細節之一,並非本回的重點。

在作者曹雪芹的眼中,寶玉是個情種,黛玉是個花痴,寶釵是女中君子。從情緣來說,寶玉和寶釵是金玉良緣,本該有一場美滿的姻緣。然而天上掉下了個林妹妹,寶玉感覺在前世就遇到了她,只是在今生才有了這木石前盟。最終,金玉良緣也好,木石前盟也好,都成了泡影。這就象賈、王、薛三大家族,最終淒涼衰敗,一切都是命中註定。

如果定要將"黛飲剩茶"這一小細節來說事,也許只能說這是寶、黛、釵之間三角戀的一個微妙變化。

寶釵是個聰明的女子,無論從身體素質還是心理素質,她都比黛玉好得多。可惜在寶玉這一輩人中,好一些的男人除了寶玉外,幾乎再也找不到其他人了,為了成為寶二奶奶,只有寶玉是唯一人選,而唯一可以成為競爭對手的就只有黛玉。寶釵很明白寶玉的戀情在黛玉的身上,要爭得寶二奶奶的位子,不能明爭,只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當然,這裡也有一份親情和姊妹之情。因此,當她和尖酸刻薄的黛玉相處時,總是保持克制和寬容甚至退讓,由此獲得了上至賈母、王夫人等長輩,下至老媽子僕人丫環們的讚賞和好感,既使沒有金玉良緣這手好牌,寶二奶奶的位子也非她莫屬。

在這個小細節中,寶釵先手就把襲人送來的茶水喝來嗽口,是一種強勢的表現,也是一種率性和自信的表現。

不可思議的是,曹雪芹竟然讓一貫從不讓人的、又有些潔癖的黛玉把剩茶喝完。這種寫法的用意何在?本人認為,作者心目中的黛玉,本質上也是一個寬容大度很善良的女子,她的尖酸刻薄只是她寄人蘺下不得已的充強表現,是一種弱者自衛而已。

呵呵,寫了這麼多,就用《紅樓夢》中曹雪芹的話作結語吧: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一夫82


這是對應史太君與劉姥姥品茶,是兩個相似對比的情節,也是在指示紅樓夢真事隱方法,是象徵,賈母與劉姥姥的象徵對應寶釵與黛玉的象徵,茶是茗,紅樓夢的茗是明,朱元璋死於冥日,明冥是正反照關係,茗明冥是紅樓夢三個層次結構關係,朱元璋的政權是明,朱元璋死於五月六日,是冥日,是端午節的明日,這才是紅樓夢真事隱的全部。


洛夏37


“柴鵬程的航海日記”與你一起讀紅樓。

《紅樓夢》你可以把它看做言情小說,也可以把它看做人情小說,這些都沒有問題。無論從那個角度,它都是一部絕無僅有的巔峰之作。但是,它的實質卻是一部關於朝代興衰的政治小說。這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就是無稽之談。但是,對於《紅樓夢》來說,這個很正常——讀一遍就知道《紅樓夢》說的是什麼,那還是《紅樓夢》嗎?“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作者一開始撰寫《紅樓夢》,就知道結果,而且認為永遠沒人會知道作者寫的是什麼,只不過認為作者痴於情而已。

但是,如果單從小說的角度看,作者描寫的很多細節,就是毫無意義的。就如同題主所問的這個問題,不過是薛寶釵,林黛玉喝了一杯茶,有什麼可寫的?都說《紅樓夢》無一處閒筆,這樣的毫無意義的描寫,不是閒筆嗎!

但是,如果從政治小說的角度來看,就不是那麼可無可有了。

在《紅樓夢》中,茶,就是茗,茗,即明也。例如茗煙,即明煙。“寶鼎茶閒煙尚綠”,寶鼎,就是國家重器,皇帝鑄九鼎,以象徵國家。寶鼎茶閒,即,寶鼎明閒,煙尚綠,明朝的餘煙尚綠,綠,綠林,指的是李自成稱帝。因為都是漢人,故被看做明朝餘煙。

知道了茶的寓意,就知道了回目中為什麼有“賈寶玉隴翠庵品茶”,就知道了林黛玉為什麼喝了薛寶釵喝了一口涮了涮口又吐掉的那半鍾茶水。薛寶釵,滿清也,茶,明也,薛寶釵喝了一口又吐掉,指的是滿清沒有滅明。林黛玉,南明也。林黛玉喝了剩下的半鍾,指的是明朝只有半壁江山。

雖然是薛寶釵喝剩的半鍾茶,可是,這樣的茶,即使對於有潔癖的林黛玉來說,又怎能嫌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