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國人拼了命要把孩子送中國來上學,而中國人卻恰恰相反?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談起“中國教育”就會想到這四個字似乎是一個貶義詞。提到“中國教育”,我們會聯想到諸如“記憶”、“填塞”、“海戰術”等詞。很多人把中國教育描述為刻板印象、艱難的、不是人性化的、缺少創新模式,唯一的作用就是不斷的“測試”。也許有圖案的雞湯故事我們也熟悉很多。但是,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到底有什麼不同?中國教師與外國教師有什麼不同?中國課堂氣氛與國外課堂氛圍有什麼不同......無論如何,當我到了中國時,發現中國學生並不是不富有想象力、不夠靈活的。相反,他們是守法的。此時,外國人正在研究如何讓他們的孩子保留自由和豐富創造力的本質,具有大膽的、獨立、全面,有無限的可能性。

為什麼外國人拼了命要把孩子送中國來上學,而中國人卻恰恰相反?

在互聯網熱門傳記中有一篇由英國夫婦命名的文章《我們為什麼要把女兒送到中國去上學》,在文章中提到許多家長認為美國的教育方法比國內教育方法更好,但事實上,在許多外國人看來,中國的教育水平與英國兒童一樣不同尋常。像英國孩子的父親一樣,我非常感謝中國的教育。英國父親說,我非常感謝中國人的教育。由於許多中國學生試圖在英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學習,他認為中國教育可能存在問題。後來,他偶然聯繫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學生。從與這位中國學生的交談及瞭解中發現,大多數中國學生,邏輯思維嚴謹而且非常有條理,這使他認定這就是中國教育的關係。他很快給孩子辦了轉學程序,在中國學校的指導下,僅僅一年的效果就非常明顯。這個孩子最初在英國時是數學敗類,去中國後,他多次獲得第一名,成為班上最好的學生。外國人為此感到非常自豪,沒有白費讓他的孩子在中國學習一年。回到英國後,他反覆對孩子進行測試,每次都是滿分,而且測試對孩子沒有任何困難。

為什麼外國人拼了命要把孩子送中國來上學,而中國人卻恰恰相反?

小編的朋友就曾經在英國留學過,記得這位朋友曾經說過在大學裡有一科會計學這一門課,期末考試的時候有很多的計算題,學校是允許帶計算機進去輔助考試的,可是小編的這位朋友說當時中國的學生都是不帶計算機進去的,因為試卷上的計算題都太簡單了,口算都可以算出,可是本土的學生帶著計算機進去考試出來都說計算太難了。可見我們國內的義務教育對於紮實孩子的基本功是非常有作用的。

為什麼外國人拼了命要把孩子送中國來上學,而中國人卻恰恰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