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重慶七旬老人嘴裡“住”了近20種鳥

“豌豆包穀……”“咕咕咕……”“啾啾啾……”今(18)日上午,重慶九龍坡區朝陽公園內,一陣陣鳥叫傳來,可記者卻沒有見到鳥的蹤跡,仔細一瞧,卻發現這些鳥叫聲是從一位老人嘴裡發出。為何老人會這麼多種鳥的叫聲?老人向記者講述了他學習“鳥叫”的經歷。


絕了!重慶七旬老人嘴裡“住”了近20種鳥


李志星如今能嫻熟地吹出近20種鳥叫聲。

會近20種鳥叫

公園裡的鳥是“老師”

老人名叫李志星,今年70歲,家住渝中區觀音巖。“我會的鳥叫聲有近20種!”說起鳥叫聲,李志星告訴記者,10年前的一天,在家看電視時,電視上正在播放一個人模仿鳥叫的口技節目,他覺得很有趣,就開始學起來。

如何把鳥叫聲學得更像?公園裡的鳥便是“老師”。李志星常常到離家不遠的枇杷山公園向鳥兒們“請教”,聽它們的叫聲。“我一般會在早上八九點鐘去公園,這個時候鳥兒歡快的叫聲會比較多。”李志星說,聽到鳥叫,他就去模仿,然後摸索,要什麼樣的口型,舌頭應該怎麼放,才能發出這樣的聲音。

“咕咕咕……”說著,李志星向記者展示斑鳩的叫聲。記者注意到,每次要吹出鳥叫聲時,他都要將舌頭在嘴裡圓幾次。他告訴記者,學習鳥叫聲就像說話一樣,口型要不斷變化,尖聲口型要小,反之口型便大,同時舌頭也應該擺放好。

學習過程中,李志星發現陽雀、布穀鳥以及點水雀等在城市很少見,只有農村比較多,因此一有機會到農村,他都會尋找這類鳥叫聲,然後學習模仿存儲在大腦裡。

看電視時聽到電視劇裡有鳥叫聲,李志星也會立馬回放錄下視頻學習。記者在他手機上看到,還錄有一段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一集中布穀鳥的叫聲,“錄下來慢慢學習。”李志星說。

李志星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他能模仿出布穀鳥、斑鳩、點水雀、麻雀、畫眉等近20種鳥兒的聲音。

學會容易學好難

練習時常嘔吐吹破舌頭

“學會還是容易,但是要學好難。”李志星說,學習鳥叫首先要過的就是“嘔吐關”,因為開始學時,需把兩根手指放進嘴裡進行輔助發音,從發一個單聲開始學,然後再用一根手指輔助,循序漸進。但因為把手指放進嘴裡練習,會有異物感,李志星時常會有想要嘔吐的感覺,“每次有要吐的感覺時,我都要喝好幾大口水。”

由於鳥叫的口技發音原理是由氣流吹動舌頭與嘴唇之間空出的凹槽所產生的,聲音的轉換主要是根據舌頭和吹出的氣流而改變的,李志星已經不記得吹破了多少次舌頭,有時鮮血直流,好在每次都要不了兩天就恢復過來,然後又繼續練習。

“手指放在嘴裡吹畢竟還是不太雅觀。”李志星說,一開始學習時,怕不雅和被人嘲笑吹得不好,時常躲在公園沒人的角落裡學習,幾乎這樣練習了一年的時間,經過成千上萬次的摸索,比較熟練地掌握技巧後,才能不用手指輔助發聲,克服掉練習時嘔吐和破舌頭的不適,發出的聲音也更蜿蜒動聽,這才大膽地在公園裡面吹出各種鳥叫聲。

“豌豆包穀……”“咕咕咕……”說著,李志星又模仿起鳥聲來。

在李志星老人向記者展現他的絕活時,因模仿得非常逼真,引得公園裡遊玩的市民四下尋找,發現是老人發出的鳥叫聲後,都會說“哎呀,原來是你在叫嗦!”這句話也是李志星學習鳥叫口技以來,聽得最多的一句話,而每次聽到別人這樣說,他也會興致一來多吹兩種鳥叫聲,讓大家猜猜是什麼鳥。

李志星說,他在公園裡吹出鳥叫聲時,常有人想要拜師學藝,他都會悉心給大家講解,“我從來不正式收徒弟和出去演出鳥叫的口技,我這只是一個‘小兒科’的愛好而已,偶爾在樹多的地方吹吹,快樂自己,娛樂他人。”


絕了!重慶七旬老人嘴裡“住”了近20種鳥


李志星一開始用兩根手指輔助發音時常常嘔吐

愛好廣泛

會吹小號、魔術、雜技等

記者瞭解到,李志星可謂是全能“人才”,不但會模仿鳥叫,還能模仿貓、狗、大象等各種動物的聲音,還會鼻子下巴頂單車、樓梯等雜技以及魔術、吹小號、節目主持等。

李志星告訴記者,他2006年從運輸單位退休後,生活很無聊,於是就和眾多的老人一樣,打點麻將打發時間,但時常坐得腰痠背痛。於是有音樂天賦的他,在2009年組建了重慶兩江管樂團,如今樂團裡有60多名隊員,他帶著樂團四處演出比賽,得過不少獎。如今,每週都會有兩天的時間,帶著樂團到石橋鋪街道辦事處提供的場地排練。

對於李志星的這些愛好,老伴兒王阿姨也比較支持。李志星說,他時常在家練習節目主持,練習時老伴兒就拿著字典在旁邊糾正發音。

“活到老就要學到老。”李志星說,他還要把自己所會的技能學得更精進。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張春蓮 實習生 黃美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