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旬邑县底庙镇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脱贫攻坚」旬邑县底庙镇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脱贫攻坚」旬邑县底庙镇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产业托起小康梦

— —旬邑县底庙镇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底庙镇位于旬邑县西北部,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自然村12个),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4户3097人。2016年——2017年,该镇严格落实“八个一批”总体要求,圆满完成麻院村、西牛村两个贫困村的退出和592户2259人的脱贫任务,目前,剩余贫困户292户838人。

今年以来,底庙镇结合村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全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差异化产业发展路子,形成蔬菜瓜果种植基地、花椒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优质苹果种植基地、大葱种植基地、大榛子种植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

在店子河、刘西等村发展大棚蔬菜瓜果种植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该项目计划投资330万元,分两期建设,共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蔬菜大棚110余座,种植高附加值的西兰花、礼品西瓜、甜瓜等优质蔬菜瓜果,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以“三变”改革为契机,以康农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产场、底庙两村为中心,一期流转、改造坡地300余亩,建成花椒种植扶贫产业园,种植花椒1.5万株,二期计划流转土地200亩,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目前正在流转土地,并长期雇用30户贫困户务工,增加其工资性收入。

以神农本草有限公司为龙头,流转土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分红,并参与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目前,已在前村、产场、西牛、咀头等村种植黑柴胡3100多亩、果园套种蒲公英120亩。

以郭村、麻院为中心,引进秦垄果品冷储有限公司,建设集果品储藏、分拣、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果品产业链,落实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提高果品附加值,为广大群众增收奠定基础。

以东牛建斌家庭农场、房家登荣家庭农场为中心,种植2000亩的大榛子、矮化苹果和特色养殖,发展绿色生态观光农业。目前,已种植以大榛子、矮化苹果为主的各类特色经济作物1300亩,带动26户贫困户栽植大榛子360多亩,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咀头、西牛为中心,立足底庙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生态环境好、工业污染小、种植历史悠久的特点,深入挖掘大葱地域品牌,扩大大葱生产种植规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生产、统一采收、统一包装的“五统一”组织生产,严把生产源头质量关,重振大葱地方特色品牌,重点扶持大葱种植大户十余家,带动农户100多户。

与此同时,该镇抢抓苏陕对口扶贫的机遇,成立秦风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采用“订单种植、定向收购”的模式,将贫困群众的农特产品制作成精美礼品套装,走高端礼品路线,打响底庙礼品品牌,目前已和泰兴市姚王镇达成了合作意向,由姚王镇协助在泰兴销售,解决贫困群众农特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王永强 刘亚妮)

「脱贫攻坚」旬邑县底庙镇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淳化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淳化县始终把综合医改和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突出目标导向,围绕省市县健康扶贫工作要求,认真抓好健康扶贫工作落实,为全县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高效落实。该县全面落实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障“四重保障”及门诊特殊慢病报销政策。2018年1-9月份,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6091人次,报销金额3038.48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125人次,报销金额268.15万元;民政救助3335人次,救助金额487.48万元;补充医疗保障报销2587人次,报销金额226.92万元,门诊特殊慢病报销699人次,报销金额31.93万元,切实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全面实施。该县卫计局、扶贫办、人社局、民政局和寿险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的通知》,实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系统互联互通,16家医疗机构全部设立“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

农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今年以来,该县在全县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标的基础上,对全县非贫困村卫生室达标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排查出的60个不达标非贫困村村卫生室,由县财政列支600万元,进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县203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大幅提升。淳化县医院与咸阳核工业215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15个乡镇卫生院与辖区所有卫生室建立帮扶关系,并分别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时间、任务及措施,落实人员下派,做到医疗帮扶全覆盖,协议、人员、措施、任务“四个到位”,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提升了县域内就诊率。针对乡村医生短缺,对50名报名人员投资5万元开展考前培训2次,对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的37名报考者,由市卫计局组织理论考试,合格后择优录取予以调配。截至目前,参加全省全科医生培训75名,均取得合格证书,为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姚军鸿 贺朝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