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小海按:数以千家参加全国双创周的企业,现如今都怎么样了呢?今天小海要分享的这篇文章介绍了独角兽级别公司的创始人于杰在艰难的创业路上是如何熬过创业的生存期的。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文 / 双创周

来源 / 双创周(ID:ShuangChuangZhou)

开篇:独角兽教你如何“熬”过生存期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已经走过了3年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过双创周活动的企业已经超千家。今天我们再回头看这些企业名单时,发现有的企业已经黯然离开,更多的企业逐步发展,走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有的企业甚至已经成为“独角兽”级别的企业,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当独角兽级别公司的创始人坐在你面前,你会最想问他什么问题?创业如何度过最艰难的生存期?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由于它又太过重要,是创业者实现理想的基础。

为此,我们从历年参加双创周的企业中,挑选出10家具有典型特点的企业,采访了其创始人。让我们跟着这些光彩照人的双创人物一起,学会如何熬过创业的生存期,为梦想而奋斗。

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八个人、八万块钱、八张转椅,就在浦东一个小区里开始创业的沪江创始人之一于杰,是“蚂蚁计划”的发起人,他说:“我们相信唯有教育才能改变贫穷,唯有互联网让教育更公平。”

2017年,蚂蚁计划参加了当年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展示。2018年8月,双创人物风采录采访组联系到“蚂蚁计划”的创始人之一于杰,听他讲述创办蚂蚁计划的经历。

在谈到发起“蚂蚁计划”的契机时,于杰说:“我在延安学习的时间里,学了两条革命真理:第一条,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抗日!第二条:唯有先进的制度才是吸引天下人财物支持我们共产党闹革命的根本保障。”这些话听起来有些“高大上”,但确实于杰他们创办“蚂蚁计划”的初衷之一。

“蚂蚁计划”由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沪江网发起,以“一群蚂蚁改变中国教育”的教育梦想为核心,致力于为有教育梦想、敢于创业的伙伴提供场地、资金、资源等一系列的创业扶持及帮助。“蚂蚁计划”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发展至今,已在全国建立9大创客空间和一座位于上海高桥的蚂蚁创客小镇,直接服务上千创客。

与单枪匹马、独自闯出一片天地的创业者不同,依托现有资源与行业优势,进行企业内部创新创业,从而孵化出全新的企业单元,也是双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创新创业又有什么不同?创业者应该怎样利用企业原有的资源与经验?创业者又是否会受到原企业的掣肘?这样的创业模式,看起来既稳妥又能满足自己内心创业“小梦想”,是不是一种最佳选择?

初衷:老牌企业的人才困境

说到“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沪江网可以说是元老之一。14年前,于杰参与创办沪江网,如今,沪江网已经是互联网教育行业老资格的企业了,然而,于杰却说,年轻是沪江网的标签之一,800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仅27岁,别看年纪不大,他们中的有些人其实就是网上受追捧的名师。

当下在线教育正红火,沪江网经过多轮融资,尤其是2003年两千万美元的B轮以及2017年百度主导的1亿美元的C轮融资过后,虽然未上市,但估值已经高达100亿元。

钱是不缺了,但困惑却挥之不去。“我们估值100亿,国内愿意投这么大一笔投资的投资人并不多,尤其是给一个未上市的公司。多数的国内投资人找我们谈,无非问三个问题:收入多少,利润多少,何时上市。但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育平台不应该局限于上市。”除了融资困惑之外,沪江网联合创始人于杰更感慨人才的困惑,“过去两年沪江网有很多优秀人才离开去创业,我觉得引入人才难,但留住人才更难。”

“我们留不住人才,肯定不是人才的错,只可能是自己的错,既然他们的离开是为了创业,那我们为什么不提供平台,让他们创业呢?”正是这样的困惑让于杰萌生了创办“蚂蚁计划”的决心。

原来,即使是老牌的、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始终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于杰这样的选择,也是沪江开拓事业版图的重要一步。

资金、场地、经验和人才是制约创业者的四大因素,蚂蚁计划的目的在于做减法,降低创业门槛。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沪江网牵头成立了蚂蚁雄兵天使基金和互元基金,前者已融资3000万元,目标为5000万元规模;后者已融资1.5亿元,目标为3亿元规模。于杰还介绍,入驻的创业者可选择不付租金、转让5%股份的“零租金”孵化模式,或支付较低租金,场地问题也解决了。

在于杰心中,英雄也分层次,一流英雄敢于出来创业,二流英雄敢在内部创业,三流英雄执行力强,“我对员工的期望是争做一流英雄。英雄需要舞台,我们来提供。”于杰希望创业热情应该在沪江网内部开始,鼓励员工在应用软件、技术和运营服务领域提出创业方案。这项政策刚推出就已经有多个员工团队提交了方案,通过评审后,入驻蚂蚁创客空间,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要知道“蚂蚁计划”推出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00多家创业团体争相进入,其中就有大家熟知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李阳在早期教育界内异军突起,在推广英语教育26年来,在全国1800多个县举办了1.3万多场演讲,如今他将带着自己的项目入驻蚂蚁创客空间,开始新一轮的互联网教育创业。

“我们要寻找‘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年轻人,我们要寻找梦想合伙人,正如墙上所贴的,以创业者为本。”于杰说。

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创客们服务

于杰如果仍在沪江网工作,他的生活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于杰认为自己的身上存在一种创业DNA,促使他不断的去创新。当初创办沪江网,就是抱着互联网改变教育的想法去做的,现今创办蚂蚁计划初心未变。于杰说:“我们这群人之所以组建在一起,就是围绕着一个信念:唯有教育才能改变贫穷,唯有互联网才能使教育公平。”

于杰说,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团队扎扎实实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沪江——建立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可以通过平台分享知识,让每个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学习。”我们专注于做这件事情已经十多年了,目的就是为了修学习的公路。当初从8个人,8万元,到现在全职员工1500名,兼职员工2000名,尽管我们的梦想是高速公路,但实际上我们目前还是三级公路,还在路上,还有90%的伙伴可以等着我们去合作。

第二件事情就是“蚂蚁计划”——使天下想干教育的伙伴都能和我们发生链接,一个以教育行业创业者为本的平台。蚂蚁计划的核心就是“一群蚂蚁改变中国教育”。我们始终坚信千千万万小蚂蚁汇聚在一起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中国教育。

怎么样才能调动千千万万的小蚂蚁,这就是蚂蚁计划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于杰介绍,创业初期创业者们通常都很孤单,但是有了蚂蚁空间,聚集创业者们,使他们不用再孤单,他们可以抱团取暖,互相学习,让创业者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

同时于杰还发起了蚂蚁基金,只专注于做互联网+教育的早期投资,因为他深知创业者的困难。“就像现在一大批投资人都找我们,问我们可不可以投一点?其实我内心是这样想的:8年前他们在哪里?6年前他们在哪里,唯有在早期投资创业者的才叫真爱,因为他为了你的梦想买了单。所以我们发起蚂蚁基金就是为了解决创业者早期的融资困难。现在我们有三种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和A轮基金,我们只做早期投资,后期的让市场去做。”于杰说。

蚂蚁创客挑选创业者的标准是“一身正气、满腔热血”。那些原本与教育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的项目,进入蚂蚁创客之后,就与教育发生了“链接”,从而激发出新的创业机遇。而于杰对蚂蚁创业者的要求是,将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一块儿做到极致。“所有的蚂蚁创业者们,都秉承一个‘利他’的精神,通过服务好社会需求,获得自身的创业成功。”于杰说。

而对于创业者来说,选择内部创业、或是背靠资源、服务都雄厚的平台,也是一种更轻便快捷的道路。让创业不再遥不可及——双创精神也因此有了更多元化的解读。

曾经出现在2010上海世博会宣传视频中的那位仙气飘飘的茶仙子鲍丽丽,精于茶道,并经营着高级的茶文化艺术中心。在原来的创业经历中,鲍丽丽还需要处理各种繁杂的公司事务,距离内心做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梦想还有些距离。加入蚂蚁创客后,“蚂蚁合伙人”建议鲍丽丽进行二次创业起航,专注于她至爱的茶道,将“茶仙子”打造为一个茶文化教育、交流的品牌和平台。如今,鲍丽丽只专心品味各方茶叶并给予评价,致力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而茶叶销售、设计、包装等产业链环节都已经交给平台上其他公司来负责。

上海普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以推介工业设计师产品为主的网络平台公司。在蚂蚁创客中,普象转型为工业设计师的培训中心,不仅面向普通公众推出工业设计产品,更面向企业推出工业设计师。看似“小而美”的普象工业设计小站,却已经汇聚了全球150万工业设计师的庞大资源。

于杰把近年来加入的创业者称为“新四军”——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他认为,越来越多草根群体投身创业,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此时,就是考察孵化器的能力了。于杰说:“真正的孵化器应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在项目的筛选阶段,要挑切中市场热点和用户痛点的产品,而且具有可实施性,这一阶段要过滤到不靠谱的项目;二是在产品的设计、供应链等方面进行资源的全方位支持,要为创客团队带来价值。”

“创客之所以有活力,是他们投资的领域是中国未来最具成长性的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创客是否能够成功,需要多方力量推动。”于杰表示,中国正在经历从债权融资向股权融资模式转变,这是一次质的转变。这将释放出巨大的资本能量,一个多层次具有活力的场外资本市场,是创客们的希望所在。

“这是最差的年代,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将淘汰大量传统教育体制下麻木的工作者。这也是最好的时代,新经济和互联经济给大家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上海需要一大批创业者,并迫切需要在创新环境、创业生态方面进行大改革。”于杰说,在这个转折的阶段,就需要有理想的投资人和有经验的创业者助力社会的发展变革。

解决创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提到蚂蚁计划,于杰便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起蚂蚁计划的迭代。“1.0是蚂蚁创客空间,让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有实现梦想的空间;2.0是蚂蚁创客小镇,与政府合作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3.0是蚂蚁创新城市,推动更多城市的‘双创’发展;如今进入4.0的国际化阶段。”于杰介绍蚂蚁计划的最新发展情况时还说,上海支持“双创”的专业服务,蚂蚁计划有复制推广的基础。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创业者中非常明显,比如政府扶持创业的政策,很多是要求创业者在入驻孵化器一年以后,才能申请各项优惠政策,这对于一个要创业的人来讲,了解各项政策、熟悉财务、管理人事等已经很辛苦了,他的精力有限,因此需要外界的帮助,这时我们的蚂蚁计划就能发挥作用,我们给青年创业者提供零成本创业的机会。”于杰说。

在蚂蚁计划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项目中,最典型的是与浦东高桥镇合作的国际创客小镇。于杰介绍,这项合作开创了与政府合作的新模式,蚂蚁计划和高桥镇政府成立了一个混合所有制公司,由蚂蚁计划控股,通过市场运作,来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符合“双创“导向的企业入驻小镇,蚂蚁计划可以当场承诺,给予10套人才公寓。

于杰说,之所以会有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因为各种支持“双创”的政策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熟悉程度也有限,“双创”个人或团队希望享受政策得花费大量时间人力成本。但与政府合作后,政府将现有的各种政策资源“打包”交给企业,再由企业根据“双创”个人或团队的具体情况,兑现政策。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满足创业创新者的个性化需求,也能提高政策落地的效率,充分发挥出政策引导和鼓励作用。

有意思的是,蚂蚁计划与相关政府就“双创”合作模式的探索,正成为全国其他一些地区的参考模板。于杰说,现在很多政府机构回来蚂蚁创客空间“取经”,大家都想知道在蚂蚁创客空间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于杰认为,创业创新者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寻找合伙人的过程;在“双创”实践中,以专业企业和机构为代表的市场资源,其实与政府也是合伙人关系:“两者具有同样的目标,那就是让创业创新者走得更远”。

——双创风采录采访组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