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跡可尋,社會心理學大師戴維·邁爾斯:追求幸福的10條原則

幸福有跡可尋,社會心理學大師戴維·邁爾斯:追求幸福的10條原則

戴維·邁爾斯是當今版稅收入最高的心理學家,在霍普學院擔任了三十餘年的John Dirk Werkman心理學教授。作為一名傑出的研究者,他因對群體極化的研究獲得了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gordonallport獎。邁爾斯曾在30多種科學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包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科學》。他所撰寫的《心理學》是當今最暢銷的心理學導論性教材,600多萬學生在用它來學習心理學

作為幸福研究專家,戴維•邁爾斯在《追求幸福》一書中提供了一些策略來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提升幸福感。

幸福有跡可尋,社會心理學大師戴維·邁爾斯:追求幸福的10條原則

1.認識到持久的幸福並非來自成功。人們會適應環境的改變,甚至包括財富或殘疾。因此,財富就像健康:絕對沒有會很悲慘,但是有了它(或者其他我們渴望的任何東西),並不一定能保證會幸福。

2.控制好時間。幸福的人感到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常常因為他們能掌控自己的時間。控制時間有助於目標的設定和把目標分解成每天的小目標。雖然我們常常高估自己在一天能做多少事(這讓我們很挫敗),但我們一般會低估自己在一年內能完成多少事情,因為每天都能夠取得一點進步。

3.快樂行動。我們有時能通過行動讓自己進入某種心境。做出微笑的表情,會感覺更好;當愁容滿面時,世界就會很灰暗。所以,記得讓臉上有笑容。說話時感覺到你是高自尊的、樂觀的、外向而友好的,這些行為能引發相應的情緒。

幸福有跡可尋,社會心理學大師戴維·邁爾斯:追求幸福的10條原則

4.從事能夠發揮你技能的工作和休閒活動。幸福的人經常處於一種“流暢感”的狀態。投身於既讓他們感到挑戰性又不會讓他們感到挫敗的任務中。最昂貴的休閒形式(比如坐在遊艇上)通常比園藝、社交或手工所帶來的流暢感體驗更少。

幸福有跡可尋,社會心理學大師戴維·邁爾斯:追求幸福的10條原則

5.參加真正的“運動”,有氧運動。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氧鍛鍊不但能促進健康和帶來活力,也能消除輕微的抑鬱和焦慮。好精神寓於好體魄。“沙發裡的土豆”們,行動起來吧。

6.充足的睡眠。幸福的人過著活躍而精力充沛的生活,但是他們還是留出時間來補充睡眠和獨處。許多人深受睡眠缺乏的困擾這會導致疲憊乏力、注意力下降、心情低落。

7.重視親密關係。與那些非常在乎你的人保持親密的友誼能幫助你度過困境。信任有益於身心。一定要精心呵護你的親密關係:不要認為他們對你好是理所當然的,在他們面前也要像你對他人那樣友善,肯定他們,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分享。

8.不要只關注自我。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幸福會增加助人行為(感覺良好的人會多做好事),做好事也會讓個體感覺良好。

9.心存感激。那些每天對生活中的積極方面(他們的健康、朋友、家庭、自由、教育、理智、自然環境等)會表達感激的人會體驗到更高的幸福感。

幸福有跡可尋,社會心理學大師戴維·邁爾斯:追求幸福的10條原則

10.培養精神自我。對許多人來說,信仰提供了一宗社區支持,一種不再只關注自我的理由,一種目標感和希望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