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商业与文艺之争

侯孝贤导演说“文艺电影已死”,大意是指,特吕弗概念上的“作者电影”已在商业大潮下不复存在,未来大概会和商业电影合流。他的预言或许会成真吧,但我感觉,侯导演说这话就有点傲娇了,在台湾电影圈中,最一以贯之坚持作者电影并且还始终能拉到投资的文艺片大咖,侯孝贤绝对要算No.1,他老人家要是再叫“文艺电影已死”,那些小咖、微咖、无咖们都该直接跟着去死了。

《刺客聂隐娘》商业与文艺之争

要是真向商业大潮靠拢,《聂隐娘》压根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在这个唐末传奇故事里,有着太多太多可以编排出强烈戏剧冲突的桥段,有宅斗和宫斗,有儿女私情和家族利益,有朝廷和强藩,有主战派和主和派,有刺杀和阴谋,有同床异梦的政治夫妻和相顾惘然的青梅竹马,对了,还有绝世武功以及隐身匿形、纸人杀人的玄幻色彩......这一切在在都是商业大制作的卖座元素啊!可《聂隐娘》拍出来,所有传奇故事和戏剧冲突都被消减了,如过去所有那些侯氏经典电影一样,果然还是美而静、美而慢、美而淡,果然还是侯氏风格,所以,虽然有声有势彷如商业大片般上映了,《聂隐娘》终归还是“作者电影”。

《刺客聂隐娘》商业与文艺之争

• 没有必要抬高文艺片,也没有必要贬低•

《聂隐娘》上映以后引起的争议,除了观众本身对电影的好恶之外,我认为,还有一部分侯导的崇拜者起到了“一粉顶十黑”的功效,他们在对侯导掀起“造神”热潮的同时,以一种或明或暗的优越感对那些表示“看不懂”和“闷”的观众表达着智商或者文化上的优越感,接着,大众不甘其“辱”,开始以“大众”的名义和“就是不鸟你”的屌丝风格发起了“反智主义”大反攻......然后,真理并不是越辩越明,而是如同所有网上争论一样,刀光剑影,走向各自的极端,一方表示“夏虫不可语冰”,一方宣称打倒所有自恋的作者电影,以至文艺电影。

其实,有人把文艺电影神圣化了,有人把文艺电影妖魔化了。

如果说,商业电影讨好大众,文艺电影就是讨好自己,讨好哪个有高下之分吗?用崇高的说法,前者是“为大众服务”,后者是“坚守自我”,用不崇高的说法,前者也可以是“媚俗”和“无节操”,后者也可以是“媚雅”和“自私”。文艺片导演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值得钦佩,但越是大师,越是有清醒的认知,他们早已知悉自己的电影很难获得大众的审美认可,并且也没有奢求大众的认同,他们只是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而已,有一小撮知音就很好了。所谓坚持自我,用句大实话说,“丫也就是任性”。

《刺客聂隐娘》商业与文艺之争

既然如此,我以为,对文艺片导演最好的态度就是,容忍他们的任性,而不是把他们捧上神坛。

• 我所喜欢和不喜欢的“聂隐娘”•

总的来看,在层出不穷的漫威英雄和3D特效逐渐摧毁我的观影欲望以后,《聂隐娘》这样缓慢的、安静的、内敛的、美丽的电影,正是现阶段我的菜。

国画式的“留白”和现代设计美学里的“做减法”,是在侯孝贤支持者的影评里最常被提及的两个类比概念。我也喜欢这种手法,因为有一种含蓄的美感,俗称“闷骚”。而含蓄,在中国传统美学里,是一个极重要的手法,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含而不露,才会耐人寻味,就像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琼瑶剧里女主角肝肠寸断的嚎啕大哭,其感染力可能比不上某人无声流下的一滴泪,又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女人们挤出来的双乳以及《武媚娘传奇》里被剪掉的酥胸,其性感和美感,在我看来,远不如《聂隐娘》里嘉诚公主着红衣抚琴、田元氏在妆台对镜、榻上的瑚姬衣袂飘飘,以及窈七只穿过一次的粉紫色淡衫,每一件都有高高的领口几乎系到脖下,却是真美。

《刺客聂隐娘》商业与文艺之争

这样的画面和电影需要想象力,比如想象朱天文所说的爱情故事。

这样的电影对演员功底的要求也更高。而这方面,其实我是不太满意的,最不满意的是舒淇。窈娘如“飞鸟”般隐于檐上,俯瞰着王府和魏博,满眼里都是回忆,她与这一切已格格不入,疏离仿佛一个旁观者,所以她是孤独的,还有一点桀骜。但她的存在感应该很强,尽管她隐身、沉默,她着黑衣喁喁独行的背影应该很有味。我觉得她应该像《老无所依》里的贾维尔·巴登,可以波澜不兴,但内里要有张力。遗憾我在舒淇这里没有感觉到。

张震饰演的田季安在庭院里忽然驻足远望,他想“窈七可能正在某处看着我“,可是剧中并没有表现出来,倒让我奇怪他这远目状有几个意思,不知道是导演的原因,还是演员的原因,使一个本应意味深远的镜头变得目无所向。

· 唐朝的美 ·

我最满意的是侯孝贤导演镜头下唐朝的美。我说的不是空镜头里那些静止的风景——那些镜头清淡,似非唐风,——而是那些有人物在其间的庭院、飘动的帷幔、香炉里袅袅的烟、舞姬们走过的长廊、女人们身上的华服、雍然的气度。

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聂锋,隐娘的父亲,穿着红衣,微腆着肚腹,踞坐在矮榻前低头假寐。有些无端的,这个镜头让我想起了《韩熙载夜宴图》,那个居中而坐的红衣男人。

尽管已是晚唐,尽管只是藩镇,《聂隐娘》的唐朝风韵依然远超“菊花台”,华美到没朋友。

然而我又听说,电影里唐朝的庭院,其实是侯导演远赴日本奈良等地取景,不知传言是否属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