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雙一流”卻擁有A類學科的高校,附選專業攻略!

如今,“雙一流”的標籤,已然成為了衡量一個大學實力的重要指標。的確,這兩類高校實力毋庸置疑,不僅匯聚了國內最好的師資力量,而且在教育政策的扶持上更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不是“雙一流”卻擁有A類學科的高校,附選專業攻略!

然而,如果考生和家長如果只是把目光盯在“雙一流”上,往往會讓自己錯失很多機會,畢竟其錄取分數線是極高的。

其實,對於考生和家長而言,在志願填報時,一個很明智的做法,就是結合自己的分數和實際情況,來尋找“機會點”,不浪費自己高考的每一分,力爭進入自己分數段最適配的大學和專業。

01

不是“雙一流”卻擁有A類學科的高校

據英才君所知,有些大學雖然並非“雙一流”,卻仍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了A類學科。其不俗的專業實力,對於無法進入“雙一流”的考生而言,絕對是高性價比的選擇。為便於大家瞭解這些高校的王牌專業,英才君特作了如下整理:

不是“雙一流”卻擁有A類學科的高校,附選專業攻略!

不是“雙一流”卻擁有A類學科的高校,附選專業攻略!

不是“雙一流”卻擁有A類學科的高校,附選專業攻略!

由上圖可見,共有105所非“雙一流”高校擁有A類學科。而A+學科則是當之無愧的王牌專業。

其中,南京農業大學A+學科數量為4個華中農業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次之,A+學科數量分別為3個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江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A+學科數量分別為2個,對此類學科感興趣的考生可重點考慮。

02

家長如何科學準確地幫考生選專業?

專業選擇實質上是對考生未來之路的一種設計,也是對其人生舞臺的初步打造。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英才君認為,要想科學準確地進行專業選擇,可遵循以下3大原則:

不是“雙一流”卻擁有A類學科的高校,附選專業攻略!

01 符合自身特點

學科偏好

由於不同考生學習經歷、學習習慣和思維傾向的不同,會對學科產生偏好。這種偏好對專業選擇有一定的影響,表現在考生對專業的接受程度、開展學習的難易程度和從事該專業活動的持久性等方面。因此,家長要先了解考生的學科偏好,仔細研究報考專業的學科特點和課程內容,避免選擇最不願意或最不擅長的學科。

個性特徵

討論考生個性特徵和專業選擇的關係,主要考慮是否與專業所面向的職業素養要求基本一致。一般個性活躍的孩子不適宜選擇時間長且比較枯燥的專業(職業);做事相對比較宏觀,不注重細節的,不宜選擇土木工程、臨床醫學、考古等專業(職業)等;不願意與人打交道的,不適宜選擇市場營銷、旅遊管理、師範教育和管理類專業等。

興趣愛好

專業選擇還需考慮考生的興趣愛好。此項關鍵是讓考生喜歡學、願意學,從而激發其對所從事專業領域的持久的動力。

家庭資源

儘管不能確定大學畢業後一定從事什麼工作,但如果在選擇專業時,基本不考慮以後所面對的行業和職業也是非常盲目的。

英才君認為,如果家長有某些方面的資源有助於考生的工作選擇和人生髮展,就可以考慮從這方面來選專業。如果沒有,就應該避免選擇就業面比較窄的行業性專業。

02 符合職業期望

對未來的收入預期

收入問題應該是影響職業選擇的重要因素,並且不同的個體對於收入預期值有著不同的定位。本質上,專業與收入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不能說A專業畢業一定比B專業畢業的收入高。但由於專業與行業、職業相關,所以,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就形成了不同專業畢業的收入差別。

對職業聲譽的追求

影響職業選擇的因素除了收入以外,還有職業的社會聲譽,也就是所謂職業的社會地位和人們的追逐程度。目前,社會上對公務員、白領階層、金融商業等十分熱捧。當然,具體到個體對職業聲譽的看法肯定存在不同的觀點,建議要客觀、辯證、理性地看待。

對工作性質的選擇

不同的工作具有基本穩定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壓力,這就勾勒出了工作的基本性質。

比如:有的家長不希望孩子學軟件工程,原因是技術變化快,工作後不斷學習的要求高,呈現出後浪總比前浪高的態勢;有的家長不希望孩子學醫,原因是工作壓力大,責任重,成才週期長,投入產出率低;有女孩的家長希望孩子做老師,因為工作穩定假期長等等,這些都是工作性質的選擇範疇。

03 符合人生規劃

符合考生的成長路徑

比如,考生畢業後是否要考研?考研的目標的是什麼?是否考慮出國學習?等等。這些目標的設定和職業選擇的方向,對考生專業選擇是有不同取向的。

如果傾向本科畢業就工作的,最好避免選擇基礎性專業和技術含量高且複雜的專業,重點選擇需求量大的專業,因為本科主要面向的是一線崗位;

如果希望研究生畢業再工作的,可以選擇比較側重寬厚基礎訓練的專業,但並不侷限於基礎性專業,最好能同時兼顧行業應用。如類似於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金融學、經濟學、管理科學等大類專業;

如果希望出國讀研的,還要考慮國外高校招生相對較多的專業,避免選擇中外對接困難的專業。

規劃考生的工作區域

每個人都工作生活在某個區域或城市,由於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因,其產業結構和人才需求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擇專業時加以注意。

比如,目標區域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區域內集中了一批該行業的龍頭企業,那麼選擇電子信息類專業就比較合適。另外,類似經濟學、統計學、金融數學等適合於總部經濟的專業,也需考慮事業發展的平臺空間和區域的問題。

有利於未來職位發展

其實,行業所帶來的工作收入和事業發展的差異要比崗位所產生的影響小。因此,如果預期是職位升遷比較困難的職業,那麼在選擇其所對應的專業時要注意斟酌。

某些行業或單位人才集聚,競爭激烈,如醫生、高校教師、公務員等,其職位升遷是有一定難度的。

兼顧未來的職業遷移

職業的穩定性是大家都很期盼的,但根據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看,職業變遷即(跳槽和重新擇業)是很普遍的。因此,如有可能,在選擇專業時,儘量兼顧專業所覆蓋的行業要寬,避免選擇行業侷限性較大的專業,如交通運輸、航海技術、核工程與核技術、採礦工程、科學教育、考古等。

當然,事物都是兩方面的,因為專業面寬,開設的高校多,也可能因此而面對更多的競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