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長文,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參與評論、轉發與收藏。我是小歐,感謝關注!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中國經濟破局思考

籃球和經濟也許並不是兩個相關聯性很強的事物,唯一能夠將其聯繫起來的也許就只有資本運作的競技賽場了。為什麼會突然想到這個?這是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籃球迷,作為最近這幾年倒黴透頂球隊代表的太陽隊鐵桿球迷,日常生活中我對於籃球早已關注過甚,成為不可或缺的生活調味劑之一。最早接觸NBA的記憶就是太陽隊領軍聯盟的年代,納什和小斯依靠著炮轟和威力無比的擋拆攻擊席捲球場,那個時候我就對籃球裡的戰術要點興趣頗濃,直至最近這幾年更是對籃球的建設和發展觀察頗深。

期間我喜愛的太陽隊經歷起起伏伏,最近這幾年更是墜入深淵聯盟墊底,成為名副其實的魚腩球隊,直至最近幾年出現了幾位潛力新人,才顯得這個低迷期多少有些樂趣。

而經濟觀察同樣作為我的長期興趣所在也由來已久,我喜歡觀察生活周遭,並記錄自己的看法。經濟觀察者都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通病,那就是習慣性地聯繫事物的細節,喜歡用通識的看法去梳理事物之間的關係。

非常巧合得是最近我們的太陽隊經歷了一次非常規的四連勝,讓我欣喜於球隊的振奮和球員的不再頹廢,同時我突然間意識到了,原來NBA球隊的建設過程和我們的經濟週期,居然有高度相似性,這讓我對這兩件事物的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巨大的好奇。

經濟週期中有上升有下行,而球隊同樣有高峰低谷,其中作為操作者的同樣是人。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將這兩者做一個橫向對比,發現其中的聯繫和作用,並指導我們的經濟方向呢?

我研究之後發現,原來籃球在球場上的博弈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學問並不小,作為建設者你只有深諳其中規律,才能夠真正幫助你的球隊屹立於高手如林的聯盟當中。這和經濟週期中人和規律的博弈過程及其相似,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如果將球隊的建設過程比作經濟建設的過程,我們會發現很多的問題不過是上升期求優,下行期求穩的問題。而在輸球和贏球之間,輸球會暴露問題和風險,贏球會掩蓋一切不和諧的問題,這簡直是太相似了。不僅如此,籃球中攻防兩端用於解決問題的戰術方法,對於經濟癥結同樣有非常明確地指引方向。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我最尊敬的老爺子:斯隆教練

歷史上經典的擋拆戰術源自斯隆老爺子指導下的爵士雙人組,即馬龍和斯托克頓組合,斯隆老爺子憑藉這兩位高徒加上鐵血的防守風範,將爵士打造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鐵軍。作為NBA裡常見的基礎戰術操作,擋拆可以說是一切進攻戰術的始祖也不過分,即使是在當下擋拆的威力依然經久不衰,是很多球隊解決進攻難題的不二法門。

今天我們先來說一說,我非常喜歡的籃球擋拆戰術對於當下的中國經濟困境有什麼樣的指導作用。至於不熟悉擋拆戰術的朋友請自行搜索瞭解,這個在文章裡解釋太過於複雜了。那麼對於經濟而言,這種戰術操作到底有什麼樣的指引呢?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戈塔特做牆

一、一堵高"牆"防範風險之危

當前我們的經濟局面就如同球隊在籃球場上陷入被動一般,分數領先之後,風險尾隨而至,隱患弊端多發,球員懈怠,活力全失,這個時候很可能會讓大幅領先的分數被追趕上,甚至被反超的威脅。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由於這個時候我們尚且擁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所以關鍵在於怎麼激發場上“球員活力”,尋找防範被風險這個對手攻擊軟肋的可能性。(這裡的球員其實就是相當於經濟中的產業作用)

由於手握攻擊“球權”,我們想要重新激活“球員”動力,這個時候我們的擋拆戰術就可以發揮最大的功效了。首先我們很清楚風險這個對手目前只能是分散化解它,為後面的處置贏得時間和空間,因此作為擋拆之中如何減少風險多面壓制就成了首要問題。

作為擋拆之中的精髓之一就在於球員的這堵“牆”到底能不能夠結結實實地擋住多面風險當中的一方為後續措施贏得機會,所以這座牆非常非常重要。那麼在經濟實踐中誰能當這堵牆?我認為只有製造業可行,作為保障民生基礎和就業穩定的基石,製造業根基不紮實就等於這座牆實際上是不穩的,面對風險之時我們就無法保障經濟能夠有足夠的壓艙石和啟動機會,因此我們需要重塑實製造業的力量,強化製造業的肌肉,糾正製造業自身不足,升級技能讓其能夠能擋能拆,適應風險強度,並且有足夠的力量壓制較大的風險弊端,為其他方面的選擇贏得最夠多的空間和時間。

製造業之用永遠都應該是一個重心所在,如果工業不穩,經濟這把擋拆戰術是玩不好的,只有製造產業足夠強大才能夠抵擋住大的風險挑戰。現如今我們這麼多年的脫實向虛,對於製造業的扶持力度是不夠的,金融傾斜擠壓了製造業的生存空間,形成空心化的問題,這不得不讓人憂慮。如今我們的製造業體系也同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我們這一次需要將大量的精力放在這種保障基礎產業的重塑上,將中國製造升級成為高產值高附加值的高新產業,這就是所謂的能內能外的“內線球員”,既能幫助國內穩住經濟局面,又能拓展外需空間,同時還能卡位高科技“籃板”,這才是中國經濟真正的防風險“高牆”。

有了這堵高牆,我們即使面對內外風險,我們還是可以從容繼續發力的。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籃球需要動起來打,而經濟也需要

二、“順”時代潮流應時而動

擋拆之效,其一曰破局,其二曰牽引,在籃球裡所有的進攻戰術都講究一個球場時機,這需要當局者積累豐富的球場經驗,並判斷風險的輕重緩急對症下藥,這就是順時順勢而為的關鍵。當我們打造了一個可以擋拆的“牆”之後,我們就會很清楚得發現,場上的其他“球員”所面對的風險情況了。一個聰明的球隊主控手非常重要,他需要其他產業輸送彈藥和能量,包括作為牆體的製造業,這個主控手其實就是金融,聰明的金融搭配夯實的製造業,這個擋拆威力非同小可。

因此金融之用在於順時順勢而動,看準時機發力,擋拆之後,或突,或傳,或投,皆有妙用。國家金融作為經濟端最容易發力的點,同樣也最難發力,那是因為當下的金融手段和方法,在過去陷入濫用的局面,不再適應時代背景和需求,正是因為這個主控手的失控,導致了整個球隊陷入了迷思,各方產業陷入喪失活力的局面。

金融不可多用,也不可不用,關鍵就在於將金融輸送到各個產業的度上,順時代潮流的主控手才是一個好的主控手,能夠將製造業、農業、服務業等其他“球員”串聯起來,帶來球隊繼續領先。

中國人其實不是不懂金融,而是於金融之外賦予了太多的希望,主控還不夠,還要強求它幹其他球員的活,這就不對了,經濟活動就如同球場上的球權,你給了其中一方過度的出手權,其他人的作用就被壓縮了,這不是一個合理的現狀。

現在我們如果想要盤活整個基本面活力,必須要減少主控手身上的多餘出手,給予聰明的金融適時發揮擋拆威力的自主權,讓它依據球場閱讀力(經濟規律)發揮真正的輸送功效,只有這樣的“順”時代潮流而為,才能夠配合得當。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接力改革開放

三、“接”改革開放之力攻難克堅

金融和製造業可以發揮擋拆中破局和保底的作用,但於整個局面而已,其他產業也不能光等著救啊,籃球講究輪換,無論攻防兩端都是,你需要動起來,只有其他產業也都動起來,才能夠讓主控手更好的發揮擋拆的後續作用。

擋拆、擋拆,擋完之後是拆啊,,或順下,或上提,或內切,或外擴,重點在於能夠靈活機動的“接”,這個“接”球能力可不簡單。

金融依靠得是經濟規律作用去判斷其他產業的作用,而其他產業同樣在面對風險的防守,我們得藉助改革開放之力,完成適合自己“接球”之後的功能改造。在籃球中功能定位不同的球員在球場上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接球就投的三分球手,攻堅手、內切球員、單純的防守球員等等不一而足,而這些球員在金融與製造業擋拆之後都要時刻做好準備完成自己份內的事情。

想要做到這一點,各產業需要藉助改革與開發的動力,建設好自身的定位和能力,以便在面對風險時靈活應對,當金融和製造業擋拆完成之後共同完成一輪輪的進攻發力。改革開放作為聯繫金融和其他產業的紐帶,是攻堅克難的最有效方法,不僅是面對風險,同時也是面對產業自身的升級進步要求。

就比如農業吧,我覺得農業就是一個單純的防守者,是守護沉澱的中鋒球員,內線之中是絕對要保證風險不能侵襲的,是禁飛區。因此需要藉助農業改革開放,沉澱中國人的口糧,堅決保證耕地紅線,發展多種農業手段,增產保收,中國經濟只有保證農業禁飛區,才能夠想其他的方面。

而服務產業就好像攻堅手,手段多元化,適應時代最靈活的攻擊方向,用它來得分是最有效的,我們可以藉助改革開放之力,讓服務業融合金融充分發力攻堅。現在的第三產業價值含金量越來越高,就好像得分手的得分手段一樣,可以投三分,可以投中距離,可以背打,也可以面框。

只有藉助改革開放之力,才能讓各個產業各司其職,各用其力,融合輪換,靈活應對,發揮經濟的前進動力。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中國智慧

四、“傳”中國勇氣、睿智與果敢

球場各司其職,靈活輪換之下,最考驗主控金融的就是傳球的功力和火候,改革開放為各個球員的能力建設提供了有效作用,能力建設完成之後,我們的金融需要通過傳球將其聯繫起來,並伺機得分,這就是擋拆進攻的流程。而這個“傳”字大有學問,中間傳達的是中國人面對當下風險時的勇氣、睿智與果敢。

活久見,中國經濟從未經歷過如同當下這般艱難的局面,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對外貿易爭端,需求萎縮;對內面臨升級變革,結構矛盾凸顯;同時還有金融和實體聯繫脫節扭曲的現狀,這些風險都需要破局,我們中國人需要勇氣、睿智和果敢的擔當去應付“傳球”時機,打通各個產業面對風險時的桎梏環節,用中國智慧去理解時代給予我們的挑戰和機遇。

傳球輪轉傳達得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態度,無效傳導就是脫皮球似得來回推諉,而真正想要贏球的輪換,一定是勇於對抗風險的勇氣,一定是瞅準時機的睿智,一定是馬上出手的果敢,只有這種有效的“傳”球態度才是我們面對當下經濟時局所要傳達的東西,那就是中國人要贏,中國產業要贏,中國經濟一定要贏!!!

如果畏懼風險,不敢作為,陷入僵局而不自知者,我們到手的領先就會一步步被蠶食殆盡,我們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就會被這一次下行考驗所嚇倒,這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這是整個中華民族決不能被允許的事情!!!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保投資,穩收入,擴內需

五、保“投”資拉動居民收入,擴大內需

我們面對風險是運用擋拆破局之後,各個產業必須嚴陣以待,隨時做好準備接球“投”籃,而金融輸送的彈藥,就是為了讓各個產業投出關鍵的一球,這個投其實就是經濟產業中的投資一項,只有找準機會投球才能得分。

投資拉動產業,產業帶動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最終會反饋到需求端,而中國人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內需市場,只要投資帶動才能夠帶動起這一切的落腳點。

四十年前,我們輸送的彈藥滿足了世界市場,而如今我們需要激活的是我們自身的市場,基於產業投資的自我循環,培育出滿足國人的升級需求。

這就好比球場上的得分,最後能夠一點點得拉開比分上的優勢,不過以前我們的得分最終取悅地是客場觀眾,而這一次是為我們的主場贏球而奮鬥。我們在球場上的投球,我們永遠面對得是下一個球,直至哨響之前,我們其實也不知道哪一個是關鍵球,持續投資拉動產業動能,促使產業應付風險的扭轉之外,我們更需要面對得是下一次領先的可能性。

因此主場作戰的中國經濟能否再次領先世界,實際上就是看各個產業的精準發力,擋拆之後伺機以謀,不斷進攻得分,並維持到最終哨響時刻。

因此保投資的重要性是在於要有韌性和佈局,過去產業供給端的低端“得分輸出”不能再走回頭路了,高效和質量是投資的最核心要求,所謂的轉型升級,升的就是得分手段,只有投資有高收益,我們才能讓國民更加富強,讓得分拉開差距,最終惠及內需勝利!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突破體制桎梏

六、“突”破制度堅冰行程致遠

當然我們時下的現狀也不是都是樂觀的因素,也不能小瞧了這次下行風險的壓力。不僅要面對紛繁複雜的風險局面,同時各個產業之間以及產業自身都還有很多的問題。

中國經濟當下最需要用“球場活力”的時候,恰恰是球場活力最差的時候,整體的低效僵化產業因不適應球場形勢而顯得無比懈怠,這都是體制弊端帶來的後果。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最大的限制一直都是體制的限制,所以我上面才說要接改革開放之力去建設新的產業局面。而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核心要點就是“突”破制度的堅冰,讓所有產業輪換起來,要知道球場最忌球員專注度不夠,而產業的專注度嚴重依賴於制度的靈活安排,如果制度不率先啟動破局,上面所說的一切就都成了空話套話假話!

改革“突”破產業制度深水區,勇於啃硬骨頭才是真本事,要知道刮骨療傷,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機遇。四十年前我們幹過一次,這一次我相信也可以,只是真得需要下一點猛藥,才能夠治制度的沉珂。

“突”破要有力,要果斷,要深入,現在面臨的都是前面難以觸碰的問題,用心用真用誠方才有效!而這個第一步發動,我們雖然行程致遠,但必須著眼當下做好每一步。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解決當下的癥結,為後人留足空間

七、留髮展“空間”以待後人

一場籃球比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贏球,而一個國家經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國家人民能夠富強偉大。對於一個球隊而言,需要一場場的勝利去拼下最後的冠軍,而我們需要為當下和未來留住國家富強的發展“空間”。

時代總是信服強者,而在當下誰能夠率先突圍,誰就能夠贏得發展的空間和時間。戰術層級上的擋拆是贏得比賽的法門,而我們經濟的法門何不學一學,聯繫這些產業中應有的角色定位,取長補短,查缺補漏,突破桎梏,勇於創新,激發僵化的產業活力,最終讓經濟形成新的均衡。

博弈之中,我十分明瞭得失功過的利益糾結,但是我們敢不敢放下這些包袱,輕裝上陣,面對風險挑戰,多為後來人的空間想一想呢?

中國人很聰明,也很勤勞,我相信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可以放眼世界,這一定就是我們中國人。

五千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中國從來沒有辜負時代的使命,這一次我們想要取得空間也許十分艱難,但也不是沒有機會的,最重要的點就在於需要精密操作,不能陷入迷失和反覆!

籃球經濟學:用擋拆破局中國經濟困境

中國人得學會更加準確地看待問題

八、中國經濟破局智慧需要精密操作

說句實話,現下經濟著實不易,上面提到的風險,我相信很多實踐產業者都比我感悟的要深刻得多,現實的考量也不是光憑書本上和理論上的幾句話就能應付的。

我從來都支持鄧公的那句話,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思多無益,做到是真,就好像球場之上勝利永遠是一球一球打出來的,沒有微觀變化,沒有危機細節,我們無法知曉每一步路怎麼走。

現實是我們現在確確實實是在承受考驗,而真正的改革和開放需要對症下藥,我們仍然需要大膽思考,小心求證,務求將風險分散化解,為破局贏得前景。

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韌勁和踏實是有的,很多時候猶豫不決和患得患失也會喪失進步窗口,因此中國人仍然需要像操作擋拆一樣用戰略思考,用戰術執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做到勿枉勿縱地去走正確的道路,如此中國必將贏得一切!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另外以後我會嘗試用更多的視角來闡釋籃球和經濟這兩者之間的關聯,也就是說這也許對我而言是一個觀察經濟的新視角,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