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郭德綱從來不敢跟于謙鬧矛盾?

點灬小點


在相聲舞臺上,郭德綱和于謙這對老搭檔,可以說是現今相聲界最有默契、最受人敬仰的一對。一個逗哏,一個捧哏,他們之間的靈感來自內心深處,給我們帶來的歡樂更是無窮無盡。



就是這麼一對好搭檔,不管在舞臺上也好,還是在臺下,他們之間未曾傳出過任何矛盾,他們之間一直保持著非常友好的情義,而令人羨慕。

題中所問,為什麼郭德綱從來不敢和于謙鬧矛盾?在這裡,小練還是覺得主要不是敢不敢的問題,多數還是覺得沒必要的問題。



雖然這些年坊間常常流傳,郭德綱與很多相聲人都有過矛盾,主流相聲的打壓、師徒之間的互懟,很多都鬧的沸沸揚揚。回想郭德綱身邊的人,唯獨于謙長久相伴相隨。

彼此合作,至於為何從未發生任何矛盾,歸結原因還是從以下說起:

1.搭檔的默契,彼此是真正的知己

在德雲社還未大火之前,郭德綱與于謙就開始一起說相聲,再到後來加入德雲社,在舞臺上的他們確實太有默契。



于謙的捧哏,可以說為郭德綱的相聲錦上添花。因為郭德綱的相聲很多時候都不按套路出牌,隨機一出,于謙都能最好的接捧,每次都能完美收攤。



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郭德綱與于謙就如知己,在相聲表演中,他們似乎誰也離不開誰。有人說是于謙成就了郭德綱,其實他們之間是相互信任、彼此支持。

2.于謙對郭德綱有知遇之恩

于謙是陪伴郭德綱時間最久的相聲演員,不管是德雲社危難還是風光,于謙都未曾離去過。而且,于謙對郭德綱還是有恩惠的,早年郭德綱拜師侯耀文,還是于謙引薦的,這對於郭德綱當時的發展以及德雲社的成長都有莫大的功勞。




而郭德綱向來都是恩怨分明的人,對於自己的恩人,他都是持感恩之心的。所以,對於于謙,郭德綱可從未與之鬧啥矛盾。

3.于謙的大智若愚,彼此無利益衝突

想必對相聲稍微感興趣的朋友,對於謙的為人都略知一二,于謙他是位比較隨意而安的人,不會為了利益而勾心鬥角,對現今的生活,他覺得很滿足,通俗的說就是錢不需太多,夠花就行。




雖然于謙在德雲社十幾年,怎麼說也是一位元老級別的人物。而且,郭德綱的兒子還是于謙的徒弟,看似在德雲社聲望很高,但他只是一位普通員工,與郭德綱無直接利益衝突。

相較於當年離開德雲社的很多相聲演員,多數還是因為利益衝突而最終分道揚鑣,以此沒有利益衝突也算是郭德綱與于謙多年無矛盾的重要因素,這也是于謙的大智若愚之高也。



綜上,于謙作為郭德綱的老搭檔,他們之間有太多的默契感,彼此的促進成就都達到了最高點,他們之間是就如真知般的存在。沒有直接利益衝突的他們,讓這份友誼長存至今,也希望是永遠。

路過的朋友記得點贊哦,關注小練兒,更多娛樂資訊第一時間與您共享!

娛樂小練兒


不是不敢,是鬧不來矛盾。

謙兒大爺此人性格和雅,心思大度,不喜爭執,不愛和人鬧矛盾。甭管是行當裡多麼惡臭的主兒,謙兒大爺都處的來。

記得有一回聽說謙兒大爺和郭老師參加某個商演,後臺裡好幾位同行都和德雲社鬧過矛盾,郭老師橫眉冷對,一言不發。

只有謙兒大爺閒庭信步,一臉笑容,挨個問好。

這樣的人,不愛爭。



他和郭老師不一樣,郭老師睚眥必報,喜怒於形,說好聽點恩怨分明,不好聽點就是記仇。

謙兒大爺不記仇,淡泊名利,至今在德雲社沒有股份,只拿商演的錢。

有一回採訪謙兒大爺說“馬場一年花個百八萬,也都是小錢。”錢都不在乎了,又不圖浮名甘做捧哏,你說他還爭什麼呢?

就郭老師再有攻擊性,在這樣的人面前都使不出勁來。

不爭,恩恩怨怨,是非黑白,在他肚子裡都撐得開。



你就說郭老師再不好,一萬點不好,他只是記仇,不欺負老實人,這點跟謙兒大爺正搭。

這也就是謙兒大爺的好,一句話:

活明白了。

附:和郭老師有一位共同朋友,有一年留宿他家,酒酣飯飽,他展出郭老師贈予他的墨寶。

四字書:

酒色財氣。

淡然勸勉之意,但筆鋒凌厲,轉筆遒勁,銳氣不消——當時我說:

郭老師這人,吃過苦,也都咽在肚子裡,因此可能一輩子都有少年意氣。

但我很喜歡。


魯中晨報李沫霖


大家談的很多,我著重從於謙的家庭講下我的觀點:

于謙爸爸

于謙爸爸於莊敬,曾是大港油田地質勘探幹部。從西北大學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到大漠邊疆新疆克拉瑪依工作,回到北京後臨退休時,又聽從祖國的命令,回到處於困難時期的大港油田直到退休,退休後幹顧問、寫書,直到70歲高齡才正式離開崗位。

于謙爸爸還是西北大學知名校友,為西北大學評入“211工程”重點高校立下汗馬功勞。

談起被郭德綱調侃,于謙爸爸很豁達:我倒是想有機會跟他認真談談——你拿我找樂,我還沒管你收費呢!”

對於于謙爸爸一生為國奉獻,晚年為相聲做貢獻,郭德綱心裡是感激敬佩的!為何會跟于謙鬧矛盾?

于謙媽媽

于謙媽媽性格外向,快人快語,語言邏輯性強,不得不說于謙還是像媽媽多一些。于謙愛燙頭,于謙媽媽開玩笑說:他燙頭,頭髮能立起來,遮下謝頂的部分。

談起郭德綱,于謙媽媽說,他老是調侃我們二老,見面的話他還是比較尷尬的。

對於如此豁達包容的于謙父母,郭德綱是敬重感恩的,不會跟于謙鬧矛盾。

感謝支持,給個關注哦!

歡迎評論區談談看法:


鸚鵡說秘密


郭德綱和于謙相識於1998年,有朋友介紹,這是于謙,北京著名相聲演員。當時郭德綱是大三——剛到大興三年。那時候于謙老師還年輕,頭髮燙得很好看。熟悉於老師的人都知道,於老師有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初次見面後,他們沒怎麼聯繫,直到于謙所在團裡缺人找郭德綱幫忙,郭德綱和于謙搭檔說相聲,輾轉於北京郊區,他們成了相聲界的郊縣大王。


在臺上的合作,讓郭德綱感到特別的驚喜。郭德綱從小學相聲,跟很多捧哏演員合作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但是于謙讓郭德綱特別滿意,跳不出毛病。時至今日,郭德綱也曾有感而發:於老師這樣的不好找,尺寸、勁頭、火候都特別好,而且和郭德綱特別默契。於老師一看就是從小學相聲的人,懂相聲的人,郭德綱一說話,他能知道郭德綱準備說什麼。
後來于謙經常去德雲社演出的小劇場玩,特別開心,所以就加入了德雲社,郭德綱和于謙一直搭檔。走的江湖路花的朋友錢,一路玩意兒驚動一路主顧,一路宴席款待一路賓朋,一路走過來到了2005年,北京德雲社終於熬出來了。但是從此以後好像和同行的關係就不是特別好了,這時,郭德綱才體會到了“只有同行之間才是赤 裸裸的仇恨”的含義。


主流相聲界並不是因為失敗了而煩惱,而是因為失敗後找不到藉口而煩惱。郭德綱坦言:你若真比我強,在臺上在業務上在專業上打敗了他,他認賭服輸。跟獅子打架最次也得是藏獒,這一點讓他很遺憾。

郭德綱曾感言: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風裡雨裡這麼多年走過來,他特別感謝于謙老師對他的幫助。老話說得好,要想成功需要的是朋友,想要巨大的成功需要的是敵人。
有一次,郭德綱看到手機上有于謙的未接電話,忙打回去,二人寒暄半天。他也沒說什麼事,最後郭德綱問:“您剛才打電話什麼事?” 于謙“嗯·······打錯了。” 德雲社後臺,大家閒坐著談笑。保安推門而進:“有人找牙籤。” “上飯館找去。” “不是,說相聲的牙籤。” “那是于謙。”
郭德綱說過,當年劇場門前水牌上寫領銜主演:郭德綱,于謙。有時“于謙”簡寫成“於千”,有一回寫得太草了,觀眾一看:乾乾。


郭德綱和于謙去電視臺參加某訪談節目,工作人員提前問郭德綱的經紀人是否需要準備化妝師等。經紀人笑答,給於老師準備一個燙頭的師傅即可。


趣聞視圖


應該是于謙不敢和郭德綱鬧矛盾吧,一開始德雲社的聯合創始人並不只有郭德綱,還有在相聲圈知名度很高,但一直半火不火的李菁等人,這些人說是出走,其實是被郭德綱趕出去的。


郭德綱一直以來就是相聲界的一朵奇葩,在相聲這個門檻很高的圈子裡面,沒有經過專業的培養,自學成才,並且以一人之力,把相聲這個越來越沒落,已經快要被觀眾遺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拯救了過來,現在還隱隱能與趙本山的東北喜劇形成南北之勢對抗。

可以說,現在郭德綱在相聲界就是一家獨大的,至少在觀眾感知度和規格上都是最受到觀眾喜愛的,當時郭德綱在大火之前,雖然沒有這麼大腕兒,但執拗的性格都保存了下來,也因此離開德雲社的很多人表面上對他人品都閉口不談,其實內心都是十分不喜的。



于謙老師是個另類,一方面他性格溫和,不爭不搶,其次郭德綱于謙兩個人都是幾十年的老搭檔了,可以說比親兄弟還親,兩人都是攜手從苦走到甜的,有這種革命情誼,兩個人的演出費都是對半分的,所以說兩人想鬧矛盾也鬧不起來呀。


炭燒的菠蘿


真敢和于謙鬧翻,於老師一翻臉走人了,怕是郭德綱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捧哏了。

于謙的捧哏說是當今這一代相聲演員裡最出色的不為過,基本上和郭德綱的逗哏是棋逢對手,甚至說,我個人認為于謙在捧哏上的地位比郭德綱在逗哏上的地位還出色,不僅是給郭德綱捧,給誰捧那口風聽著都那麼舒服那麼自然。

捧哏時那個肩膀遞的就那麼讓人舒服那麼合適,有時候一個包袱裡于謙的捧哏反而比郭德綱的逗哏更有趣。

而且我覺得一是于謙不爭名奪利,什麼都不摻和,什麼都不管,也不爭名也不奪利。

二是性格好,正確定位估值自己,是多少人究其一生也沒學會的道理,圓滑卻不狡猾,成熟而不世故。

三是本身於謙也愛好相聲也難得找到郭德綱這麼好的搭檔

郭德綱說于謙是他“親生的朋友”,于謙講這交往方式是互相尊重、平常交往。“臺上水乳交融,臺下互敬互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也是這道理。

希望我的回答是大家想要的答案,如果覺得小弟我回答的還不錯,懇請大家給小弟點個贊哈!


小胖尬聊


哈哈,你這個問題問得有意思。誰說郭德綱不敢跟于謙鬧矛盾了?郭德綱有什麼是不敢的嗎?連他師父侯耀文都說他嫉惡如仇的脾氣。

郭德綱真正在學校裡的時間少,所以身上比一般人多了些銳氣,也就是常說的“江湖氣”。有人說他睚眥必報,我卻覺得那應該叫快意恩仇。

既然是“恩仇”,那“恩”和“仇”自然是得分開的。于謙跟他之間只有恩,哪來的仇呢?郭德綱對不順眼的人自然是不需要去待見的,即便不正面衝突他也能給你寫到段子裡去。比如當年的山西演出方那個小氣勁被郭德綱放到段子裡當成笑料,也算是最有價值的“報復手段了”。

而於謙,當初郭德綱也曾經跟很多人做過搭檔,比如王玥波、張文順、李菁等等,但結果你懂的。而於謙跟他就可以說是一拍即合了,大概這就是人跟人之間的緣分吧,叫做“臭味相投”。

而且於謙生性貪玩,抽菸喝酒燙頭,整個寵物樂園,賽賽馬...反正只要是沾玩的東西沒有他不精的。其實這樣的人通透著呢!作為二十幾年的老朋友,他了解老郭。兩人大方向一致,小方向不沾邊誰也不會妨礙誰。只要不是太大的原則問題,相信兩人都是互相包容的,所以無所謂鬧矛盾。

不過話說回來,一對黃金搭檔如果真的鬧矛盾了對誰都沒有好處,郭德綱也再難找到這麼有默契的,于謙也會有些力不從心,而綱絲更是沒法接受的。所以他倆才是天造地設、不能分開的一對最佳拍檔。

希望我們能一直聽相聲,一直哈哈哈。謝謝,您點讚的小手真可愛!


奇異信號


兩個人沒有必要鬧矛盾,而且都極力避免,所以至今和睦。

于謙的為人處世很像他師父石富寬,並不刻薄,也不愛出風頭。這個是捧哏演員的一個基本心態。從搞了個動物樂園,就能看出來他的生活態度。

于謙原本家境也很好,出身是體制內的演員,且是石富寬的唯一徒弟,在另一個相聲圈子,也具有一定的人脈。郭德綱能夠拜師侯耀文,也是于謙給牽線搭橋的。無論對於德雲社還是郭德綱,于謙都是一個貴人。相比創業的張文順李菁,于謙的作用更大,只是沒有辦法公開說。

于謙年齡比郭德綱長几歲,是兄長,老郭也非常尊重。德雲社的弟子們都尊稱師大爺,郭德綱的兒子拜師于謙,于謙的兒子拜師郭德綱,這些關係將兩者密切在一起。

很關鍵一點,對於錢的分配上,于謙沒有那麼貪心,郭德綱沒有那麼吝嗇,所以很融洽。于謙並不參與德雲社內部的人員管理,對於一些離開的人或特殊事件,基本選擇了閉嘴,以實際來支持郭德綱。

兩個人都明白,和睦才是雙贏,裂穴了是兩敗俱傷。


幾葦渡


為什麼郭德綱從來不敢跟于謙鬧矛盾,呵呵,因為郭德綱不敢。

兩人搭檔除了因為于謙老師的才華,最重要的是于謙老師家族的聲望,就單說于謙老師的岳父是蒙古的海軍司令,這一關係就能讓人膽顫。

當然最厲害的是于謙老師的父親王老爺子。

于謙的父親曾是武術家、考古學家、古漢語學家、老西醫、婦科大夫、八大胡同董事長、八大鐵帽子王中的綠帽子王、被海大爺攪了婚姻的兔兒爺、蒙古國海軍司令的親家、清華池修腳的、江湖第一刀客、第一劍客、第一“piao(二聲)”客、人送綽號彪子、公海上被海盜劫了的開一千萬發票的公務員、畫扇面的畫家、領著老郭聽小提琴陪著老郭找導演的造星家、讓打口井卻改了煙囪的包工頭、欽封登仕郎於太公諱進鍋、歐陽青松先生、姓於,叫王大寶、本來叫於得水,後來怕魚跑了,找個缸盛上,叫於德剛、北京八爺……(這段網上找的)

一般人家住房的面積正常一兩百平方了不得了,于謙老師幾千公里的家裡就有兩條高速公路,一條是父親到保姆那屋的,一條是母親到廚子那屋的。

家裡的寶貝也很多,什麼長頸鹿琥珀一類的,天下奇珍吶。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比如於謙老師的老婆的好客,這裡淺談一下就不深挖了。

從上面的敘述也許就可以真切的瞭解到郭德綱為什麼不和于謙鬧矛盾了吧。


木葉水循環生態植物牆


一個是“一聲令下,徒弟全部退出央視節目的相聲界半壁江山”;一個是“主業玩兒,副業相聲的北京頑主”。交集是相聲。

兩人加起來的力量振聾發聵,如雷鳴,敲響了“德雲社”的名號。不過更加“雷人”的,是“半壁江山”瘋起來自己人都打的殺傷力。前一秒的情深義重,下一秒就硬化成槍林彈雨。

最新“戰績”,是與昔日入室弟子曹雲金的一場微博交鋒。新徒表忠心,舊恨忙落井。再看“頑主”?事不關己高掛起的模樣一如既往。世界一大未解之謎:于謙用何神功免疫於郭德綱?

9月5日,曹雲金微博撕郭德綱,岳雲鵬苗阜等人皆發聲,而郭德綱老搭檔于謙依舊“置身事外”。

于謙,北京人,踩著年代末的尾巴成了60後,之後似乎總在踩尾巴。年輕力壯的父母跟著油田開採隊跑,出生四天的于謙被甩在身後。於是成為姥姥家的常駐嘉賓,無心學習,姥姥做主,騰出半個廚房給他養鴿子。同齡人做的事與競技相關:學習上智力的角逐,或者遊戲中體力的衝撞。于謙卻追逐排在末端的愛好:二三年級的小孩,興趣和老大爺一樣,提著鳥籠到處浪。

許多年後回首往事,念念不忘的還是那派安逸景象:夏日傍晚,槐花鋪滿地的衚衕口,一夥人坐在小馬紮上,喝酸梅湯,等扇子把天扇涼了,回屋睡覺。

三歲看老,這就是于謙的人生基調——好玩兒至上,和氣熱鬧。

于謙父母。

他跟隨相聲演員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16歲拜師石富寬。“我也沒什麼期待,只要有吃、有喝、有玩兒就可以了。”但還是走不上人生巔峰——

從少年跨越到參加工作的青年階段,于謙這次選了個江河日下的“尾巴”行業。

于謙年輕時候。

九十年代起,相聲漸入冰河期。一些參與小品和影視創作的人缺人想到他:“于謙,來演吧。”都是些邊緣小角,不成氣候。不過一年能掙幾萬塊錢,夠生活了。

從性格上說,他連小富即安都談不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滿足現狀、隨遇而安。”

與這些相伴隨的,是相聲事業的擱置。時間爬過了皮膚,心裡揮不去的還是寂寞:“我對相聲的感情一直很深,只不過不能賴以生存。要說最喜歡的,還是相聲。”

能做的不好玩兒,想玩兒的顧不上做。2003年,“北京相聲大會”更名為“德雲社”。2005年,36歲的于謙,淡出相聲舞臺近20年的于謙,正式加入德雲社。

郭德綱在相聲《愚人節好》裡說:“自從有了北京德雲社,主流相聲界有了嬰兒般的睡眠,睡著睡著就哭醒了。”

這對搭檔也和德雲社的軌跡一樣:大器晚成,厚積薄發。但掌聲大多是他們的,于謙分得的很少。不可否認,在多數報導中,他是郭德綱的“尾巴”。捧哏這個角色,生而低調。當初學相聲,于謙逗哏捧哏都學了,臨從業師傅讓他選,他選了捧哏。

因為“好玩兒”。“逗哏負責裝包袱,於情理之中埋笑料;捧哏負責抖包袱,意料之外一句話,引爆滿堂笑聲。有人嫌捧哏是配角,但我真是樂在其中。”

他就是喜歡抖那一下的銷魂感。

郭德綱、于謙相聲片段。

其實,捧哏也只是相聲職業的一種,沒那麼多群眾想象的在逗哏光環下永無出頭日的悽楚。于謙下臺等於下班,自己該幹嘛還幹嘛。

“抽菸喝酒燙頭”,郭德綱的一句調侃如今已朗朗上口,成了觀眾眼裡于謙生活的所有訴求。

上《魯豫有約》,主持人讓郭德綱說于謙的特點,答案只四個字:

大智若愚。

什麼都不摻和,什麼都不管,也不爭名也不奪利。雖沒力氣把老郭拿住,但也不至於被他壓著。回望那些跟郭德綱鬧得滿城風雨的,來來往往也就為“名利”二字,到了于謙這裡,火焰沒有燃燒的材料。

于謙何等聰明啊,受訪提及郭德綱,回答全是上下級關係。“下了臺他是德雲社領導,我是德雲社演員,把這看透了就什麼事都沒有。”

正確定位估值自己,是多少人究其一生也沒學會的道理。

郭德綱說于謙是他“親生的朋友”,于謙講這交往方式是互相尊重、平常交往。“臺上水乳交融,臺下互敬互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也是這道理。德雲社十週年,郭德綱對於謙抒情:“我很希望我們白頭到老。”

于謙微博

有記者採訪,見他打扮新潮,回來還感嘆:85後的自己在時尚方面被60後的于謙甩在了身後。

和氣熱鬧,滿是人情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