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烈雲卸任,華中科技大學新任校長李元元有啥不一樣?


丁烈雲卸任,華中科技大學新任校長李元元有啥不一樣?

李元元(資料圖)


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1日訊(記者楊佳峰 朱建華)記者11月1日下午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吉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2014年起擔任華中科大校長,今年63歲的丁烈雲院士卸任。

2003年,45歲的李元元出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2011年升任吉林大學校長(副部長級),15年的時間裡,他先後從華南到東北再到華中,李元元的任職經歷在全國大學校長中並不多見。

與之前華中科大校長多在華科大求學或工作過不同,李元元之前的履歷與華科大並無交集。不過,李元元曾任校長的華南理工大學,簡稱一直是“華工”,而華中科技大學前身的華中理工大學、華中工學院的簡稱,也一直是“華工”。

1952年院系調整後,國家組建了八大工學院,其中教育部直屬的有四所重點工學院,分別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


丁烈雲卸任,華中科技大學新任校長李元元有啥不一樣?

華科大制定的發展目標


今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第四次黨代會召開,提出的奮鬥目標是2021年初步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部分學科進入世界一流;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

10月30日,U.S.News 2019全球最好大學排名正式發佈,華中科技大學全球排名260位,同比上升22位,列內地高校第9位。U. S.News全球最好大學排名於2014年10月28日首次發佈,迄今已發佈5屆。與五年前相比,華科大在這一榜單上的全球排名提升了數十個名次。

據報道,無論是擔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還是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一直都很重視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吉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能為吉林省提供的新增產值達到一千億元左右。”

華中科技大學被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在60歲時接任華科大校長的李元元,如何推動華科大的建設與發展,成為師生的期待。

李元元簡歷>>>

李元元,1958年10月出生,廣東梅縣人。本科畢業於湖南大學鑄造專業,碩士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鑄造專業,後在職讀了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專業的博士。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2011年9月起任吉林大學校長(副部長級)。2013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元元長期從事粉末冶金、材料加工工程和機械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和有色合金材料的製備成形理論與技術研究、材料-工藝-裝備-產品一體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項重要成果。1999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2003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華科大之前歷任校長有何特點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併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華中科技大學自2000年組建以來,先後擔任校長的有周濟、樊明武、李培根、丁烈雲。他們之前都曾在華中科技大學求學或工作過。

賙濟碩士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留校工作後曾任華科大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副校長;樊明武畢業於華中工學院電機制造專業;李培根碩士就讀於華中工學院,後曾任華科大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副校長;丁烈雲曾任武漢城建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華科大副校長。

原華中理工大學的前身是華中工學院。1988年1月,華中工學院改名為華中理工大學。華中工學院的首任院長是查謙;朱九思自1953年到1984年,先後任華中工學院副院長、院長、院長兼黨委書記等職;黃樹槐1984年12月至1993年1月擔任華中工學院院長、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1993年1月至1997年6月擔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

華科大曆任校長的另一個特點是,他們多出自機械學院,具體如黃樹槐、楊叔子、賙濟、李培根。

不過,近年來“雙一流”名校校長異地提拔或交流任職的情況也較為普遍。具體如,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曾任中國科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曾任南開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湖南大學校長段獻忠都曾任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華科大領導班子今年已有多人調整

2017年底,邵新宇接替路鋼擔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邵新宇,1968年出生,江蘇靖江人。2006年1月當選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委員;2008年7月任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2011年5月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3年7月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今年以來,華中科技大學黨政班子成員已有多人調整,涉及6人,具體如下:

6月20日,教育部黨組發文:謝正學任中共華中科技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書記;

同一天,教育部發文:任命張新亮、解孝林為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9月4日,教育部發文:任命湛毅青為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免去其華中科技大學總會計師職務;

10月9日,教育部黨組發文:馬小潔同志任中共華中科技大學委員會常務副書記;

同一天,教育部發文,免去駱清銘的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職務。駱清銘已調任海南大學校長。

李元元是“最具親和力的大學校長”

在中國教育在線2012年推送的《最讓中國人難忘的大學校長》的盤點中,李元元被列為“最具親和力的大學校長”。

2010年6月,時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的李元元與畢業生圍坐一圈,在濃濃的咖啡香裡,暢談畢業生對未來的憧憬和擔憂。

這次“校長有約”,共有16名畢業生與校長面對面。他們是從800多名報名同學中抽籤選出的,校長與學生的“咖啡約會”就在校內的一間水果吧質樸地進行。

李元元對即將走上社會的學生們說:“當年我們上山下鄉的時候,就是當農民,什麼農活都幹過,哪裡敢想還有機會上大學呀!”

他建議大學畢業生不要太急功近利,畢業後首先得想辦法讓自己活下來,找到生活的立足點,也不要在乎剛畢業時的起薪是高是低,而要看發展空間。

校長的話語,猶如一股暖流溫暖著畢業生的心。如此說話實打實的校長,被學生們認為很親民。

拼一流實際是拼人才 吉大出現人才迴流

2011年9月,李元元從華南理工大學升任吉林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人才是第一資源,拼一流,實際也是拼人才。”2017年全國兩會,李元元帶去了《關於規範高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建議》。

李元元認為,人才流動是正常的。從世界來看,哪個地方是經濟發展中心,往往也是教育的中心、科技的中心,人才也會相應地匯聚。不過,李元元也承認,在西部和東北地區,確實存在高校人才流失的情況。

在他看來,高校人才的不合理流動,會導致人才發展的“負和博弈”,即此消彼長、此消彼不長。但是,從國家層面和高校長遠發展來看,高校人才流動必須合理有序,這需要政府、市場以及人才自身三個層面的有效聯動。

據澎湃新聞報道,從2015年開始,吉林大學已經出現人才迴流,特別是高層次人才迴流。

2016年一年,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和長江學者在內,吉林大學新增近50人次的國家級人才,這是前面3-4年的總和。

積極推動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轉化

無論是擔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還是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一直都很重視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問題。

中國新聞網曾刊文介紹:華南理工大學在廣東十個地級市建立了十所成果轉化機構,在從“廣東製造”到“廣東創造”的轉型浪潮中,打造大科技平臺體系,助推地方經濟蓄勁發力。

對於華南理工大學的定位,李元元表示,提高科研創新能力,要懂得“落地”,要加大對地方服務的力度。

“我們省要建立一個科技創新的特區,是一個政策特區、人才特區、機構的特區和企業的特區,希望科技創新成果,尤其是首創的成果能夠在吉林省轉換,真正地為吉林省的經濟發展做貢獻。”2011年就任吉林大學校長後,李元元也一直在推動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問題。

據吉林《新文化報》報道,李元元初到吉林大學時,對一件事兒覺得有點兒不適應。以前,他在華南理工大學做校長時,企業家、老總都在他辦公室外面排隊等著見面,希望他把手中的科研項目或者科研成果推薦給他們。

但是,來到吉林大學,卻沒有企業的人來找他。“吉林大學是這樣一所資源豐富的大學,怎麼會沒有人來找呢?”他當時確實覺得很費解。

“要實現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最根本的是創新。”“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吉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能為吉林省提供的新增產值達到一千億元左右。”

2016年,李元元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東北的大部分企業欠缺創新能力,東北必須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來實現經濟發展中創新的引領作用。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元元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吉大的科研成果每年應用在吉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產生的新增產值超過100億元,除了傳統的支柱產業,新興的醫藥產業、生產服務業等,絕大部分新的增長點都有吉林大學的貢獻。

李元元在吉林大學時,具體是如何推動成果轉化的呢?李元元介紹,根據國家和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優惠的具有激勵作用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促進教師和科技人員把科技成果優先在吉林省轉化落地,規定凡是在吉林省轉化的成果,收益部分不低於70%歸於技術發明人和課題組,根據成果特點做到上不封頂。

他稱,“這個激勵政策在全國都是很先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