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地下南中軸”

探秘:“地下南中轴”

地鐵8號線永定門外站天花板模擬中國古建築藻井設計,使現代化的車站增添了京城中軸古韻。

北京中軸線上獨有的壯美秩序,正在從地面延伸到地下,一路往南——本月底,地鐵8號線三期、四期(珠市口以南至瀛海段)約18.3公里即將開通試運營。北京人從南五環進城的時間,縮短到40分鐘左右。

當下,北京地鐵的近五百名員工已經先期入站,緊鑼密鼓地進行試運營前的準備工作。在他們的指引下,記者率先探秘這條“地下南中軸”。

新線新站新景。永定門外站的“藻井”、珠市口站的“硃紅大門金門釘”、火箭萬源站的屋頂燈光“星空”……13座車站,每站都有別樣風采。

探秘:“地下南中轴”
探秘:“地下南中轴”

天橋站壁畫展現皇帝率眾祭天經過天橋的場景,海戶屯站壁畫提示該地區原為宮廷馬匹飼料場,火箭萬源站壁畫圍繞火箭元素展示中國航天大事記。

站裡壁畫娓娓講述生動的北京故事。有些是往事:珠市口站,重溫《流金歲月》,跟著“雨燕”,走進《老城故事》;天橋站,既可穿越回清朝,看“乾隆”赴天壇祭天盛況,也可回到舊京看身懷絕技的“天橋藝人”撂地賣藝。有些是身邊事兒:火箭萬源站,長征火箭成為“主講人”,在蔚藍底色上,重現我國航天曆史上的大事件;木樨園站,一派生機盎然,茵茵綠地,營造出北京的“春天”。

探秘:“地下南中轴”

木樨園站採用清新活潑的立體裝飾,“草木繁茂”“生機盎然”。

除了養眼,“地下南中軸”也如中軸線一樣,蘊藏著北京人獨有的智慧與體貼。這條線路南端兩站——德茂站和瀛海站,高架站臺貼心地設置了透明的候車棚,可供候車乘客遮風避雨。低工位的售票問詢窗口、直梯等無障礙設施,成為各站標配。原本的出入口導覽燈箱升級為高清電子屏,一旦遇到突發情況,綜控員敲下提示信息,實時可以顯示在屏幕上。售票窗口、自動售票機都安裝上了掃描二維碼的小窗,乘客忘帶錢再也不用尷尬了。

探秘:“地下南中轴”

線路各站客服中心和自助售票機實現二維碼窗口全覆蓋,移動支付更便捷。

為了使這些設備都能在開通前運轉正常,北京地鐵的工作人員日夜兼程。就以閘機為例,每一臺機器都需要經過數千次刷票檢驗,故障率低於0.1%時方能拿到“上崗資格證”。各站的地鐵員工為此開啟“暴走”模式,全線累計模擬進出站數十萬次。

探秘:“地下南中轴”

車站綜控室內,地鐵工作人員正在監控列車試運行情況,測試最小運行間隔。

探秘:“地下南中轴”

車站出入口指示牌由電子屏幕取代,顯示內容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

探秘:“地下南中轴”

線路最南端德茂、瀛海兩站為高架車站,站臺設置帶空調的候車室,提高乘客候車舒適度。

探秘:“地下南中轴”

年底試運營前,列車在瀛海車輛段到珠市口站之間開行測試,為開通迎客做好準備。

據北京地鐵初步估算,每座新地鐵站開通前,都要經過上百項類似的測試,閘機測試只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些幕後故事,值得一提。為了修通這條“地下南中軸”,北京使用了蛙人,在全國地鐵首次嘗試跨江橋使用的“水下開挖”辦法。

最近,“地下南中軸”的北京地鐵工作人員還得顧著地上。新線開通前,各站地鐵人都要步量周邊兩三公里,摸清附近小區、商業區、寫字樓等等的位置,甚至還要在小區出入口數一數早高峰出行的人數。這些都是新線客流組織方案的基礎。

北京地鐵介紹,新線開通後預計每天將吸引約10萬客流搭乘,初期工作日最小發車間隔暫定4分鐘。永定門外站和珠市口站兩座換乘站,正常情況下換乘時間均不超過2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