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汕人為什麼會“佛道不分一起拜”?

阪東秀人


因為中國人普遍佛道不分一起拜,潮汕人屬於中國人,所以自然一起拜。

在中世紀的西方,你在信上帝的地方說你信別的神祇,直接把你燒烤了沒懸念。有時鑄個金牛犢拜,就得殺死你幾千人,舊約裡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中國就隨便了,今天想求子去拜佛教的觀音,明天想驅邪去請道教的真武,後天想看病了,聽說黃大仙不錯。過幾天要考英語六級了,就去拜拜孔子吧;路過個教堂,也不妨去稱頌稱頌主。


反正中國人就一個原則:你能給我帶來好處,我就拜你,管你佛教、道教、儒教,民間編的,外國來的。想一支獨大,立馬滾犢子。

並且在這種原則下,你也很難分清哪以教的。比如,

觀音既是佛教裡的觀音菩薩,又是道教裡的慈航道人;

關公既是佛教裡的伽藍菩薩,又是道教裡的三界伏魔大帝;

四大天王既是佛教裡的護法神,也是道教裡看門的。

很多神祇你想分清楚,實在困難。“青葉白藕紅蓮花,三教從來是一家”,有什麼事都是和尚道士一起請,如果有神父阿訇什麼的,估計也一起請來了。這邊阿彌陀佛,那邊無量天尊,旁邊哈利路亞,一起保佑這家。


除了日本的神祇,中國人不大感冒外,你就是把聖彼得的像跟灶王爺、黃大仙、財神放在一起,他們照拜不誤,只要據說他很靈驗。

什麼只信一種教,中國人沒這臭毛病。外國是人為神服務,中國是神為人服務


待我施為地煞變


我是潮汕本地人,希望我的解釋能幫助大家瞭解潮汕人的信仰。

有人說潮汕人佛道不分一起拜,很多廟裡既有佛家的神像又有道家的神像,簡直無法分清是寺廟還是道觀,這種現象初看是潮汕人信仰混亂,見神就拜,實際上是不瞭解潮汕人的真正信仰。

潮汕人真正的信仰是祖先信仰,然後才是三教合一,也可以說,三教合一為祖先信仰服務,這一點,可以通過一些日常活動來證明。

潮汕人最重視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清明、七月半、中秋和冬至了,每當這幾個節日到來之時,深汕高速公路必定堵車,這幾個節日的共同點就是親情,或者說和祖先有關。過節之時,必定祭祖然後敬老。而潮汕人的家裡面,必供有祖先神牌,重要節日一定要在家裡祭祖,形式莊嚴而肅穆。

潮汕人重男輕女,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即使在限制很嚴的時候,仍有很多人背井離鄉到外面生孩子去,潮汕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認為香火傳衍就是孝道。在此筆者不想討論這些做法是對是錯,只是說明這種現象就是潮汕人理解的漢民族父系家族制度,家族繁衍的義務實際也是潮汕人祖先信仰的體現。

在潮汕地區,有著其它地方少見的祠堂,而以宗親為單位組織的義倉、濟貧、義學、獎學金也是屢見不鮮,而這些義舉都必須以祖先作為紐帶,每個大宗族的祭祖大典從形式上規定了每個宗族成員的義務,宗族中的富有者必須承擔大部分的經濟負擔,而窮者也必須盡義務,無錢則承擔修繕祖墳等力氣活。

對於祖先的信仰也影響到每個潮汕人的行為習慣,比如在外團結互助,在家孝敬老人,每個人基本都奉行修身齊家安國平天下,儘管少有人如此表達,但實際如此,而其實這已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了。

在這基礎上,才有拜神,潮汕人的神來源非常複雜,有本地神包括三國王公、老爺公、土地公等,有從福建傳來的媽祖,有民間傳說的關帝爺,有道教的三清、天帝、八仙、財神等,也有佛和觀音,每個人可以同時祭拜這些神明,而關帝、媽祖、土地公等則基本不分場合供奉。

三教合一最終也對全體潮汕人形成了約束力,即人必善行,這在某些方面起到維繫社會穩定的功能,加上在祖先信仰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宗族觀念,潮汕人也就有了獨有的精神價值理念。

筆者不是宗教人士,也不是社會學家,以上論述,僅僅是作為一個潮汕人觀察得來的,如有不對,請專業人士見諒。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六甲番人


確實是的,作為潮汕人,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許多次。潮汕地區的信徒,有吃齋信佛的,有隨俗拜普天眾神的,也有很多的祭拜是紀念歷史為國為民做過大貢獻的英烈人物。以上這些,除了職業或半職業的服務者,普通民眾似乎並不分得很清晰,鄉人常只是應時敬拜,唯誠敬而已。除此,還不乏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外來的宗教信眾。

前者多是以我國的歷史傳統神話為憑,中國的神話玄說本來就龐雜難分,民間大多也無所謂信仰的清楚概念,只是表達對未知世界的敬畏而已。後者則不同,有相對清晰的教條教義,也要求信眾與前者所信奉劃清界線,但凡二者都比較認真的,一相遇上,多是都緘口不言,尷尬難免,但也只能這樣,避免引發彼此宗教主義之間的矛盾。

除了這些,潮汕還有一種信仰,也許更加隆重虔誠,那就是對小到一家,大到一族到一姓的祖先的祭奠。


一掬秋意35985436


中國人都是神佛不分的。

潮汕人只是拜的數量和程度強烈些罷了。

以前的潮汕人,人多地少,大部分人從事海上打漁行船。潮汕也是颱風多發區,危險係數太高,不確定性大。所以求平安成為一種極大的心裡需求。

所有的迷信和宗教都是為了讓一顆不安的心找到一個可以安放之地。

慢慢地,拜神演化成一種心理依賴。再演變成一種習俗。

不理解潮汕人以前的潮起潮落,就不能理解今天。

至於好與壞,見仁見智。人活著,除了理性的,物質的,還有如何安放一顆心的問題。


智者驢







這個威力大吧,還有玄武山的佛道前後殿堂,其實潮汕真正信仰是德教,主要是信仰祖宗祖靈,像三山國王,媽祖,雙忠公,關帝公等等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忠義之士,還有各村落都有祠堂,供奉著全村的祖先,絕對是全村最豪華的祭祀場所,各大農曆節日都有在家祭拜祖先,重大節日大開祠堂門全村共祭祖先更是一年多達幾次,更是說明潮汕人心目中重祖之情!


色讓酒做媒


潮汕人的信仰,因“信”與“誠”而拜,何必區分是來自“佛”還是“道”。

“佛道不分”的現象並不止出現在潮汕地區,其相近的閩南以及雷州半島、臺灣島等閩南語系都普遍存在。

潮汕人,在千百年的不斷遷徙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滄桑與挫折,面對生與死的抉擇與磨鍊,最終才在潮汕地區定居下來,並形成了獨有的潮汕文化。這種歷練,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撫慰或者支持,或許是很難在千里轉移中挺下來的。

故而,潮汕人的本質裡充滿著對祖先坎坷經歷的懷念、對自然以及所有曾經提供過幫助的各式各樣的人與物的感恩,這些精神方面的感受最終成為了潮汕人心中無法釋去的虛緲信仰的雛形,而之於是佛還是神仙,不過是這些信仰的載體,自然不會去在意到底要按佛的禮俗還是道的教義。

在潮汕地區,我們很容易發現潮汕人的信仰千奇百怪,無所不包,或許稱之為民間信仰更為合適。因為這是在整個民間普遍存在並在每一輩人中自然傳承下來的信仰,而它們的種類分可反映出潮汕人及其祖先在遷徙過程中的印記,比如來自中原地區的三清大帝、佛祖菩薩、關公等,來自閩南的媽祖、大道公,還有潮汕本土的三山國王等,其中也包含著很多由先祖演變而成的神靈,這一切都是潮汕人追遠重情的體現。


圭海四記


潮汕地區,民風淳樸,胸懷寬廣。其實談不上什麼佛道不分,而是什麼都不分,沒那麼多計較,不會去分派別。

不管是鬼,是怪,是神,是仙,是佛,只要對普羅百姓有好的促進幫助作用,通通崇拜。

甚至,都擺一起供奉也可以。玄武山,就是比較正宗的一個例子,道教佛教眾天神佛,一起供奉。

潮汕人比較講求實際,多一份保佑多一份安心,所以統統接納。不過例如基督教啊天主教啊之類的教派,他們就還算比較分開的,大概因為教理上比較獨立吧,不與其他派別相容。所以就只是部分信眾的獨立信仰。

總體上,潮汕地區,是民間信仰,佛教,道教,都不大去區分的。因為不需要去區分啊,他們都大愛無疆啦。民眾自然也胸懷打開,通通信仰了。

我覺得這樣也很好,這是天下大同的典範。


命理師陳一宏


為家鄉人的迷信感到無奈,什麼事都要去問神,什麼節日都要拜神,初一拜到三十,年頭拜到年尾,一年不知要花多少錢,潮汕地區還是一個落後的地方,政府應該對拜神加以引導,年輕一代更要有清晰的認識。我個人很反感家鄉人對神明的膜拜程度,真的很無語……


小強215451546


這根本就是完全不瞭解中國的偽命題。不是廣東潮汕人,而是全中國所有漢文化深厚的地區的人都是幾乎所有本土宗教或是本土化宗教的神衹一起拜,不但單單只是佛道。為什麼說?

1、本土宗教不單隻有佛道,還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是歸屬那教的神衹,比如龍王、五通、黃大仙等,這些都是不知從何而起,源自何處,但似乎是疑似古巫遺風的鬆散型宗教。還一些是歷史人物生前身後,老百姓為感念和紀念建廟把他們封成了神的,如保生大帝、伏波將軍、晉侯、藥王、媽祖、龍母等,都是一些有確鑿生平的真實歷史人物。整個所有林林種種的各種信仰中,大家互不排他,互相兼容,不唯本宗教為中心,將自身置於政權之下,都講因果報應,導人向善,並且信仰自由,來去從心這一點使得中國民眾的多神信奉與祖先信奉的儒家思想並不衝突,也為中國民眾提供多神多教信仰的基礎。而中國的佛教是外來宗教本土化之後的產物,也稱為漢傳佛教,是佛教的一個支流,也沿用了這一宗旨,不排他,不唯宗教為中心,導人向善良。

所以中國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拜得神多,神庇佑"。禮多人不怪,不管什麼神多拜拜總沒有錯的,說不定哪天就哪個神就靈了呢,今天黃大仙,明天拜龍母,大後天拜觀音這都很正常。有些人更是逢廟就去拜,也不管裡面的是什麼神。

就連一些人家的神臺,很多都是分三層的,非常多的是,第一層放一個觀音或者關公什麼之類的,第二層放先人遺像,第三層通常都是一塊四方紅牌,上面寫著“五方五土龍神地”,每一層都有香爐。供盤。直到現在有的店鋪除了在店裡擺著關二哥外,在大門外的邊角貼地處往往還放著一個三指左右寬一指高的半圓筒狀紅色,或是貼紅紙的香爐,上面大多沒寫字也無牌位,很不顯眼不注意就錯過了,但這個是門官土地神位。這是一種非今天才開始有信仰常態。

不信大家去翻開西遊記,裡面提倡的就是三教合一的思想,更是將整個天人的世界化作了凡間的影射。有皇帝(玉皇大帝)有代表儒家的文武大臣(天兵天將、三星、各類仙官等文職神仙)有番王(小張太子、二郎神、五嶽大帝等)有平民(各種散仙,仳藍婆婆等)有代表道教的官方道士(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地方修士(菩提祖師)有代表佛教的和尚(西天諸佛)。而從原書中可以明顯看出這些各類形形式式的天人地位都在玉皇之下,無論什麼教什麼神都和諧地生活玉皇大帝的統治之下,佛道無別,還經常互助。這其實也是反應了中國民眾的這多神信奉不分彼此和祖先信奉並行的思想。以前央視上還介紹過一處名勝,是哪裡倒是不記得了,反正不是廣東,但就只記得是一個古廟,大殿之上,左右並列著佛祖和老君。

至所以形成今天這樣的局面,是聰明的老祖宗努力了以千年計的結果,孔夫子說“敬鬼而遠之。”提倡的是宗教應居於世外不干涉凡俗,不能凌架於政權,不能凌架於世俗禮法倫常,政教分離。後世的歷代帝皇也很推崇這一點,推行這一點。這樣最終形成這樣子的局面。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基調,所以才會有歷史上的抗倭僧兵出現。包括抗戰時的少林武當弟子參加抗戰的事蹟出現。

2、至於為什麼強調本土化宗教,因為有些外來宗教,例如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這些個外來宗教是帶有排他性的,其宗旨都宣揚唯有他們自己的神才唯一真神。所以他們的信徒不會也不能信奉其他的宗教的神衹。


用戶101550121599


這種佛道不分一起拜的怪現象,原因有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潮汕人的宗教觀念的開放與淡漠。潮汕寺廟最多,香火也很盛,但調查一下,真正信教的不多。所謂真正信教,不僅要相信該教的教義,還要遵守該教的儀規,承擔相關的義務。潮汕廣大的迷信大軍,什麼都信,不僅信佛信道,也信天主和基督,他們不願受一教限制。由於海洋生產方式的危險和不穩定性,信奉者(婦女居多)更多的不是追求自身成佛成仙,而是祈求男人們出海的平安。因此,她們凡是認為有神明的地方,就要拜。在潮汕,婦女拜神是一項重要工作,每月初一要拜,十五也要拜,平時,拿了祭品,從東走到西,只要有神廟,都要進去祈求,完全不問對象是什麼神。這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是俗信,與其說是拜神,不如說是買“精神平安保險”。 

有市場需求,就有市場供應,潮汕不少地方就形成了寺廟一條街,例如潮陽東山,只要你能想像出的神明,那裡就有,李白、孫悟空、魯班、水仙姑娘,應有盡有。主其事者大都說不出什麼教義,僅僅是一種以行善為號召的投資行為。  

佛道不分一起拜,淡化了宗教,調和了宗教矛盾,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