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军号嘹亮(三)

「原创」军号嘹亮(三)

「原创」军号嘹亮(三)

《军号嘹亮》是我市知名作家傅进军以回顾为主线,从多个角度出发,附带各个时期父亲以及他们同时代人的回忆文字,生动翔实全面地展示了父亲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父亲是共和国的首批空军大学生,修建过“两弹一星”和空军基地。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在和平年代里,他正气凛然、忠义担当、艰苦朴素、百折不挠,处处体现出革命军人的精神。傅进军著述颇丰,曾出版散文集《校园的季节》《闪烁的星辰》,以及理论书籍《先进与典范》《崇德与缺德》,并编写《佛留村史话》《窃密反窃密》《情报与信息》等各类书籍共计600多万字。本期开始,让我们通过这篇长篇散文,去领略一位军人平凡中蕴藏的伟大精神,挖掘那用之不竭的革命精神宝藏!

「原创」军号嘹亮(三)
「原创」军号嘹亮(三)

(三)

「原创」军号嘹亮(三)

参战与救灾

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也是生产队、工作队、宣传队,每个指战员都是多面手,父亲在世时,每当提及部队生活,总是滔滔不绝。

1965年初,时任空军工程第七总队的政委程平少将,他是四方面军的红军,曾担任过贺龙元帅的警卫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为了选拔干部,翻阅了父亲的档案和外调材料后,说父亲根正苗红,是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又红又专,是咱们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这样父亲成为程平将军的秘书,仕途由此也顺当起来。6月1日,全军取消军衔制。1966年初父亲下部队挂职锻炼,任大队教导员。在库尔勒、铁门关、焉耆县、柳树泉、哈密、昌吉、岌岌槽子......天山南北、戈壁大漠都留下了足迹,并亲身经历了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全过程。1967年上半年的事情。北京北郊元大都古城垣旁,一座年代久远的灰楼,谁也不会想到,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留下过无比辉煌的记录。 在通往氢弹研究的秘密小道上,这栋小楼,曾给人们带来过欢欣,也带来过烦恼;带来过甘甜,也带来过苦涩。它,就是中国核科学的发轫地——中国核武器研究所。它的第一任所长彭桓武,如今虽年过耄耋,仍壮心不已。八十岁那年,他拄杖登临香山,曾吟诗一首,以示壮怀:“喜迎晚景清真,诗思萦盈。廉颇刀利,太公钩直,几番壮我征程。愿宁静而致远,求深新以升腾。唯童心不泯,耄耋期颐,总似年轻。”就是在这栋灰楼里,彭桓武曾作了一次关于“加强型原子弹还不是氢弹”的学术报告,他和学生周光召从美国、苏联的核导弹外形照片上,得出原子弹与氢弹结构上的差异及其内质的不同,从而打开了氢弹研究的法门。1942年,美国科学家在研制原子弹过程中,推断原子弹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激发大规模的轻核反应。并想以此来制造一种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超级核弹。10年后的1952年11月1日,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试验代号为“迈克”。1953年8月12日,苏联也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1959年6月,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了关于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协定。次年8月,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也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设备材料的供应亦全部断绝……美、苏核导弹;当年灰楼内简陋的陈设:木桌椅、资料柜、黑板、图纸……1965年1月,毛主席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远景规划设想的汇报时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后,核武器研究所将大部分理论研究人员组织到氢弹研究中来。为加强氢弹理论的攻关力量,二机部决定将原子能研究所的黄祖洽、于敏等31人调到核武器研究所。然而,通向氢弹的秘密小路依然铺满了荆棘。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当时的理论设计室主任邓稼先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图书馆,查阅外文资料。那天,他骑车驮着资料回返时,天已断黑。在穿越一片坟地时,他又累又饿,支撑不住,倒在了那片坟地里,昏睡过去。待他醒来,还以为是在图书馆,竞自语道:“咋搞的,停电了?”德国手摇计算机。巴罗表。列满方程式的草稿……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就是利用一台老掉了牙的德国手摇计算机,带领他的理论室28名同道者,一天三班倒地进行最现代的理论计算。仅仅为验证一个关键数据,他们就日以继夜地干了9个月。邓稼先生前留下的照片,墙角排列的酱油瓶、口杯、算盘。他们甚至连古老的算盘也用上了,为了这个神秘的数据,邓稼先不顾脚踝肿胀、眼睑浮肿,生命已趋近“临界”,饥饿难耐时,就让大家冲杯酱油汤喝。经过艰难卓绝的复杂计算,他们终于在一个深夜找到了这个关系到中国“两弹”成败的关键数据。为了进一步攻克氢弹研制的难关,彭桓武决定“分兵突击”,各自攻克面对的堡垒,以期全线突破。功夫不负苦心人。不久,捷报传来,邓稼先麾下从事氢弹探索的一个研制小组率先打开了氢弹王国的大门。在那个风雨如磐的黄昏,邓稼先与研制小组负责人飞临西北试验基地,会合那里的攻关者,研究实施氢弹冷试验方案。罗布泊的黄昏,残阳如血,几棵芨芨草在晚风里摇曳。当年氢弹攻关人员留下的照片资料。然而此时,地方上的“文化大革命”已风起云涌。罗布泊试验基地也是“山雨欲来”。为免除试验基地的混乱,毛主席亲自签发“中央专门委员会”的一份电报:氢弹研制已进入紧要阶段,为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基地“暂停四大”……毛主席的指示救了氢弹。于是,各路尊神又坐到了一起,为解决氢弹的最后几个课题而携起手来。在罗布泊这个多雪的冬天,氢弹冷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铺开。专家、学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戮力同心,顶住了罗布泊的严寒,仪器的安装、调试进行得有条不紊;试验装置也顺利地安装到高高的铁塔之上;聂荣臻元帅又一次亲临罗布泊,坐镇指挥;二机部副部长刘西尧请邓稼先、于敏等在场的专家为氢弹冷试验的成败打分,他们不约而同地给了高分。试验现场。1966年12月28日12点,蓝天万里无云,铁塔上的氢弹装置准时起爆。大量的测量数据证明了这次氢弹冷试验的圆满成功!在马兰基地招待所,聂荣臻主持召开了一个“群英会”:张震寰、李觉、张蕴钰、钱学森、胡若瑕、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程开甲、郭英会、陈能宽、方正知、于敏、周光召等先后发言。最后决定,利用这次氢弹冷试验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已有的航弹壳,于1967年实施百万吨级的航弹空投试验。国防科委决定将首次氢弹试爆放在第二季度进行,数千人的参试大军开进罗布泊。1967年6月17日,作为我国氢弹试验的零日,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第一天,晴空朗朗,大戈壁有一种大战前的沉寂。携带着中国第一枚氢弹的726号轰一6型飞机昂然起飞。8点20分,投掷手孙福长按下了自动投掷器,氢弹降落到预定高度,在空中起爆!强光闪过,雷霆震响,天地间出现了两个太阳:红太阳,是自然界的宇宙之星;白太阳,是人造的氢弹之光!氢弹耀眼的光圈,蘑菇云腾起的气浪。雀跃的人群。洒泪的笑脸。中国第一颗氢弹的轰爆成功,给西方世界一个惊愕。毛主席幽默地说:“这要感谢赫鲁晓夫呢,应该给他发个一吨重的大勋章!”事实上,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中国则用了2年零8个月。这不能不说是共和国创造的又一个人间奇迹。再次,展现了毛泽东时代赶英超美的英雄气概和伟大创举!

氢弹试验成功后,父亲他们又转入了“三支两军”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父亲率部从新疆柳树泉空军基地又驻扎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民和县等地,开展“支左、支工、支农”和“军管、军训”工作。不久,父亲担任空某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奉命带领“三支两军”工作组,清查被“关押”人员。经审查,按照“团结教育大多数,严厉打击极少数”的原则,从中保护了许多老干部,对打着造反旗号闹事者及打砸抢烧的破坏分子,则严惩不贷,而最为难的是,面对受蒙蔽的群众推搡辱骂甚至给他们脸上吐唾沫时,都坚决执行上级“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政策要求,还要以处处学雷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来宣传群众、说服群众和感化群众。在这样“轻不得、重不得、前不得、后不得”的特殊任务面前,父亲说最重要的政策观念就是“要文斗不要武斗,化干戈为玉帛”,一年多时间,部队协助地方训练基干民兵,为当地群众建成“爱民桥”“连心路”和“幸福井”,组织宣传队到群众中慰问演出等,时时以“南京路上好八连”为榜样,处处以“求大同存小异”为两派群众消怨气,化解矛盾纠纷,平定武斗事件。在大联合中将他们组建为民兵营和民兵连,成为维护城市社会安宁和边疆安全的有生力量,“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就这段历史,父亲常常念叨,有时拿出灰黄色的笔记本,给我们读毛主席“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段诗词,也夹杂着他们当年平暴剿匪、制止武斗、保家卫国的艰苦历程。还说,那时为纪念青海的部队生活,给出生于七十年代初的妹妹、弟弟分别起名海燕和海军,意思是我们家给国家出了陆军(爷爷算上革命军人)空军,以后还要给国家出海军!

父亲常说,新中国的安宁与威风是打出来的!从1964年起,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丧心病狂地挑起了越南南北方的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我国被迫再次走到热战边缘。党中央严正声明抗美援越的立场,并不断发布加强战备的工作指示,要求全国军民“对小打、中打以至大打都有所准备”,应越方要求,我方向越南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军支援部队。同年6月至1969年3月,先后入越的部队达三十二万余人,他们同越南军民一道,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越南北方的防空和交通运输线。父亲被抽调到空军雷达部队,先后有八批七个师辖二十六个团、八个独立营、十四个雷达连,奔赴越南轮流作战。他是第八批抗美援越的部队,那年父亲三十一岁,作为年轻干部被空字三四七部队司令部选拔为空军雷达某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他奉命率领两个雷达连亲赴越南前线,配合空军高炮部队击毁敌机十三架,被兰州军区空军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被推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在北京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父亲回忆说,那时的军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两边挂”,思想纯洁得毫无个人私利,满身都是火热的工作激情,日夜盼望的是立功受奖,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毛主席,谁想到美梦成真!当看到毛主席高大的身躯、亲切的笑容,向大家招手致意,哪个人不是热泪盈眶啊!而能当上党的“九大”代表,是要经过“上查八辈子”严格政审的,是要在数十万忠心耿耿的空军指战员中出类拔萃的,身上是要贴满“训练标兵”“五好战士”“学雷锋标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以及“节约标兵”“爱民模范”“优秀党员”等等荣誉的!这不只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全家全村也是子子孙孙的骄傲!

这年12月,父亲荣升为该团政委,当时是部队中比较年轻的具有大学文凭的团职首长。父亲讲:“那时,我的政治荣誉是自己人生的顶峰,尽管乡亲不停地贺喜与打问,而你爷爷却一反常态,把喜报、奖状不是放到镜框后,就是塞进麦囤里,从不对外张扬。起初,谁也不知道爷爷为什么那么沉得住气,后来,林彪反党叛国阴谋暴露,组织又多次对父亲进行了政审,包括到家乡外调,最终认为他“始终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与林彪及其在空军的代理人没有关系”。父亲多次讲,你爷爷他老人家有先见之明啊。我奶奶也因爷爷这一点,常自豪地对我说:“你爷才是这世上最明白的人啊!”

只要提起往事,父亲对空军部队击落美国高空间谍机和“英雄营长“岳振华的事迹非常自豪。他常对人说:“美国总统问陈毅元帅,你们是怎么打下来的,陈说菜农讲‘用竹竿捅下来’的!”其实,我们早已长缨在手,全民皆兵,给美帝国主义虚造声势,击落美空间谍机之事,还得从二十多年前美方参观“英雄营”驻地说起。

20世纪90年代一个层林尽染的秋日,北京西北郊,红叶掩映的空军某地空导弹“英雄营”驻地,迎来了美国防大学将官班访华团,访问中,亨延顿·哈迪斯蒂海军上将向中国军官提出了一个多年不解的问题:30多年前,你们是怎样击落美国制造的性能优良的RB-57D高空侦察机的?我们的空军军官如实告诉他:我们就是用你们现在看到的红旗一号地空导弹将它击落的!这位美国上将表示惊愕。因为,用地空导弹击落高空间谍飞机,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防空史上的第一次!

父亲说:“新中国从成立那天起,我们的领空从未消停过。美蒋高空侦察机在云层穿行,窥探我们的建设目标而予以轰炸,但我们严正以待,随时还击!如今军事博物馆展出的美蒋RB-57D高空侦察机残骸;被击毙的国民党上尉飞行官王英的照片、证件、降落伞……这些都是见证。”父亲又说:“新中国成立伊始,盘踞台湾的国民党空军不断派遣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窜犯大陆。其时,由于我军装备的米格-19歼击机无法接近,他们甚至肆无忌惮地多次深入到首都北京的上空。可是,这一次挨了个正着。

1959年10月7日,是个晴空明丽的星期日。设在北京郊外一片苇塘里的空军某地空导弹阵地上,微风和煦、苇叶弹琴,保持着往日的宁静。这天一早,空军某导弹营同往常一样,对导弹进行了功能检查。几个不值班的操作手向岳振华营长请假去洗澡,均没准假,因为他判断那天是侦察照像的好天气,说不定有情况!果然,福建前线某雷达站报告:台北市以北50公里海面上空,一架大型飞机向大陆飞来!经确定,这是一架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的美式RB-57D高空侦察机。10点30分,雷达兵报告:敌机从浙江温岭窜人大陆,高度18000米,沿津浦铁路径直朝北京方向逼近。地空导弹群指挥员张伯华指令各营作好战斗准备。此刻,坐镇指挥所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发布命令:歼击机退出战斗空域!导弹部队进入战斗状态!11点30分,雷达发现敌机,各导弹阵地警报骤然响起,导弹兵各就各位!阵地上的扬声器里传出报告敌机距离、高度、速度的声音。11点50分,指挥所命令:消灭目标!岳营长下达口令:3发导弹接电准备!导弹发射架倏地昂起头来,随着制导雷达天线,跟踪敌机转动。敌机浑然不觉,仍毫无顾忌地朝导弹阵地上空飞来。12点零4分,岳营长再次下达口令:发射!随着几声剧烈的震响,三发导弹吐着火舌,直插云天。导弹准确击中目标。RB-57D侦察机凌空起火,拖着浓烟栽到京郊通县东南18公里的河西务村。发现了RB-57D飞机主体残骸,头部插进地下,尾翼高高翘起,号码是“5643”。庆功大会会场,国防部嘉奖令。首战告捷,中国空军这支年轻的地空导弹部队,组建不久就旗开得胜,创下了世界防空史上首次运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记录。标志着中国人民的防空能力已开始迈向现代化的台阶,这一点,正是美国亨延顿·哈迪斯蒂将军所始料未及的。此后,这支英勇的地空导弹部队又六进西北,五下江南,击落包括u-2飞机在内的敌高空侦察机5架,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1964年7月23日,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这支部队的全体官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授予该营“英雄营”荣誉称号。父亲讲:“岳振华是他们的好战友,他多次邀请到部队作报告,要求向岳营长学习。其实,当时空军的营长都是陆军的团长派去的,只是把黄裤子换成蓝裤子。”今天,我们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绝密543》,就是描写和展现这支英雄部队的。

七十年代初期,父亲随部队移防宝鸡,一干就是十六个年头,在担任兰空某部政委时,两次接待过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将军,他那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直令父亲难以忘怀。

皮定均将军是安徽金寨人,生于1914年,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未打过败仗,号称“常胜将军”。1955年第一次军队授衔时,按参加革命时间和当时任军一级的职务,皮定均只能授个少将。论功劳,皮定均将军评到中将也绰绰有余,为此有些争执,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同志将这一情况汇报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亲自在报告上批示“皮有功,少晋中。”在授衔的177名中将里,他被按功劳排在了第25位,当时只有四十一岁,是最年轻的我军中将。

当时,正是我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吃紧,西北战区天天处在备战备荒的状态,五十六岁的皮定均将军,身负重任从福州军区副司令员职位上调到兰州军区任司令员。不到几个月,他就跑遍了整个西北边防线和军区所辖部队,也包括驻岐山的空军部队。

第一次见到皮司令员是1973年夏季,皮司令员来到了父亲的部队。第二天清早,他听着收音机里播出的《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曲,一边唱,一边兴冲冲地走到了周公庙后的山顶上。他望着岐山这片土地,兴趣盎然地说起了这里的人文历史和战争遗址。当得知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曾是三国时诸葛亮当年屯兵之地时,便立即要赶往五丈原。听人说过,皮将军最推崇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他的名字与这位彗星的安葬地——定军山也连在一起。当将军站在五丈原上,看着三国古战场时,激动地说:“这里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怪不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讲到这里,他回头看看大家问道:“谁是这里的父母官,对五丈原的情况更了解!”当时的县武装部部长立即敬礼回答,指着高店镇向皮定均司令员解释道:“那是当年蜀军先锋部队魏延驻防地,叫魏延城。”又指着原南段最狭窄处有当年诸葛亮修筑的城墙堡说:“那里是诸葛亮的中军帐遗址,叫豁落城。”又指着旁边一处说:“那里是诸葛亮逝世的地方,叫落星堡。”皮司令员不住地点着头。他望着庙前十几棵苍柏古槐,用低沉的口气历数着黄忠、严颜、赵云、马超等英雄的丰功伟绩。当看到岳飞的草书《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石碑时,皮司令说:“诸葛亮与司马懿隔河对垒,积劳成疾,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六出祁山,为的是实现一统天下之夙愿。”皮司令说到这里眼睛湿润,声音哽咽,足见将军对祖国统一的渴盼。

皮司令时时刻刻注重军民关系,他军爱民的情怀在工作细节之处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离开五丈原,车行至高店路段时,不慎将路面积水溅到了路边行走的一对母女身上,皮司令员立刻命令司机停车,同随行人员下车向母女二人道歉赔偿。并就此事教育他们:不能把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要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当他了解到解放前五丈原原高水深,群众打井不容易,吃水困难,到1958年党领导当地群众劈山凿石、挖土修渠,把秦岭山中狼儿子沟的水和石头河部分水引上五丈原时,皮司令员喜出望外,并嘱附道:一定要为群众多做实事,这样才能搞好军民关系,他叮嘱部队多到这里参加劳动,农忙时帮助群众搞好夏收秋播。这天晚饭,他不顾有关规定,毅然去看望在部队五七农场“劳改”的老战友,同他们一起共进晚餐,唱革命歌曲,鼓励他们渡过这一“难关”。那天,他喝了许多酒,随后连夜赶往北京接受新的任务。

自皮司令员走后,五丈原和高店就驻上了父亲所在的部队,部队经常和岐星生产大队搞军民联欢活动,同生产队社员打成一片。给那里的学校送去了桌椅板凳,来来往往,结成了鱼水般军民关系。

第二次见到皮司令是1975年,蒋介石病亡不久,台海战事吃紧。7月份的晚上,战士韩银富正在站岗,皮司令员和陪同人员来到哨位前,他打量了一下韩银富,问道:“想不想家呀?”“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回答得铿锵有力。“假话!”皮司令员剑眉一竖,大声斥责。小韩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将军的厉害。皮司令员说:“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国?连家都不想哪能报国?大话、空话、套话、假话!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皮司令员看出了小韩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回宿舍,把最近家里的来信拿给我看看。”说着便接过韩银富的枪站在了哨位上,陪同人员知道皮司令员的脾气,也都没去抢哨,小韩拿来一沓信换下皮司令员岗哨后,皮司令员认真地看完了小韩的家信,语重心长地说:“记着,只有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握紧手中的钢枪。”在场的人都被皮司令员平易近人,关心体贴战士的行为感动了,心里涌上了一股暖流......

一年后,皮司令员到福建前线部队视察演习,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时年六十二岁,噩耗传到部队后,大家心情非常沉重,在他曾经讲话的主席台前,战士们沉默了许久,都不愿离开,父亲和战士小韩更是泣不成声。

同时,父亲还参加过抗洪抢险、山林灭火和飞播育林等急难险重任务。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这次地震也波及岐山县境父亲的部队,防震棚把父亲砸伤,住院整整半年多。父亲说这是小事,令他最难忘怀的是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航空第36师梁平师长率部一行六人执行飞行演习任务,从兰空受领任务,飞至岐山失事坠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父亲和部队第一时间赶到,为了遇难战友的遗骸尸全,他一脚踩空滚入沟底,但他不顾自己的伤口,爬起来,一一不缺地归拢了六位战友尸骨。当天按照空军的指示,将这六位战友送去火化并安排后事。那天晚上,父亲包扎伤口后回到家里,痛心疾首地说:“你梁叔叔是个战斗英雄,在抗美援越的战场上一人击落了美国佬三架飞机。1956年4月按照空军试航拉萨的指示,年仅20岁的他,时任大队长,驾驶飞机由武功机场起飞,首次飞越世界屋脊,突破空中禁区抵达拉萨上空,随后为空13师伊尔—12运输机开辟北京至拉萨航线查明了航线。他今年才四十三岁,是我军最年轻的飞行师长,可惜啊”!从那以后,他更爱护并肩的战友。有一次,岐山四方山林着火,火情便是命令!父亲集合部队赶赴火场,扑火中有的战士帽子烧着了,有的干部眉毛烧着了,有的人被火焰呛到了。等县上领导和群众赶来,火势已被完全控制,山林保住了。那场火灾,父亲为救战友两个手背被烧伤,后留下疤痕。父亲说:“‘全国学习解放军’是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但解放军必须做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在场的县上领导和群众深受感动,向部队送去慰问品。

父亲不但爱战友,更爱驻地的群众。父亲去世那天,我们围在他身边久久不愿离去,望着父亲平静慈祥的脸庞,抚摸着父亲落下疤痕的手,心里的酸楚涌上心来......,家里前来悼唁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有位中年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起,我父亲曾救过他父亲徐友春一命,还送了件军大衣给他父亲,嘱托他要常看看傅叔叔。这使我想起了许多父亲助人为乐的往事。七十年代,父亲部队在岐山五丈塬、蔡家坡一带都有五七农场,农场当时为驻地的农业生产、学校建设支援了许多农具、课桌,在一次送援助物资的路上,救下了生命垂危的徐友春。还有一次,岐星大队书记冯德玉到我家讲“水利”困难,第二天,父亲率部队就送去水泵、发电机、电缆等设备,解了农忙的围。其实,部队当时条件也很艰苦,所捐赠的物品都是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捐款购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为当地的农业生产,甚至捐出了爷爷奶奶做棺材的木板。我们兄妹几人每次看见父亲这样都撇着小嘴,很生气,而父亲却教育说:“革命军人是人民的子弟兵,永远是人民的保护神。部队对待老百姓报恩,就像你从小被爷爷奶奶爱着,长大后要报恩爷爷奶奶是一个道理”。从父亲身上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是那个时代军民关系的真实写照。

(未完待续……)

「原创」军号嘹亮(三)

傅进军同志现任陕西省宝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多年从事公安、政法和反邪教工作,先后荣获公安政法战线中、省、市级荣誉56项,著有《宗教与邪教》、《较量正在进行》、《精神高地》等公安政法及反邪教书籍多部,在全国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还出版过《佛留村史话》、散文集《闪烁的星辰》以及理论书籍等各类书籍,共计47部600多万字。

精彩回顾:

「原创」军号嘹亮(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