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筆史官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進一步暴露出舊式軍隊的不堪使用之後,清廷決心在全國編練新軍,計劃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全國各省的新軍為地方軍,共編練新軍36鎮。
位於西南邊陲的雲南自然也不例外。從1902年開始,雲南的新軍就開始編練,到1909年時,終於編成了陸軍第19鎮。第19鎮一共轄有步兵、騎兵、炮兵21個營。第19鎮統制為鍾麟同,總參議為靳雲鵬。
新軍
同當時全國絕大多數新軍一樣,雖然新軍的上層軍官由忠於清廷的人把持,但是中下層軍官及士兵,許多人成為了革命黨人。雲南第19鎮新軍中,也聚集了一大批革命黨人,例統帶羅佩金,管帶唐繼堯、劉存厚、李洪祥等等,都是曾在日本士官學校留學並加入同盟會的革命黨人。
同時,1911年2月10日,遠在廣西任職的蔡鍔被調入雲南,擔任第19鎮第37協統領。此時的蔡鍔雖然並沒有加入同盟會,但是,蔡鍔是梁啟超的學生,也曾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
蔡鍔
同時,蔡鍔對革命黨人的主張也持讚賞和同情的態度。因此,蔡鍔與19鎮的革命黨人相處十分融洽,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也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可。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傳到雲南,極大的振奮了雲南的革命黨人,他們決心在雲南發動起義,響應武昌起義。所謂“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造反幹革命這件事,自然需要一位卓越的領袖統一指揮。
蔡鍔
而擔任新軍協統的蔡鍔不但軍階最高,在革命黨人中也有很高的威望,同時為人沉穩,軍事才華橫溢,因此,蔡鍔被眾多革命黨人公推為“臨時革命總司令”,負責起義的指揮。
起義原計劃定於10月31號凌晨三點發動,但是,由於第73標的起義準備行動被反對軍官發現,情緒激揚的官兵們打死了反動軍官,提前發動了起義。見此情景,蔡鍔當機立斷,集結了第74標、第19標等起義官兵正式宣佈起義。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的夜晚,因此,雲南昆明起義也被稱為重九起義。
滇軍
在蔡鍔的領導之下,起義迅速取得成功。此時雲南全境,除了騰衝在重九起義之前已經先行發動起義之外,雲南其他地方都在昆明起義勝利之後傳檄而定。
重九起義成功後,當天晚上,雲南成立了大漢雲南軍政府,也被成為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蔡鍔當仁不讓,被推舉為雲南軍都督。第二任雲南王唐繼堯則擔任了參謀、軍政兩部次長,同時還兼任雲南講武堂總辦。
唐繼堯
重九起義勝利後,參與起義並歸屬雲南都督指揮的起義軍,開始被稱為滇軍,這也是滇軍成立之始,滇軍的創立者和領袖,當然也是第一任雲南都督蔡鍔。隨後,唐繼堯又帶兵進入貴州,並在貴州立憲派的支持之下,推翻了貴州革命政府,擔任了貴州都督。
滇軍巔峰時,曾佔據了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成為中國西南地區勢力最強的軍閥。滇軍一共經歷了四任雲南王,分別為第一任雲南王蔡鍔,第二任雲南王唐繼堯,第三任雲南王龍雲,和第四任雲南王盧漢。
第四任雲南王盧漢
滇軍的歷史貫穿了整個民國。直到1949年12月9日,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敗局已定,在最後一任雲南方盧漢的帶領下,最後的4萬多滇軍在雲南昆明宣佈起義,加入了人民的懷抱。雲南的起義徹底擊碎了國民黨在西南地區建立反攻基地的美夢。滇軍也結束了它的歷史,成為解放軍的一部分。
鳶飛九天2018
滇軍為民國期間國內比較系統化,比較有戰鬥力一支部隊,底層軍官由陸軍講武堂學員組成,在“雲土”財力支持下,裝備也較為先進,以法式裝備為主。
滇軍亮相登上歷史舞臺,在於護國運動,領導人是蔡鍔將軍和唐繼堯將軍。護國運動中,滇軍擊敗黔軍將貴州納入勢力範圍,並向四川擴張,且派兵常駐廣東,稱駐粵滇軍。護國運動後,蔡鍔將軍因病赴日醫治,最終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
護法運動中,因唐繼堯並不支持孫中山發動的護法戰爭,滇軍發生了分裂。駐粵滇軍內訌,殘部在李烈鈞領導下退入湘南。唐繼堯也在龍雲等人的倒唐運動下下臺,最終滇軍進入雲南王龍雲時代。
抗戰中,龍雲組建60軍,盧漢為軍長,下轄三個師四萬人出滇抗戰,1938年四月奉命開赴臺兒莊,參與徐州會戰第二階段。戰後整編其中兩個師只能編出一個團,另一比較完整的師剩三個團7月參與武漢保衛戰,10月其餘兩個師補充後再次投入前線。此時龍雲又新練成58軍、新3軍投入戰場,與60軍合編為30軍團,盧漢為總司令。後除60軍因滇緬公路回防外,58軍、新3軍劃入薛嶽將軍麾下轉戰各地再未歸滇。
日本投降時,58軍於南昌,新3軍於九江接受日軍投降。同時令盧漢將軍帥60軍等四個軍(其中兩個軍為中央軍)入越接受越北日軍投降。而這次調動基本來說是一個陰謀。
這個時候,遠征軍正在昆明,蔣介石密令杜聿明兵圍五華山,軟禁龍雲,任命盧漢為雲南省主席,對駐越滇軍進行整編,編為兩個軍60軍和93軍,並全部投入東北戰場。
在遼瀋戰役中,93軍被全殲,60軍一部在曾澤生將軍帶領下於長春起義,184師一部於海城起義。剩餘滇軍殘部以58師為主編為58軍,投入中原戰場。58軍轉戰湘贛,最終在廣西被解放軍全殲。
與此同時,兵力被抽空的盧漢,只有個雲南保安司令的頭銜,卻悄悄擴充兵力,至蔣介石下野時已發展為18個保安團,並在李宗仁意圖進入雲南時組建74軍、重建93軍力拒。
1949年12月9日盧漢將軍帥74、93並雲南全省軍民宣佈起義,歸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
以上史實,以下是個人觀點。
滇軍源於雲南新軍,編制為“陸軍十九鎮”,辛亥革命中,蔡鍔將軍領導十九鎮起義。在中國近代三大軍校之一的陸軍講武堂支持下,官兵素質較高,裝備較好,抗戰中甚至能裝備鋼盔。滇軍各任領袖都是堅定的愛國者,對於維護國家主權,擁護共和政府不遺餘力。同時滇軍也是一隻比較排外的地方軍閥,從來不允許外省軍閥甚至中央政府染指。滇軍對孫中山領導的廣州政府缺乏好感,在他們看來,北洋政府才是正統,對孫的繼任者蔣也明顯有牴觸。
抗戰中滇軍或者說雲南為保家衛國做出巨大貢獻,以不足千萬人口的省份,向前線戰場輸送了二十多萬戰士,這二十萬人基本再未歸鄉。在民智未開的雲南,這二十萬人可不是抓壯丁而來,全是各地士紳送親族子弟入伍,同時籌資募兵。抗戰時期,雲南世家以死子弟為榮,以養孤寡攀比。額外說一句,龍雲雖然是彝族土司,卻是極為開明,對民主制度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得極為出色,主政時,雲南被譽為“民主堡壘”。
在出滇抗戰的同時,龍雲修建滇緬公路。龍雲三子龍繩曾早年混跡幫會,是西南一帶著名幫派領袖,利用自己威望和人脈,動員數十萬群眾日夜搶修,並於建成後親任滇緬公路汽車司機工會理事長,日夜不停向國內輸送物資,保障了中國唯一的國際通道。同時,雲南老百姓自帶糧食,用最簡陋的農具,修建成了巫家壩機場,迎來了飛虎隊入駐,抗戰中期,巫家壩,代表的就是中國空軍。以上工程,並不是哪一年哪一月一次修成,而是冒著戰火,修了斷,斷了修……沿線邊民,大多是自備糧食,義務出工。工程修建進度之快,勞動強度之高,在陳納德、史迪威等人的著訴都多有讚歎,倫敦泰晤士報對滇緬公路的修建做了三天連續報道,也多次得到中央政府的嘉獎。
同時,抗戰中,雲南並不是後方,而是名副其實的前線。且不說空戰,怒江隔江而望就是日軍,滇軍一直沿江駐防,全省軍民一體投入滇西大抗戰。
但是,由於滇軍的排外,對緬甸遠征軍並不支持(事實證明這懷疑也不是沒道理,龍雲最後也栽在遠征軍手上)。遠征軍並未得到滇軍支援,雖然第一次遠征失敗不能責怪滇軍,但撤退歸國期間的巨大傷亡是可以降低很多的。
解放戰爭期間,滇軍承受了巨大傷亡,同時由於與蔣並無感情,部分滇軍選擇了起義。同時,由於盧漢起義,雲南成為全國少數幾個和平解放的省份之一。
雲南解放後,部分滇軍逃往緬甸,孤軍中也有部分滇軍,但人數不多,更多的被當地土司收編,成為緬甸地方武裝。畢竟滇軍和緬甸比鄰而居,和孤軍那樣人生地不熟還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