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李鸿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为何长期住在“贤良寺”里?

贤良寺,位于北京东城,原是怡贤亲王允祥的府邸,后来捐为寺庙。因为田比邻紫禁城,常成为外地官员往来的借宿之所。由于官僚大吏频繁往来,贤良寺点缀得有模有样,这里春有海棠,秋有芙蓉,平日不妨找个“老衲”“参禅话语”,应是“四时风日好”。而对甲午后长期“闲居”于此的李鸿章,怕是别有一分滋味。

晚年李鸿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为何长期住在“贤良寺”里?

据幕僚吴永的回忆,平日在贤良寺,李鸿章的生活极有规律:早上六七点起床,吃完早点后,有公事就办,无事就看书写字;午饭吃得较多,饭后坚持锻炼和午休,醒来与幕僚谈话,不觉已到日落;晚餐吃得不多,然后看会儿书回些信就休息。一天就这么过了。不过,这应该是当总理衙门大臣之前的事。李鸿章入署后,几乎天天去衙门报到,有时也会在贤良寺办公。尤其是与外国公使见面,常选择在自己的寓所。

1899年的这个夏天,无疑是李鸿章入仕后最为醋淡的时段之一。

这期间,由吴汝伦编订的《李鸿章奏议》刊行了。他特地嘱咐儿子将《奏议》分送给老家中的各方兄弟,对于旧日门生的来信索书,他也倍感欣慰。同时期,他的《李傅相历聘欧美记》也一并刊印,并在《申报》里做了长期的广告。以此观彼,不难猜测李此期的一番心情和寻求排遣的落寞。

晚年李鸿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为何长期住在“贤良寺”里?

“闲居”的李鸿章却无“闲心”。5月21日,上谕前四川总督刘秉璋来京预备召见。3天后,李给刘发了电报,劝他“出山报国”。刘秉璋与李鸿章是世交,又是亲家,关系很好。得见故交,李鸿章一定很高兴。刘奉命召见后,迟迟没有任命,李劝刘在北京多待些日子,“且看上意如何”,但一直没有下文。不久,李鸿章也蒙召见,慈禧咨询他“各省农工商局”的事。李马上致电给上海的马建忠,让他拟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

朝廷似乎完全忽略了他这个大学士的存在,即使被提起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山东巡抚硫贤指桑骂槐,指责李在山东的腐败,李只能在给友人的信中斥为“可笑”。

晚年李鸿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为何长期住在“贤良寺”里?

在听闻孙家葡、吴廷芬皆有去志后,他又是心灰意冷了,既然“不敢言归”,那就"委心任运”吧。

国事无可为,家事便更上心。在家信中,李鸿章多了点日常的唆叨,他叮嘱儿子对兄长李激章的起居要“加意调护”、操心二孙女的婚事、关心“牛孙”的读书情况,忧心老家的田产经营。言语中,退意再生。

晚年李鸿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为何长期住在“贤良寺”里?

这一年,孙毓汉也走了。年龄见高,白事渐多,本是人之常情,李鸿章这两年里不知写了多少封吊唁的信。9月24日,儿子李经方的一封家信,告知了兄长李瀚章去世的消息。最后一个手足兄弟的去世,已足够让一个77岁的老人体会到晚景的悲凉。

晚年李鸿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为何长期住在“贤良寺”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