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直到入土为安那一天,都是在走台阶”主持人李咏去世


10月29日,著名主持人李咏妻子哈文在微博发文称:“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据悉,李咏在美因病去世。

2017年11月23日,李咏于感恩节发布最后一条微博,感谢妻女及所有人。哈文在下方留言:“感恩节快乐。”

李咏1968年5月3日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998年开始出任综艺节目主持人,同年开始主持益智游戏节目《幸运52》,成为中国内地家喻户晓的节目主持人,从2002年开始曾主持多届央视春晚,他主持的《非常6+1》、《咏乐汇》等也都曾是热门综艺。

在李咏作为主持人的角色日渐深入人心之时,他选择了从央视离职。2013年3月20日,李咏的人事档案正式从中央电视台转入中国传媒大学,5月成立了“李咏工作室”。

从央视出走之后,李咏2016年还主持了《中国新歌声》(《好声音5》)节目,最近一次在电视台露面,是2017年2月5日与孙坚、罗希合作主持浙江卫视美食传情真人秀《熟悉的味道第二季》,每期每位明星都将为最想感恩的人亲手烹饪一道熟悉的美味。

这是他首次主持户外真人秀,对于这个转变,李咏回应称:“以前我是单纯的业界实践者的身份,现在多了一个学界研究者的身份,我觉得以双重视角去参与节目实践是很有意思的。”

事业重点在传媒艺术学的博士生研读上有所倾斜的李咏,能够答应参加《熟悉的味道》,他表示还是和自己读博研究的方向有关:“如今回归综艺主持,主要原因在于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是学术研究的需要,我想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积累更多研究案例。”

对于回到学校的经历体验,李咏说:“现在我陪女儿的时间比以前多了一些,我现在比以前更注重家庭了。”

2017年12月2日,李咏与谢楠、雅琴一同主持《2018爱奇艺尖叫之夜》,这是最后一次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媒体上。

同年12月31日,哈文发布微博“大李、小李和老李一起跨年”,并晒出祖孙三代的合照,李咏则用“哈哈大笑”的图片评论。

近年来,不断有网友爆料称李咏和哈文一家三口已经定居美国,还称偶尔还会被拍到他们在美国街头游玩,而李咏从改变发型后也越来越年轻了,由此引发不少争议。

对此,有网友在哈文今年8月2日发布的微博“假期好快”留言询问“移民了吗”,哈文则秒速回复“木有”,否认了这一传闻。

8月13日,李咏与哈文携女儿现身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他戴着白色帽子,身穿深色格纹短衬衫叠加白色长袖,少了标志性的长发,表情严肃,这成为了他最后一次在公众视野中的定格。

李咏妻子哈文的微博。

“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李咏妻子哈文@法图麦的妈妈 在微博发文宣布李咏去世。

李咏1968年生于新疆,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进入中央电视台。历任《幸运52》、《非常6+1》、《咏乐会》等节目主持人,《梦想中国》大型电视选秀活动总策划兼主持人。

李咏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曾这样形容自己的人生:“人直到入土为安那一天,都在走台阶。跟登黄山一样,登的时候你不觉得有云,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旁边有人提醒你回头看一下,云就在眼前。”

《幸运52》虽然退出了央视这个平台,但从它诞生第一天起,到最后退出,

整整十年,我没有缺席过一场,甚至延误一场都没有

这个我可以顶天立地地讲,除了设备出问题,我个人没有出过问题。

我就是高烧在上面打晃都没有耽误。我扁桃腺一发炎,紧接着就发烧,一发烧脑子就不清楚了。我们一录节目就是好几期,赶上扁桃腺发炎我就去我们门诊部,直接上先锋。

大夫跟我说还没发烧就用这个药,将来发烧了就不管用了,我说你先把我这个烧给压住。我觉着自己受点委屈无所谓,可我每场要伺候多少观众?

你一定要服从这个社会

在我的书《咏远有李》的开篇,我这样写道:比谁都大的就是我们家的“老大”——我女儿,另一个“老大”——我老婆,然后还有我的亲人,家庭是大事

现在我希望大年三十的晚上能跟父母家人在一起。原来主持春晚,就是希望能让远在新疆的家人看到我,没别的。当父母来到身边以后,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渐渐变老,我就想别到那个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他们的日子按月来算、按天来算。有了孩子后,女儿慢慢长大,我才能体会到这些东西,原来体会不到,觉得干吗那么多事儿啊,现在体会到了。

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孩子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是应该的,是道义问题,不存在谁欠谁的,是一代一代的情感寄托,这是一个道德底线。你说我女儿以后要嫁人,生了孩子叫我姥爷,这我能容忍吗?我不能容忍但我又能阻止得了吗?我挡不住啊。我老婆也是我从她妈那儿夺过来的。

女儿老会问我这为什么、那为什么,她那种求知的兴奋让我感触很大。求知的兴奋劲儿是最关键的,这个真值得我借鉴。我现在不是单纯的求知问题了,我求的东西很多,健康啊、家庭啊这些方面。

所谓家庭幸福,这样的家庭很多。所谓事业成功,我只是在我的领域做出一点小小的成绩,毕竟学这个专业的又从事这个工作,得到相当一部分观众的认可,生活也逐渐地变好,这都是成正比的。所谓空虚,一个人物质到了一定程度会空虚,我有什么本钱空虚?我没本钱空虚。比方说我想多喝点酒,不可以,因为我太太管得严,那就别想了。那我想坐一下“神八”,行吗?你有这个条件吗?我没条件。所以我觉得没有理由空虚,我也不空虚。

我很关注我的“眼睛”,书里有我一张照片,1991年毕业时照的,那时眼睛是很干净的,刚刚要跟社会产生反应。

人生你可以有自己的一个轨迹,但你一定要服从这个社会,就像你要服从地球的吸引力。蹦高点你就不在了?不可能。

不想迈入四十岁

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没敢想到四十岁会什么样,我都不想到四十岁。但看着女儿一天天大,你就四十了。躲?躲不过去,所以就教女儿:你爸爸多大了?三十。我听着耳朵舒服。

不敢看身份证,多可怕啊。但是也挺好,这个年龄我对事情有我的一个看法了,我可以去写了。其实7年前就可以出书,说句很俗的话,人在走红的时候、在受关注的时候,出东西是最好的时候。我恰恰没在那个时候出,因为我有定力了。

人在二十到四十岁这个过程一直在认为“我能、我可以”,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到,所以一直在做;但四十岁之后可能人慢慢就在做减法,会去想哪些是我真正想要的。这就是世界观和价值观。2004年第一届《梦想中国》,从我提出想法到最后成形,大概五个月。《咏乐会》从开始策划到最后播出,一年多。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年龄问题,那个时候“咵”一下就出去了。现在我得想好了,要不是一个外力推我一下,我可能还得再想想。其实也不是犹豫,是把这个事儿颠过来翻过去想明白,识别性更强。过去就觉得很炫就OK,只要精力能达到就行,现在各方面都要看看是不是能达到要求,这就是所谓人生的一个味道——去品茶的年轻人很少,他坐不住,解渴就好。他可能需要一段经历之后,才坐得下来去喝这口茶。

我活得特别简单。十句话别人就能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像下海经商什么的,最忌讳我这样的人,说话一点城府都没有。你说它有没有好处?有,叫做坦率。可在这样一个人际复杂的社会中,不定哪句话(得罪人了),我真的是无意的。所以我就很奇怪,有时候我说一句话,一下子引起一大波的反应。

我有好一阵过不来,我都怕上这个舞台了,我都怕说话了。我太太开导我,说这话是你说的,不管人家怎么说,你就得认,你要不说不就没这后续的所有事情了?这一下让我出来了,是,我都认了,这真的是要去面对的。

其实所谓付出和委屈不成一个比例,付出是小的,因为你做这个工作嘛;得到的还是多的,相当多,我觉得我得到的太多了,心里应该有种满足感,学会去享受现有的这种满足感,别老觉得不够不够。我太太说究竟哪儿不够你说?你还想怎么着?我说对啊,还想要什么啊?

身价多少亿,不如百姓的口碑

我热爱我的工作,很难得有一件你有兴趣的工作,并且从中得到乐趣。

我的个人品牌价值最高的时候,“中国最有价值主持人”评了5.2亿,那是2006年,“蒙代尔”世界品牌实验室评的。我不知道他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从2003年就开始评,我一直是第一,2004年是两个多亿,2005年是三个多亿,2006年最高,到2008年一下就缩水了,变成三个多亿,但还是第一位。

这个钱在哪里啊?我也没见着,没法兑现。作为一个人际传播者、一个主持人,其实“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观众对一个主持人认可的价值,要远远超过这个价值。

你要说我特应该价值第一,那有点不要脸,它也兑现不了,我觉得这是对我无形的一个鞭策、一个动力。

5.2亿的榜出来的时候,早上上班,打开门,门口站一人,给我吓一跳。我说谁啊,对方说“我想找李咏老师借点钱”。他把“身价”和“身家”搞错了。我觉得本来是件挺好玩的事,给你评了值多少多少个亿,可是兑不了现,正因为兑不了现所以不必那么认真。如果没有这个身价出来的话,我开什么车也没有人会注意。

每个月国家给我发工资,为了这工资就得好好工作,没了工资咱干什么?上有老下有小,发我一天工资我就干一天活。

人轴有轴的好处,我就是什么轮子上来都行,只要尺寸合适,然后人家一发动就完了。现在,别人的议论不管反面也好正面也好,都不会影响到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