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来讲科学道德 这场千余人参加的宣传报告振聋发聩!

院士来讲科学道德 这场千余人参加的宣传报告振聋发聩!

践行科学道德

树立良好学风

近期

一阵弘扬科学道德

追求学术诚信的“风”

在重庆高校刮起

院士来讲科学道德 这场千余人参加的宣传报告振聋发聩!

11月5日,2018年重庆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集中宣讲报告会在重庆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魏子栋分别作了题为《科研不端行为与防范对策》和《科学道理与学风建设》的报告。

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17所高校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新上岗研究生导师、新入职教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等1000余人聆听了院士专家宣讲科研诚信。

院士来讲科学道德 这场千余人参加的宣传报告振聋发聩!

学术造假危害多

前不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皮艾罗·安维萨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被撤稿31篇,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心肌干细胞“学术大牛”走下神坛,引起了众人反思学术不端和造假行为。

这些造假行为造成了很多严重后果,首先是威胁患者健康。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网通过“心脏干细胞”关键词,仍能查到约200项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招募或进行。其次是引起重大经济损失。再次是阻碍了学术进展。如果这些造假行为能在十年前得到纠正,那么科研工作者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院士来讲科学道德 这场千余人参加的宣传报告振聋发聩!

对待学术不端行为,应持零容忍的态度,寻找问题根源,加强教育规范,明确奖惩规则,净化学术生态。

院士来讲科学道德 这场千余人参加的宣传报告振聋发聩!

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院士来讲科学道德 这场千余人参加的宣传报告振聋发聩!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严肃查处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自然科学论文造假监管由科技部负责,哲学社会科学论文造假监管由中国社科院负责。

院士来讲科学道德 这场千余人参加的宣传报告振聋发聩!

科学追求的是真理,其价值观是求真、求实,讲究实事求是。学术不端行为会严重影响科学的发展,影响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投身于科学研究之中,关注社会,放眼世界,聚焦前沿,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科学研究,

不尚空谈、不务虚名、不求回报,勇于开拓和创新,这才是科研工作者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