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時期,讓孩子愛上閱讀,才是最好的幼小銜接

我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我很牴觸讓孩子上學前班這事,學前班提前讓孩子學習那麼多學校的知識,不但是對孩子長期保持學習興趣是摧殘,更是影響了孩子童年生活的質量。

記得一位上了學前班的媽媽,有一天領著孩子來找到我,氣憤的對孩子說:“丫丫你跟葡萄老師說說吧,為什麼又被學前班老師留下了,怎麼就這麼簡單的數學題就不會做呢?”隨後,這位媽媽不顧孩子的感受繼續跟我發洩:“您說說,天天被老師留,我一去接,人家小朋友就告訴我了丫丫被老師留了,我聽了之後真覺得沒面子。”

學齡前時期,讓孩子愛上閱讀,才是最好的幼小銜接

聽著媽媽口無遮攔的嘮叨,我的目光早已落在孩子身上,看著她無助的眼光好像在躲避著什麼,本來活潑開朗的一個女孩,現在變得面無表情,藏在媽媽身後不知所措,就這樣一顆幼小的心靈在媽媽的指責聲中,在學前班老師一次次消極曝光中,以及發酵到孩子們的嘲笑聲中經受著各種傷害。這真是孩子一生抹不去的痛,同時也打壓了孩子對學習的自信。我深感惋惜。

還有個媽媽跟我說:“我家孩子可棒了,在學前班什麼都會,就是回家讓寫作業不是說玩會就是說等會,讓看書也不情願,讓他去參加個體驗課,報個班,就是不去。您說這是怎麼回事?”聽到媽媽這樣的反饋,孩子在學前班學的好,說明孩子智力水平不錯,但孩子的學習動機是為家長學的,不是自己主動想學的,學前班的課程是媽媽必須讓學的,沒辦法就學,其它多一點都不想學,沒有了學習興趣,完全把學習作為被動的,這就是為什麼將來孩子上學家長陪寫作業氣得心臟病要發的原因,學前班時期就打壓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上學了就會嚐到不主動學習的苦果。

學齡前時期,讓孩子愛上閱讀,才是最好的幼小銜接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說童話大王鄭淵潔除了有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我們知道他的兒子鄭亞旗小學沒畢業就被鄭淵潔帶回家自己教,鄭氏私塾最終將他培養為成功的企業家。而他的女兒鄭亞飛從小就接受傳統學校教育,在體制內快樂成長,成為人人稱羨的學霸。

文章中說,鄭淵潔帶女兒做入學報名時,老師問他女兒三加三等於幾,女兒搖頭。那老師詫異地看鄭淵潔。鄭淵潔更詫異地看老師,然後問老師:你們學校不教三加三等於幾嗎?

他的女兒只上過兩年幼兒園,不但沒上過學前班,在上小學前也沒有接觸過任何古詩,一句英語不會,只知道一到十的數字。除了自己的名字,不認識任何字。她以這樣的水平進入小學,一上學學習成績就是全班倒數第一名。

學齡前時期,讓孩子愛上閱讀,才是最好的幼小銜接

鄭淵潔在日記裡多次寫了這樣的文字:馬拉松冠軍的本事就是追趕,然後超越。超越的秘訣是先落後,沒有落後就沒有超越。不要領跑,要跟跑,然後超越。領跑的結果大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他為女兒量身制定的教育方針是:小學保持跟跑狀態,練習追功,就是追趕的功夫。初二開始發力。高一開始超越,高二領跑,高三奪冠。這樣他以身作則,引領著女兒最終成為學霸。

那麼在孩子學齡前時期,為小學打基礎的階段,最重要的應該是什麼呢?鄭淵潔也說得很清楚:孩子上小學最重要的事情是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如果孩子從小不愛閱讀,就可能成為電腦遊戲、手機和動畫片的俘虜。他讓女兒從閱讀童書開始,愛上閱讀。而書看多了,作文水平自然水漲船高。

所以,過早的讓孩子學習不符合年齡的知識,對孩子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愛閱讀才是最好的幼小銜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