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是病句,大家為何說是千古名句

魯迅“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是病句,大家為何說是千古名句

魯迅先生的《秋夜》發表於1924年12月,是他《野草》散文集的第一篇散文詩。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讀到魯迅寫的“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的時候。感覺怪怪的。於是在考試的時候我就模仿了魯迅先生的寫法:我有兩個雞蛋,一個是雞蛋另一個也是雞蛋。但是被老師批評一頓。

魯迅“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是病句,大家為何說是千古名句

當時不由的就在想,我明明是模仿魯迅寫的,為什麼魯迅的可以成為千古名句,而我的就是錯的呢?其實這篇文章,從單看這一句,以通常的眼光來看有點囉嗦。但是,當你看完全文就可以理解了它非病句。而是更深層次的表達了當時魯迅先生的心情和境況。

魯迅“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是病句,大家為何說是千古名句

《秋夜》這篇散文詩,創作發表於1924年12月。當時的北京,正處於北洋軍閥政府及封建勢力的黑暗統治之下,魯迅先生對當時北京的評價是“實在黑暗的可以!”大家都知道,魯迅喜歡寫諷刺文,而且以他的文學涵養,應該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那麼這句話想必是有些含義的。

魯迅“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是病句,大家為何說是千古名句

《秋夜》這篇散文詩對棗樹形象的讚美是全篇的主題。棗樹飽經滄桑,傷恨累累,倔強。它經受著黑暗夜空的摧殘壓迫,毫不動搖,靠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努力支撐著自己。實際上棗樹的形象就是魯迅自己1924年真實形象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