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困局:闭眼往里冲和玩命往外逃的大佬们!


地产困局:闭眼往里冲和玩命往外逃的大佬们!


“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

这是钱钟书在所著的《围城》中的名言。

最近地产界并不太平,众多围城内的企业大佬纷纷改名,撇清和地产的关联性,让不知内情的吃瓜群众纷纷猜测地产界是不是要地震了。

还有一些和地产原本不沾边的企业,比如小米/茅台/华为这些大佬却纷纷冲向围城内,变着法的向地产靠拢。

今天姐夫就跟大家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昨天晚上姐夫在挑灯夜读的时候,隔壁合租的老王贱次次跟我说姐夫你知道么,雷布斯开始进军房地产了。

我问哪个雷布斯,老王一脸鄙视:“雷军啊,高仿苹果的那个小米,姐夫你用的笔记本不就是小米的么?你以为贴了个苹果的标我就看不出来了?”

我:“……”

如老王所说,11月5号,小米和华润置地手牵手以26.57亿的资金在北京昌平区拿下一个地块,地价面在19356元/㎡。

雷布斯3年来以来曾5次公开放言称,绝不会进军房地产,这次的“真香”事件啪啪打脸。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其实早在2014年9月份,顺为资本就投资了YOU+国际青年社区,1亿元融资额度第一次让长租公寓这个概念站到风口浪尖上。

顺为资本的董事长,就是雷布斯。

2014-2015两年内,雷布斯带着顺为资本到处大撒币。

爱空间长租公寓6000万A轮“小链家”爱屋及乌的C/D/E轮主打办公租赁的优办的天使轮和A轮寓见长租公寓可遇长租公寓……


大大小小10来个房产相关领域的项目。

另外还投资一百来个其他项目,主要涉及到智能家居和地产服务等方向。

姐夫琢磨,进军房地产的原因是雷布斯大的战略布局,在之前以投资的方式把小米的智能家居和地产服务逐渐落地,时机成熟之后再投资房地产,从看房到买房到装修家居,形成一条龙的生态链闭环。

再加上地产市场处在下行周期,是一个绝佳的入场时机,上述地块才能以底价成交,完美!为雷布斯的机智啪啪鼓掌。

不过老王说他更期待的是雷布斯曾经放出的豪言壮语:“我曾想把房价干到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说到这里的老王激动的两眼放光,雷布斯,能不能娶上媳妇就靠你了!你卖我半价房,我认你做大哥!

话说回来,姐夫扫了眼最近地产界的动静,除了小米之外,茅台和华为最近都低调的把手伸向了早就厮杀的血次呼啦的地产界,要大步跨界。

姐夫琢磨了一下,这步子迈的这么大,不怕扯到蛋吗?难道房地产风声变了?街道居委会的大妈们也没给通知啊?

就在上个月10月25号,有眼贼的媒体发现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发生变更。

茅台除了原有的酒类业务之外,还加上了互联网企业,房地产开发及租赁等。

发展互联网什么的不奇怪,毕竟茅台早就与电商平台合作销售了,沾沾边很正常。

不过你搞房地产姐夫就搞不懂了,作为国企在这个节骨眼上搞这样的动作,很有可能被市场过分解读,不看大形势么?

另外根据姐夫多年来深厚的失败投资经验,在国内,投资茅台股票和买房成为人生逆袭的光明大道。

茅台进军房地产,这是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想硬的心。

其实茅台进军房地产也不是秘密,早在2011年茅台原董事长袁仁国就说过,茅台多元化发展,房地产也是目标之一。

话音刚落地,2012年就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置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当年8月份就在三亚海棠湾以9.8亿的资金投资了一个地块盖度假村,吭哧到现在还没完事,官方称明年6月会正式开张。

其实想想也对,做房地产的两个核心要素,钱和关系,茅台都不缺。国企背景加上上万亿资产的前提下,不做地产干什么?

学丁三石养猪还是投资贾布斯搞FF?

电商和新能源都是需要平台和技术的。这不是投钱一两天就可以搞定的。PS:贾布斯的技术需要加个引号。

只有房地产,简单粗暴,给钱就上马,马上就挣钱。茅台有啥?有钱,分分钟几百万上下。

不过,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小米可以叫米家,茅台难道要叫茅房?

华为拿地的消息很早就有,2012年至今,松山湖供应的11个人才配套住宅地块中,10个都是被华为收入囊中。

而2018年拿到的地块中,5宗作为科研用地,4宗作为工业用地,1宗作为仓储用地,加上华为把大本营迁移到东莞的计划来看,这些地块作为企业搬迁的必要先决条件。

同为手机行业的领头羊企业,华为和小米的路子不是一个方向。小米的员工福利房是租价比较低,华为直接卖给员工。

据华为内部员工消息,在周边3万左右的房价的前提下,华为内部员工房的单价仅为8500元/㎡。意味着一套80平240万的房子,内部员工68万就可以买下来。

这么讲,进了华为如同分了房子。并且当地政府承诺,华为内部员工不限购,可以酌情解决购房资质问题。

这也是强调“狼性”的华为如此大的压力下,还是有大把前仆后继进入华为工作的人。

听到这的老王很认真想了想:那啥,姐夫你找关系问问华为缺不缺厨子?

“……” “我说真的姐夫你别走啊。”

任正非曾经公开讲过:“华为不会碰房地产,因为那个钱来的太快,容易让人眼红,挣大钱容易死得快。华为的毛利润还不如餐馆高,也不如房地产高,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大变化,华为也不会垮到哪里去。”

有其父不一定有其子。

任正非一儿一女,任平和孟晓周(随母姓)。任正非曾经想要把儿子任平提升为董事会成员,但被高层否决。

更年轻的任平与父亲的理念根本不同,2012年就和姐姐孟晓周成立了四川禾怡实业有限公司踏足房地产业,担任董事长并投资3843万开始建立成都禾怡酒店。

施工许可证仅用10天就批准下来。并于去年4月21日通过安全验收,今年正式营业。

当然,血脉相连,2016年6月22日,华为旗下的子公司深圳惠通商务有限公司也成立了深圳安朴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未来华为会不会进军房地产,谁也不知道。有句名言讲:“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

所以,看吧。

围城外的巨头们想要撞城门进来,围城内的房企大佬们却纷纷改名去地产化。

1月份,朗诗绿色地产更名为朗诗绿色集团3月份,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更名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时代地产更名为时代中国7月份,龙湖地产改名为龙湖集团控股8月份,雅居乐地产更名为雅居乐集团9月份,保利地产更名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11月,奥园地产更名为奥园集团……

虽然扎堆把地产两个字去掉,但各大地产公司的主营业务,90%以上还都是房地产相关,你以为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你了?

姐夫分析,这是对未来发展的一个态度。

从1998年到2018年,二十年的房地产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即便没有政策影响,转型也是未来地产商不得不做的事。

事实上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一直都在做,比如稳坐业内头把交椅的恒大,这么多年一直在尝试多元化的业务板块延伸。什么金融、矿泉水、粮油、保险等等。

当然,还有最近爱马仕哥抹不掉的痛,投资贾布斯的新能源汽车FF。

非地产公司涉及地产行业的也不在少数,像做空调的美的地产,电商苏宁地产、洗衣机海尔地产、羽绒服雅戈尔地产等等 ,早已经不是新鲜事。

比如老王你对外说自己是新媒体作家,私下不也学了一门好厨艺么,万一失业了也可以颠个勺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

老王说姐夫你说了这么多,我最关心对房价有没有影响?这一波大佬们进进出出的会不会是因为知道了我们不知道的内幕消息?好焦虑啊?

我说你把心放胃里暖暖,别着急心凉。

楼市进入冬天是个共识,不管是传统房企大佬和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还是新兴互联网行业进入传统房地产行业,都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做出的分散风险行为,而不是制造新的风险。

“稳”不只是国家的当下首要目标,也是各大中企业的首要目标,多一条腿走路更稳。

所以这一次大佬们的各种变动,纯粹是出于更健康的活下去的考虑,优化自身的业务板块。不要看那么多媒体咋咋呼呼的说房地产变天了,什么楼市大结局,什么地产大逃亡等污人眼球的文章。

比如老王你要是有10万块钱,你会都放到银行或者一个理财产品里吗?

“姐夫别闹,我哪有10万,上月信用卡还没还清呢。你是故意想套我的底借钱吧?”

我:“……”

不过,这么频繁的动作,只能说明大佬们都在找各自的出路。猫有猫道狗有狗道。


老王我上次给你介绍的饭店你面试的咋样了?


天儿是越来越冷了,小雪已过,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个冬天才刚刚开始。

是该买件秋裤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