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纪实:淳朴村民背后的罪与罚

贫穷的村民,是淳朴的,这只是表象,深层处更多的是基层的无奈。谨以介绍鲁西南某村的村民闲语,来探讨村民的罪与罚。因为在农村,除了物质上要帮,精神上,更要帮。

一、恨人有,笑人无。

农村纪实:淳朴村民背后的罪与罚

乡村已经被搬空了,平日大家都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是最热闹。在外当包工头的老王,老王平时带着村里的弟兄一起出去干工程,口碑还算不错,但是他从来都是众矢之的。老王的宝马车,是一砖一瓦挣出来的,但是过年回家,只敢停在邻居的厂子里。有一天晚上停在了外面,就那么一夜,车身上无数道划伤,还有掰坏的后视镜和砸碎的车玻璃,甚至车座的棉毛都被人拔了出来。一看伤痕就不是一个人干出来的,村里人议论了很久,大多是嘲笑般地看热闹"活该,让你买这么好的车"。当然,这还是好过那些没车的人,村里的人大多还是能买得起一辆面包车的,买不起的遭受的是拜年时候一遍又一遍的嘲笑。

二、无底线的占便宜

农村纪实:淳朴村民背后的罪与罚

麦子熟了的时候要晒干,这个时候村民就把粮食都晾在了乡间的路上,4个车道给你用大木桩子和石块给分割成一个车道,因为马路离麦田近,所以就这么省事了。每年镇里都会派人整改,但是没办法,麦子还没收呢,各种破烂已经占领了马路,似乎在宣誓着这是自家的马路。村里现在也不算穷了,现在已经有专门的环卫工也开始铺砖路,但最头疼的是,一旦摆上新的绿色的垃圾桶,马上就被拿走了,1米多带轮子的垃圾桶又有什么用呢?甚至道路两边新铺上的地砖,头天铺上,第二天晚上就全被偷光了。导致后来的垃圾桶都是供烂的,地砖铺碎的,才能勉强用下去。不止如此,公用的水龙头栅栏,塑料管子,都会惨遭毒手,不顺走也要给你弄坏了不能用。就连村口有一间给孩子们等着乘校车的小房子,不少人一天敲一块砖下来,不到半年就塌了,现在下雨孩子们都要打着伞等校车。

三、缺失的赡养

农村纪实:淳朴村民背后的罪与罚

在这里,只要能让老人花自己的钱安度晚年,就是好儿子。鲁西南的房子大多是四间大屋,分为东西南北,南屋居住北屋茅房。最常见的事情,就是壮年的孩子把老人撵到北屋去住,还要收走老人仅剩的每月90块的补助。逼死老人的确实是少数,但让老人自谋生路的是大多数,70岁的老人也要想办法种点地,收收破烂打个小工,勉强维持着北屋的阴冷生活。与喝酒吃肉的儿子和白白胖胖的孙子形成强烈反差,在这魔幻现实中很奇怪,中年人并不怎么赡养自己的老父,却对自己的儿子特别好,盼着自己儿子将来赚大钱孝顺自己。这又怎么会实现呢?

农村纪实:淳朴村民背后的罪与罚

这仅代表我的老家,鲁西南某村的情况,全国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不是很清楚。可是现在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呢?农村的精神文化又该如何建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