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國有景區體制機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10月30日,全省2018年國有旅遊景區、國有旅遊企業集團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遼寧省14個市的旅遊主管部門、旅遊集團和國有旅遊景區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瀋陽市旅遊委、瀋陽旅遊集團在會上作了經驗介紹。會後,各市參會代表參觀了瀋陽世博園、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瀋陽鳥島。

此次全省國有旅遊景區、國有旅遊企業集團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現場經驗交流會放在我市召開,是對我市國有景區和旅遊集團體制機制創新工作的充分肯定,標誌著我市國有景區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目前有國家級旅遊景區111家,其中,國有景區52家,佔整個景區數量的一半,普遍存在體制僵化、機制不活、管理分散等問題,使景區活力不夠,與市場對接能力不足,嚴重製約了景區發展,改革勢在必行。此次我市參改的國有景區為26家,有8家景區事業單位,18家景區國有企業,隸屬瀋陽旅遊集團的6家,其餘20家分屬瀋河、和平、鐵西、於洪、蘇家屯、沈北新區、新民市、遼中區、康平縣、法庫縣等10個區、縣(市),全部為自然類景區,是全省參改景區最多的城市。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有景區改革工作,早在2016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將國有景區改革納入議事日程,成立了瀋陽旅遊集團,推動我市國有景區改革工作駛入快車道。我市成為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後,國有景區改革被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的重要內容。為推動國有景區改革,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主管副市長為副組長,相關單位為成員的國有景區改革領導小組,建立了市和區、縣(市)以及景區相互聯動、責任共擔、合力推動的改革工作機制,以市委、市政府印發了《瀋陽市國有景區市場化改革實施方案》,組織召開了全市國有景區動員會議,並將國有景區改革作為對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全市績效考評體系,實行掛圖作戰、“點對點”檢查機制,做到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壓實,確保了各項改革工作的落實到位。

我市國有景區改革分成“兩個層面”。在市級層面,以瀋陽旅遊集團為主體對其所屬的6家景區實施改革,在區縣(市)層面,由區縣(市)黨委、政府為主導組織推動所屬地域景區的改革。同時,鼓勵具有一定優勢資源的區、縣(市)對本區域資源進行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源的集約化和集團化經營。在改革中,我市強調“兩個同步”,即:完善企業制度與創新經營機制同步,項目開發與內容開發同步。

針對事業類景區改革,我市分兩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是推動景區成立了能直接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法人主體,初步實現了經營主體的市場化;第二階段是對具有完全市場化條件的景區,實施事轉企改革。針對已經完成企業化改革的景區對於則主要以創新和完善經營機制為改革重點內容。經過全市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和積極推動,我市國有景區改革成果顯著。參改的8家事業類景區實現了兩權或三權分離,撤銷了4家事業單位景區管理機構,涉及的100名在崗事業編制職工中,有74名在崗事業編制職工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實現了從事業到企業的身份轉換,有22人辦理了退休,4人辦理了辭職。涉及的91名退休職工,依照政策繼續保留事業單位工資待遇不變,得到妥善安置。企業類景區則通過改革,進一步優化了產品結構,豐富了產品體系,實現了多元化經營。目前,我市形成了集團+景區模式、景區管理機構+集團模式、景區+股份制模式、景區+多業經營模式、景區+租賃經營模式、景區+管理團隊模式、景區+主題項目模式,“旅遊+生態”、“旅遊+康養”“旅遊+冰雪”“旅遊+創意”“旅遊+創客”等新業態產品不斷湧現,景區創新驅動力和核心吸引力逐漸增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據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26家景區的總收入和接待人數同比去年分別增長了6.9%和9.2%。瀋陽森林動物園、瀋陽世博園員工收入平均提高五個百分點。此外,此次改革中,沈北、遼中、康平等區還成立了旅遊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