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舊社會真的有“吃絕戶”這種事情發生嗎?

躲避因果


中國近代最大的“實際絕戶”應該就是末代皇帝溥儀了。

辛亥革命後,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大清國滅亡。

一夜之間,從九五之尊淪落成清廢帝,在昔日的紫禁城,溥儀如同絕戶一樣,被所有人欺負。

儘管此時,宮女和太監仍舊尊稱他為皇上,但,此時的皇上已經不是過去的皇上了,這幫小太監們並沒有把他當回事。

在紫禁城,皇宮裡的太監們每天都會喝酒賭博。可是一個小小的太監,他們能有多少錢?在這種情況下,太監和宮女們便合計了一下,想辦法將宮裡的東西偷出去賣掉。賣掉的錢,自然還是用來吃喝玩樂,至於被小皇帝發現怎麼辦?寵物而已,忽悠一下就行了。

偌大的紫禁城,藏了不知多少寶藏,僅憑這幾個太監宮女,根本就偷不完,溥儀對這些也毫無知覺。

最可惡的,便是紫禁城裡的宮女,她們日夜操勞,終於將大清國的萬世基業毀於一蛋。

溥儀在他的回憶錄裡,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這些宮女們在長期的壓抑之下,終於熬到了發育期的溥儀,於是一個晚上幾次,幾乎天天如此,從入夜一直玩到白天,早上恍惚走出房間時,看到太陽幾乎都是綠色的…

太監們忙著盜取溥儀的家產,宮女們則是日夜不停地汲取溥儀的肉體能量。失了尊位的溥儀,爹不疼娘不愛,在這高牆之內,無時不刻不在感受絕望。

可憐的末代皇帝,雖然有弟弟妹妹、有爸爸媽媽,畢竟身份上的懸殊,使得他們之間有著莫大的鴻溝。他的這些至親骨肉,儘管都是一衣帶水的關係,卻無時不刻都在敲骨吸髓的窺視溥儀的財產。

來自內部的欺辱,已經使得溥儀疲於應付;更可怕的,卻是來自外部的威脅。

1928年,大清國的皇家陵園,來了一夥暴徒。他們藉著演習的名號,將埋在這裡的溥儀的老祖宗,一個個的挖了出來,然後將他們的陪葬品全都洗劫一空。

當時的溥儀早已被趕出紫禁城,這天下也再不姓愛新覺羅,可東陵的那些皇陵都是他的祖墳啊!溥儀再沒有骨氣,這口氣也是不能忍的。聽到祖墳被孫殿英等刨了的消息,溥儀等一眾皇族氣的破口大罵:“這些盜墓賊太可恨,毀我大清龍脈!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陵已然被盜,溥儀也是無可奈何。儘管他們向民國政府聲討,但落水的鳳凰不如雞,民國政府也只是非常敷衍的表示要嚴查此事。當然了,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不了了之。

太監和宮女們欺負他,在野的軍閥欺負他,日本人來了之後還欺負他;熬到最後,他的皇妃文繡還和他離婚了,作為一代帝王,溥儀丟人是丟到姥姥家了。文繡離婚之後,狠狠的訛了溥儀一筆錢,最終為他們的關係畫上了句號。沒離婚的皇后婉容,還揹著他懷上了伺衛的孩子。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溥儀在哈爾濱機場被俘,作為戰利品,他被蘇聯紅軍帶到莫斯科。之後,便是溥儀漫長的牢獄生涯。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踏上歐洲土地的皇帝。

最後,新中國成立後,中方將溥儀接回勞改,也是自這以後,溥儀方才有了一絲尊嚴。

1959年年底,溥儀被特赦出獄,為了慶祝他出獄,他的皇叔載濤在家為他擺下宴席—玉米粥配鹹菜。

當時的載濤已是73歲高齡,在見到溥儀時,仍然掩飾不了內心的激動,說道:“祝賀你,終於重新做人了。”溥儀則拋開往日恩怨,對載濤哭著說道:“七叔,我被特赦了,我成公民了!”

這以後,在新中國的優待下,溥儀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期間,他還娶了李淑賢為妻。雖然此後,他依舊是無兒無女的絕戶,但總算,沒人再變相欺負他了。


記者李滿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

絕對真實

我爺爺年輕時,族上有一戶頗有田產的人家,男人死了,也沒有兒女,只剩下一個寡婦……結果差點就被吃絕戶……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天晚上深夜了,我爺爺睡不著,忽然聽到門外村路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我爺以為有賊,起來隔著門縫向外看,見是族上幾個男人挾著那個寡婦快速向村外跑……那寡婦嘴已被塞上。我爺爺當時似乎明白了什麼,他猶豫了一下,便帶上一柄大刀偷偷開門跟了上去……結果是看到寡婦被拖到一口瓦窯頂上(以前農村燒瓦燒磚的窯),下面正在燒磚,且已封窯口了……顯然他們是想把人扔下去,然後封窯頂……我爺爺持刀趕過去制止……我爺爺當時只有20多歲,是牛販子,平時走江湖的,和當時附近山上的所謂小賊(土匪)有聯繫……村人皆知,所以他們不敢怎麼樣我爺爺……最後達成協議,放人……雙方不得外傳此事。第二天後,那寡婦把值錢的東西匆匆處理了,到我家向我爺爺嗑了幾個響頭,便遠走它鄉……

過了幾年到了1953年(大約),全國解放,那寡婦竟然回來了,不過是新中國的一個農村工作者了,後來據說評家庭成份,那幾個全部評為地主,被開會後拉去斃了……當時我爺爺也有了很多田地,也請了長工……但只被評為富裕中農,什麼事也沒有……不久,那寡婦便工作調動離開了我們那裡……

我爺爺在2001年去世,壽了106歲……

我老家廣西一個非常偏僻的山村。此事絕對真實,用人格擔保。所以“吃絕戶”這事,以前的鄉下會真正存在的。


無刀人


婆婆的姥姥原來有一兒子,因戰亂叫亂軍抓壯丁抓走了,後來毫無因訊,男人也染病死了,就剩下一閨女,也就是婆婆的娘。老太太能幹靠織布,賣布為生,也置辦了幾畝薄田,夜裡都是穿著衣服睡覺,養了一條狗看家。

村裡有不務正業者倒沒明搶,就是今天拎個死雞,明天弄塊臭肉,給她送去,說是照顧她,讓她給小妮燉肉吃。一開始老太太不懂,不要,那今天少個這,明天地裡的莊嫁叫人家破壞一片。後來老太太也明白了意思,人一來趕緊多拿出錢給他,還得說好聽的謝謝人家,好煙奉上,最後那人拿著錢和東西滿意的走了。就這樣平安一陣子。

婆婆生下三天她母親得了破站風,她姥姥把她娘倆接過來,她姥姥把她揣到懷裡織布,用肉湯泡饃饃把她養大。到了十了歲該上學了,給人家一塊大洋託人報上名,可到上學時沒她的名,一問那人說忘了給她報名了。錢還不是叫那人花了不,她姥姥也不敢說。

後來也耽誤了,婆婆一輩子也沒上學,成了一個睜眼瞎。後來解放後上了幾天掃盲班,連自己的名都不會寫,就認識幾個字。後來進工廠,人家叫她當班長,由於沒文化,也白搭,出了一輩子的大力。


太平萬年


知道侯耀文遺產案嗎?典型的吃絕戶,但是又能奈他何?

吃絕戶的起因是無子嗣操辦後事,在舊社會女人是沒有地位的,尤其是沒兒子的寡婦。家裡男人死後,就有所謂的同宗同族出面來代辦後事。

拿侯耀文遺產案舉例。

第一、在侯耀文治喪期間,侯耀文的徒弟牛成志取走了侯耀文的銀行存款120餘萬。牛成志說是侯耀華讓他去取的,用途是償還死者生前欠賬。

第二、侯耀文是突發疾病死在自己的別墅,別墅從裝修到傢俱少說也有百來萬,尤其是侯耀文生前喜愛收藏,他的個人財產很大一部分都轉成了收藏品。而等到侯耀文女兒侯瓚接手時,連燈具裝修都被拆除,唯一的遺產是每月銀行的房貸催款。侯耀華的解釋是廚房漏水導致房屋裝修損壞,所以將別墅內物件轉移他處存放,拆除裝修是為了水電維修。

第三、侯耀文生前交友無數,在行業裡極具聲望,在他治喪期間親朋好友大多有所表示,而這些隨禮的帛金也被侯耀華以操辦喪禮的理由掌握在手中。等到後事辦完,侯耀文的女兒詢問帛金去向時,侯耀華的答覆是全部花完了。

明白了嗎?吃絕戶就是吃的這麼絕。侯耀文的女兒真正到手的遺產就是一棟被拆成毛坯房的別墅,而且這棟別墅還拖欠了幾個月銀行貸款。

後來還是郭德綱花錢按市價買下了這棟別墅,讓師妹多少有點遺產入袋,否則的話真的很慘。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舊時民間最不齒的四大缺德事分別是扒寡婦門、挖絕戶墳、吃月子奶和欺老實人,其中“挖絕戶墳”是指盜竊無後的墳墓,在這裡絕戶的意思是無後代、或有女無兒的人家,在傳統道德觀念中,四大缺德事是絕對不能做的,會遭到報應。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與絕戶有關的,叫“吃絕戶”,也是被認為是缺德的事情。絕戶的情況一般有以下三種:

1、無兒女無妻的人家,也就是“五保戶”的一種;

2、無兒女的寡婦;

3、無兒有女的人家。

對於第1種情況,老人家去世後親戚鄰居幫忙料理後事,如果老人沒有遺囑和財產繼承人的,家產適當分給幫忙的人還算可以接受,但對於第2、3種情況,“吃絕戶”意味著上門欺負孤寡老人,這就應當受到譴責了。

明末清初的錢謙益就是絕戶人家,他只有一個女兒,後來嫁入趙家,人稱趙錢氏,按清律出嫁的女兒是沒有財產繼承權的,所以當錢謙益去世後,鄉里族人就開始想“吃絕戶”了,他們聚眾謀奪其房產,錢謙益的寡妻柳如是當時只有46歲,為了保護錢謙益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

《紅樓夢》裡的林如海也算是絕戶人家,他只有林黛玉一個女兒,妻子賈敏病亡多年,當時他讓林黛玉去賈府居住時,曾對林黛玉說:

“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內顧之憂,何反雲不往?”

話中將林家的處境講得很清楚,而內顧之憂很明顯就是指族人窺覷其家產,林如海喪妻多年又不續絃,族人看在眼裡,但又不敢輕易行事,所以只能憑藉過繼兒子等手段謀取林如海的財產,這雖符合清律宗法,但也是變相的“吃絕戶”了。

而後來林如海死後,賈璉曾協助林黛玉回揚州料理後事,從中賈府至少獲得了三五百萬銀子,這其實也是在“吃絕戶”,幹了缺德事,自然有報應,結果賈府也沒有好下場。

以上關於“吃絕戶”的例子,不知您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琴棋書畫史詩茶,均有涉獵


六甲番人


我家外公外婆生前親口講的。當時他們家是國民黨縣長(外公親爹爹),自家兒子卻是共產黨(外公親爹),24歲被日本人用門活活夾死了。革命烈士,當時的起義領導人之一,到現在國家還在照顧後代,每年來發個幾百塊,休整墓碑。縣誌裡面有記載。我媽常說要是能活到解放,妥妥的將軍。外公爹死的時候,整個家都沒有成年男丁了,只剩下三歲的外公,外公親媽,童養媳身份的外婆。 當時家裡太有錢,只剩下孤兒寡母。所以決定開流水席。二十個挑夫不停的往家裡挑肉,碗。不管認識不認識,任何人都可以去吃,只要你吃的下,一桌吃完,碗盤全部砸碎換新的。流水席是晝夜不停的。三十公里以外都有人步行過來吃。外婆說,沒日沒夜吃了整整二十多天。家裡除了簡單生活用品,全部賣了,當了。稍微比普通老百姓家裡好一點的東西都要處理掉。反正要把家裡吃光。吃到沒人惦記。孤兒寡母一窮二白,方圓幾百裡都傳出去了。就不會有人來欺負了。吃了酒席的,也會幫襯。不至於家破又人亡。我知道的就這麼多。就當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吧!


傑夫理查德泰森


肯定以及確定地說,中國舊社會真的有“吃絕戶”這種事情發生!

“吃絕戶”,被稱為“最醜陋的歷史糟粕”。

在科普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我有個朋友的奶奶小時候父母走得早,家裡只剩下了她。那時候她很小,大概只有幾歲的樣子。院裡的叔伯大爺讓她吃黃面糕,喝涼水飽腹,那個年代吃這個很容易死。

朋友奶奶當時小啥都不懂事吃過兩回,後來有好心人告訴她這個不能吃,然後朋友奶奶死活不吃,靠生嚼白麵才撐過那段日子。

你們說那些人為啥喊一個小女孩吃黃面糕?因為她家原來是地主,家裡有錢、有地、有房!在父母雙亡的情況下, 如果小孩也死了,就可以吃絕戶了。

通過這個故事,或許大家會對吃絕戶有個比較具體的概念。

吃絕戶是舊中國的一個陋習,是人治社會下的一個產物。吃絕戶簡而言之就是當一家人死了後,無兒無女,村裡的人以及他的親戚們跑來將留下來的家產瓜分。不論是值錢的田地,還是像家裡留下的破銅爛鐵,村民都會搶著要。平時生病時看不到的七八姑八大姨這時都來了。族裡有勢力的人往往會搶走田地,因為在舊社會,人們認為田地是最重要的。

而如果是家庭的唯一支柱坍塌之後呢?那麼孤兒和寡婦是被欺負的對象和被吃掉的人,除非母親和家人能夠幫助,否則,寡婦的未來生活不是被人霸佔,就是淪為街頭乞丐!


其實,“吃絕戶”是一件值得被譴責的事,其中沒有人性,只有貪婪和無情,完完全全展現了人性的陰暗面!


娛哥有話說


在中國舊社會還真有“吃絕戶”這種事情。

講幾個精彩小故事,看完了,您再決定是哭還是笑。

明末清初的女詩人,“秦淮八豔”之一柳如是,丈夫死了以後,族裡人來搶東西,加上債主上門逼債,再加上亡國之恨,最後一代才女柳如是被逼自殺。

曾經洛陽城裡有個張氏夫婦,膝下有兩個兒子,家境也還不錯,不幸的是丈夫不到四十就去世了,按理說財產應該由兩個兒子繼承。可是村裡人就跟土匪一樣,死者的哥哥竟然帶著一幫人搶了傢俱,村裡其他人眼睛都紅了,瘋了一樣來搶東西,房頂的瓦片都不放過。張寡婦被逼無奈,領著兩個兒子上山當了土匪。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很好的例子,祥林嫂的丈夫孩子死了以後,族裡人不但不幫襯她,反而搶了她的房子和田地。

在舊社會,一個家庭沒有了男人或者男人喪失了勞動能力,這樣的家庭就被人們稱為“絕戶”,周圍鄰居們再雪上加霜,把“絕戶”的家庭財產搶光,這就是“吃絕戶”。甚至還有更不可思議的,它比“吃絕戶”更加令人膽寒,那就是“活埋人”。舊社會60歲以上的人就是一個家庭的累贅,會被自己的孩子背到一個荒郊野外的地方,每天給他送一次飯,並順手帶一塊青磚,直到徹底將墳墓壘起來,細思極恐。

舊社會的封建陋習,早已被新社會盪滌乾淨,“吃絕戶”這種事應該被狠狠的丟在歷史垃圾箱裡,珍惜當下。



小小嬴政


別說以前了,現在的部分農村,男的去世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男的兄弟都會把這家財產瓜分了,趕走母女倆,你打官司就算贏了人家就不執行,錢財拿走全家跑出去打工,這種事多了去了,還舊社會,新中國到現在都有。我女同學她爸2006年車禍死了,賠了二十多萬,還有家裡樓房存款。都被她叔伯在她奶奶領導下瓜分了,還把他們母女倆趕出去,我同學戶口上的她媽媽這裡的,她媽上午五點去早餐店工作到十一點,下午四點去火鍋店工作到晚上十二點,打工兩份在市區給買了房子,就這她叔伯奶奶一群不要臉的還要去搶奪,後來她們便宜賣房去了外地,再也不回來了,有些人惡毒起來是要吃人不吐骨頭的。


做一個美膩的女胖子


有,我小時候經常聽我奶奶憤憤不平地提到她家族裡的一個堂弟,說這個人霸佔了她父母的家產。

我奶奶是獨生女,按照鄉間規矩,女孩不能繼承財產,所以在我奶奶還未出嫁時,族人就開始覬覦她孃家的財產,並且選了她的一個堂弟作為繼承人。我奶奶和這個堂弟,天然地成為競爭者,堂弟覺得她是一個會偷走自己財富的賊,我奶奶更是想不通,自己爸媽的錢,為什麼會落到這個堂弟腰包裡。許多年之後,我奶奶一說起此事,還是憤憤不平。

張愛玲母親黃素瓊的經歷,也體現了傳統社會吃絕戶的惡習。黃素瓊是遺腹子,她在母親的肚子裡,父親就去世了,除了姨太太的腹中胎兒,再沒有別的子女。於是族人們虎視眈眈,守在產房外面,一旦姨太太生的是女兒,就把包括大太太在內的娘幾個掃地出門。還好後來生的是龍鳳胎,但是,在張愛玲帶有自傳體性質的小說《小團圓》裡,母親卻私下裡告訴張愛玲,弟弟是從外面抱進來的,並不是姨太太的孩子,當然,也未必是黃家血脈。

類似的故事非常多,其實不但是中國,英國的繼承法也使得吃絕戶的惡習得以存在,《傲慢與偏見》裡,伊麗莎白姐妹的故事正是因為無法繼承財產而已,還好這種惡習已經消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