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李廣難封?

華少聊歷史


李廣,是西漢時期的名將,當時被稱為飛將軍,唐朝時李廣被供奉於武成王廟內,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李廣當時被成為飛將軍,為什麼一生不得封候呢?

攻守的侷限性!

李廣雖然當時被稱為飛將軍,但那是從漢景帝開始的。李廣經歷漢朝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後,於是有所名聲,後來就開始抗擊匈奴。

但這時是漢景帝時,和匈奴的形勢是以守為主。 所以說李廣前期多數是以守的方式來對待匈奴。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有了飛將軍的名號,是很難有戰功的!


劉徹不敢冒險!

漢景帝駕崩後,劉徹經過多年的努力,使漢朝實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時就決定反擊匈奴。由當時的以守為主,變成了以攻為主。所以那時的形勢是攻守易形了!

於是劉徹就派衛青等將領出擊匈奴,李廣作為有名的老將,當然也要前去的。

但是對匈奴作戰的結果,對劉徹太重要了,跟以前不同,是主動出擊,李廣雖然有名,但以往卻是以守為主。劉徹擔心形勢突然轉變,李廣不能勝任。若一旦失敗就會影響士氣,也會毀了他的名聲!

所以李廣一直不是前鋒,要麼是側翼,要麼是後衛,在這種情況下,李廣同樣很難有很大的功勞!

而他的手下因為和衛青一起,多為主力前鋒,所以多數都因功封候!


被自己飛將軍名聲所累!

李廣因為有飛將軍的名聲,所以匈奴一直把李廣作為主要的對手,在後來的對匈奴作戰中,匈奴因為李廣的名聲,所以就對李廣進行合圍,或則是多李廣數倍的兵力跟李廣打。

而漢軍其他的將領,開始則不被匈奴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李廣不要說立功了,能保住不敗就不錯了!


失去最後一次機會!

李廣一生最後一次和匈奴作戰,經過苦苦向漢武帝請求,漢武帝終於答應李廣為前鋒,讓他有一次立功的機會。

但是漢武帝又覺得李廣年老了,恐怕不能勝任,於是又暗中告訴衛青,認為李廣年老,時運不好,不可做前鋒。

後來李廣卻因為迷路,沒有及時到達地點,沒能參加戰鬥。最後李廣羞於受辱,於是自殺而死!


最後一次,李廣同樣沒有立功!

因為漢朝封候條件的規定!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除去韓信英布等幾大異姓王后,殺白馬立誓,“非劉姓不得封王,無功不得封候”!

由於上面的原因,李廣雖有飛將軍的名聲,卻一直沒有大的功勞,所以李廣一生不得封候!


中孚鑑


李廣是中國漢朝的著名武將,留下許多傳奇故事,如射石搏虎,講的就是李廣一次去打獵,把一塊石頭當做老虎,一箭射去,箭頭射入石頭。還有一個典故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雖然桃樹和李樹不能說話,但是可以結出甜美的果實,人們就會從桃樹和李樹下面經過,便走出一條路出來。這講的是李廣英勇善戰,雖然最後自殺,名聲一直很好。但是我們在翻閱史書卻能發現一個問題,作為漢武帝時期有功武將的標配,李廣為什麼就一直沒有封侯呢?幾百年後,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也這樣感嘆:

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的原因很簡單:

一是李廣的指揮能力不足。

二是運氣不好,作為指揮官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

三李廣最出色的戰績,都是個人勇武的體現,而不是指揮作戰的成績。

由於漢武帝時期,武將晉升完全靠軍功計算,在史書裡記載了李廣參與了以下戰爭:

一、蕭關之戰:這是漢文帝時期一次驅逐匈奴的戰役,此時的李廣還是小兵,在追擊匈奴的時候可能用箭射殺過匈奴兵,此戰後,李廣成為宮廷護衛。

二、昌邑之戰:這是漢景帝時期平定吳楚之亂,此時的李廣為騎郎將(皇帝的侍從武官),採用“堅守飢敵”戰法,直到吳軍因飢餓撤圍昌邑,才出動精兵追殺,“大破之”(《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並在追擊中,奪了吳軍軍旗。這一戰雖然全勝,但是由於李廣的職位並不高,封侯的可能性不高。而且李廣犯了一個錯誤,私下接了漢景帝的弟弟梁王的將軍印,此戰後李廣被下放至地方當太守。

三、上郡之戰:此戰最能體現李廣的勇武,此戰由於皇帝寵臣中貴人率領十餘個起兵遇到3個徒步匈奴兵,想裝一次,結果被匈奴兵射殺殆盡,中貴人也被射傷,求救於李廣。李廣率百餘騎兵去追擊,卻陷入了匈奴兵的包圍之中。李廣沒有慌亂,在匈奴兵的包圍下,鎮定自若,甚至下馬休息,匈奴兵誤以為有埋伏,不敢出擊,兩軍對峙到傍晚後匈奴並撤退。這是一場典型的小規模戰鬥,

四、雁門之戰: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漢武帝派出四路漢軍出擊,其中李廣率軍1萬自雁門出征,但被匈奴包圍,損失慘重,此戰李廣被俘虜,但是靠個人勇武逃脫。李廣用錢贖買成平民。此戰暴露出李廣作為軍事指揮官的不足之處,作為統兵大將,手下有一萬將士,忽視情報工作,被匈奴包圍,

導致所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五、右北平之戰: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令張騫率軍1萬、李廣率軍4千配合霍去病自右北平出擊,以牽制匈奴左部。兩人分道進擊,由於張騫失期,李廣所部遭遇匈奴左賢王4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戰後,李廣功過相抵,無賞無罰。

六、漠南之戰:李廣任職後將軍,登場時匈奴已經被擊潰,導致無功而返

七、漠北決戰:李廣數次上書要求擔任前鋒,但是漢武帝考慮李廣年紀大,又數次無功,暗地吩咐衛青不讓李廣做前鋒,作右軍。但是迷路失期,最後自殺。此戰再次暴露出李廣忽視情報工作的弱點。

細數李廣的歷次作戰,作為統兵將領,李廣的戰績實在是拿不出手,和衛青和霍去病都差得太遠。在作戰中幾次暴露情報工作不足的弱點。

發揮出彩的都是個人的勇武,如果李廣只是個兵,擱在現在是特種兵的存在,但是作為統兵將領指揮作戰,是不合格的。漢武帝時期武將封侯只有軍功一條路,但是李廣作戰一生,不如衛青首次出征。千百年很多文人墨客為李廣鳴不平,其中太史公最盛,但是細數李廣的戰績確實達不到封侯的地步,漢武帝並沒有打壓過李廣,而且數次給了李廣機會,但是都沒把握住。在最後的漠北之戰,也存在保留李廣名譽的心思。


悠悠淮水


李廣,善騎射,孝文帝時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累升至武騎常侍,秩八百石。景帝時以驍騎都尉參與平定“七國之亂”,取旗揚名,因梁王授李廣將軍印,朝延對其未進行封賞,算是拜錯了碼頭。之後,李廣歷任上谷、上郡、邊郡、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邊地太守,主要任務就是抵禦匈奴對邊境的襲擾。因景帝時期對匈戰爭完全處於守勢,喪失戰略主動性,邊地守軍數量又有限,李廣與匈奴之間發生的戰爭屬於局部小規模戰爭,戰功不可能達到封侯的標準。

武帝時期,馬邑之圍匈奴察覺漢軍意圖,全軍無功,其時李廣為驍騎將軍;四年後李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李廣兵敗被俘,當斬,花銀子贖為庶人;元朔六年以後將軍從衛青出定襄擊匈奴,未尋到戰機,無功;兩年後李廣帥四千騎出右北平,被匈奴四萬騎包圍,損兵過半,無功;元狩四年李廣以前將軍參加平生最後一次漢匈大戰,武帝以李廣年老,運氣又不好,不欲李廣充任軍鋒,衛青又欲讓哥們兒公孫敖立功,讓李廣和右將軍合軍異道出擊,結果李廣迷路耽擱了時間,趕到戰場時仗早打完了。李廣因迷失道貽誤戰機,讓匈奴單于溜了,戰後被追究責任,但罪不至死。其時李廣已六十有餘,自感再無機會對陣匈奴,同時亦哀嘆自己運數實在太差,亦憤於面對刀筆吏的責問,選擇了自殺。

終李廣一生,武帝之前無封侯的機會,武帝之時有封侯的機遇和實力,或因遭遇匈奴主力不勝、或因各種因素未尋覓到戰機而錯失封侯機遇,可以說是怪天怪人怪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