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200張照片祭爺爺:生命歸途我想你

日前,一組名為《我和爺爺》的照片在網上迅速走紅,成為無數人的催淚彈。這200多張照片是遼寧女孩石勐堯為爺爺拍攝的。7年時間,她用鏡頭記錄爺爺洗澡、修剪指甲、看電視、午憩,甚至爺爺衰老、去世到下葬等生命影像,讓原本平淡的生活有了儀式感。

警花200張照片祭爺爺:生命歸途我想你

2017年初,石勐堯陪著爺爺辦理了最後一次入院手續,但5天后,爺爺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石勐堯說:“他走的那天,天空忽然變得好美,我知道,那一定是他怕我傷心,為了安慰我,才會讓我看見那麼動人的景色……”

一個單親女孩的隔代親

1988年,石勐堯出生在撫順。4歲時,父母離婚,年幼的她被判給了媽媽。

看著兒媳抱著小孫女一步步離開家裡,爺爺石連啟和奶奶泣不成聲。

後來,兩位老人想孫女了,買了孫女最喜歡的小花裙子和最愛吃的零食,轉了幾路公交車到了孫女的幼兒園,此時已是夜幕四合。他們看見小勐堯還在幼兒園等媽媽,焦急的眼裡全是淚。

老兩口受不了,趕上前去。此時,前兒媳也趕到了,她一把抱起勐堯說:“都怪媽媽不好,加班,來晚了!以後不讓堯堯等了!”看見“公公婆婆”在邊上,她非常抱歉地說:“其實,我也是沒有辦法。一個人照顧孩子,照顧不過來。”

石連啟找到“兒媳”商量:“要不,以後孩子我和老伴就幫你養著,你什麼時候想孩子什麼時候都可以來看?”雖然是商量的語氣,但愛心滿滿。

一個單親媽媽,要工作,還要按時接送孩子,前兒媳實在辦不到,於是點頭答應了。

就這樣,石勐堯被接到了爺爺和奶奶身邊。

石連啟,退休前是撫順一所中學的校長,有學問,又有愛心,他拿這個缺爹少媽的孫女當心肝。冬天,家裡供暖不好。他每天晚上臨睡前,都要給小勐堯灌好熱水袋放進被窩裡,然後,再遞上一個黃元帥蘋果,奶奶這才輕輕地拍她入睡。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一樣,儘量彌補父母離異給石勐堯幼小心靈帶來的缺憾。

石勐堯認可了爺爺奶奶接送的事實,但還是覺得跟別的小朋友不一樣,很自卑,連走路都低著頭。石連啟對她說:“孫女,你不要低頭,你是最棒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最疼的就是你,抬起頭來。”為了改掉她的這個小毛病,石連啟還一直拉著她的手,不時地低頭糾正她。同時,讓她一個街道一個路口地記住路線,以免自己走的時候迷路。直到上了一年級,石勐堯才自己上下學,但這時她已經可以挺胸抬頭大膽地往前走了。為了培養石勐堯吃苦耐勞的精神,石連啟多次帶她到老家鐵嶺的農村。爺爺領著她上山挖野菜,下河裡摸魚。有一天,爺爺對她說:“勐堯,爺爺年輕時上大學,家裡貧困,我就是從這裡一直走到撫順。”石勐堯問道:“爺爺,你不累嗎?”爺爺說:“人,就是要累一些才好。”石勐堯點點頭。

8歲的時候,石勐堯參加了學校裡的舞蹈班。她喜歡舞蹈,但舞蹈班的費用較高,每月要交40元的學費,一套練功服,也要40元。石勐堯回家沒有跟爺爺奶奶說,每天帶著游泳衣去練功。

一天,還是被奶奶知道了。奶奶就去舞蹈班幫人家做手工活。慢慢地,學校裡不收她的學費了。這樣,石勐堯也就有了自己的練功服。她穿上練功服那一刻,看到了奶奶因為做針線活兒而紅腫起來的手指,她的眼圈兒也紅了。

石勐堯練功拉傷了韌帶。有一天,石連啟看到她扶在門框上起不來,抱起她,哭了,說:“寶貝兒,咱不練了。”石勐堯大聲地說:“爺爺,您不是講過人要累一些才好嗎?”石連啟聽了,一時無語。爺爺的優良品質深深地影響著石勐堯,她看到70多歲的爺爺上公交車,還要給別人讓座。小區的保安摔斷了腿,石連啟聽說了,買了大骨頭燉好,然後給人家送去。不料人家卻問:“這是給我做的嗎?不是你們吃剩的吧?”石勐堯很生氣,爺爺卻笑呵呵地說:“我就是給你燉的。”

孫女大了,爺爺卻老了

2000年冬天,奶奶去世了。那天大雨,石勐堯大哭不止。爺爺說:“生死是一個自然的規律,你不要哭,以後爺爺也會離開你,你也不要哭。”石勐堯似懂非懂,還是大哭不止。此後,爺孫相依為命。

奶奶過世後,石連啟不去兒子家,也不去女兒家,他堅持一個人帶著石勐堯生活。

2001年春天的一天,家裡來了位客人,是爺爺好友的女兒,她在瀋陽軍區政治部前進文工團工作。她看了看正在練功的石勐堯,對石連啟說:“我們團正在招生,這孩子的功夫可以,我建議你們報考,八年才招一次呀,全國範圍的。”

石連啟就為石勐堯報了名,陪著她練功。石勐堯摔倒又爬起來。石連啟看了心疼,不時地擦眼淚。石勐堯說:“爺爺,你當初從鐵嶺到撫順徒步上大學,不是比這苦多了嗎?”石連啟說:“爺爺不知心疼自己,我只知心疼你!”石勐堯說:“爺爺,我只有這樣才能考上!”

三個月後,12歲的石勐堯如願考上。石連啟高興極了,他親自下廚房炒菜,和前兒媳一起為孫女慶祝。他知道孫女不愛吃肉,可看著孫女瘦瘦的樣子,還是偷偷放了幾片薄薄、小小的肉在裡面。石連啟不大喝酒,那天破例給自己斟了一小杯,說:“我們老石家沒出過搞文藝的,你像你媽媽,你媽京戲唱得好。要感謝你媽媽,為我們石家培養了一個舞蹈演員。”前兒媳在一旁聽了,眼含淚花,說:“哪裡,都是你老人家風裡雨裡接送她……”

石勐堯上學了,石連啟想孫女。可是部隊有紀律,不能經常回家。爺爺就經常給孫女寫信。

2002年10月16日,石勐堯接到一封爺爺的來信:“勐堯,週日接到你的電話,聽到你聲音,彷彿就在爺爺身邊。電話中,你雖然話不多,但可以感受到對我的關心,也表現了自己進取的信念。我十分高興,此後,我及時轉告了你的爸爸媽媽,他們也放心了。勐堯,爺爺希望你自力、自強,更要自信。付出與收穫是成正比的。但必須注意方法,和掌握規律,保護身體,勞逸結合。月末的週六或週日,爺爺去看你……”石勐堯捧著那封信,心中默默唸道:“我的好爺爺,快來吧,我想您了。”

2009年冬天,石勐堯學成畢業成為正式演員,第一個月的工資加上補發的工資,有一萬多塊。她給爺爺買了一件羽絨服。忽然她想起,爺爺沒有坐過飛機,又拿出6000元錢來,讓爺爺去海南旅遊。石連啟高興極了,逢人就講:“我得著孫女的濟了。”

2010年夏天,石勐堯從外地演出回家,有兩個多月沒有回家,她發現爺爺變化很大,明顯地衰老,記憶力衰退,同一個問題要問上好幾遍,孤獨感好像也特別強烈。印象裡那麼高大的一個人,忽然間縮成一個小團。一次,她在外屋看電視,門只是稍微開了一個小縫,她看著爺爺的時候就覺得他特別小,很無助地坐在那裡,像個小孩一樣。

臨走時,爺爺明明捨不得她,可一再地催促她,“快回去吧,部隊有紀律的,不能遲到。”那個時候,部隊演出任務特別多,石勐堯每週只能回家一次,一次只能待上四個小時,然後,要趕緊乘車回瀋陽。

那天,石勐堯走到門口,回頭看見爺爺坐在床上,陽光灑在他身上,整個人是發光的,她覺得爺爺非常非常美。她真的特別想留下來,但是又不得不走。想了想,她說:“爺爺,我們來拍張照片吧。”

爺爺說:“好哇!”於是,她拿出相機就拍了一張。回到部隊,她把這張照片放在電腦屏幕上時,哭了很久。

也就是那天,石勐堯萌生了要給爺爺拍晚年照片的想法,因為她發現,現在自己都回憶不起奶奶的模樣。奶奶留下的照片很少,這讓她特別後悔。她要給爺爺多拍一些照片。

生命影像,留住爺爺最後的時光

從那以後,每次回瀋陽,石勐堯都要帶一部相機、一副三腳架。這樣,照相就成他們爺孫倆的重要活動,老家和附近的院子,都是簡單的取景地。別的女孩子把工資都花在買化妝品上,石勐堯的大部分錢都用在買膠捲洗照片上面。她沒有專門學習過攝影,所有的照片只是憑著感覺去拍,照片對於她來說就是日記。她想揉碎時間,把一切記憶用照片拼接回去。石連啟也特別高興給孫女當模特,每次外出拍照,他都像孩子似的跳著腳走路。教師出身的爺爺向來注重儀表,他身穿白襯衫、小馬甲,神氣十足。

有一天週末,石勐堯又回到了家。她對爺爺說:“爺爺,我的戰友都說你的照片很帥。”爺爺一聽,特興奮,說:“是嗎,那我這回穿風衣。拍黑白的照片穿顏色深一點會好看。”

石勐堯這時才發現,爺爺已經離不開拍照了。每次拍照沖洗出來之後,兩人都要探討,找出不足的地方。有時候,爺爺還會在拍照前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石勐堯聽了,覺得特別有創作空間,就在拍攝時欣然採納。

夏天的一日,石勐堯買了兩件“超人”背心,她說:“爺爺我們穿一樣的衣服去拍照吧。”爺爺說:“好哇。”這時正好來了兩個鄰居,跟石連啟打招呼說:“老石頭兒,跟你孫女照相呢?”他說:“哎,是啊。”石勐堯正好在調焦距,她看爺爺那樣特別可愛的肢體語言,還配了一個踢腿的動作,特別俏皮,馬上拍了下來。這張照片也是爺爺最喜歡的一張。

石連啟是一個特別不喜歡麻煩別人的老人,不想給孩子們添負擔。但歲數大了,一個人洗澡,地面又很滑,石勐堯不放心,悄悄地看一看。有一次,她看到爺爺很瘦弱地坐在那裡,手夠不到後背,她很心疼,就走進去給他搓背。這樣,就又拍了一張。

2011年冬天,爺爺下樓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願動,也不願吃東西。石勐堯特別不放心,她在營房裡悄悄煲了一鍋湯,有排骨、蓮藕、花生米,熬好之後,裝在保溫杯裡,乘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回到撫順,她一口一口地喂爺爺。石連啟喝得很香,說:“寶貝,你一會還要趕回部隊,太累啦。”石勐堯說:“爺爺,我小時您就是這樣對我的呀,您給我講過烏鴉反哺的故事,您還記得嗎?”爺爺含淚點點頭。

2012年,石勐堯隨團代表國家到俄羅斯演出。臨行前,她去見爺爺,石連啟聽了這一消息,特別高興,說:“去吧,這是為國爭光的好事呀。”

一個月之後,石勐堯回到家裡,她發現爺爺眼神裡面特別空洞,沒什麼生命力,又挺無助的。忽然間,她就覺得兩人可能要換一個位置了,小時候是爺爺照顧孫女、呵護孫女,現在應該是孫女去呵護爺爺了。那段時間,爺爺總說他腳疼,石勐堯細一看,發現老人的指甲翻到肉裡面去了。她責備自己粗心,開始小心翼翼地給爺爺剪腳趾甲。從那以後,只要是她一回家,就會幫爺爺洗腳、修剪趾甲。

7年多的時間裡,她和爺爺一起拍了200多張照片,主要都是爺爺的日常。那些能觸動到她的每一個瞬間,她都會按下快門。在石勐堯的照片裡,常常能看見爺爺洗腳、剪指甲、洗澡搓背等生活場景。照片有孫女在小心翼翼地給爺爺揪鬍子,有祖孫倆一起叼著花閉著眼享受的表情,有利用老照片、鏡子等營造出時空穿梭的奇妙場景……

終於,石勐堯拍到了最後一張。

2017年正月初四,從文工團轉業進入遼寧省公安系統成了一名警花的石勐堯回家時,她看到爺爺正在睡午覺。那時,家裡陽光特別好,照在他的身上。她也像小時候一樣躺到他身旁。爺爺輕輕地拉著她的手,看著遠方。那次特別神奇,她一邊拍,一邊流眼淚。可能是一種預感吧,拍完那張照片之後,爺爺就住院了,就再也沒回家。這是他們最後一張合影,也是爺爺今生最後的一張照片。

石連啟患有嚴重的心衰,正月初四的晚上,還尿了褲子,他還說:“沒事,我明天早上就能好。”石勐堯的爸爸直接把爺爺送到了醫院。

初八的晚上,石勐堯走進重症監護室裡。爺爺戴著呼吸器不能說話,他一直不睡,看著孫女,他眼神裡充滿著不放心,就像有好多好多話要跟她說。終於,爺爺打了手勢,並伴有表情,石勐堯讀出了那意思:“你好好的,爺爺可能不行啦。”她輕聲對爺爺說,“爺爺,您放心吧!”她說完這句話,爺爺哭了,她也嗚嗚地哭了起來。

2017年正月初九,石連啟離開人世。爺爺走了之後,石勐堯覺得整個人都空了。在整理爺爺的遺物時,她發現她多年來給爺爺的紅包,他一個也沒有動過。爺爺不會用遙控器,有一次,她給爺爺抄了一個電視節目單,並在上面畫了圖標,當時著急回部隊,她是隨便找了張紙,並在上面寫著“爺爺健康快樂。孫女勐堯”。可是,爺爺卻精心地把這個節目單做了塑封珍藏起來。爺爺走後的第四十九天,石勐堯夢見了爺爺。樣子很年輕,還笑眯眯地在家裡喝酒,而天邊上有一片紅雲飄過。

石勐堯在整理那些作品時,瀋陽市攝影家協會的老師們都認為作品很有感染力,建議她展出,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生動的故事。於是,石勐堯精選了其中的200張,參加了遼寧省青年攝影十佳評選活動,石勐堯也沒想到作品迅速走紅,引起了全社會的情感共鳴。其實,她展出這部分作品的目的只有一個——“也許我以後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可能會成家,可能會有孩子……因為人的記憶都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把最重要的東西淡忘。我不想忘記他,我想讓我未來的孩子知道,曾經有一位老人,在我的生命中留過這麼重要的痕跡。”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至親至愛的人,他們不會伴隨我們一輩子,但我們的思念卻可以讓他們在心裡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