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进博会上的医药创新

亮眼!进博会上的医药创新

导 读:

亮眼!进博会上的医药创新

11月5日,进博会上展示的最新医疗设备吸引了参观者。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与医药保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本届进博会吸引了全球医药行业巨头纷纷携最新产品亮相。

汤彦俊摄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的展品揭开面纱。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全球各大跨国企业纷纷亮出最具分量的产品。健康报记者在开馆首日进入展区,对全球医药创新领域的部分“鲜货”扫描了一番。

跨界企业带来的出乎意料

进入展区,第一家参展商就引起了各交易团的关注。富士胶片,一家著名的日本胶片和相机生产商,在展区最醒目的位置展出的却是其在抗病毒药物、影像诊断及再生医疗产品领域的前沿产品。

“T-705,是一款已经在日本上市,正在中国境内进行临床应用开发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企业沟通部部长史咏华介绍,就在上个月底,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与国内一家制药公司及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由富士胶片向中国相关各方提供截至目前所有的临床数据。

富士胶片还带来了几款先进的医疗诊断设备,及在日本已经批准上市的两款再生医疗产品——自体培养表皮、自体培养软骨。

在罗氏集团展区,罗氏诊断带来的cobas e 8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全球第一台机械式组织切割系统赚足了眼球。罗氏集团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前者在中国刚刚获批上市,一管血可进行90个项目的检测,既能帮助医院检验科提升检测效率,也能让患者尽早拿到检测报告。

而全球第一台机械式组织切割系统则提供了一个一体化的分子病理学解决方案。罗氏诊断采用物理切割的方式,精细化富集肿瘤来源的组织,把组织富集下来后可直接完成后期分子检测。“从组织分离和富集到分子检测,这是一个一体化的分子病理学解决方案,诀窍在于一个专利化设计的刀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刀头最前端的物理刀片能够精细化地切割组织,不会像激光切割一样对组织造成伤害。由于刀头里面是一个双腔结构,有液体流动,会产生吸力,对切割的样本“边抓边吸”,这样便可以直接送到后面的程序中,进行下一步检测。

为中国市场加速研发

作为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刘谦介绍,阿斯利康联手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以及腾讯、零氪、科大讯飞、贝克曼等众多跨界企业,借助大数据应用和AI影像读片等智能、高效的诊断技术,院际多学科团队(MDT)及标准化的院后康复管理,打造了肺癌精准诊断平台,探索形成了全病程一体化诊疗方案,并逐步在上海、深圳等城市落地。

截至今年9月,上述肺癌诊疗一体化方案已在全国各地开展,精准诊断平台在全国300家医院、20家区域检测中心落地,有12万名患者接受了肺癌规范化监测,配合63家医院的MDT多学科工作站,以肺癌专病出发的一站式多学科医联体已具雏形。

全球制药巨头赛诺菲在展区展示了多款创新性药物及疫苗产品。其中,一款今年10月刚刚在美国审批通过的,作为12岁以上嗜酸细胞型中重度哮喘患者或口服糖皮质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加用维持治疗方案的药物引起了现场医疗专业人士的关注,不少人带走了该药物的相关资料。

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说,赛诺菲正在不断加速新药研发和引进,至2025年,预计至少将迎来16个新产品和适应证在中国上市,特别是在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和疫苗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