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區:世界一流科學城加速崛起

光明區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八大新任務”助推未來跨越式發展

光明區:世界一流科學城加速崛起

光明區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現場。

核心提示

10月13日,深圳市光明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會上光明區政府籌備組組長劉勝代表深圳市光明區政府籌備組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回顧了光明新區成立以來各項事業取得的長足發展,規劃了未來一個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重點工作。

劉勝在報告中指出,本屆政府工作的重點是: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光明科學城的規劃建設,加快打造光明區新的城市中心,狠抓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多措並舉大力拓展發展空間,以超常規的力度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大力提升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質量,以時不我待、主動擔當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打開光明各項工作新局面。

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正在光明大地上加速崛起。

  • 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歷史機遇 新起點上譜寫光明發展美麗新篇

光明新區是深圳市第一個新區,自2007年8月成立以來,光明新區管委會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區黨工委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區廣大幹部群眾,歷經11年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集中體現在發展格局顯著提升、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城區面貌顯著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提升及群眾認同感顯著提升等“五個顯著提升”。

今年9月,光明區正式揭牌成立和區一屆一次黨代會順利召開。區一屆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四城兩區”,為打造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而努力奮鬥。

報告中特別強調,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在新時期交給光明的重大任務,是區一屆一次黨代會明確的戰略目標,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幹部群眾倍感振奮、滿懷期待。當前光明區的首要任務,就是將光明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建設思路、建設路徑、建設重點謀劃好、安排好、落實好,確保各項工作緊張有序推進。

報告還對未來三年光明區的工作進行了展望,光明區將在城區實力實現新跨越、人居環境更加完善、營商環境再上臺階、城市“痛點”基本消除、城中村面貌根本改觀及歷史遺留問題較好解決等方面有突破發展。比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完成全區119個城中村綜合治理,提升城中村精細化管理水平;盤活社區土地資源,激活社區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等。

  • “八大新任務”實現跨越式發展 光明科學城奮力邁向世界一流

聚焦世界一流科學城宏偉藍圖,規劃建設好光明科學城。堅持規劃先行,會同市發改委以國際視野、全球眼光,高質量編制光明科學城發展規劃。積極協調市規土委,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明晰定位目標,優化空間結構和功能佈局,高水平編制科學城空間規劃。加強光明科學城與南山大學城、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東莞中子科學城等創新節點的交通規劃研究,構建以光明科學城為核心、串聯粵港澳灣區科教創新節點的綜合交通體系。

同時,全面啟動大科學裝置建設,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推進土地整備工作。大力推動國際共享與合作,引進國際化的高端人才和研究團隊,積極落實《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力爭引進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前沿交叉研究中心。

聚焦深圳北部中心戰略規劃,全面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對標國際一流中心區標準,啟動約8平方公里的光明中心區建設,同步打造中央公園活力商務帶,打造中央公共文化帶。高質量開發重點片區,加快科學城片區開發,推動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光明小鎮、光明雲谷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鳳凰城開發建設,啟動光明城站綜合開發,著力打造龍大科技創新走廊,協調加快龍大高速光明段市政化改造。同時在新湖、公明、玉塘、馬田街道辦事處行政辦公區周邊,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形成新的商業街區。依託軌道6號線鳳凰城站、長圳站等軌道交通重要節點,打造商業綜合體。

聚焦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推動建設智造強區。實施主導產業領航計劃,增強以新型顯示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競爭力,今年推動華星光電G11項目一期正式投產,二期開工建設,推動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努力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同時實施新興產業培優計劃、實施傳統產業躍升計劃、實施招商引資聚能計劃、實施實體經濟減負計劃、實施對外開放提升計劃。

做好山水大文章,大力建設綠色城區。優化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實施基層環保管理改革創新,壓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實施茅洲河全流域限批。打贏治水提質大決戰,加快排水管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排水管網管理制度,實現全域雨汙分流。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大土地整備工作力度,全力保障光明科學城、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軌道6號支線等重大項目建設用地供給。全力保障國科大深圳醫院新院區、田寮文體中心等民生工程建設用地需求。

深入推進社會治理,營造安全穩定社會環境。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有黑掃黑、無黑除惡、無惡治亂,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綜合運用各種手段預防和解決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突出問題。全面推進“智慧光明”建設,完善“智慧光明”頂層設計,完成雲數據中心、運營管理中心等項目建設。

增加更高水平民生供給,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構建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民辦教育、高等教育全方位的高水平教育體系。新建公辦新型幼兒園30所,新增8400個幼教學位。新建8所、改擴建5所公辦學校,新增2.6萬個中小學學位。引進華中師範大學等教育團隊和一批名校長、名教師。支持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建成華南地區診療技術最優的醫院之一,支持市中醫院光明院區建成廣東省高水平中醫院。推動國科大深圳醫院新院區建設,打造8家有專科特色的大型社康中心。打造特色文體品牌,建成光明文化藝術中心。

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建設人民滿意政府。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加強效能政府建設,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加強責任政府建設,建立區級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重點工作清單制度。加強廉潔政府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嚴厲整治各種頂風違紀行為。堅決糾正“四風”問題,重點查處和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氛圍。

(賴飛揚 雷錦浩 大田 萬學 文/圖)

專家點評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知聯會會長、市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

光明區一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區政府籌備組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光明新區成立11年來只爭朝夕的如歌歲月,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綠色發展模式創新等先行探索和大膽試驗讓人印象深刻;客觀總結了轄區範圍內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等方方面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及其若干經驗,同時梳理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短板與不足。報告展望光明區未來發展,謀劃佈局了近期重點工作,包括規劃建設光明科學城、全面優化城市發展格局、推動建設智造強區和綠色城區、深化政府職能轉變等重點。我們有理由相信,踏上新徵程邁向新方位的光明區,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宏偉目標。

■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經濟處負責人歐陽仁堂博士:

《光明區政府工作報告》突出了“高、新、實”三個鮮明特點,一是高,即站位高、定位高、要求高。二是新,即新使命、新任務、新目標,突顯了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新使命,確定了未來一個時期的八大新任務,提出了未來三年光明跨越發展的六大新目標。三是實,即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其中,政府工作報告大篇幅突出了規劃建設光明科學城,這是大力落實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的重大行動,也是光明未來打造創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建議要做好四點:一是要突出高端定位,瞄準打造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世界級科學新城,推動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源頭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二是高標準規劃建設,突出國際性、生態性、智能性、協同性,建議將21平方公里作為核心規劃區,並輻射光明全區,打造全球最適宜科技創新的高地。三是建立更加先進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打造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實驗區。四是提供國際化一流公共服務,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設施,打造全球最宜居宜業城區。

■深圳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文教授:

《光明區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光明區的發展歷程,深入分析了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在黨的建設、城區規劃、法治政府等方面提出了系列舉措。一是城區發展定位清晰。光明充分利用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的有利區位優勢,明確了今後將加快建設“四城兩區”,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城區發展目標。二是重視城區規劃的引領作用。光明提出要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光明科學城的規劃建設,加快打造光明區新的城市中心,狠抓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多措並舉大力拓展發展空間,以超常規的力度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這切合了光明的城區歷史發展、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勢。三是工作舉措切實可行。報告明確了重點工作和任務,在光明科學城建設、深圳北部中心規劃、實體經濟發展、綠色城區建設、城市發展空間拓展、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民生供給、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提出了諸多具體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